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深圳市建文外国语学校两学部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8月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广东省深圳市建文外国语学校两学部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8月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广东省深圳市建文外国语学校两学部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8月月考历史试题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6小题,共48分。
1. 世界遗产委员会对中国新石器时代晚期某处遗址作以下评价:以稻作农业为经济支撑,并存在社会分化和统一信仰体系。这一遗址最具代表性的考古发现是( )
A. 青铜器 B. 甲骨卜辞 C. 玉琮 D. 蛋壳陶
2. 明清时,唐宋以来被称做“草市”新型市镇在江南地区得到充分发展。这些市镇充斥着牙行、布行与手工业作坊,收纳周边个体民户产品,进行深加工,吸引外地客商,行销远方市场。这反映了当时( )
A. 雇佣劳动已经普及 B. 工商业繁荣发展 C. 市场经济体制确立 D. 自然经济已解体
3. 武则天当权期间曾下令:凡官吏所在地区,“田畴垦辟(开垦土地),家有余粮”者升官。这主要体现了武则天(  )
A. 重视发展农业生产 B. 重视人才,扩大科举
C. 严厉惩治贪官污吏 D. 妄用佞臣,扰乱朝纲
4. 1988年,中国高速公路里程仅0.01万千米,到2020年底,中国高速公路里程已达到16.1万千米,位居世界第一;2008年中国进入高铁时代,到2022年底,中国高铁运营里程达到4.2万千米,稳居世界第一;1950年,中国开通中苏国际航线3条、国内航线2条。2019年,中国开通的定期航线5521条,其中国际航线953条。这反映了我国( )
A. 民生建设成就显著 B. 构建多层次交通体系完成
C 交通科技世界领先 D. 经济资源实现了优化配置
5. 修仙的传说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当时方士们追求成为长生不死的仙人,脱离其原有的社会关系,超脱世外,逍遥自在。而西汉时期的神仙传说,却追求带着家人举家飞升,甚至还带上家养的鸡犬一起升天。这种观念的变化反映了( )
A. 三纲五常思想影响道教 B. 中央集权制度进一步完善
C. 佛教思想冲击中国文化 D. 西汉民生较前代大为改善
6. 清代军机处不设衙门.不颁发关防,不准以军机处的名义独立发文和直接指挥各级军政部门,一切重要文件均应以“军机大臣奉上谕军机大臣寄信”等形式下达。据此可知,军机处
A. 实际上是清代宰相府
B. 办事流程严谨且保密
C. 仅是皇帝的辅政机构
D. 位卑职低但权力较大
7. 以下对甲午中日战争的爆发表述正确的是
A. 朝鲜爆发农民起义,是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
B. 明治维新后日本积极对外扩张,挑起了甲午中日战争
C. 中国在洋务运动后积极扩军备战,主动挑起甲午战争
D. 受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的影响,甲午中日战争爆发
8. 有关图中中央第一代领导人所穿服装的表述,错误的是( )
A. 孙中山设计的,定名中山装 B. 体现了中西合璧的特点
C. 出现于19世纪末期 D. 在中国一度非常流行
9. 1933年8月.毛泽东在一份报告中指出,中央苏区各地“忽视经济建设的重要性”“没有把经济建设这个任务宣传到广大群众中去”。他强调必须注意经济工作,要在苏区“普遍建设谷仓.建设备荒仓”“巩固金融,发展贸易”。此时强调经济工作意在( )
A. 贯彻中共中央的方针 B. 为抗日战争积蓄力量
C. 实现工作重心的转移 D. 粉碎国民党经济封锁
10. 如图是画家赵延年在20世纪50年代创作的一幅宣传画《多增加一分生产,多消灭一个敌人》。这一作品可以反映(  )
A. 一五计划时期的经济建设成就突出
B. 土地改革调动了农民革命积极性
C. 社会主义制度建立提高了工人地位
D. 抗美援朝激发了建设祖国的热情
11. 1998年6月,国务院决定,党政机关停止实行40多年的实物分配福利房的做法,推行住房分配货币化、商品化。7月1日,在中国一直延续实行的住房福利制宣告结束。此改革( )
A. 实际上有所减弱社会公平 B. 适应了市场经济需要
C. 摆脱了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D. 改变了按劳分配原则
12. 中东的巴勒斯坦的地区是块是非之地,自公元1世纪以来,先后有哪些帝国统治过该地区
①罗马帝国
②阿拉伯帝国
