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祝抗战胜利80周年——中国共产党是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课件(共32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庆祝抗战胜利80周年——中国共产党是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课件(共32张PPT)

资源简介

(共32张PPT)
14年艰苦抗战
全民族抗战
地无分南北,人不论老幼
伤亡3500万以上
财产损失及战争消耗
达5600余亿美元
1842年《南京条约》
1895年《马关条约》
1901年《辛丑条约》
1945年日本无条件投降
洗刷了百年的民族耻辱
1945年6月26日,50国代表在旧金山签署《联合国宪章》。中国,第一个遭受轴心国侵略的受害国,得到了第一个签署的荣誉,也成为了战后五大国
1945年9月9日9时,日本侵华日军总司令冈村宁次向中方呈交投降书
1937年平型关战斗中八路军115师指挥所及伏击日军的机枪手
百团大战中彭德怀副总司令亲临前线
百团大战八路军领导民兵在太行山拆除日军碉堡
忆抗战 学党史 振中华
中国共产党是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 庆祝抗战胜利80周年
学习目标:
(1)探讨中国共产党是如何在抗日战争中发挥中流砥柱的作用
(2)立足于高三复习课,进一步深入学习党史,弘扬党的亮剑精神
一、首举义旗,勇于亮剑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九一八事变后,中国人民就在白山黑水间奋起抵抗,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同时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九一八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长期以来推行对华侵略扩张政策的必然结果,是它企图变中国为其独占殖民地而采取的重要步骤。尽管这时的抗战还是局部的,但中国共产党用实际行动有力推动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和发展,成为抗日战争的最早宣传者动员者和最坚决的抗击者。
知识点回顾1:九一八事变爆发原因
(1)灭亡中国称霸西太平洋是日本的既定国策
(2)受1929—1933年经济危机和关东大地震影响,日本国内陷入极端困境
(3)中国国内政局动荡,给日本以可乘之机(国共内战、中原大战、粤宁分流)
(4)西方列强无暇东顾,推行绥靖政策
九一八事变爆发后,日本关东军五个月内占领东北全境,三千万同胞沦为亡国奴,日本开始了在东北长达十四年殖民统治
张学良于1931年9月6日致电东北军参谋长及东北三省政务委员会:“现在日方对我外交渐趋积极,应付一切,极宜力求稳慎,对于日人无论其如何寻事,我方务须万方容忍,不可与之反抗,致酿事端。希迅即密电各属,切实注意为要。”这就是所谓的“鱼电”。
1、最早举起抗日旗帜
材料一:九一八事变发生的第3天,中共中央发表《中国共产党为日本帝国主义强暴占领东三省事件宣言》,谴责日军侵略和国民党的不抵抗政策。
材料二:中共中央又连续发表宣言、决议、告全国同胞书等,深刻揭露日本帝国主义把中国变为其殖民地的野心,严厉谴责国民党政府卖国、辱国的不抵抗政策,提出“以武装民众的民族革命战争来抵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的抗日救亡主张。同时提出“中国共产党将加倍努力去推翻帝国主义的工具中国国民党在中国的统治!”
材料三:1932年4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发布了对日战争宣言,正式宣布对日战争。这比国民党政府正式对日宣战要早9年。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九一八事变爆发初期中共对待日本和国民党的政策是什么,并分析其原因。
政策:反蒋抗日
反蒋原因:中国阶级矛盾尖锐,尤其是国民党持续的反共政策,而中共也已开辟工农武装割据道路;国民党对日推行不抵抗政策,有违民族大义
抗日原因:中共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
2、率先开展抗日斗争
东北人民革命军
东北抗日联军
东北抗日游击队
抗联教导旅
从1931年底到1933年在中共满洲省委的领导下相继成立了南满、东满、吉东、北满等十多支东北抗日游击队。1933年统一改编为东北人民革命军。1936年又改编为东北抗日联军,主要领导人为杨靖宇、赵尚志。
因日军围剿,抗联活动范围和人员大量减少,1941年,一部分进入苏联组成抗联教导旅;一部分留在国内进行收集情报、宣传抗日工作。
抗日战争时期,在极其恶劣的条件下,杨靖宇将军领导东北抗联冒着零下四十度的严寒,同数倍于己的敌人浴血奋战,牺牲时胃里全是枯草、树皮、棉絮,没有一粒粮食,其事迹震撼人心。——习近平
赵尚志
(1908—1942)
赵一曼
(1905—1936)
史忠恒
(1906—1936)
陈荣久
(1904—1937)
夏云杰
(1903—1936)
王德泰
(1907—1936)
在长达十四年的对日作战中,东北抗联中光牺牲的支队以上的中共将领就多达42名。东北抗联最鼎盛时期部队人数在3万多人左右,到1945年抗战胜利结束,整个抗联只剩下400多人,而且其战斗的环境又极其恶劣,可以说是整个抗日战争期间最为悲壮的一支革命队伍之一。
