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济宁市二〇二五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题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 6 页,考试时间 60 分钟,共 50 分。2.答题前,考生务必先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和座号,然后用 0.5 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本人的姓名、准考证号和座号填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3.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 2B 铅笔填涂答题卡上相应题目的答案标号,如需改动,必须先用橡皮擦干净,再改涂其它答案。4.答非选择题时,必须使用 0.5 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务必在题号所指示的答题区域内作答。5.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本题共 20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20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史料是历史研究的基础。若要对“中华文明起源”问题展开研究,下列史料中最可信的是( )A.民间流传的有关黄帝的传说B.良渚遗址中的考古发现C.《史记》中对三皇五帝的记载D.东汉时期的大禹治水像2.西周时期以王畿一带周王室所用的方言为标准音,即“雅言”。及至战国时期,雅言的标准音地位丧失,各诸侯国“言语异声”。这一变化反映了( )A.分封制度确立B.经济发展不平衡C.诸侯势力衰落D.周王室地位下降3.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在开展关于唐代某主题探究性学习活动中,搜集到如下一组图片,据此判断该主题是()戴帷帽女子骑马雕塑 《弈棋仕女图》(局部) 吹排箫乐伎壁画A.开放的社会风气 B.密切的民族关系C.频繁的中外交流 D.多彩的文学艺术4.下图为宋代绍兴十八年(1148 年)进士家世的情况统计,该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商品经济繁荣 B.市民阶层壮大C.科举制度发展 D.教育事业兴盛5.明朝初期,朱元璋取消行中书省,设立“三司”,将原来行中书省的权力一分为三,互不统属。这一举措旨在( )A.提高行政效率 B.强化中央集权C.缓和阶级矛盾 D.恢复社会经济6.下图为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上的一幅浮雕,其反映的历史事件爆发于鸦片战争十年后,代表了近代中国人民寻求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以该事件为开端的农民运动( )A.提出了科学革命纲领 B.开始了中国近代化历程C.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 D.解决了农民的土地问题7.1861 年,曾国藩设立安庆军械所,仿造西洋人以蒸汽机为动力的轮船;1863 年,曾国藩派容闳出国购买“制器之器”。这些举措的根本目的是( )A.维护清政府的统治 B.开办近代民用企业C.采用西式练兵技术 D.唤醒民众救亡意识8.甲午战败后,部分先进中国人组织开展了一场自上而下的变法运动,该运动谋求变革的主要领域是( )A.器物 B.军事 C.思想 D.制度9.1915 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为《新青年》)。该杂志深受广大知识分子欢迎,至 1917 年,单期最高发行量已有 1.6 万多份。这说明新文化运动( )A.顺应了时代发展需求 B.成为民主革命转折点C.普及了民主科学观念 D.动摇了封建礼教统治10.“红旗”是党的象征,也是“红军”的象征,代表着革命的方向。“红旗”一词是某一历史时期党报党刊中出现最多的命名符号。这一历史时期是( )A.1924-1927 年 B.1927-1937 年C.1937-1945 年 D.1945-1949 年11.艺术创作与时代需要紧密相连。对下面漫画的创作意图理解最为合理的是( )A.揭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B.彰显中国东方主战场地位C.预示战略反攻阶段的到来 D.增强国人团结抗战的信心12.以下是建国初期农民货币收入增长情况表,表中变化主要得益于( )年份 1949 年 1950 年 1951 年 1952 年农民净货币收入(亿元) 68.5 87.4 111.4 127.9人均净货币收入(元) 14.9 18.7 23.6 26.8A.土地改革 B.农业合作化C.“一五”计划 D.工业化建设13.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的外交政策进行了战略性调整,全方位外交得到发展。这一调整立足于()A.两极对峙格局形成 B.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C.市场经济体制建立 D.国内经济建设的需要14.公元前 4 世纪,亚历山大建立了一个空前庞大的帝国,其版图西起希腊,东到印度河流域,北抵中亚,南达埃及,地跨欧、亚、非三洲。“亚历山大帝国”( )A.开创了奴隶制民主政治 B.阻碍了区域间经贸往来C.促进了东西方文化交流 D.颁布了第一部成文法典15.下表为某一时期代表人物的名言,其反映的核心思想是( )代表人物 名言薄伽丘 “幸福在人间”但丁 “人不能像走兽那样生活,应该追求知识和美德”莎士比亚 “对自己不信任,还会信任什么真理”A.民族主义 B.人文主义C.民主主义 D.“神权至上”16.