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9课辛亥革命同步练习(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统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9课辛亥革命同步练习(含答案)

资源简介

统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九课辛亥革命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1912年以同盟会为基础,联合其他几个政党,组成国民党的是( )
A.章炳麟 B.黄兴 C.宋教仁 D.袁世凯
2.杨德才在《中国经济史新论》中指出,1920年同1913年比较,我国厂矿数和资本额分别增加了152%和51.3%。促使这种增长的国内因素是( )
A.洋务派投资兴办了新式企业
B.政府鼓励及实业救国思潮的影响
C.南京国民政府重视经济建设
D.列强忙于“一战”、暂时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3.1911年10月23日,江西九江、南昌光复;11月3日,上海光复,陈其美任沪军总督。结合所学可知,文中“光复”指( )
A.推翻封建帝制 B.脱离清朝统治 C.中华民国成立 D.护国战争胜利
4.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写道:经过庚子(1901年)以来十年的千曲万折之后,历史在革命、改良、民变和清廷的自我挽救之间终于作出了自己的选择。这里的“选择”指的是( )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五四运动
5.某同学收集到了如下的几幅图片,由此可知他正在学习( )。
A.教育事业的发展 B.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C.文学艺术的成就 D.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6.辛亥革命最伟大的历史功绩是( )
A.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B.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C.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D.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7.辛亥革命最伟大的历史功绩是( )
A.推翻了清朝统治 B.结束了封建帝制 C.建立了中华民国 D.促进了思想解放
8.下图反映的事件是( )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北伐战争
9.虽然中华民国并没有给人民带来当家作主的现实,但民众的心理发生了很大变化,他们认识到自己是国家的主人。材料旨在说明辛亥革命( )
A.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B.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
C.没有使民主共和制真正确立 D.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10.“亟拯斯民于水火,且扶大厦之将倾。”面对民族危亡,孙中山先生高举革命旗帜,为振兴中华奔走呼号。下列属于他的革命实践的是( )
A.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 B.领导辛亥革命,建立了中华民国
C.提出“自强”“求富”口号 D.发动五四运动,反对巴黎和约
11.清末新政期间,清政府训练新军,采用西方的军事训练方法和武器装备。新军的建立( )
A.增强了清朝的军事实力,巩固了其统治
B.为辛亥革命的爆发提供了军事力量
C.导致了军阀割据局面的出现
D.使中国军队实现了现代化
12.“武昌起义以后,一个月之内……十三省相继宣布独立,并且没有一个地方发生激烈的战争。满清的灭亡,不是革命军以军力打倒的,是清朝自己瓦解的。”(蒋廷黻《中国近代史》)材料认为清朝灭亡的主要原因是( )
A.革命军的英勇作战 B.帝国主义的支持
C.清末新政的失败 D.自身统治的崩溃
13.中国近代史是一部不断探求救国救民的历史。如果以“追寻共和足迹”为主题出一期板报,下列内容中可用素材正确的是( )
A.1851年1月,洪秀全在广西金田村发动武装起义
B.从19世纪60年代起,洋务派先后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
C.1901年清政府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前
D.1912年3月,孙中山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4.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终结的事件是( )
A.辛亥革命 B.广州起义 C.安庆起义 D.黄花岗起义
二、简答题
15.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孙中山推翻历史数千年专制之局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写出该事件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2)新文化运动中的德先生和赛先生是指的是这一运动所标举的哪两大口号?
(3)中共一大在哪一城市召开,党的生日,每年几月几日,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历史意义是?
16.为纪念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某校历史研究小组同学开展了一系列探究活动,请你参与并帮助他们回答问题。
(1)孙中山先生在《国事遗嘱》中说:“余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其目的在求中国之自由平等。”请你把孙中山先生一生的重大活动按时间先后编制成大事年表。
年代 地点 事迹
1894 檀香山
1895 香港
1905 东京
1912 南京
(2)孙中山领导的南京临时政府制定并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全体国民;国民享有言论、集会、结社、出版以及宗教信仰等自由;按照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原则建构政治体制,参议院行使立法权,有弹劾总统的权力。根据以上内容,分析《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的历史意义。
(3)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也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望和神圣职责。据此谈一谈我们今天纪念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有什么现实意义?作为当今中学生,你认为应该从孙中山先生身上学习哪些优秀品质?
三、材料题
17.【中国近代化探索】
材料一
材料二 辛亥革命的发生,有着深刻的社会历史背景,是近代以来中国社会矛盾激化和中国人民顽强斗争的必然结果。1911年10月10日,武昌城头枪声一响,拉开了中国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序幕。
——摘编自新华社《我们今天为什么要纪念辛亥革命》
材料三 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近80年中,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接连而起,各种救国方案轮番出台,都为改变国家命运进行了艰难探索。但由于没有找到科学的理论、正确的道路和可依靠的社会力量,一次又一次地失败了。
——摘编自学习强国《近代不同政治力量拯救民族危亡的艰难探索》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辛亥革命的社会历史背景以及1911年10月10日发生的事件的名称。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中国近代化探索为什么一次又一次失败了?
1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初次举行起义失败后,“举国舆论莫不目予辈为乱臣贼子”,庚子(1900年)失败之后,“有识之士且多为吾人扼腕叹惜”
——摘编自《孙中山自述》
材料二:20世纪初,国内革命情绪日趋高涨。出现了章炳麟的《驳康有为论革命书》、邹容的《革命军》等著作,各种革命团体如光复会、华兴会等纷纷成立,孙中山又组建了中国同盟会,提出了“三民主义”。1906—1910年,先后爆发了萍浏醴起义、安庆起义和黄花岗起义等。
——摘编自统编教材《中国历史》
(1)据材料一中信息,指出当时人们对革命党人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中信息,概括革命形势高涨的原因。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统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九课辛亥革命同步练习》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B B C D A B C B B
题号 11 12 13 14
答案 B D D A
15.(1)事件:辛亥革命。意义: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2)口号:民主,科学。
(3)城市:上海。党的生日:7月1日。意义: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从此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16.(1)活动:组织成立兴中会;组织成立兴中会总会;组织成立中国同盟会;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2)意义:《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它肯定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和民主自由原则,是辛亥革命的重要成果。(或《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第一步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宪法,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
(3)意义:促进海峡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实现祖国统一和民族振兴。(意思相近亦可)
品质:孙中山先生紧跟时代步伐,与时俱进;顺应时代变化,不断完善自己;具有坚定的信念和远大的理想;具有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忧国忧民的意识等。
17.(1)内容:①创办近代军事工业;②开办近代民用企业;③进行近代海防建设,建立新式海军;④派遣留学生出国深造。(任答一点,答对2点,言之有理也可)
(2)背景:是近代以来中国社会矛盾激化和中国人民顽强斗争的必然结果。
名称:武昌起义。
(3)原因:没有找到科学的理论、正确的道路和可依靠的社会力量。
18.(1)
变化:从视革命党人为“乱臣贼子”转变为同情或惋惜
(2)
原因:民族危机加深促使民众觉醒;革命思想的传播与革命团体的推动;孙中山等领导人的组织与理论指导(如三民主义);多次起义激发革命热情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