东北抗联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同日本侵略者进行了长达十四年的艰苦斗争,牵制了七十六万敌人,消灭了十八万日伪军,表现了中国共产党人不畏强暴,英勇不屈的精神,有力地支援了全国的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3、积极支援抗日活动
国民党十九路军将士在闸北顽强抵抗
总指挥蒋光鼐
军长蔡廷锴
日本为转移国际视线,于1932年1月在上海制造一·二八事变,国民党第十九路军在总指挥蒋光鼐和军长蔡廷锴指挥下发起淞沪抗战。中共江苏省委领导下成立的上海民众反日救国联合会,立即发动群众,有力支援前线。
冯玉祥
吉鸿昌
1933年5月,原西北军将领冯玉祥在张家口成立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并得到了以吉鸿昌为主的中国共产党的大力帮助,约有300名共产党员参与其中。党在同盟军内建积极进行抗日宣传和组织工作,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抗日热潮。抗日同盟军于7月收复察北重镇多伦,并乘胜收复察哈尔省全部失地,使全国人民受到极大振奋。
从1933年后中国共产党逐渐意识到国民党内部是有爱国进步势力的,于是开创了同部分国民党人局部合作抗日的新局面,政策也由“反蒋抗日”逐渐向“逼蒋抗日”转变,对推动全国抗日运动兴起,促进国共两党以后的合作抗日,产生了积极影响。
二、顾全大局,统一战线
1、积极倡导并推动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①1933年1月,中共发表宣言,主张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②1935年8月1日,中共发表 ,号召全国人民团结起来,停止内战,抗日救国
《八一宣言》
③1935年12月,中共召开 ,正式主张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瓦窑堡会议
④ ,张学良与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逼蒋抗日,中共参加谈判,拉开了统一战线建立序幕
1936年12月12日
⑤1937年8月,红军改编为八路军,随后召开 决定开辟敌后战场,实行全面抗战路线
洛川会议
⑥1937年9月,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2、坚决维护并巩固发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材料:在抗战进入战略相持阶段以后,日本帝国主义停止了正面战场的战略性进攻,并把对国民党政府的政策转变为以政治诱降为主、以军事打击为辅的方针。在这种情况下,国民党统治集团中亲日派和英美派发生分裂,1938年末汪精卫亲日集团公开投敌,亲英美的蒋介石集团则继续留在抗战阵营中,但是他们也表现出很大动摇性,开始推行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反动政策,并分别于1939年、1941年、1943年发动三次反共高潮。
知识点回顾2: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的标志
1938年下半年进行的武汉会战和广州会战(两次会战国军共伤亡50万人)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在进入战略相持阶段后国民党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原因
(1)日本的政治诱降(2)国民党自身在全面抗战初期的正面战场损失惨重(3)国民党对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武装力量发展壮大的敌视和畏惧
(4)英美法等西方国家对日采取绥靖政策
敌后根据地民众抗议国民党倒行逆施
第二次反共高潮(皖南事变)中牺牲的新四军副军长项英
延安时期的毛主席
中国共产党旗帜鲜明地亮出“坚持抗战、反对投降,坚持团结、反对分裂,坚持进步、反对倒退”的政治主张,提出“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的策略总方针(具体发展为三三制原则),击退了国民党的3次反共高潮,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得到巩固和发展,为最终夺取抗战胜利提供了政治保障。
新知识点1:三三制原则
为了加强抗日民主政权建设,中共中央于1940年规定在抗日根据地政权人员分配上实行“三三制”,即共产党员、党外进步人士和中间派各占三分之一。有利于巩固发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保证了抗战的胜利。
新知识点2:减租减息(二五减租)
为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共规定:在未实行土改的地区,允许地主出租土地,但原则上须按照战前的原租额减低百分之二十五
三、运筹帷幄,正确路线
1、实行全面抗战路线
材料:毛泽东深刻指出:“兵民是胜利之本”,“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将日本侵略者置于我们数万万站起来了的人民之前,就“像一匹野牛冲入火阵,我们一声唤也要把它吓一大跳,这匹野牛就非烧死不可”。在抗战中,之所以出现国民党军队节节败退、共产党军队不断发展壮大的现象,其根本原因就在于中国共产党坚持全面抗战路线,而国民党坚持政府操控、军队主体的片面抗战路线。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说明国共两党采取不同抗战路线的原因及产生的影响
