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江西省赣州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一、单选题1.2024年9月8日,“千古一帝的地下王国——秦始皇陵考古发现展”在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开幕,通过230件(组)文物呈现了秦始皇陵的面貌。秦始皇陵发现的埋藏物非常丰富,工艺超越时代,显示出秦始皇在当时睥睨天下的独尊地位。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①农民积极劳动,社会生产得到发展 ②封建社会的生产力水平高于以往③封建国家实行君主专制,等级森严 ④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是对立阶级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2.在以“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为议题的议学活动中,下列同学的评论符合唯物史观的是( )①甲同学:原始社会没有剥削,是人类最理想的社会 ②乙同学:封建社会代替奴隶社会,是人类历史进步③丙同学:资本家占有生产资料,工人没有生活资料 ④丁同学:社会主义终将代替资本主义是不可逆转的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3.社会主义经历了从空想走向科学、从理论走向实践、从一国走向多国的发展过程,呈现出鲜明的阶段性特征。40多年来,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与中国、越南、古巴、朝鲜、老挝等社会主义国家取得的巨大成就形成了鲜明对比;在世界之变中,中国之治与西方之乱也形成了鲜明对比。这表明科学社会主义( )①有能力随着现实发展和客观需要自我调整与发展②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③为世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全新选择和具体方案④能够消除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发展中的曲折和困难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4.近代以来,为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数以万计的仁人志士失去了宝贵生命。新中国成立前夜,开国元勋们为人民英雄纪念碑奠基……1949年10月1日,30万军民在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开国大典,历史掀开了新的一页,新中国的诞生( )①推动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②表明中国消灭了一切剥削制度,推进了社会主义建设③创造了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前提条件,改变了中国社会发展方向④极大地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对比,开启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5.以下是外国人对中国的“三个不理解”。清朝时期,在英国人数次入侵中国的时候,为什么80万清军打不赢0.7万英军? 在抗日战争期间,为什么处于绝对劣势地位的中国居然没投降? 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以美国为首的17国联军为什么打不赢中国?这“三个不理解”从侧面印证了( )A.近代中国的国情决定了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B.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就有了主心骨C.近代中国人民的主要追求就是国家富强、人民幸福D.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中国人民掌握了自己的命运6.人类社会的发展表明,历史的大车轮总会按它自己的规律向前发展,任何困难和挫折都无法阻挡历史前进的车轮。历史发展有其规律,但人在其中并不是完全消极被动的。下列属于中国共产党遵循历史发展规律、顺应历史发展大势、掌握历史主动的是( )①结束统治中国长达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②带领人民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全国性胜利③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并建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④实现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到现实的历史飞跃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7.2024年,新中国迎来75周年华诞。75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一穷二白的条件下逐步建立起相对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通过深入推进改革开放,我国经济社会实现历史性跨越式发展,创造了世所罕见的中国奇迹。这告诉我们( )①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 ②要坚定四个自信,践行初心使命③远跳前行的路,转化社会基本矛盾 ④要立足理论逻辑,发展科学社会主义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8.2024年8月在法国巴黎奥运会中,中国体育代表团以40金27银24铜圆满收官,并列金牌榜第一,创中国代表团境外奥运会夺金新纪录!中国体育四十载奥运路,骄人成绩的取得主要得益于( )①坚定道路自信,坚定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体育强国发展之路②坚定理论自信,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新型举国体制政治优势③坚定文化自信,一代代奥运健儿展现了中国体育精神和国家形象④坚定制度自信,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理论成果为指导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9.从播种革命火种的小小红船到领航复兴伟业的巍巍巨轮,从一大到二十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尤其是在过去的十年中,一项项重点工程、一个个国之重器、一次次创新突破从不同维度记录了中国的非凡成就。取得上述成就主要得益于( )①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发展方向②我国始终坚持改革开放这一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不动摇③在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中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④探索出了一条符合国情、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正确道路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0.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内容是根本。我们要深耕传播内容,讲好中国共产党的故事,讲好新时代中国的故事,努力塑造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下列关于中国故事的内容对应正确的是( )①五四运动——产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首个理论成果②红船起航——承载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砥砺奋进③公私合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迈出的坚定一步④改革开放——中国人民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一次伟大革命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1.新时代十年,“中国之制”以其强大的制度威力,确保我们经受住来自政治、经济、意识形态、自然界等方面的风险、挑战、考验,汇聚起团结奋斗、一往无前的磅礴力量。“中国之制”之所以能够彰显出强大治理效能,是因为它( )①充分反映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②能使我国的制度优势实现协调配合③具有强大的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能力④始终以最新的思想理论为行动指南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2.概括提出并深入阐述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是党的二十大的一个重大理论创新,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最新重大成果。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多年来一直在探索和实践现代化。下列四个阶段与取得的成就对应正确的是(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3.2024年6月30日,深圳至中山跨江通道历经7年建成开通。深中通道是继“中国天眼”、港珠澳大桥、北京大兴机场之后建成的又一大国工程。这些大国工程攻克了多项世界级技术难题,创造了多项世界纪录。大国工程的建设成功,离不开广大参与者的辛勤付出。这充分证明( )①实现中国梦离不开伟大工程、伟大事业的推进②中国式现代化是干出来的,伟大事业都成于实干③我国已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实现了科技自立自强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具有显著优势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4.新时代以来,我国众多重大工程实现跨越式发展,取得系列标志性成果。“嫦娥”探月、“祝融”探火、“羲和”逐日,逐梦苍穹的探索不曾停歇;电缆穿越海底、桥梁跨越大海、公路贯通大漠,征服山海的脚步让天堑变通途。一个个“不可能”变成可能,一道道“未解题”得到破解。这些成就( )①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性飞跃②得益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③实现了我国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④有利于推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5.习近平总书记在研话中引经据典,展现出独特的语言风格和人格魅力。谆谆告诫,语重心长;殷殷期望,寄意深远。下列用典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内容对应一致的是( )①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的价值理念②己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③治国犹如栽树,本根不摇则枝繁茂荣。