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观察植物2025-2026学年粤教粤科版(2024)三年级科学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一单元 观察植物2025-2026学年粤教粤科版(2024)三年级科学上册

资源简介

2025秋·
教案
科学 三年级上册(YJ版)
第一单元 观察植物
第1课 一株植物
【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
●通过学习,知道植物一般由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构成,植物具有生命,都会生长繁殖。
科学思维
●在教师的引导下,认识并简单描述植物的各个部分,观察和比较不同植物的结构差异,能总结归纳植物共同的特征。
探究实践
●通过观察不同植物结构的不同,能够具备记录信息和做出判断的能力。
态度责任
●能感受到植物的生命现象,培养对植物的爱护意识和环保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植物一般具有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等结构。
难点:认识植物的各个结构,总结植物共同的特征。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新鲜盆栽(菊花、绿萝、小番茄等)、仿真植物(红掌)等。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新课导入 师(向学生展示校园内各种植物的照片):同学们,我们的校园里有各种各样的植物,有参天的大树,也有低矮的小草,它们在外形上有很大的不同。请大家认真观察并思考,这些植物有哪些共同的特征呢? 生:…… 师: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究《一株植物》,比较不同的植物有什么不同的结构,有什么共同的特征。
认识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 师(展示一株植物从播种到结出果实的过程图):同学们看到了哪些植物结构? 生:…… 师:首先,种子种到土壤里以后生根发芽,先长出了根,随后慢慢又长出很多叶。根越来越粗壮,叶子也越来越多,根和叶之间连接的部位就是茎。后来,它开出了花,又结出了果实,鼓鼓的果实里面有种子。原来植物是由这些结构组成的呀,同学们还知道哪些植物有这些结构吗? 生:……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观察植物的 结构 师:认识了植物的各个部位,我们现在近距离地观察一下各种植物吧。 教师将提前准备的盆栽(菊花、绿萝、小番茄等)分给学生分组观察,引导学生认识植株的各结构。期间提醒学生注意观察结束后,将植物恢复原状,并及时洗手。观察结束后,再通过展示更多种植物,提问学生各部分名称,巩固学生分辨各植株结构。 师:同学们试着把自己观察的植物在记录单上画下来,并标明各结构名称。 学生画好后,小组之间互相交流,并找几位学生展示分享…… 师:同学们画的植物都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这六部分吗? 生:…… 师:有些植物在发育初期是没有花、果实和种子的;有些植物会随季节变化而出现落叶行为;有些植物只有根、茎、叶结构;有些植物是不结果实的……
归纳植物共 同的特征 师:之前我们学习过,植物属于生物,关于生物的特征同学们还记得吗?想一想,这些植物有什么共同的特征? 生:…… 师:植物都有生命活动,同学们能说一说我们身边常见的植物有哪些特征吗? 师(展示酢浆草、榕树、玉米等植物的特征并向学生讲解和解释):同学们还知道哪些植物的特征? 生:…… 师:通过这些观察和发现,同学们可以归纳出植物有哪些共同的特征? 生:…… 师(总结学生的回答):植物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等结构,会生长,能繁殖等。
课堂小结 师:植物具有生命,都会生长繁殖,一般由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构成。这些器官能够帮助植物完成各种生命活动,包括生长、发育、繁殖等。这节课我们只是观察了几种植物的结构,我们周围还有很多的植物,它们的形态可以说是各不相同。同学们下课后可以再多观察一些植物,看它们都有哪些结构。另外请同学们注意,观察过程中不要损伤植物,要保护植物、保护环境。
