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九年级历史中考模拟试题(五)(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九年级历史中考模拟试题(五)(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5年鄂尔多斯市九年级历史中考模拟试题(五)
总分:50分 考试时间:60分钟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考古挖掘发现,陕西省西安市东郊灞桥区的半坡遗址有密集的房屋、贮藏用的粮穴和饲养牲畜的圈栏。据此推断,半坡人的生产生活方式是(C  )
A.集体群居 B.采集渔猎 C.农耕定居 D.铁犁牛耕
2.根据规定,诸侯国国君每五年就要朝见周天子一次。据鲁史《春秋)记载,二百四十二年间,鲁国国君朝见周天子只有三次,朝见晋国国君多达二十次。这反映了春秋时期( B )
A. 中央集权加强 B. 周王室衰微 C. 社会和平稳定 D. 儒学居主导地位
3.这一制度使少数下层士人得以参政,影响到文官队伍的整体素质与结构,这所造成的是一个庞大的读书人阶层。“这一制度”最早出现在( )
A.秦汉时期 B.隋唐时期 C.宋元时期 D.明清时期
4.这一机构的办事特点是“勤、速、密”,且“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决策权由皇帝控制。该机构是
A.锦衣卫 B.军机处 C.中书省 D.六部
5.在镇压太平天国的过程中,清政府发现八旗军队缺乏战斗力,真正能够对抗太平军的唯有湘军、淮军等汉族地主武装,这个趋势到洋务运动时期更加明显。由此可知( A )
A. 汉族官僚集团地位逐渐上升 B. 八旗军队被地主武装取代
C. 太平天国运动改变阶级结构 D. 洋务运动带来了国富兵强
6.60年前,第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通过的法律文献是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7.1990年,我国对外开放的新举措是开发开放了
A. 广东珠海 B. 上海浦东 C. 山东青岛 D. 云南昆明
8.亚非地区的尼罗河流城、两河流域、印度河流域和黄河流域、长江流域是人类文明的重要发祥地,究其原因,大河流域
A. 自然资源匮乏 B. 文明成果丰硬 C. 文化积淀厚重 D. 适合农业耕作
9.1929-1933年,美国破产的银行超过1万家。为此,罗斯福政府( )
A. 建立“福利国家” B. 整顿金融体系 C. 提出“殖产兴业” D. 建设集体农庄
10.某学者曾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世界并没有得到和平,却孕育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祸根……两次世界大战之间,最显著的现象乃是以国族生存与荣辱为号召,包藏野心的领袖们在许多国家借民心的怨恨与愤怒,集中权力于集权专制的政治体制,带领群众让国家走上奴役、战争与毁灭之旅。”下列史实中,能印证该学者观点的是( )
A. 意大利参加协约国一方作战 B. 德国建立法西斯政权
C. 英国镇压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D. 美国出台杜鲁门主义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30分。(11题10分,12题10分,13题10分)
11.长城是中国人智慧与力量的展示。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
材料一 长城最早是在秦始皇时期修筑的,现存的主要是明长城。明朝自始至终重视对北方防务的建设,初期是为了防止前朝(元)残留势力鞑靼、瓦剌族南下:中叶以后,兴起于东北地区的女真族又不断威胁边境的安全。明长城的修筑对于政权的巩固,北部农牧业生产的安定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摘编自靠《秦朝和明朝长城的比较研究》
材料二 明长城沿线设置的九个军镇,既是明蒙的军事冲突要地,更是农耕和游牧民族的商贸通衢。蒙古牧民为换取生活必需品来到长城边,以“一牛易米豆石余,一羊易杂粮数斗“。贸易市场上,汉地的布帛、绸缎、粮食,蒙地的马、牛,货物品种丰富,交易规模可观,满足了各层次的需要。
——摘编自许永峰《明朝中前期北直山西长城沿线的蒙汉贸易》
(1)根据材料一指出明长城修筑的目的,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其所起的积极作用。(4分)
(2)材料二显示了明长城的哪些功能?(2分)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用一段话描绘你眼中的“长城”。(4分)
12. 根据以下大事年表,解答下列问题。(10分)
时间 事件
1851—1864年 太平天国运动
19世纪60—90年代 洋务运动
1898年 戊戌变法
1900年 义和团运动高潮
1911年 武昌起义
1912年 中华民国成立
1913年 二次革命
1915年 新文化运动开始
1919年 五四运动
1921年 中国共产党成立
1923年 中共三大召开
1924年 国共合作实现
1926年 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
1927年10月至1928年4月 井冈山根据地的建立和扩大
1937年 第二次国共合作实现
1945年 日本宣布投降
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 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
1949年4月 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结束
1949年10月1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从上述材料中找出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该“转折点”事件是由哪一次国际会议引发的?(2分)
(2)选择材料中相互关联的事件,结合所学自定一个你想论述的观点,加以阐述或说明。(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8分)
13.近代以来,英国和法国完成资产阶级革命后,加紧了殖民侵略,并在世界格局的演变中扮演了不同的角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1649年1月30日,伦敦的清晨阴冷昏暗,…众目睽暌之下剑子手手起斧落,砍下了国王的头颅…,…标志着十七世纪发生在英国的资产阶级革命达到了高湖,革命改变了英国也改变了世界。
--纪录片《世界历史》解说词
(1)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一中的“国王”是谁?(2分)为什么说“革命改变了英国也改变了世界”?(3分)
材料二:1789年7月14日,巴黎民众以死仿近百人的代价,攻占了象征国王统治的巴士底狱,由此引发了全国城乡的暴动,法国大革命开始了……制宪会议通过了《 》宣告了人权、法治、自由、分权、平等和保护私有财产权等基本原则。
--教育部编写、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初中历史》
(2)材料二横线处应填写什么文件?(1分)该文件反映了哪一阶级的革命要求?(1分)
材料三:
(3)观察材料三中的两幅图片,图一与英法发动的哪一侵略战争有关?(1分)图二《辛丑条约》的签订对中国的社会性质造成了什么影响?(2分)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B B B A B B D B B
11.(1)目的:防御北方蒙古鞑靼、瓦剌及女真族的侵扰;积极作用:巩固政权,安定北部农牧业生产,促进边疆开发与民族交流。(4分)
(2)功能:军事防御、经济贸易(促进蒙汉商贸)、民族文化交流。(2分)
(3)长城是中华民族智慧与力量的象征,既是军事防御工程,也是民族交融纽带,促进了经济文化交流,体现了中华文明的包容性与凝聚力。(4分)
12.(1)转折点:五四运动。(1分)会议:巴黎和会。(1分)
(2)示例:
事件:中国共产党成立、井冈山根据地的建立和扩大、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观点: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论述: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中国共产党成立后,组织工人运动,与国民党合作发起国民革命,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但是,正当北伐战争势如劈竹时,蒋介石却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叛变革命,疯狂屠杀共产党人和工农群众。面对国民党反动派的屠杀,中国共产党发动了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开辟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井冈山道路。此后虽然波折不断,但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工农红军完成伟大的战略转移——长征,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不计前嫌与国民党开展第二次合作,共御外辱,击败了日本侵略者。当蒋介石不顾全国人民的反动悍然发动内战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国人民赢得了解放战争的胜利,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建立了新中国。
结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光辉历程雄辩地证明,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其他正确观点言之有理即可)(8分)
13.(1)查理一世,(2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为发展资本主义扫清了道路,推动了世界历史进程。(3分)
(2)《人权宣言》,资产阶级。(2分)
(3)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3分)
第1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