江西省南昌中学(三经路校区)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江西省南昌中学(三经路校区)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南昌中学三经路校区
高二政治期末试卷
命题人:
第I卷(选择题)
一、单选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
1.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因具体的民事法律关系而有所不同。下列民事法律关系及其客体对应正确的是( )
①所有权的关系——物 ②债券关系———需偿还的债务数额
③知识产权关系———智力成果和商业标记 ④人身关系———生命健康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2.2025年6月1日,我国《人脸识别技术应用安全管理办法》正式施行,该“办法”中明确“非强制性原则”:禁止作为唯一验证方式,个人不同意时须提供其他合理便捷的替代验证方式。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①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时应当严格遵循平等、自愿、公平等基本法律原则
②未经当事人明确同意而采用人脸信息进行身份验证构成对其身份权的侵害
③任何组织或个人均禁止通过丑化、污损或伪造等非法手段侵害他人肖像权
④个人信息处理应遵循正当性原则,利于保护自然人的人身与财产合法权益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3.王某不慎遗失一部价值1万元的手机,后通过监控发现被宋某拾得。在与宋某的沟通中,宋某坚持要求王某支付600元感谢费,否则将丢掉该手机。最终,王某决定到法院起诉,要求宋某返还手机或赔偿损失。关于本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如果宋某将手机转卖,王某有权要求宋某赔偿 ②宋某若最终丢掉手机虽合法但不合情理
③王某应适当支付感谢费和保管费 ④宋某应妥善保管手机,及时归还王某或送交有关部门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4.2025年2月23 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强调,要探索农户合法拥有的住房通过出租、入股、合作等方式盘活利用的有效实现形式。不允许城镇居民到农村购买农房、宅基地,不允许退休干部到农村占地建房。对此,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
①“两个不允许”体现了国家对村民基本居住权利的保障
②村民对宅基地的出售、转让是基于宅基地的交换价值
③村民对宅基地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
④村民出卖、出租、赠与农村住宅后,再申请宅基地的不予批准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5.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显示,浙江开创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取得一项名为“38904.电动工具”的专利,申请日期为2024年5月,获批时间为2025年4月21日。专利摘要显示,本实用新型具体涉及一种电动工具,包括机壳组件、驱动装置、偏心组件等。据此,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①他人在该专利保护期内不得研发与之相同的发明
②若在2034年6月使用该专利则无需承当侵权责任
③该公司若保护得当,可永久持有该专利单独使用权
④该公司以到期公开技术为代价换取国家的法律保护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6.赵某与房主姜某签订了两年的房屋租赁合同。合同到期后,赵某打电话给姜某表示愿意续租一年,姜某同意,当天赵某以微信转账的形式续交了一年的租金。三个月后,因地铁站的建成运营导致周边房租大涨,姜某以此为理由要求赵某补交房租。关于这一纠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赵某打电话提出续租属于要约,姜某同意构成承诺
②未签订书面合同,续租约定无效,姜某可重新定价
③市场行情变化属于不可抗力,该续租合同应当解除
④赵某已提前支付一年租金,姜某要求补交属于违约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7.今年4月,我国西南某地遭遇强对流天气,引发多起纠纷。根据《民法典》相关规定,下列事件中侵权责任一致的是( )