思考与练习 师:我们身边有些仿真的植物,形似自然界里真实的植物,同样起到了很好的装饰效果。每组同学桌上都有一盆仿真花(红掌),它是塑料制成的,同学们仔细观察、认真思考,仿真花和刚才我们观察的那些植物有什么相同,又有什么不同呢? 生:……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思考与练习 师(总结学生的回答):自然界的花与仿真花在外观上几乎是一模一样的,不同的是,自然界的花需要浇水,能生长,有生命且生命脆弱;而仿真花则不需要浇水、施肥等外界条件,不能生长,但质量结实,有很长的使用寿命。
板书设计 第1课 一株植物
习题设计
第2课 植物需要什么
【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
●通过学习,知道植物的生存和生长需要水、阳光、空气、适宜的温度等条件。
科学思维
●基于对植物生长情况的观察,能够提出哪些因素对植物有一定影响的推测。
探究实践
●能够设计简单的对比实验,探究阳光、水、空气、温度是否对植物生长有影响,并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得出合理的结论。
态度责任
●培养对植物生长现象的好奇心,激发主动探索自然奥秘的热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植物的生存和生长需要水、阳光、空气、适宜的温度。
难点:在对比实验中,控制单一变量,其他条件保持一致。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含实验视频:光照对植物的影响)、绿植、黑盒子、水等。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新课导入 师(展示不同环境下的植物):请同学们观察这些不同环境中的植物,思考哪些环境是适合植物生长的?哪些环境是不适合植物生长的? 生:…… 师(总结学生的回答):森林中植物非常茂盛,说明适合植物生长;沙漠中植物非常少,说明不适合植物生长;夏天植物种类多,说明适合植物生长;冬天植物少,且草枯萎、树落叶,说明不适合植物生长;冬天的温室大棚里植物长得生机勃勃,说明适合植物生长…… 师:那么同学们知不知道,沙漠和冬天为什么会不适合植物生长呢? 生:…… 师(总结学生的回答):沙漠干旱,缺少水分;冬天温度太低。
植物的生存和生长需要水、阳光、空气、适宜的温度 师:植物不适合这样的环境,那么植物适合什么样的环境呢?同学们猜测植物的生存和生长到底需要哪些条件。 生:…… 师:同学们猜想影响植物生存和生长的条件有水、阳光、温度,以及必不可少的空气。接下来我们观察不同环境下的植物,根据它们的生长情况,进一步思考植物的生存和生长条件。 师(通过展示洞穴有植物生长的图片):为什么植物生长在洞穴这样的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植物的生存和生长需要水、阳光、空气、适宜的温度 位置? 生:…… 师(总结学生的回答):有阳光照射、有水源。 师(通过展示水淹地图片):为什么水淹地里的植物无法正常生长? 生:…… 师(总结学生的回答):水淹地的土壤中缺少空气,即使在水分充足、阳光充足、温度适宜的情况下,大多数植物也无法正常生长。 师(通过展示蔬菜大棚):为什么蔬菜大棚里的植物生长茂盛? 生:…… 师(总结学生的回答):蔬菜大棚光照充足、温度适宜,水分充足,植物生长茂盛。 师(通过展示沙漠绿洲):沙漠绿洲里的植物是怎样生长的? 生:…… 师(总结学生的回答):沙漠绿洲有地下水,光照充足,温度较高,耐高温植物生长茂盛。 师:综合以上信息,可以发现什么?试着总结一下。 生:…… 师(总结学生的回答):植物生存和生长的条件有阳光、空气、适量的水分、适宜的温度等。
水、阳光、空气、温度等对植物的生存和生长的影响 师:这些条件对植物的生存和生长有什么影响?如果缺少这些条件,植物会变成什么样子? 生:…… 师:对于同学们的各种猜想,我们可以通过实验来验证一下。 教师取生长状况相近的两株同种植物置于教室窗台上阳光充足的地方,将其中一株用黑盒子盖住,叮嘱学生隔一段时间给它们浇同样多的水。 师:同学们预测一下几天后这两株植物的生长情况分别是怎样的? 生:…… 师:由于该实验周期较长,我们先跟随实验视频一起看一下吧。(播放“光照对植物的影响”实验视频) 师:和我们预测基本一致,阳光下的植株正常生长,茎秆粗壮,叶片茂盛;而用黑盒子盖住的植株的茎、叶逐渐变为黄色,茎秆变得细长,几天后就枯萎了。 师:我们通过控制“有无光照”这一条件,同时保持其他条件不变,探究了阳光对植物生存和生长的影响,这种方法叫作控制变量法。这种方法也可以用于探究其他条件对植物生存和生长的影响。同学们可以选取一个想探究的条件,小组内交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水、阳光、空气、温度等对植物的生存和生长的影响 流,试着设计实验验证一下。 教师收集学生的实验设计,展示并讨论。实验周期较长,可先根据展示准备好的实验结果(水、空气、温度等对植物的影响实验),再引导学生下课后完成实验。 师:根据以上这些实验,可以发现什么? 生:……
