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米脂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政治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陕西省米脂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政治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米脂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政治试题
一、单选题
1.体味这两首诗的不同。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古诗一:东方未明,颠倒衣裳。颠之倒之,自公召之。东方未晞,颠倒裳衣。倒之颠之,自公令之。折柳樊圃,狂夫瞿瞿。不能辰夜,不夙则莫。——《诗经·东方未明》
古诗二:父耕原上田,子劚山下荒。 六月禾未秀,官家已修仓。——唐·聂夷中《田家》
①古诗一说明农奴在封建主强制下劳动,没有人身自由
②古诗二说明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封建主剥削农民的基础
③古诗一说明奴隶主占有全部生产资料并完全占有奴隶
④古诗二说明农民劳动的全部产品都归地主占有和支配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2.2023年,美联储连续加息,中小银行中的硅谷银行、签名银行、心脏地带三州银行、萨克城公民银行等先后倒闭。2024年以来,纽约社区银行股价暴跌,商业地产坏账持续增加,共和第一银行倒闭,中小银行风险再次引发关注。下列对材料的认识正确的是( )
①银行倒闭会破坏社会信用关系,重创美国经济
②银行倒闭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发展的必然结果
③银行倒闭是资本主义出现经济危机的主要表现之一
④银行业金融服务供过于求引发倒闭潮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3.170多年来,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运动、从一国实践到多国实践、从传统社会主义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走过了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在这一历程中( )
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
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表明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焕发出了强大的生命力
③空想社会主义没有能够揭露资本主义的弊端,无法找到进行社会变革的正确途径
④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现实的飞跃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4.列宁指出:“马克思主义这一革命无产阶级的思想体系赢得了世界历史性的意义,是因为它并没有抛弃资产阶级时代最宝贵的成就,相反却吸收和改造了两千多年来人类思想和文化发展中一切有价值的东西。”据此判断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
①批判吸收了德国古典哲学的合理部分,创立了唯物史观
②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的创立,使社会主义由理论变成了实践
③批判继承了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思想成果,创立了剩余价值学说
④吸收和改造了人类一切有价值的东西,马克思主义赢得了全世界的认同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5.鸦片战争后的中国,太平天国、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中国人在黑暗中苦苦探索救亡图存之路;改良主义、自由主义、社会达尔文主义、无政府主义、实用主义…种种西方的理论和学说被引进作为强国富民的药方。一个个方案都试过了,却又屡屡化为泡影,一条条道路都探寻了,却箍得头破血流。屈辱的岁月,艰辛的探索,反复证实( )
①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近代中国,资本主义道路走不通
②继续保留封建帝制是中国的出路,民族的希望所在
③旧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中国人民的悲惨命运发生改变
④为了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富强、人民幸福,必须另辟新路
A.②③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6.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使中华民族的历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在辽阔的中国大地上结束了极少数剥削者统治广大劳动人民的历史,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真正成为新国家、新社会的主人。对于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
①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找到了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正确道路
②毛泽东思想的创立为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指明了正确方向
③国家的独立和人民的解放为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奠定了基础
④群众路线、武装斗争和党的领导是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三大法宝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7.下图为1952年年底与1956年我国国民经济构成情况:
根据图表信息,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①1956年,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转变
②经过社会主义改造,我国经济基础发生根本变化
③1952年,实现了中华民族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的伟大飞跃
④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在不断探索中取得巨大成就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8.人民日报社论《一次有伟大历史意义的大会》一文这样写道:“党的第八次大会的这一切有历史意义的巨大成就,不但在全党,而且在全国人民中引起了欢腾。这是很自然的,因为一切爱国的人民都可以从这次大会的结果看到我们祖国的光明灿烂的未来,看到我国由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富强的先进的社会主义工业国的远景。”党的八大( )
①指出我国社会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
②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
③明确了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④规定了中国共产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9.邓小平是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公认的享有崇高威望的卓越领导人,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下列属于以邓小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贡献是( )
①科学回答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
②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
