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统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 第9课 秦统一中国同步练习一、选择题1.玺,专指皇帝的玉印,是权力的象征,始于秦始皇。先秦时期,印、玺通称,秦始皇规定,皇帝用的印章叫玺,而臣民所用的印章只能称为印。这个规定被历代王朝所沿用。这体现了( )A.皇位世袭 B.皇帝独尊 C.礼仪完善 D.中央集权2.公元前221年,秦朝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用公元纪年法来计算,公元前221年是( )A.公元前2世纪20年代 B.公元2世纪20年代C.公元前3世纪20年代 D.公元3世纪20年代3.为了保卫边境地区不受游牧民族的袭扰,秦始皇在北方诸侯国旧长城的基础上,修筑了万里长城。长城用于军事防御,意义重大。由此可知,秦筑长城 ( )A.引发了农民起义 B.维护了边疆稳定C.发展了农业生产 D.扩大了帝国疆域4.秦朝将全国分为36郡,在郡下设县,郡和县的长官都由朝廷直接任免;县以下又设乡、里、亭等基层组织。从中可以看出,郡县制的设置( )A.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B.强化了中央政权建设C.提升了官员的办事效率 D.促进了各地经济的交流5.梁启超曾如此评价秦统一全国:“天下之统一,势也。不统于秦,亦统于他国。”据此判断,秦统一全国的根本原因是 ( )A.统一符合当时社会发展的趋势B.秦王嬴政雄才大略、任用贤才C.变法的成功为统一打下坚实基础D.秦国积极筹划,策略得当6.比较法是学习历史常用的一种方法。下列三幅地图反映的历史发展趋势是( )A.分封制度趋于完善 B.统一国家不断巩固C.向大一统国家发展 D.兼并战争连年不断7.“时间轴”力助于帮助学生培养历史学科的时空观念。公元前221年秦初建立,这一史实在下列时间轴上的位置是( )A.A B.B C.C D.D8.《秦律 行书律》规定,急行文书尤其是皇帝诏书必须立即送达各地,不得延误,否则会受到严厉的处罚。秦朝这一规定意在( )A.完善交通网络 B.促进经济发展C.保证政令畅通 D.规范驿站管理9.大单元学习,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历史阶段特征,如表横线处应填写的单元主题是( )第三单元秦汉时期: 第9课 秦统一中国 第10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 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第12课 大一统王朝的巩固A.原始社会与中华文明的起源B.奴隶制王朝的更替和向封建社会的过渡C.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和巩固D.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10.公元前221年,秦完成统一大业,秦朝建立,以咸阳为都城。这一年是( )A.公元前2世纪早期 B.公元前2世纪晚期C.公元前3世纪早期 D.公元前3世纪晚期11.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是中国劳动人民智慧和力量的结晶。秦长城的起止点分别是( )A.西起辽东,东到临洮 B.西起临洮,东到鸭绿江C.西起嘉峪关,东到鸭绿江 D.西起临洮,东到辽东12.“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材料描述的历史人物是( )A.大禹 B.周武王 C.秦始皇 D.汉文帝13.如下图所示是四方古印文,联系秦朝的历史,我们能够得出的结论是( )①秦朝在中央设丞相、御史大夫②秦朝统一了度量衡③秦朝在地方推行郡县制 ④秦朝创立皇帝制度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14.某书信朗读节目第一期朗读的是公元前223年农历二月的一封书信,这是中国有史可查的第一封家书。根据所学知识可以推断出该家书写于( )A.公元前2世纪前期 B.公元前2世纪后期C.公元前3世纪前期 D.公元前3世纪后期二、问答题15.读史有感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维护祖国统一是中华儿女不变的追求,而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为秦的统一奠定坚实物质基础的是什么事?(2)秦的统一有何历史意义?(3)秦为巩固统一采取了哪些经济措施(4)作为中华儿女,秦的统一对你有何启示。16.随着社会的发展,中国政治制度也逐步形成和发展。