下面是哥伦布《航海日记》里的一则材料,该材料可用于研究新航路开辟的当地(美洲)黄金甚丰……此外,这里还盛产宝石、珍珠以及无数香料……这里还产大量的棉花,臣(哥伦布)以为,无须返回西班牙,在当地即可卖好价钱。A.背景 B.动机 C.过程 D.影响17.1750 年前后,欧洲和世界其他地区按人口计算的经济水平相差不大,到了 1900 年,后者是欧洲的 1/18,是英国的 1/50。导致这一变化的重要原因是( )A.早期殖民掠夺 B.资产阶级革命C.两次工业革命 D.国际工人运动18.下表是 1913-1914 年英、法、美、德四国的经济实力及其占有殖民地的情况统计。其中代表英国的是( )国家 占世界工业总产值(%) 殖民地面积(万平方千米) 殖民地人口(万人)甲 14 3350 39350乙 6 1060 5550丙 16 290 1230丁 38 30 970A.甲 B.乙 C.丙 D.丁19.从 1926 年到 1940 年,苏联重工业增长 18.4 倍,轻工业增长 6.2 倍,农业仅增长 26%。这表明苏联( )A.经济体制日益僵化 B.社会经济快速发展C.国民经济发展失衡 D.新经济政策见成效20.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展中国家作为一支新兴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国际舞台,其标志性事件是( )A.雅尔塔会议 B.波茨坦会议C.开罗会议 D.万隆会议二、非选择题:本题共 3 小题,其中 21 题 10 分,22 题 12 分,23 题 8 分,共 30 分。2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 分)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为了解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成就,认识中华文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某学校组织学生开展了“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的项目式学习活动。环节一:材料搜集阶段,同学们搜集了如下学习材料。《论语》 《本草纲目》 指南针 《西游记》《天工开物》 火铳 《韩非子》 《三国演义环节二:项目实施阶段,同学们制作了如下学习清单。项目名称 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驱动问题 了解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成就,认识中华文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项目任务 布置展板 1.文学艺术:__________布置展板 2.科技名著:__________布置展板 3.科学技术:__________布置展板 4.思想典籍:《论语》《韩非子》学习成果 分享交流参观展板后的心得体会(1)参照展板 4,从展板 1、2、3 中任选其一,将环节一中对应的材料填入展板中。(2 分)(2)指出展板 4 中哪部思想典籍受到秦朝统治者推崇(2 分),并简要说明理由(2 分)。(3)若要论证“中华文明对世界文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请选择展板中的两项代表性成就进行具体说明。(4分)22.歌曲从独特视角反映时代主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 分)材料 歌曲 创作时间 歌词……牙山黄海平壤径,烽烟辽海盈。金州旅顺,威海荣城,纷纷一材料一 《何日醒》 1905 年 轻掷。一日辽东并,强俄德法猝缔盟。谁应吾请,谁为吾争,吾党何日醒?材料二 《黄河大合唱》 1939 年 ……万山丛中,抗日英雄真不少!青纱帐里,游击健儿逞英豪!…… 保卫家乡!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材料三 《歌唱祖国》 1950 年 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胜利歌声多么响亮!歌唱我们亲爱的祖国,从 今走向繁荣富强!材料四 《春天的故事》 1994 年 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 圈……——摘编自项福库、蒋长清编著《近现代中国爱国歌曲赏析》等(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描述的历史事件(2 分),并简要分析其危害(2 分)。(2)从材料二、三、四中任选其一,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共产党在该时期发挥的重要作用。(4 分)(3)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中国近现代时代主题的演变。(4 分)2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8 分)材料:1930 年 6 月 17 日,美国国会通过了《霍利—斯穆特关税法案》。该法案提高了 890 种商品的进口税率……结果 1931 年美国纳税进口商品的平均税率,比 1914 年高出 41.5%。这是 100 多年来美国关税史上的顶点。……法案一经实施即有 33 个国家提出抗议,7 个国家采取报复措施,到 1931 年底,参加抵制的国家达到 25个。法国和意大利提高汽车的关税,印度提高布匹的关税。古巴、墨西哥、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立法机构相应通过新的关税方案。到 1931 年底,欧洲各国进口税比 1929 年提高 60%-100%。1931 年底 1932 年初,美国又先后颁布法令,对一些工业品和农产品征收 10%-100%的进口税,致使关税抵制运动转变为关税混战,彻底动摇了自由贸易体制。