①小区物业未及时检修老化广告牌,大风将广告牌吹落砸伤路人,物业承担侵权责任
②市民张某家阳台花盆被大风刮落,砸坏楼下车辆,张某不需对车辆损失承担责任
③外卖员李某送餐途中因躲避突然横穿马路的行人,撞翻路边摊位,需对摊主损失担责
④大风停电导致某化工企业污水处理设备损坏,暴雨后污染下游鱼塘,企业承担侵权责任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8.甲终身未婚,父母去世后,弟弟乙成为其唯一亲属。乙常年在外地工作,与甲联系极少。2023年,甲虽然神志清楚,但在生活上不能完全自理。在居委会的协调下,甲与邻居袁某签订协议,约定由袁某承担甲的吃、穿、住、医、葬等,等甲去世后,甲的房屋等财产归袁某所有。2024年,甲去世,袁某依约履行了约定的义务。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A.甲去世后,袁某即可使用、出售甲指定赠与的房屋
B.袁某已履行对甲的生养死葬义务,可以法定继承甲的指定遗产
C.甲去世后,袁某应当依法办理房产过户登记,从而获得对甲房屋的处置权
D.甲与袁某签订的是遗赠抚养协议,但应当为乙保留必要的遗产份额
9.千禾味业于2021年注册“千禾0”商标用于酱油产品包装,其设计突出大字号“0”并与“零添加”字样并列使用。2025年3月,消费者发现部分“千禾0”产品检出微量镉元素,但包装未明确标注“零添加”,引发质疑。法律界人士指出,该商标虽合法,但使用方式易使消费者误认产品属性。3月27日,国家食品安全新国标亮相,禁用“零添加”。对此分析正确的是( )
①“千禾0”商标经合法注册,企业的使用方式不构成侵权
②“千禾0”与“零添加”混用的行为属于“搭便车”
③若企业主观利用商标误导消费者,则涉嫌虚假宣传
④企业应向消费者提供真实、全面的商品或服务信息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0.2025年2月,原告裴某驾车行驶到十字路口等红绿灯时,偶遇后方消防车,裴某为让行闯了红灯。随后被交通摄像头记录并收到罚单。周某不认可处罚,随后向区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下列对这一诉讼的认识正确的是( )
①该类诉讼目的是解决平等主体之间的民事权利和义务纠纷
②裴某作为行政相对人,可委托诉讼代理人进行诉讼
③裴某若对一审判决不服,可向政府申请行政复议
④裴某在举证能力上无法与交通局抗衡,由交通局承担举证责任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1.2025年央视春晚舞蹈节目《幽兰》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兰花意象为主题,运用中国古典舞的兰花手和云间转腰的身韵动势,模拟兰花在清风中摇曳的状态,展现兰花的生长姿态。舞者们如朵朵盛放的兰花,用坚韧的身姿诠释兰花的高洁品质,给观众带来心灵震撼。该节目创作所涉及的思维形态( )
①以概念作为思维的基本单元,体现思维表达的严谨性
②以感性形象为思维的基本单元,体现思维表达的情感性
③以概念、判断和推理等反映认识对象,所有动作设计完全复制兰花的造型
④以联想、想象和幻想等反映认识对象,用丰富的肢体语言具象化兰花的形态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2.保山市某中学心理健康节开展趣味游戏——玫瑰猜猜。有四只不同颜色的水桶,分别贴了一句话,四句话中只有一句为真话。
红水桶:玫瑰在这
粉水桶:玫瑰不在这
橙水桶:玫瑰不在红水桶中
紫水桶:玫瑰在这
据此推断,玫瑰在( )
A.红水桶 B.粉水桶 C.橙水桶 D.紫水桶
13.20多年来,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聚焦改革发展稳定存在的深层次问题、党的建设面临的突出问题等,总结提炼出具有原创性的概念和命题,得出符合中国实际的原理和规律,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这说明科学思维( )
①总是从实际出发,力图如实地反映认识对象 ②以开拓创新的态度接受实践检验,修正错误
③能够指导人们在实践中实现改造世界的目的 ④综合辩证与创新思维推动认识实现新的发展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4.逻辑学一般从概念外延之间关系的视角去研究概念间的关系,依据两个概念在所指范围上的关系不同,可以用欧拉图加以表示。假设A与B两个概念的外延关系用欧拉图表示如下,则下列选项描述与图示信息相符的是( )
①图甲中A是“广西壮族自治区”,B是“南宁市” ②图乙中A是“中学生”,B是“球迷”
