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1.3《测量气温》教案【核心概念】地球系统【学习内容与要求】10.1天气和气候①学会使用气温计测量气温,并描述一天中气温的变化。【教学目标】1.科学观念知道气温计的正确使用方法,了解一天的气温是在变化的。2.科学思维记录教室外一天中的气温,通过数据整理,分析获得一天的气温变化规律,逐渐形成推理论证意识。3.探究实践正确使用气温计测量并记录教室外一天中的气温,选择每天测量气温的环境,完成“天气日历”中温度的测量和记录,绘制柱状统计图,分析气温规律。4.态度责任对利用气温计测量气温感兴趣,感受到工具的使用能提高观测气温的精确性。【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正确使用气温计测量气温,并记录一天中的气温难点:对气温数据进行分析,了解一天中的气温变化规律。【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演示气温计学生:每人一支气温计、记录表、记号笔、作业本。【教学过程】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聚焦 气温变化情境 早晨,太阳还没升起,感觉比较凉爽甚至寒冷; 中午,太阳当空照,天气变得暖和甚至炎热。2. 引入问题 怎样利用气温计测量一天中气温的变化呢?气温变化有规律吗? 分享自己感受过气温变化的经验。 思考并讨论测量气温方法,气温变化的原因。 从实际生活中引入测量气温的学习内容探索 (一)测量室内气温 1.讲解气温计的使用方法。尤其是需要平视 2.组织学生利用气温计测量教室内各个位置的气温。 3.组织学生交流教室内各个地方测量气温不同的原因。 (二)如何测量并记录当地气温 1.提问,如何测量当地气温? 2.介绍测量当地气温的国际通用方法。 3.有百叶箱的学校用标准方法,没有百叶箱的学校用简易方法。 4.发送互动游戏,考查学生对测量方法的掌握情况。 4.组织学生测量当时气温,教师做好巡视指导。 (三)测量一天中的气温 课外完成:选择一天中的5个时间点,测量室外同一地点的气温并完成一天的气温记录单。 1.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课间或者利用手机摄像头记录气温变化。 2.可以组织学生利用周末测量记录数据,再带来分析。 (四)分析气温数据 1.组织学生将测量数据整理一下。 2.组织学生根据测量结果,在气温计模型图上涂色,表示液柱高度。 3.引导学生把液柱顶端连一连,发现变化趋势。 4.组织学生研讨并分析一天中的气温是怎样变化的。 学习真实气温计的使用方法 学生实际操作气温计,测量教室内不同位置的气温。 发现教室内各个地方测量气温不同。 学习如何选择合适的位置测量气温,并实际进行测量。 分享和讨论如何使用简易方法或标准方法进行测量,确保测量数据的可靠性。 学生记录一天中的气温变化数据,并绘制气温变化的示意图。 根据测量结果,在气温计模型图上涂色,表示液柱高度。 试着把液柱顶端连一连,发现变化趋势。 分析气温的变化规律,例如气温什么时候最高,什么时候最低。 为后续如何测量气温做好铺垫。 了解国际标准气温测量方法。 为后续的有效测量做好准备。 组织实际测量,培养实践能力 气温计模型涂色与连线活动巧妙将抽象数据具象化研讨 组织研讨 1.我的记录和同学的记录相同吗?为什么要严格按照气温计的使用方法测量气温? 2.室外一天中的气温是怎样变化的?每天都会按照这样的规律变化吗? 3.将多个涂色后的气温计模型图按照时间顺序连续排列,这样描述气温有什么优点? 比对各自的气温记录,分析差异原因。理解严格按照气温计使用方法可以减少误差,确保测量准确性。学生分析气温变化 按时间顺序排列气温数据,理解这种方式更直观。 理解准确测量的重要性 理解气温的变化规律,培养逻辑思维和科学探究能力,理解天气变化的规律性和不确定性。拓展 组织学生利用网络查阅天气资料,了解当地一天中气温的最高点和最低点。 归纳气温变化规律:气温早晚低,大约正午后2小时左右达到最高,但这并非绝对的,气温有时候也会发生突然变化。 学生利用网络查阅天气资料,了解当地一天中气温的最高点和最低点。 查询各地各时的气温变化,了解正午后2小时左右达到最高是普遍情况但不是所有情况。 补充一天测量数据的不足。充分体现气温变化规律。总结评价 1.思维导图总结,回顾梳理。 2.组织课堂练习,并进行讲解。 回顾梳理,整理学习内容。 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巩固学习内容。【板书】7 / 8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