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我们通过控制变量这种实验方法,发现了植物的生存和生长离不开水、阳光、空气、适宜的温度等条件。所以我们家里养的植物大多都放在阳台等光照充足的地方,按时浇水、松土。
思考与练习 师:同学们结合以上植物生存和生长的条件,想一想为什么大树下的小草比较稀疏? 生:…… 师(总结学生的回答):因为大树的叶子挡住了大部分阳光,导致大树下面的光照条件极差,树荫下的小草无法正常生长,有阳光透下的地方的小草可以生长,所以大树下的小草比较稀疏。
板书设计 第2课 植物需要什么 1. 植物生存和生长条件 2. 实验方法:控制变量法
习题设计
第3课 植物的根
【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
●通过观察,知道植物的根可根据形态分为直根系和须根系两大类。
科学思维
●能够根据观察到的现象推测根具有固定植物和吸收水分的作用。
探究实践
●能设计实验探究植物根的作用,体会通过实验现象归纳结论的乐趣。
责任态度
●认识到植物的根对植物生存的重要作用,增强保护植物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识别两种植物的根,探究根的作用。
难点:探究根的吸水作用的实验设计。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含实验视频:探究根是如何固定植株的、根的吸水作用)、从土壤中连根挖出的植物(大葱、香菜、胡萝卜、小草、韭菜等)、水、报纸、塑料托盘、沙子、透明塑料瓶、食用油、马克笔等。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新课导入 师:我们在前面的两次课程中学习了植物的结构以及植物生存和生长所需要的条件,同学们还记得植物一般有哪几种结构吗?还记得植物的生存和生长条件有哪些吗? 生:…… 师:植物的每个结构对于植物的生存和生长有什么作用呢?这节课我们先来重点学习植物的根。
根的形态和分布 师:根是植物体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同学们在生活中见过哪些植物的根?能说一说它们长什么样子吗? 生:…… 教师通过依次展示不同植物根部的照片,分别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描述根的形态并总结学生的回答。 师:我们常见的植物的根通常都生长在土壤里,根在土壤里是怎么分布的呢?同学们根据我们观察到的根的形态特征,试着猜一猜。 生:…… 师:现在我们就挖开土壤,验证一下同学们的猜测。每个小组的桌上放了一些从土壤中连根挖出的植物(大葱、香菜、胡萝卜、小草、韭菜等),同学们用水泡洗带土壤的根,观察根在土壤中的分布。洗干净后,再仔细观察根的形态。(教师一边演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根的形态和分布 示,一边引导学生操作和观察) 师:尝试将所观察植物的根的形态和在土壤中的分布情况画下来。 学生展示观察记录。 师:通过观察,可以发现根的形态和分布有什么特点? 生:…… 教师总结学生的回答并归纳根系、直根系与侧根系:一株植物全部的根的总称为根系。与葱的根类似,在茎的基部长着许多粗细、长短相近的根,没有明显的主根的根系叫须根系。与香菜的根类似,有一条发达的主根,主根上长着侧根的根系叫直根系。植物的根在土壤中向下和向四周伸展。
根的作用 师:植物的根形态各异,同学们猜想,植物的根有什么作用呢? 生:…… 师(总结学生的回答):狂风过后,很多树枝被刮断,但树干还牢牢“站”在地上,因此我们推测植物之所以能够固定在地上,主要是依靠根牢牢地抓住土壤。我们平时给植物浇水都是浇在土壤中,因此猜测植物生存和生长所需要的水分是通过根从土壤里吸收的。 师:同学们的猜测是非常正确的,接下来我们通过实验的方式先来探究一下根是如何固定植株的。 教师一边播放实验演示视频,一边引导学生操作:在仿真植物枝条的根部连接扭扭棒模拟植物的根;想办法把这棵“树”固定在桌面上;将“树”放入托盘的沙中,想办法让“树”直立在用沙模拟的土壤中。 师:同学们是怎样做让“树”更稳固的? 生:…… 师(总结学生的回答):“树”的下端连接的扭扭棒越多、越长,“树”越稳固;扭扭棒模拟的根上的沙子越多,“树”越稳固。也就是说,根的数量越多、伸展的范围越大或埋得越深的时候,植物越容易被固定。 师:我们再来探究根的吸水作用。 教师一边播放实验演示视频,一边引导学生操作:把一株完整的植物放置在透明容器中,向容器内加入一定量的水,没过根部,然后滴入适量的植物油(植物油覆盖水面,防止水分蒸发影响实验结果),在容器外面画线标示出水面位置。(由于该实验所需时间较长,教师可利用实验视频给学生展示实验现象,然后课下时间和学生共同关注本节课的实验现象) 师:过了一段时间后,容器里的水位发生了什么变化?这说明了什么? 生:……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根的作用 师(总结学生的回答):一段时间后,容器里的水位下降了。这说明根具有吸收水分的作用。