③图丙中A是“男人”,B是“女人” ④图丁中A是“长方形”,B是“平行四边形”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5.在中国思想史上,无数的名言警句都蕴含着严谨的逻辑关系。依据相关逻辑知识,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
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判断 ②三人行,必有我师——不相容选言判断
③惟仁者宜在高位——必要条件假言判断 ④廉不言贫,勤不道苦——联言判断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主观题
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小明通过第三方销售平台购买了某歌手演唱会的门票,主办方为A演艺公司。来到现场后,小明发现自己所在位置的视线受舞台承重柱不同程度遮挡,严重影响观看体验。在演唱会结束后,小明不接受相关调解方案,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A演艺公司全额退款。
法庭辩论时,当事人就案件争议的有关问题阐明自己的意见。
被告辩称:为增加影音设备,制作方在演出前临时增加了舞台角柱作为承重,属于常规舞台设计。演出现场的设施设备不可避免会对某些位置的观众视野造成不同程度的遮挡。原告既未现场提出异议,也未中途退场。故原告要求全额退款没有法律依据。
原告辩称:被告既没有提前主动告知其座位视线被遮挡,也没在现场主动为其调换座位,消除不利影响。
法院认为,获得完整的、沉浸式的演唱会视听体验,是消费者应有的权利,而提供这样的场所和环境,是主办方应尽的义务。结合双方当事人诉辩意见及在案证据,法院判令被告A演艺公司退还原告部分票款。
对于本案,小明的朋友认为:
甲:小明应当要求A演艺公司公开赔礼道歉。
乙:A演艺公司可以根据“演出现场的设施设备不可避免会对某些位置的观众视野造成不同程度的遮挡”免责。
丙:本案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是演唱会。
运用《法律与生活》知识,判断甲、乙、丙的看法是否符合法律规定并分析法理依据。(9分)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蔡某与范某系住在某闹市区同一街道一楼和二楼邻居,2024年9月蔡某因意外导致失业,出于生计考虑,把自家的房屋改成门面房,做早餐生意。房屋改造时,在门庭处安装了一块长6米宽4米的招牌。范某认为蔡某安装的招牌导致家中通风和采光受到了影响,而且下雨天还会导致雨水灌进室内,造成屋内潮湿,严重影响到了其正常生活。双方通过居委会等组织协调后仍无法解决。2025年3月,范某一纸诉状将蔡某告上法庭,要求蔡某立即拆除门店招牌,保证自家正常的采光和通风。法院受理该案后,多次到现场实地勘验,确认蔡某的招牌长度超4米,宽度超2米的部分对范某房屋的采光和通风均造成不利影响。
结合材料,运用《法律与生活》的知识,说明法院该如何判决。(12分)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近日,某市环保局长就当地环境治理问题接受记者采访,以下是部分对话内容:
记者:“局长您好,有市民反映我市河流污染严重,请问咱们在水污染治理方面采取了哪些具体有效的措施?”
局长:“我们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工作,近年来持续加大环保投入,开展了绿化造林活动,新建了多个城市公园,城市的绿化面积大幅提升,市民的生活环境得到了显著改善。”
记者:“但是根据我们的调查,部分河流的水质检测报告显示多项指标不达标,这与您所说的环境改善似乎存在矛盾,您怎么解释?”
局长:“我们的治理工作一直都在稳步推进,而且取得了决定性胜利。不过,部分河流确实存在污染反弹的情况,这主要是因为个别企业偷偷违规排放,同时我们也得承认,目前的治理措施还不够完善,没有完全杜绝污染问题。”
结合材料,运用“逻辑思维的基本要求”的知识,分析上述对话中局长的两次回答分别存在什么逻辑错误。(8分)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调解是解决纠纷的重要方式,什么是调解?同学甲认为,调解是通过第三方的排解疏导、说服教育,促使发生纠纷的当事人自愿达成协议、解决纠纷的活动。同学乙认为,调解分为诉讼调解、诉讼外调解、人民调解、行政调和仲裁调解。
结合材料,运用遵循逻辑思维规则的相关知识:
(1)具体分析同学甲给“调解”下的定义由哪几部分构成?定义“调解”这一概念用的什么方法?(5分)
(2)正确划分要遵循什么逻辑规则?同学乙的划分犯了什么逻辑错误?(4分)