——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④苟利于民,不必法古;苟周于事,不必遵俗。——全面依法治国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6.在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开展‘人工智能+’行动”等“新”热词涌现,引领我们循“新”出发,向“新”而行。这表明( )A.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实现了新的飞跃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理论体系增添了新的内容C.党和国家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有新的跃升D.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在理论创新基础上有新的突破二、主观题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马克思提出了五种所有制形式的构想。1846年马克思写作《德志意识形态》一书时就已经有了五种所有制形式的构想。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明确地指出了人类历史发展的如下五个阶段——原始氏族社会、古代奴隶制社会、中世纪农奴制社会、近代雇佣劳动制(资本主义)社会、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列宁主张“五种社会形态说”,在当时的列宁看来,人类历史是沿着原始社会一奴隶制社会一封建制社会一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的单线序列发展着的。斯大林明确提出:“社会发展史首先便是生产发展史,数千百年来新陈代谢的生产方式的历史,生产力和人们生产关系发展史,……是原始公社制的,奴隶制的,封建制的,资本主义制的,社会主义的这样五种基本生产关系更迭的历史”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相关知识,请简要说明人类社会形态更替背后的规律以及社会更替的基本历程给予我们的启示。18.经过这些年的发展,中国的70后、80后、90后、00后走出国门,已经可以平视这个世界了,这就是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好不好、为什么好?事实最有说服力,中国人民最有发言权。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难。为了实现民族复兴的梦想,中国人民奋起抗争,各种力量前仆后继,各种方案轮番试验,但都以失败而告终。“一个国家实行什么样的主义,关键要看这个主义能否解决这个国家面临的历史性课题。”一百年来,中国人追求社会主义的历程中,闪耀着光荣和梦想,也充满着奋斗和牺牲,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和英雄的中国人民从未退却、从未动摇!一百年过去,中华大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历史巨变,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向世界展现出一派欣欣向荣、蒸蒸日上的气象。一个饱经磨难的古老民族重新焕发生机、不可逆转地走向伟大复兴!历史雄辩地证明:社会主义没有辜负中国,中国也没有辜负社会主义!结合材料,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知识,阐述你对“社会主义没有辜负中国,中国也没有辜负社会主义。”的理解。19.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024年1月印发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对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工作作出系统谋划和总体部署。从党的十八大、十九大、二十大再到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党中央一以贯之,对美丽中国建设作出战略安排,而且随着发展阶段、面临问题不同,提出了不同的任务要求,提出美丽中国建设系列实施路线图,这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美丽中国建设的战略定力。建设美丽中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内容。结合材料,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知识,谈谈如何推进美丽中国建设。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0多年前,一个伟人——马克思在德国特里尔诞生,其思想的巨流在若干年后奔腾于时代的峡谷,强烈冲击着人类的精神世界和现实世界。而在中国,这一思想巨流实现了最为波澜壮阔的发展演进,并以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的理论形态,激荡起深刻的社会变革。作为科学社会主义的结晶,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书写了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史上的辉煌篇章。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回溯百年奋斗历程,我们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写在自己的旗帜上,用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引领民族复兴伟大实践,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充分昭示了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伟大的实践力量。(1)“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引领民族复兴伟大实践”。结合材料,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知识,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2)青年是传播和践行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力量。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相关知识,就“时代青年如何成长为一位马克思主义者”写一段评论。要求:①围绕主题,观点明确;②学科术语使用规范;④总字数在200字左右。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C C A B B C A B D C题号 11 12 13 14 15 16答案 C D D D A C17.规律: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状况、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的状况,这一规律决定着社会形态的依次形成和更替,推动着人类社会向前发展。启示:要根据生产力发展的要求,调整生产关系;要坚信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要坚信共产主义定能够实现。18.①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中国共产党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领导中国人民夺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为中国的发展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②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在实践中成功开创、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启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取得了巨大成就。③只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华民族迎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④社会主义没有辜负中国,社会主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它极大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人民美好生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中国没有辜负社会主义,中国共产党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不断丰富、发展和完善马克思主义,推进理论、实践、制度创新,使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得到极大彰显。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焕发出强大生命力。19.①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建设美丽中国,必须深入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使党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和坚强领导核心。②美丽中国梦是国家的梦、民族的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每个人要把人生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伟大梦想之中,汇聚起实现美丽中国梦的强大力量。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建设美丽中国,必须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20.(1)①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提供了理论指导,为民族复兴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从新的实践和时代特征出发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推进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创立的,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引领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为民族复兴提供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2)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读原著是青年成长为马克思主义者的重要法宝,广大青年要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不断理解,增进认同,提升理论素养。广大青年要在生活、学习中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置身于时代和人民之中,克服困难,迎接挑战,敢于作为,勇于担当,脚踏实地,勇做时代的弄潮儿,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接力奋斗。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