课堂小结 师:本节课我们知道了植物的根具有多种形态,有些植物有明显的主根,称为直根系;有些植物没有明显的主根但有许多须状的根,称为须根系。我们还通过实验验证了根具有固定植株和吸收水分的作用。
思考与练习 师:植物的根除了固定作用和吸水作用,是否还有其他作用呢? 生:…… 师(总结、补充学生的回答并举例):植物的根有呼吸作用,例如海滩上的红树会长出许多露在地面的呼吸根;有些植物的根有贮藏作用,例如红薯的根部贮藏了大量的淀粉;还有些植物的根有繁殖作用,例如白杨的根非常容易长出新芽……
板书设计 第3课 植物的根 1. 根的形态 2. 根的分布:在土壤中向下和向四周伸展 3. 根的作用
习题设计
第4课 植物的茎
【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
●能清晰地辨认各种类型的茎:直立茎、匍匐茎、攀缘茎、储藏茎。
●知道茎具有支撑和运输作用。
科学思维
●通过观察、分析和讨论等得出茎具有支撑和运输作用的结论,培养良好的观察和总结能力。
探究实践
●能够做茎的运输水分实验并描述实验现象。
责任态度
●认识到茎对植物的重要作用,增强保护植物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植物的茎的形态和作用。
难点:引导学生设计实验验证茎的运输作用。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含实验视频:茎的运输作用)、塑料瓶、清水、红墨水、白色百合花等。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新课导入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植物的根,了解了根的不同形态以及根的功能,植物的茎是不是也有多种形态呢?植物的茎有什么特点?对植物的生存和生长有哪些作用?这节课我们便来学习与根相连的结构——茎。
茎的形态 特点 师:同学们在生活中一定见过各种各样的茎,有直的也有弯的,有长的也有短的,有硬的也有软的……接下来我们仔细观察不同植物的茎,试着归纳植物的茎的特点。 教师依次展示红杉树、西瓜、爬山虎和仙人掌的图片,引导学生找到植物的茎,并提出问题:植物的茎连接了植物的哪些器官?植物的茎有什么形态特点? 生:…… 教师依次总结学生的回答并总结直立茎、匍匐茎、攀缘茎、储藏茎:红杉树的茎矗立于地面,直立生长,这样的茎属于直立茎。西瓜的茎平伏于地面生长,很细软,不能直立,这样的茎属于匍匐茎。爬山虎的茎上有吸盘、卷须等特殊的附属结构,依赖其他物体作为支柱攀缘生长,它们的茎属于攀缘茎。仙人掌的茎肥厚多汁,储藏着大量水分,能帮助仙人掌适应干旱缺水的生存环境,这样的茎是储藏茎。 教师展示更多的植物的茎的图片让学生辨认属于哪种茎。 生:…… 师:通过对以上植物的茎的观察,同学们试着总结茎的特点。 生:……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茎的作用 师:上节课我们知道了植物的根具有固定植株和吸收水分的作用,那么茎有什么作用呢?同学们猜一猜。 生:…… 师:我们可以直观地看到,植物的茎都可以支撑着植物体,有些植物的茎还可以储藏水分和营养物质。另外,根吸收的水去哪里了?是不是通过茎运输到植物的其他部位了呢?我们可以通过实验来看一下植物的茎有没有这一功能。 教师播放实验视频并演示:在塑料瓶中装入一定量的清水;滴入一些红墨水,搅拌均匀;取一枝带花和叶的植株插入塑料瓶中。 师:一段时间后,植株的花、叶和茎发生了什么变化? 生:…… 师:这说明了什么? 生:…… 师(总结学生的回答):一段时间后,植株的花、叶和茎都变红了。这说明茎具有运输作用。 师:根据以上观察和实验,请同学们总结植物的茎的作用。 生:…… 师(总结学生的回答):茎具有支撑植物体的作用,茎连接、支撑着叶、芽、花和果实,使它们形成合理的空间布局。茎具有储藏的作用,一些茎可以贮藏水分和营养物质。茎还有运输水分的作用,根部吸收的水分通过茎输送到植物体的各个部分。
课堂小结 师:本节课我们学习了植物的茎,植物的茎有不同的形态,它们把植物的各部分连接起来,起到支撑叶、花和果实的作用。此外,茎还具有重要的运输作用,可将根吸收的水分和矿物质输送到叶、花和果实中。
