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践,这些行为对社会秩序可能有一定积极作用,但“稳定了宋朝社会秩序”夸大了其实际效果,且材料未提及具体的社会稳定结果,故排除C项;材料中的行为主体是士大夫个人或群体,并非“民间宗族势力”,且他们的做法是维系宗族、教化风俗,并非以宗族力量“干预政权”(如影响决策、对抗朝廷等),故排除D项。5.B【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这份卖田赤契详细记录了土地的位置(坐落本保土名李家坞)、面积(计田壹亩捌分有零)、四至(东至汪舟保田,西至水坑,南至小路,北至水坑)、交易双方(出卖人杨元观,买受人吴道真)、交易原因(本家缺少物用)及交易时间(天顺六年十二月十六日)等。这些要素是明代土地买卖管理中涉及的内容,从侧面反映出明代的土地管理制度,故选B项;虽然契文是民间买卖凭证,但不能就此推断当时土地买卖无需官方认可,故排除A项;仅一份卖田契文,无法得出休宁县内土地兼并严重的结论,故排除C项;契文对交易信息记录详细,体现了契约格式的规范性,并非随意性,故排除D项。6.C【解析】徐寿翻译了多部化学类作品,将西方近代科学知识,通过用汉字合理翻译、创造新名称等方式引入巾国。这使得近代科学知识能够以中文形式传播,让更多中国人有机会接触、了解近代科学,故选C项;徐寿翻译化学元素名时,对于金、银等原有元素名直接保留使用,新元素命名是在传统汉字造字规则(如形声字构造,利用偏旁表意、读音表音)基础上进行创新,并非“改变了汉字的造字规则”,故排除A项;徐寿利用汉字特点翻译新元素名,是对汉字在科技领域的表意的丰富,不是“阻得了传统汉字文化的传承”,故排除B项;洋务运动的理论依据是“中体西用”,徐寿翻译科技作品上要是传播近代科学知识,这些知识是洋务运动中技术实践的内容支撑,而不是为洋务运动提供理论依据,故排除D项。7.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4年7月中央苏K正遭受第五次“围剿”,面临巨大军事压力。红七军团深入敌人深远后方活动,本质上是一种“间魏救赵”式的战略牵制,通过在敌腹心地带制造威胁,吸引国民党军队分兵,从而减轻中央苏区的压力,故选C项;“革命统一战线”是国民大革命时期(1924一1927年)的产物,核心是国共合作,而1934年处于国共内战时期,统一战线已破裂,故排除A项;红七军团的任务是“在敌人的腹心地带建立新的苏维埃根据地”,但“敌人的腹心地带”意味着国民党统治力量强、环境危险,难以建立“稳固的大后方基地”,故排除B项;1934年,虽然中日民族矛盾在上升,但国内主要矛盾仍是以国共两党为代表的阶级矛盾,“发动群众开展抗日斗争”并非此时的主要任务,故排除D项。8.B【解析】分析表格数据可知,1946一1948年芜湖裕中纱厂的棉纱产量呈现波动下降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此时处于解放战争时期,国民政府滥发纸币导致通货膨胀,原料供应困难、苛捐杂税繁重,民族工业生存艰难。裕巾纱厂产量下降,正是这一时期民族工业面临困境的反映,故选B项;土地改革是解放区农村的政策,针对的是农业生产和农村社会关系,与“芜湖裕中纱厂”(民族工业)无关,故排除A项;“国民经济恢复”通常指战争或动荡后(如抗战胜利后),工业生产逐步恢复,但表格数据显示1947一1948年芜湖裕中纱厂的棉纱产量下降,并非恢复趋势,且解放战争时期民族工业整体是衰退而非恢复,故排除C项;“发展成就”体现为产量增长、技术进步、规模扩大等趋势,但表格数据显示1948年棉纱产量大幅下滑,是衰退而非“发展成就”,故排除D项。【高三历史·参考答案第2页(共7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