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5年春节期间,四川某地一名约10岁左右男孩独自放鞭炮时,将鞭炮扔进下水道,引发下水道里沼气爆炸,导致停放在附近的多辆汽车受损。事故造成8辆车不同程度受损。受损的林肯、雷克萨斯、宝马、保时捷、奥迪、路虎等汽车合计定损28.5万元。
周围不少居民对此谈到以下几个问题:一是该区域属于禁止燃放烟花爆竹区域,在此处燃放烟花爆竹既会污染环境,又容易引起火灾。二是该下水道就在十字路口人行道旁,负责该路段的相关机构是否尽到责任,有无在相应区域设置明显的提醒、警示和防范措施,这是进一步确责的关键。不过事发地点又还属于小区内部道路,有可能没有移交给相关机构管理,于是责任方很有可能是小区物业。三是由于车位紧张,酒店让宾客们将车停放在该人行道旁的绿化草坪上,这些停放在绿化草坪上的车是否涉及违停
事后,男孩母亲为自己孩子的行为公开道歉,同时对市政和物业等九个相关部门的管理提出了质疑。
针对此事在社交平台上的热论,某高中高二(1)班的两位同学也发表了自己的观点。
甲说:“对受损车辆的赔偿,或者由小男孩的监护人承担,或者由酒店承担,或者由相关的管理部门承担。”
乙说:“如果不是酒店让宾客们将车停放在草坪上,就不会造成汽车受损。”
(1)结合材料,运用《法律与生活》的知识,对此事件中各方的法律责任进行认定并阐述理由。(9分)
(2)结合材料,运用“正确运用复合判断”的知识,分析甲、乙两人的观点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8分)
高二政治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B B C C B A C D C
题号 11 12 13 14 15
答案 C B B A D
16.①甲的看法不符合法律规定。赔礼道歉是侵权责任承担方式而不是违约责任承担方式。小明购买了由A演艺公司举办的演唱会门票,双方建立服务合同关系,A演艺公司未全面履行合同义务,应承担赔偿损失的违约责任。(3分)②乙的看法不符合法律规定。不可抗力是指不能预见,不能避免并不能克服的客观情况。演出现场的设施设备对某些位置的观众视野造成不同程度的遮挡是可以预见的并通过调整座位的方式可以避免的,不属于不可抗力的免责事由。(3分)③丙的看法不符合法律规定。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是民事权利和义务所指向的对象。小明与A演艺公司建立了服务合同关系。其客体是观看演出(行为)。(3分)
17.①不动产的相邻权利人应当按照有利生产、方便生活、团结互助、公平合理的原则,正确处理涉及采光、通风等方面的相邻关系,给相邻方造成妨碍或者损失的,应当停止侵害并排除妨碍。(3分)②本案中,黎某在自家门庭安装招牌,因尺寸原因侵害了邻居范某的采光权、通风权,导致范某合法权益受损。故范某作为受害方,有权要求被告黎某排除妨碍。(3分)③排除妨碍所采取的方式应当与侵权的范围和造成的影响相当。范某某要求黎某将门庭安装招牌直接拆除并不合理。(3分)④综合考虑上述情况,法院应要求黎某调整门店招牌的安装位置,实施相应的整改方案,实现原告、被告双方利益的平衡。(3分)
18.①第一次回答:同一律要求思维保持概念的确定性,避免偷换概念或转移论题;记者提问聚焦于“水污染治理”,但局长用“绿化造林”等无关内容回应,偏离了原问题核心,违反了同一律,犯了转移论题或偷换概念的错误。(4分)②第二次回答:矛盾律要求思维一致性,前后连贯,避免自相矛盾。 指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两个互相矛盾的判断不能同真,必有一假。局长在解释水质不达标时,一方面宣称治理“取得了决定性胜利”(暗示问题已解决),另一方面又承认污染反弹(问题未解决),在同一判断中形成矛盾,违反了矛盾律(两个矛盾判断不能同时为真)。(4分)
19.(1)同学甲给“调解”下的定义由被定义项、定义联项、定义项构成;定义“调解”这一概念用的是种差加属概念的方法。(5分)
(2)正确划分要遵循的规则:①子项的外延之和必须等于母项的外延。 ②在同一次划分中,只能用同一个标准。 ③划分应该逐级进行,不能越级。(3分)同学乙的划分犯了划分标准不一的逻辑错误。(1分)
20.(1)①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守法和公序良俗、绿色等基本原则。法律规定无过错侵权的责任的,则行为人只要损害了他人的民事权益,不论其有无过错,均应当承担侵权责任。该男孩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其监护人应承担侵权责任。(无过错侵权:监护人)(3分)②依照法律规定推定行为人有过错,其不能证明自己没有过错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若市政部门或物业不能证明尽到管理职责的,对该下水道管理确实存在管理疏忽的,需要承担一定责任。(过错推定:物业)(3分)③行为人因过错侵害他人民事权益造成损害的,应承担侵权责任。若车辆损失与车主违规停放有因果关系,车主需承担部分责任。若车主在违停区域停车与酒店的引导有关联的,酒店需要承担一定责任。(一般侵权:酒店)(3分)