思考与练习 师:人们在修剪葡萄树的枝条后,常常发现切口处会流出液滴。根据这节课所学的植物的茎的作用,试想一下这是什么原因呢? 生:…… 师(总结学生的回答):茎将根吸收的水分运输到了切口处。
板书设计 第4课 植物的茎
习题设计
第5课 植物的叶
【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
●知道植物的叶利用阳光制造植物生长发育所需要的养分(光合作用)。
科学思维
●能够对实验现象进行合理的解释。
探究实践
●能够设计对比实验分析植物的叶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能够设计模拟实验探究叶片的排列方式对植物获得阳光的影响。
责任态度
●认识到植物的叶对植物生存的重要作用,提高保护植物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植物的叶利用阳光制造植物生长发育所需要的养分。
难点:设计并实施探究叶的作用的实验,理解实验原理。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含实验视频:叶子的排列方式与受到阳光多少的关系)、纸片(模拟叶片)、泡沫塑料(模拟茎)、手电筒等。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新课导入 师(展示小树逐渐长大的图片):同学们仔细观察,小树长成大树的过程中,有什么明显的变化? 生:…… 教师总结学生的回答并引出问题:从发芽长出嫩叶开始,幼苗慢慢长成大树,这一过程中树叶越来越多。叶子对植物的生长重要吗?这节课我们一起探索植物的叶子。
叶子对植物 的重要意义 师:首先同学们思考,植物的叶子对植物生长有什么影响? 生:…… 教师给学生科普光合作用:植物的叶子吸收水分和二氧化碳,在阳光的作用下产生氧气和养料。 师:原来,植物生长发育所需要的养料是植物的叶子利用阳光制造的,所以植物没有了叶子,就无法制造养料,就会因为缺乏养料而无法生存。我们可以通过实验验证一下同学们的猜想。 教师演示实验:取同一种植物中生长状况相近的两株幼苗;将其中一株幼苗的叶子剪掉。 师:预测一段时间后,两株幼苗生长情况会是怎样?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叶子对植物 的重要意义 生:…… 师:大部分同学认为,一段时间后,未处理的一株植物正常生长,剪掉叶子的一株植物的茎逐渐变黄,最后枯萎。由于该实验周期较长,同学们可以在下课后持续关注这两株植物的生长状况,看其是否会出现同学们预测的现象。
叶片接受阳 光的多少与 叶片的排列 方式有关 师: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些常见的叶子的排列方式,思考一个问题,既然叶子利用阳光制造养分,那么叶子如何排列才能得到更多阳光呢? 生:…… 师:我们同样可以通过实验验证一下同学们的猜想。 教师播放实验视频并演示:用纸模拟叶,橡皮泥模拟茎,制作一株“植物”;将纸叶片按一定的排列方式固定在橡皮泥“茎”上;用手电筒模拟太阳,从上方和其他角度照射这株“植物”,观察纸叶片被光照射的情况;调整纸叶片的排列方式,让更多纸叶片得到光的照射。 师:通过观察纸叶片不同排列方式得到光照的情况,我们可以发现纸叶片怎样的排列才能获得更多的光照? 生:…… 师(总结学生回答):当纸叶片的排列方式是互不遮挡时,无论从哪个角度照射,都能得到更多的阳光。也就是说叶子互不遮挡的排列方式有利于得到更多的阳光。
课堂小结 师:本节课我们学习了植物的叶,知道了植物的叶利用阳光制造植物生长发育所需要的养分。叶子在茎上互不遮挡的排列方式有利于得到更多的阳光。同学们可以在下课后到花坛或操场观察更多植物的叶的排列方式。
思考与练习 师:冬天很多树木的叶子都掉落了,这时树木还能继续生长吗? 生:…… 师:一些树在冬天会脱落叶子,减少水分蒸发和养分损耗,但这并不意味着树木完全停止生长。整个冬季,树木的叶芽和花芽也在缓慢地发育和充实。等到春天来临,温度回升,芽慢慢长大,树枝吐出了嫩叶,树木继续旺盛地生长。
板书设计 第5课 植物的叶 1. 叶子利用阳光制造养分,供植物生长。 2. 叶片互不遮挡时,能得到更多的阳光。
习题设计
第6课 花、果实和种子
【教学目标】
科学思维
●知晓花、果实和种子在植物繁殖过程中的关键作用。
●掌握花的基本结构。
科学思维
●可以用语言或简单图画准确描述花和果实的结构。
探究实践
●能够运用简单的工具(放大镜、镊子等)对花进行解剖。
责任态度
●培养细致观察事物的能力。
●明白雄蕊和雌蕊在植物繁殖中的意义,感受植物生命的神奇,激发探索大自然奥秘的热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花的基本结构。