③奥斯曼帝国
④元朝帝国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13. 以雅典为代表的古希腊曾以发达的民主政治和繁荣的思想文化闻名于世。下列有关历史现象的因果关系对应正确的是( )
A. 辩论术的发达→民主政治的确立→智者学派的兴起
B. 民主政治的确立→辩论术的发达→智者学派的兴起
C. 智者学派的兴起→辩论术的发达→民主政治的确立
D. 辩论术的发达→智者学派的兴起→民主政治的确立
14. 有学者指出,地理大发现开启了世界性海洋贸易新时代。西欧商人海上扩张,改变了传统海上丝绸之路以和平贸易为基调的特性,商业活动常常伴随着战争硝烟和武装抢劫。这一论述反映出( )
A. 统一的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B. 新航路开辟促进了资本主义扩张
C. 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加强
D. 中国丧失了在对外贸易上的优势
15. 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特把两次工业革命的历史分成三个阶段:第一个是1783—1842年的“产业革命时期”;第二个是1842—1897年的“蒸汽和钢铁时代”或“世界上的铁路化时代”;第三个是1897年以来的“电气、化学和汽车时代”。这样的划分( )
A. 揭示出两次工业革命的共同特征 B. 着眼于工业革命成果的应用推广
C. 以机器生产的规模化发展为依据 D. 突出了交通运输发展的基础作用
16. 20世纪30年代,苏联通过设立外宾商店向境外销售博物馆珍品,同时也向苏联公民出售日用品,交易使用沙皇金币、外汇现金或境外汇款这一举措( )
A. 改善了苏联的外部环境 B. 调整了国民经济的结构
C. 解决了计划经济的弊端 D. 拓宽了建设资本的渠道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2分。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代的茶马贸易自熙宁七年(1074年)大规模展开之后,封建政府对其非常重视,采取一系列鼓励政策和管理措施,保证茶源,招抚蕃族,加强互市贸易,经过宋神宗、哲宗、徽宗三朝的刻意经营,革弊兴举,贸易额不断增加,在当时社会政治经济生活中产生了很大影响。
——摘编自郭孟良《“蜀茶总入诸蕃市,胡马常从万里来”—宋代茶马贸易述论》
材料二 草市,在宋代得到普遍发展。宋朝商业繁荣,逐渐形成了城市、镇市、草市三级结构,草市居于基层市场地位。官府在草市一般不专设税务机构,而由富人承包。草市往往产生于交通要道、关津渡口或城市边缘,与农村联系密切。在草市的促进下,许多著名的经济专业区也逐渐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城镇。到南宋时期,城镇的规模与之前相比也有明显增大。
——摘编自焦爱丽、潘文艳《草市的兴起对宋代经济发展的影响》
(1)根据材料一、二,分别指出宋代茶马贸易和草市发展的概况。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宋代茶马贸易和草市发展的共同作用。
18. [历史——选修 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文革”结束后,习仲勋到任广东,深入调研全面掌握广东冤假错案的情况,排除左倾干扰,落实干部政策。1978 年6月,习仲勋领导全省开展了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旗帜鲜明地表达了自己打破思想僵化敢于实事求是的观点。习仲勋到毗邻香港的宝安考察,深感内地和香港的差距,萌发了广东改革开放的思想。在考察粤东三区时,习仲勋指出“对‘农’字要解放思想,放宽眼界;要大胆发展广东的特点,广辟生产门路,把经济工作做活做好。”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习仲勋多次要求中央下放若干权力,得到中央的支持。广东省委建立蛇口工业区,开始兴办经济特区。1978 年秋,广东省逐步把价格放开,并在产品流通经营.上,实行国家、集体、联合体、私人多种经营方式。到1979年,广东省大幅度提高粮食等二十四种农副产品的计划购销价格;1980年在全省范围内开始流通体制改革,允许多种经济成分、多种经营方式并存。统购农副产品由117 种减少到25种。习仲勋的一系列措施为全国改革开放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摘编自孙洪波《习仲勋改革开放思想与实践的历史贡献》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习仲勋在主政广东时期的主要贡献。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习仲勋身上所体现的共产党员的优秀品质。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自明朝中期起,商品经济呈现出空前繁荣的局面。商业性农业的发展增加了全国各地区的商业联系,也引起了农业各部门及其手工业部门之间的连锁反应和相互依赖。许多重要商品的贸易,已不再局限于地方局部范围内的狭小市场,而是被长途贩运到很远的地方销售,乃至行销全国。有关海禁、开海的斗争由地方达到中央,隆庆开放海禁之后,大批中国商品以东南为跳板流入欧洲和美洲,大量白银流入中国出现了白银货币化的趋势。张居正推行“一条鞭法”时,即规定赋税折银征税,政府财政也以白银为计算单位。