(2)①甲的观点正确。甲的观点为相容选言判断,相容选言判断是真的,要求它的选言支中至少有一个是真的,也可以都是真的。受损车辆的赔偿问题,小孩的监护人、酒店、相关管理部门承担的责任属相容的情况,可能有一方或者是多方承担责任,甲的判断正确。(4分)②乙的观点错误。乙运
用充分条件假言判断,前件真,后件就一定真;前件假,后件不一定假,让宾客们将车停放在草坪上,不一定会造成汽车受损。“酒店不让宾客将汽车停放在草坪上”不是“汽车不受损”的充分条件。因此,其判断错误。(4分)
高二政治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B B C C B A C D C
题号 11 12 13 14 15
答案 C B B A D
16.①甲的看法不符合法律规定。赔礼道歉是侵权责任承担方式而不是违约责任承担方式。小明购买了由A演艺公司举办的演唱会门票,双方建立服务合同关系,A演艺公司未全面履行合同义务,应承担赔偿损失的违约责任。(3分)②乙的看法不符合法律规定。不可抗力是指不能预见,不能避免并不能克服的客观情况。演出现场的设施设备对某些位置的观众视野造成不同程度的遮挡是可以预见的并通过调整座位的方式可以避免的,不属于不可抗力的免责事由。(3分)③丙的看法不符合法律规定。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是民事权利和义务所指向的对象。小明与A演艺公司建立了服务合同关系。其客体是观看演出(行为)。(3分)
17.①不动产的相邻权利人应当按照有利生产、方便生活、团结互助、公平合理的原则,正确处理涉及采光、通风等方面的相邻关系,给相邻方造成妨碍或者损失的,应当停止侵害并排除妨碍。(3分)②本案中,黎某在自家门庭安装招牌,因尺寸原因侵害了邻居范某的采光权、通风权,导致范某合法权益受损。故范某作为受害方,有权要求被告黎某排除妨碍。(3分)③排除妨碍所采取的方式应当与侵权的范围和造成的影响相当。范某某要求黎某将门庭安装招牌直接拆除并不合理。(3分)④综合考虑上述情况,法院应要求黎某调整门店招牌的安装位置,实施相应的整改方案,实现原告、被告双方利益的平衡。(3分)
18.①第一次回答:同一律要求思维保持概念的确定性,避免偷换概念或转移论题;记者提问聚焦于“水污染治理”,但局长用“绿化造林”等无关内容回应,偏离了原问题核心,违反了同一律,犯了转移论题或偷换概念的错误。(4分)②第二次回答:矛盾律要求思维一致性,前后连贯,避免自相矛盾。 指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两个互相矛盾的判断不能同真,必有一假。局长在解释水质不达标时,一方面宣称治理“取得了决定性胜利”(暗示问题已解决),另一方面又承认污染反弹(问题未解决),在同一判断中形成矛盾,违反了矛盾律(两个矛盾判断不能同时为真)。(4分)
19.(1)同学甲给“调解”下的定义由被定义项、定义联项、定义项构成;定义“调解”这一概念用的是种差加属概念的方法。(5分)
(2)正确划分要遵循的规则:①子项的外延之和必须等于母项的外延。 ②在同一次划分中,只能用同一个标准。 ③划分应该逐级进行,不能越级。(3分)同学乙的划分犯了划分标准不一的逻辑错误。(1分)
20.(1)①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守法和公序良俗、绿色等基本原则。法律规定无过错侵权的责任的,则行为人只要损害了他人的民事权益,不论其有无过错,均应当承担侵权责任。该男孩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其监护人应承担侵权责任。(无过错侵权:监护人)(3分)②依照法律规定推定行为人有过错,其不能证明自己没有过错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若市政部门或物业不能证明尽到管理职责的,对该下水道管理确实存在管理疏忽的,需要承担一定责任。(过错推定:物业)(3分)③行为人因过错侵害他人民事权益造成损害的,应承担侵权责任。若车辆损失与车主违规停放有因果关系,车主需承担部分责任。若车主在违停区域停车与酒店的引导有关联的,酒店需要承担一定责任。(一般侵权:酒店)(3分)
(2)①甲的观点正确。甲的观点为相容选言判断,相容选言判断是真的,要求它的选言支中至少有一个是真的,也可以都是真的。受损车辆的赔偿问题,小孩的监护人、酒店、相关管理部门承担的责任属相容的情况,可能有一方或者是多方承担责任,甲的判断正确。(4分)②乙的观点错误。乙运
用充分条件假言判断,前件真,后件就一定真;前件假,后件不一定假,让宾客们将车停放在草坪上,不一定会造成汽车受损。“酒店不让宾客将汽车停放在草坪上”不是“汽车不受损”的充分条件。因此,其判断错误。(4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