难点:辨别花的雌蕊和雄蕊;知道植物的可食用部分是哪个器官。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含实验视频:解剖油菜花)、模型花、油菜花、南瓜花、百合花、镊子、放大镜、纸、番茄、苹果、瓜子等。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新课导入 师:之前学习植物的结构时,我们知道了种子发芽后,慢慢长成大的植株,然后开花、结果,果实里面有种子,种子再种到土里,长成新的植株(借助图片指示)。很多植物都是这样在花落后结出果实和种子,通过种子繁殖后代。花和果实都与繁殖密切相关。这节课我们一起观察和探索。
花的形态 结构特征 师:生活中会见到非常多种类的花,它们五颜六色,形态各异,但它们也有一些相同的特点。回忆见过的花,思考它们有什么结构特征? 生:…… 师:每个小组桌上放了一朵花的模型,仔细观察,看看除了都有花瓣和花蕊,还有什么我们没注意到的特征? 生:…… 师:不同种类的花,花瓣的形状和数量是不同的,那其他结构呢?花蕊是相同的吗?花蕊的数量一样多吗?什么结构和繁殖相关?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动手分离一下花的各个部分,找一找这些结构。 教师播放实验演示视频,并指导学生完成实验:取几朵完整的花(油菜花、百合花、南瓜花),用镊子由外向内逐层剥下花的各部分,再将各部分分类排列在纸上。 师:以上操作称为解剖。在科学研究中,生物学家常常使用解剖的方法来了解植物体的结构。我们解剖的这几朵花,有何不同?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花的形态 结构特征 生:…… 师(总结学生的回答):每朵花都有花瓣和花蕊;油菜花、南瓜花有萼片,百合花没有;每朵油菜花和百合花都有雄蕊和雌蕊,一朵南瓜花只有雌蕊或只有雄蕊。 师:这些结构中,你知道有哪些是与繁殖相关的吗? 生:…… 师:花的雄蕊和雌蕊是与繁殖相关的。雄蕊会产生花粉,雌蕊头部接受花粉后,基部膨大的部分就会慢慢发育成果实和种子。
果实的形态 结构特征 师:各小组桌上分发了几种植物的果实(苹果、番茄、瓜子),请同学们先观察它们的外形特征,再用刀切开,观察它们的内部结构有什么特征。 生:…… 师:果实里面有种子,种子可以长成新的植株。外面有果皮,可以保护种子。找一找、说一说这些果实的种子和果皮分别是哪个部位(展示更多种类的果实)。 生:…… 师:果实里面都有种子吗? 生:…… 师:绝大多数果实都有种子,人类农业和自然变异还导致了无子果实(如无子西瓜)的出现,这些植物需通过嫁接、组培等方式繁殖。
课堂小结 师:本节课我们学习了植物的繁殖器官——花、果实和种子。知道了花有萼片、花瓣、花蕊等结构,其中花蕊分为雌蕊和雄蕊,与植物繁殖有关。果实由果皮和种子组成,果皮可以保护种子,种子可以长成新的植株。
思考与练习 师:花鲜艳的颜色、芳香的气味及甜美的花蜜,与昆虫传播花粉有什么关系? 生:…… 师(总结学生的回答):花朵利用色彩、气味、形状、结构及花蜜吸引昆虫传粉,昆虫获取营养的同时助力传粉。 师:在苹果、梨、花生等常见的果实中,哪些果实的可食用部分是果皮?哪些是种子? 生:…… 师(总结学生的回答):苹果和梨等水果的果肉是果皮,花生的硬壳是果皮,花生仁是种子。
板书设计 第6课花、果实和种子
习题设计
第7课 植物和我们
【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
●知道植物与人类衣、食、住、行的密切关系。
科学思维
●能够梳理总结植物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对环境的重要意义。
探究实践
●制订简单的调查计划,并能根据调查计划开展调查活动。
●通过做植物记录卡片,加深对当地植物资源的了解。
责任态度
●认识到植物资源的重要性,培养生态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植物与人类衣、食、住、行的关系,认识植物对环境的保护作用。
难点: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植物的重要地位,培养学生的生态意识。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新课导入 师:本单元我们学习了植物,同学们想一想,生活中哪些物品来自植物? 生:…… 师:我们餐桌上的很多食物都来自植物,我们身上的衣服、学习的书籍乃至家里的家具,都有植物的踪迹,植物对我们的生活至关重要。
植物与生活中的物品 师(通过展示板凳、松香、松子油等物品图片):你能判断这些物品分别来自植物的哪个部分吗? 生:…… 师:一棵松树,它的茎可以做成桌椅等家具,也可以制作松香,它的果实可以制作松子油……再看这些物品,又是来自哪些植物呢(展示T恤、米饭、油、书本、蔬菜等)? 生:…… 师(总结学生的回答):我们平时所说的纯棉T恤便是来自棉花,把棉花纺成线,然后制成衣服;大米饭来自水稻;我们吃的植物油,一般都来源于植物的种子,例如玉米油来自玉米,花生油来自花生、大豆油来自大豆……书本来自树木,还有咱们每天都吃的蔬菜,都来自植物。而且不同物品可能会来自不同的植物或同一植物的不同部位。