共产党全面抗战路线:中共代表的是广大工农群众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并立足于中国国情;使共产党军队日益壮大,成为抗战后期的决胜力量。
国民党片面抗战路线:国民党代表的是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并主要依靠英美等国的外援;导致了国民党军队的节节败退,丢失了大片领土。
2、实行持久战战略总方针
为驳斥当时社会上的速胜论和亡国论等错误观点,毛泽东于1938年5月编写了《论持久战》,指出中国能够也必须经过持久抗战才能取得胜利,并科学预见了战争将经过战略防御、战略相持和战略反攻3个阶段,清晰描绘出战争发展全过程的蓝图。指明了争取抗战胜利的正确道路,极大地鼓舞和坚定了中国军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和决心。
知识点回顾3:毛泽东思想不同时期的著作(连线题)
《中国社会各阶级分析》
《中国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论十大关系》
《新民主主义论》
《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国民大革命时期(萌芽)
井冈山时期(形成)
延安时期(成熟)
新中国时期(发展)
3、实行游击战的战略战术
为了实现全面抗战路线和持久战战略总方针,根据人民军队善于一面打游击战、一面发动群众的特长,首次将游击战提升到战略高度,形成游击战、根据地、人民武装“三位一体”的战略格局。游而不击是逃跑主义,击而不游是拼命主义,游击战的精髓是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遵循合理选择作战地点,快速部署兵力,合理分配兵力,合理选择作战时机,战斗结束迅速撤退五项基本原则的作战方式,叫做游击战。
四、剑锋所指,敌后战场
1、战略防御阶段的重要力量(1937·7—1938·10)
改错:1938年9月,八路军第115师在陕西取得平型关大捷,歼敌1000余人,取得了全面抗战以来首次大捷,也是军民合作的典范,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战信心。据不完全统计,到1938年10月,八路军、新四军同日伪军作战1600余次,毙、伤、俘敌5.4万人,八路军发展到15.6万余人,新四军发展到2.5万人,农村革命根据地总人口达到5000万以上。敌后战场的开辟发展,有力配合了正面战场的对日作战,构成了对日军后方的致命威胁。
1937年9月
山西
国共合作
敌后抗日根据地
1937年9月成立陕甘宁边区政府
2、战略相持阶段的主要力量(1938·10—1943·7)
彭德怀
左权
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相持阶段八路军在华北地区发动的一次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战役。
共105个团参战,持续时间为4个月
陕甘宁
华北
山东
华中
从1938年起,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抗击侵华日军的比例是:1938年近59%,1939年62%,1940年58%,1941年75%,1942年63%,1943年58%.这充分表明,敌后战场逐步成为全国抗战的主战场。中共领导的人民抗日武装逐步成为全国抗战的主力。
日军的扫荡
中共的反扫荡
国民党:消极抗日积极反共
3、战略反攻阶段的决胜力量(1943·7—1945·9)
材料:从1943年起,中共开始对日伪军发起局部反攻,扩大抗日根据地。1945年春中共七大召开时,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总面积约95万平方公里,人口近1亿,军队发展到91万余人,民兵220万人。1945年8月,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发展形势下,敌后战场开始全面反攻。至年底共歼灭日伪军近40万人,收复县以上城市250余座,取得了的重大胜利。
知识点回顾4:中共七大内容
(1)放手发动人民群众,在我党领导下打败日本帝国主义
(2)确立了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根据所学分析中共在1943年发起局部反攻的国际因素,并说明在反攻阶段国民党的表现
国际因素:1943年世界反法西斯主要战场出现了转折点;《开罗宣言》中美英联合对日作战
国民党表现:出现了豫湘桂大溃败
伟大的抗日战争取得胜利
——日军向八路军投降
五、课堂小结
中共是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首举义旗,勇于亮剑
顾全大局,统一战线
运筹帷幄,正确路线
剑锋所指,敌后战场
最早举起抗日旗帜
率先开展抗日斗争
积极支援抗日活动
积极倡导并推动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坚决维护并巩固发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实行全面抗战路线
实行持久战战略总方针
实行游击战的战略战术
战略防御阶段的重要力量
战略相持阶段的主要力量
战略反攻阶段的决胜力量
中国共产党是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