③明确提出了“走自己的道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④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0.2024年4月26日,神舟十七号航天员乘组顺利打开“家门”,欢迎远道而来的神舟十八号航天员乘组入驻“天宫”。在当代中国,我们要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我国载人航天成绩举世瞩目,主要得益于( )
①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的航天发展之路——坚定道路自信
②—代代的航天人传承和弘扬中国载人航天精神——坚定理论自信
③党的领导和新型举国体制政治优势是制度保障——坚定制度自信
④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定文化自信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1.2024年6月16日出版的第12期《求是》杂志发表了习近平主席的重要文章《开创我国高质量发展新局面》。文章指出,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的特征,就是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的,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从过去的“发展才是硬道理”到现在的“高质量发展才是新时代的硬道理”,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对上述两个论断理解正确的是( )
①后一论断阐明了新时代我国发展的基本思路和方向
②两个论断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
③发展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
④两者都是对我国经济发展阶段的重要规律性认识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2.如下表是我党对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认识:
党的八大 → 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 → 党的十九大
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对于上述主要矛盾变化分析合理的是( )
A.说明我国的国际地位已经发生改变,迈入世界发达国家行列
B.我国三次主要矛盾变化均与当时不断变化的基本国情相适应
C.新时代主要矛盾的变化是基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现状的变化
D.三次主要矛盾的变化共同体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工作路线
13.一百多年前,毛泽东同志说:“我们总要努力!我们总要拼命向前!我们黄金的世界,光华灿烂的世界,就在前面!”今天,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开创的伟大事业正欣欣向荣,他们追求的伟大理想正在变成现实,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这启示我们( )
①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②只要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就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③发扬伟大斗争精神能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取得胜利
④坚定理想信念能为推进伟大工程和伟大事业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4.2024年是五四运动105周年,一代又一代中国青年谱写着一曲曲“振兴中华”的青春壮歌。青年李大钊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致力于建立马克思主义政党;青年毛泽东深入农村调查研究,开展农民运动;青年习近平担任正定县委副书记时期,带领人民锐意改革;当代青年在中华大地上建功立业,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力量。由此可见( )
①青年要坚定理想信念,与时俱进,完善社会主义制度
②中国青年始终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先锋力量
③当代青年以带领人民实现中国式现代化为历史使命
④实现伟大中国梦的征程需要广大青年接续拼搏奋斗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5.从2023年在地方考察调研首提“新质生产力”到部署“发展新质生产力”,从2024年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系统阐述到2024年在全国两会上为各地发展新质生产力给出指导……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关于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一系列重要论述,深刻回答了“什么是新质生产力”“为什么要发展新质生产力”“怎样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关于新质生产力的系列重要论述( )
①推动实践创新,是实现中国梦的“路线图”和“方法论”
②坚持问题导向,为实现国家发展民族进步提供决定性条件
③做到守正创新,体现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认识达到新高度
④把握发展规律,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科学指引和行动指南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6.引经据典是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的一大特色,其用典精妙广博,意境深远,引人入胜。下列名篇经典的引用与“十四个坚持”基本方略内涵一致的是( )
序号 引用的名篇经典(主要内涵) 基本方略(“十四个坚持”)
① 治政之要在于安民,安民之道在于察其疾苦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② 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 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③ 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应须斩万竿 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
④ 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 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二、主观题
17.阅读材料, 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共一大通过了党的第一部纲领——《中国共产党纲领》。这是中国共产党第一篇自主确立并发表的关于党的建设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文献,它照亮了中国革命的前行道路,也成为党正式成立的重要标志。《纲领》是依据1920年8月中共上海发起组印刷出版的陈望道译《共产党宣言》首个中文全本起草的。对此,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共产党宣言》是第一次全面阐述科学社会主义原理的伟大著作”“我们党的第一部党纲就是按照《共产党宣言》精神制定的”,这为研究《纲领》的理论源头提供了根本遵循。
材料二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起,就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的一切奋斗、一切牺牲、一切创造的主题。
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将改革开放向纵深推进,采取一系列战略性举措,推进一系列变革性实践,实现一系列突破性进展,取得一系列标志性成果,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在改革开放以来长期探索和实践基础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下,全国人民经过接续奋斗实现了小康这个中华民族的千年梦想,打赢了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脱贫攻坚战,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推动我国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