植物资源 师:同学们知道我们当地有哪些植物资源吗?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植物资源 生:…… 师:选择一种植物,尝试制作植物名片。首先,咱们要收集信息。可以实地考察,也可以查阅资料。可以在公园的植物介绍牌上阅读和摘抄需要的内容,也可以在图书馆或网络上查阅资料。同学们可以根据课前收集到的资料,完成植物卡片。 学生制作植物卡片后,教师根据学生制作的植物卡片进行举例讲解。 师:通过对这些植物的了解,我们可以发现,植物与人们的生活有哪些密切的联系? 生:…… 师:生活中常见的中药,主要来自植物、动物和矿物,以植物居多。你知道有哪些可以用作中药的植物吗?植物的药用部位有哪些? 生:…… 师:植物的药用部位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甚至全株。(结合举例) 师:植物不仅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食物、药材,还能够起到固定土壤,防止水土流失以及装饰环境的作用,与人类的生活密切相关。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认为我们应该怎样对待植物? 生:…… 师(总结学生的回答):我们应该保护植物、合理利用植物资源……
课堂小结 师:本节课我们知道了植物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植物直接或间接地给我们提供食物和生活用品。所以我们应该爱护植物,保护生态环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另外我们还了解了本地的一些植物资源,同学们下课后可以查阅资料了解更多。
思考与练习 师:规划修建道路时,如果遇到一株古树挡道,我们应该如何处理? 生:…… 师(总结学生的回答):古树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价值和生态效益,可以在原地进行保护。可以在古树周围修建环形花坛,减少对道路的影响,同时设置反光标提醒司机谨慎驾驶。
板书设计 第7课 植物和我们 3. 植物的药用部位:根、茎、叶、花、果实、种子或全株
习题设计
第一单元 单元小结
【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
●掌握植物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等部分构成,并能识别各部分。
●知道植物生存和生长需要水、空气、阳光、适宜的温度等。
●能够区分不同形态的根,知道根有固定作用和吸水作用。
●能够区分不同形态的茎,知道茎有支撑作用和运输作用。
●知道叶能够利用阳光制造植物生长所需要的养分,了解叶的光合作用。
●掌握花和果实的结构,能够分辨雌蕊和雄蕊,知晓花、果实、种子在植物繁殖中的重要作用。
科学思维
●能基于现有认识,对想要探究的问题做出合理的推测,并设计实验验证。
●能运用感官和工具观察并描述植物各部分的特征。
探究实践
●探究影响植物生长的条件时,能够设计对比实验,控制单一变量。
●能够设计模拟实验探究叶片的排列方式对植物获得阳光的影响。
●能够制定调查计划,并开展调查活动。
责任态度
●知道植物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树立保护环境、保护植物的意识。
●认识到植物各部分对植物的重要意义,增强保护植物的意识。
●感受到大自然中生命的神奇,引发探索自然的科学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植物的组成部分、根的作用、茎的作用、叶的作用、花的结构、果实的结构、植物生存和生长的条件等。
难点:认识植物的各部分结构、设计实验验证植物生存和生长的条件、区分雌蕊和雄蕊等。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新课导入 师:通过《观察植物》这一单元的学习,我们发现植物有很多神奇之处,形形色色的植物和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同学们还记得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点吗? 生:……