——摘编自高德步、王珏编著《世界经济史》围绕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以“关税战没有赢家”为题目,写一则 150 字左右的历史短文。(8 分)(要求:论从史出,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表述成文,叙述完整。)济宁市二〇二五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题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题共 20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20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答案 B D A C B C A D A B D A D C B B C A C D二、非选择题:本题共 3 小题,其中 21 题 10 分,22 题 12 分,23 题 8 分,共 30 分。21.(10 分)(1)答案示例:展板 1 文学艺术:《西游记》《三国演义》展板 2 科技名著:《本草纲目》《天工开物》展板 3 科学技术:指南针、火铳(2)答案示例:思想典籍:《韩非子》(2 分)理由:《韩非子》为法家代表著作,强调以法治国,树立君主权威,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等思想,适应了秦朝统治者维护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需要。(2 分)(3)答案示例:①指南针 说明:北宋末年,中国的海船上开始使用指南针,传到欧洲后大大促进了世界远洋航海技术的发展,为新航路开辟提供了技术支持。②火铳 说明:14 世纪初火药经阿拉伯人传到了欧洲,对欧洲的火器制造和作战方式产生巨大影响,加速了欧洲封建势力瓦解,推动了欧洲社会的变革。③《本草纲目》 说明:《本草纲目》自问世以后,广为流传,17 世纪初传入日本和朝鲜,以后又陆续被翻译成拉丁文、法文、俄文、德文、英文等多种文字。在世界医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④《天工开物》 说明:《天工开物》记述了中国在当时世界上具有先进水平的科学技术。这部书后来传到国外,被译成日文、法文、德文、英文等多种文字,被誉为“中国 17 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22.(12 分)(1)答案示例:历史事件:甲午中日战争(甲午战争)(2 分)危害:甲午战争失败,清政府被迫签订《马关条约》,使外国侵略势力进一步深入中国腹地,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2 分)(2)答案示例:材料二:全面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领导全民族抗战,取得抗日战争最终胜利,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若从中国共产党领导抗战的具体史实,如百团大战、平型关大捷、发表《论持久战》等角度作答,并能说明其具体作用亦可得分。材料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领导开展土地改革运动,进行抗美援朝战争,巩固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恢复了国民经济。若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所做的具体史实,如建立新中国、抗美援朝、土地改革、“一五”计划、“三大改造”、工业化建设等角度作答,并能说明其具体作用亦可得分。材料四: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共产党领导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经济社会各方面都取得了巨大成就,综合国力大幅度提升,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若从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所做的具体史实,如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设立经济特区等角度作答,并能说明其具体作用亦可得分。(3)答案示例:演变:从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4 分)近代的时代主题若能写出“救亡图存”“挽救民族危机”“反帝反封建”;现代的时代主题若能写出“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开放”“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民族复兴”等亦可得分,只列举具体史实不给分。23.(8 分)答案示例:关税战没有赢家1929 年,资本主义世界爆发经济大危机。为应对经济大萧条,美国出台了《霍利—斯穆特关税法案》,大幅提高商品进口税率。该关税法案的出台引发了一场世界性关税大战,动摇了自由贸易体制,进一步加剧了世界各国经济危机,严重冲击了全球经济秩序稳定。由此可见,关税战没有赢家。只有坚持多边自由贸易体制,加强国际合作,才能推动世界经济向着更加开放包容、互惠共赢的方向发展。评分说明:水平等级 论述 表述水平 3 (7-8 分) 能够紧扣题目观点,充分运用材料信息,结合经济大 危机背景加以论述。结论能够回扣题目观点并提出合 理建议,如加强国际合作、强调互惠共赢等。 能表述成文,思路清晰,逻辑严密,语 言流畅。水平 2 围绕题目观点,基本运用材料所提供的信息,适当体 能表述成文,逻辑不够清晰,语言不够(4-6 分) 现事件背景,有结论但没建议。 流畅。水平 1 (0-3 分) 论述与所给题目观点和材料联系不紧密或无关。 不能表述成文,思路不清,词不达意。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