结合教材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1)【原始社会】说出将联盟首领的位子让给贤德之人的制度。(2)【奴隶社会】说出开启王位世袭制的国王。(3)说出西周时期,为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而确立起来的社会等级制度。并说出这一制度逐步瓦解的时期。(4)【封建社会】战国时期哪一思想家主张建立中央集权专制制度?哪一朝代确立了这一制度?(5)说出开创了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的制度。(6)【感悟】结合以上任一政治制度,谈谈你的认识。三、材料分析题17.某校七年级同学就探究“千古一帝秦始皇”这一主题,收集了以下文物。①铜权 ②秦半两钱 ③秦始皇兵马俑铜车马 ④石铠甲⑤秦封泥(其上印有秦朝郡县地名、官职名) ⑥睡虎地秦简(秦隶书写,涉及法律制度、行政文书等) ⑦阳陵虎符(铭文:甲兵之符,右在皇帝,左在阳陵) ⑧泰山刻石(小篆刻写,涉及秦朝法律制度等措施)围绕“千古一帝秦始皇”这一主题,任选3个文物,写一篇解说词。(要求:自拟题目,明确三个文物并予以介绍,表述成文)。18.古代政治制度是古代政治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古代政治制度的发展既有延承也有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材料二 “禹传子,家天下。”材料三 “封建亲戚,以藩屏周。”材料四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基本政治制度,是指君主掌握国家最高权力,并通过军政官僚机关管理、控制国家的政体。(1)材料一中“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指的是原始社会末期哪种更替首领位置的制度 这种方法的特点是什么 (2)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反映出更替首领位置的办法有了什么变化 (3)材料三描述的是哪个朝代实行的什么制度 实行这一制度的目的是什么 后来这一制度被秦朝以哪种制度所取代 (4)阅读材料四,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谁创立的 该制度在中国历史上产生了什么作用 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B2.【答案】C3.【答案】B4.【答案】A5.【答案】A6.【答案】C7.【答案】A8.【答案】C9.【答案】C10.【答案】D11.【答案】D12.【答案】C13.【答案】D14.【答案】D15.【答案】(1)商鞅变法。(2)结束诸侯割据混战的局面,实现了社会安定,符合人民愿望;促进经济、文化的发展和交流。(3)秦统一后,在全国统一使用圆形方孔铜钱;同时还统一了度量衡。(4)统一是历史的发展趋势;统一有利于经济文化交流;有利于民族融合等。16.【答案】(1)禅让制(2)启(3)分封制;春秋时期(4)韩非;秦朝(5)郡县制(6)禅让制:是一种民主的政治制度,有利于选拔优秀人才,为人民谋利;对解决王位继承问题有优越性,避免造成社会混乱;世袭制:传子不传贤,任人唯亲;出现极端的集权与专制;导致继承者腐化堕落。中央集权制:是当时时代的需求,与生产相适应;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利于民族融合。郡县制:为以后朝代的统治提供范例;有利于天下大一统;对人民控制加强,过分集权可阻碍发展。等17.【答案】选择①②⑤文物解说词:拟定题目:我心目中的秦始皇是“千古一帝”。叙述:他灭六国,建立了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使人民可以有一个比较安定的环境从事生产。他还采取了很多巩固统一的措施,在政治上实行郡县制,废除了分封制,加强了中央集权,还建立了皇帝制度等等,因此,开创了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为以后历代王朝所沿用;在经济上,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在文化上,统一文字,便利了各地的文化交流;在军事上,北击匈奴,南击百越,开拓了疆域。这些制度和措施一直影响至今,在中国历史上,秦始皇是开创一个新时代的人物,是“千古一帝”。18.【答案】(1)制度:禅让制特点:民主推选部族联盟首领。(2)变化:王位世袭制取代了让制。(3)朝代及制度:西周实行的分封制。目的:稳定政治形势,巩固疆土。取代:被秦朝的郡县制所取代。(4)创立者:秦始皇。作用:有利于维护、推动和发展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