一株植物 师:起初,我们观察了一株植物,一株植物是由哪些部分构成?同学们指一指,说一说。 生:…… 师:植物由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构成。随后我们一一学习了每个部分。首先看根的形态是怎样的?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一株植物 生:…… 师:我们发现有的根有主根(胡萝卜),有的根没有主根(大葱)。根有什么作用呢? 生:…… 师:根有固定作用和吸水作用。当时我们是通过两个实验探究的,同学们是否还记得这两个实验? 生:…… 师:一个实验是用纸条模拟植物的根,探究根是如何固定植物的;另一个实验是将一株植物放在透明容器中,通过水位变化探究根的吸水作用。 师:然后我们又观察了植物的茎。植物的茎有哪些形态? 生:…… 师:像向日葵、槐树这样直立生长的茎叫作直立茎;像草莓、南瓜这样平伏于地面生长,很细软、不能直立的茎叫作匍匐茎;像葡萄、爬山虎这样依赖其他物体作为支柱攀缘生长的茎叫作攀缘茎;像仙人掌、马铃薯这样肥厚多汁的茎叫作储藏茎。还记得茎有什么作用吗? 生:…… 师:茎有支撑作用,支持着叶、花、果实,使它们形成合理的空间布局;茎有储藏作用,一些茎可以贮藏水分和营养物质。茎有运输作用,根部吸收的水分和无机盐通过茎输送到植物体的各个部分。同学们还记得茎的运输作用是通过什么实验观察到的吗? 生:…… 师:白色百合花在滴了红墨水的水中生长一段时间后,花、叶和茎变成了红色,可以证明植物的茎有运输作用。 师:接下来我们观察了植物的叶,植物的叶有什么作用?是通过什么实验现象验证的? 生:…… 师:一株植物剪掉叶子,茎逐渐变黄,最后枯萎;另一株植物不剪掉叶子,正常生长。这是因为植物的叶子利用光合作用制造植物生长发育所需要的养料。那么植物的叶如何排列能使得植物获得更多的阳光呢? 生:…… 师:用手电筒从上方和其他角度照射植物模型,调整纸叶片的排列方式,让更多纸叶片得到光的照射,发现叶子互不遮挡的排列方式有利于得到更多的阳光。 师:我们还学习了植物的花、果实和种子。花有哪些结构? 生:……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一株植物 师:我们通过观察花的结构模型和解剖实验发现,花由花蕊、花瓣、萼片等结构组成。有些植物一朵花的花蕊只有雌蕊或只有雄蕊,有些植物一朵花的花蕊既有雌蕊又有雄蕊。 师:果实有哪些结构? 生:…… 师:果实由果皮和种子组成,果皮具有保护种子的作用。
植物生存和 生长条件 师:除了植物各部分结构,我们还学习了植物生存和生长需要哪些条件,分别是怎样得出结论的? 生:…… 师:通过对比植物在阳光下和避光条件下的生长状况(在阳光下正常生长,避光条件下发黄萎蔫),得知植物生长需要阳光。通过对比绿豆种子在湿润的纸巾上和完全泡在水中的发芽情况(在湿润的纸巾上正常发芽,完全泡在水中不发芽),得知植物生长需要空气。通过对比给绿萝正常浇水和不给绿萝浇水的生长现象(正常浇水的绿萝正常生长,不浇水的绿萝逐渐萎蔫),得知植物生长需要水。通过对比绿豆种子在室温下和在冰箱里的发芽情况(在室温下正常发芽,在冰箱里不发芽),得知植物生长需要适宜的温度。
植物与生活 师:另外我们还学习了植物与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植物直接或间接地给人类和其他动物提供生存必需的食物,我们的很多生活用品也来自植物。我们要爱护植物,保护生态环境。
单元思考题 师:这一单元的学习过程中,我们是如何观察和比较植物各部分结构的? 生:…… 师:我们可以用肉眼或借助工具(如放大镜)直接观察,也可以通过实验探究的方法观察。我们是从整体到局部观察:先观察了整株植物的外形,再细分到各部分结构。我们还借助了画简图、填写表格、拍照、文字描述等方法。 师:如何用根、茎、叶对植物生存和生长的作用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如移植树木时为什么要在根部保留适量的土壤? 生:…… 师:移植时保留根部土壤,是为了保护细根和根毛。如果根部完全裸露,根毛会因失水干燥而死亡,导致树木无法吸收水分,出现萎蔫甚至枯死。除此之外还有哪些现象? 生:…… 师:比如为什么仙人掌的叶子是刺状,且茎肥厚?(根据学生回答可随机提问,合理即可) 生:……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单元思考题 师:仙人掌刺状叶子可以减少水分散失(蒸腾作用),茎肥厚可以储水,适应干旱环境。 师:植物的哪些现象能让我们体会到生命的神奇? 生:…… 师:小小的种子在适宜的条件下发芽,逐渐长成完整的植株;根和茎可以运输水分和营养物质;叶片可以在阳光下进行光合作用制造营养物质……
板书设计 第一单元 单元小结 1. 一株植物 2. 植物生存和生长条件 3. 植物能提供食物和生活用品
习题设计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