(1)结合材料一,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知识,阐述为什么中国共产党的第一部纲领要以《共产党宣言》作为理论源头。
(2)结合材料二,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知识,说明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的原因。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949年10月1日下午,首都北京30万军民在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开国大典。
毛泽东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在国歌声中,毛泽东亲自按动电钮,升起了第一面五星红旗,54门礼炮齐鸣28响,象征党领导人民奋斗28年的历程。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是中国有史以来最伟大的事件,也是二十世纪世界最伟大的事件之一。神州大地,换了人间。习近平总书记曾深情回顾:“这一伟大事件,彻底改变了近代以后100多年中国积贫积弱、受人欺凌的悲惨命运,中华民族走上了实现伟大复兴的壮阔道路。”
结合材料,谈谈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是“最伟大的事件”的理解。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4年是全面深化改革又一个重要年份。围绕激发各类经营主体活力,将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提高民营企业贷款占比、破除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等列为重点任务;围绕加快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明确提出着力推动产权保护、市场准入、公平竞争、社会信用等方面制度规则统一;围绕推进社会民生领域改革,“点名”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医药卫生、养老服务等“硬骨头”……加快落实、落地、落细一系列改革举措,尤需注重系统谋划、整体推进,使各项改革相互促进、良性互动、协同配合。尽管当前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脱钩断链”“去风险”干扰世界经济复苏,地缘政治风险日益上升,但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没有改变,我们要坚定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继续深化和扩大对外开放。
结合材料,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知识,论述中国坚持改革开放的原因。
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2年中国航天日的主题是“航天点亮梦想”,旨在进一步宣扬崇尚科学、探索未知、敢于创新的理想信念,以航天梦托举中国梦,激发汇聚逐梦筑梦的磅礴力量。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史是一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史,是千千万万热爱祖国的中华儿女无私奉献、勇于攀登的拼搏历史。经过50多年的创业发展,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决策和领导下,航天事业经历了发展导弹、运载火箭、卫星和载人航天几个阶段,现已形成体系和规模。今天,中国已经步入科技创新的快速轨道,一些科技前沿领域开始进入并跑、领跑阶段,科技实力正在从量的积累迈向质的飞跃,从点的突破迈向系统能力提升,为人类科技事业发展作出了中国贡献。
结合材料,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知识,说明应怎样实现以航天梦托举中国梦。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A A B C A A B B B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B C B D D C
17.(1)①《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②《共产党宣言》分析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与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科学论证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必然性,照亮了中国革命前进的道路。③《共产党宣言》第一次系统论述了无产阶级政党的性质、特点、任务和策略原则,阐明了无产阶级政党建立的必要性,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提供了根本遵循。《共产党宣言》阐明了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理想目标。这一目标蕴含的强大动力,激励着人们不断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也为中国共产党指明了革命的目标。
(2)①根本原因在于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②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③中国共产党不忘初心使命,为实现伟大梦想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④始终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
18.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彻底结束了极少数剥削者统治广大劳动人民的历史,彻底结束了旧中国一盘散沙的局面,彻底废除了列强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一切特权,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展示了美好前景和现实道路。冲破了帝国主义的东方战线,极大地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对比,鼓舞和推动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19.①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②对外开放是中国的基本国策,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③实践发展永无止境,改革开放也永无止境,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④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破解制约高质量发展的不利因素,激发市场活力、增强内生动力,保障民生需求,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加快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持续注入强大动力。
20.①中国梦的本质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中国梦把国家的追求、民族的向往、人民的期盼融为一体。
②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航天梦是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的航天人通过不断推进太空空间站的新的实验探索,将更进一步推动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实现中国人民的航天强国梦。
③中国梦是国家的梦、民族的梦,也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梦。航天梦的实现,为中国梦的实现提供强大的物质基础。中国航天人矢志奋斗、实干创新,将人生理想融入国家民族梦想,汇聚成强大力量,助推中国梦的实现。
④中国梦是中国人民追求幸福的梦,也同世界人民息息相通。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是对人类航天探索的巨大贡献,有利于实现持久和平、共同发展的世界梦。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