——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材料二 鸦片战争后,中国市场迅速与世界市场衔接,变成世界市场的一部分,一个依附的部分。市场的变化影响产业的变化。受影响的部门,第一是传统的农业和手工业,他们逐渐地与世界市场发生了关系,处在这种关系中的农业和手工业,其命运便逐渐地由市场摆布,被操纵在国际资本主义手里。第二是现代工业,机器、设备、技术、资金方面依赖外国市场。在工业结构与部门方面,那些有限满足世界资本主义市场需要的行业优先发展,如丝、茶等出口加工业。第三是金融业,中国的货币愈到后期对世界金融市场依附性愈浓。
——摘编自赵德鑫《中国近现代经济史(1842——1949)》
材料三 2018 年后,中国推动自主开放,如主动降税,构建自由贸易试验区。中国维护和发展开放型世界经济,向全球提供公共产品,如推动“一带一路”倡议,举办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随着经贸发展的需要,中国不断地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反垄断法》《外商投资法》等相继出台。
——摘编自薛荣久、杨凤鸣《开放是当代中国的鲜明标识》
(1)据材料一,概括明朝中后期经济发展主要特征。
(2)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中近代中国经济发展出现了哪些新变化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新变化出现的外部因素。
(3)综合上述材料,归纳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
20. 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折射出社会进步和近代化的进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变迁简表
鸦片战争前
鸦片战争后的新变化
长袍马褂
中山装、西装等
中餐
西餐
马车、轿子
人力车、火车、电车、汽车等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自由恋爱、新式婚礼
材料二 在北京以及各省省会城市,出现了所谓“四合院欧化”,即在保留传统四合院的基本格局上搞点洋化:简单的装扇玻璃窗代替格子糊纸绢,复杂的搞点外国式柱子……如此,既存四合院之传统格局,又吸收西式房屋之优点情调。可谓中西合璧、相得益彰。
——摘选自《图说中国百年社会生活变迁》
(1)根据以上材料,概括近代以来中国社会生活在哪些方面发生了变化?
(2)根据材料二,指出社会生活变化的特点是什么?写出导致变化的外部因素。
(3)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归纳近代社会生活变迁对中国社会的积极影响。
参考答案
1-16
【答案】C
【答案】B
【答案】A
【答案】B
【答案】D
【答案】C
【答案】B
【答案】C
【答案】D
【答案】D
【答案】B
【答案】A
【答案】B
【答案】B
【答案】B
【答案】A
17.【答案】(1)概况:茶马贸易得到政策支持,交易范围广,贸易额不断扩大;草市居于基层市场地位,一般为承包经营,交通方便,有利于城乡沟通。
(2)共同作用: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促进了社会生产的商品化发展;推动了北宋经济的发展;对当时的政治、社会生活产生了很大影响。
18.【答案】(1)主要贡献:拨乱反正和支持真理标准问题讨论,奠定广东改革开放的思想基础;关注农业经济的搞活,推动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经济特区建设,开辟对外开放新窗口;流通领域和经营方式改革为经济体制改革提供了有益的借鉴。(任答三点即可)
(2)优秀品质: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勇于担当、敢为天下先等精神。
19.【答案】(1)主要特征:商品经济空前繁荣;农业、手工业具有商业性;由区域贸易扩展为全国性贸易,并主动参与全球贸易;财政货币化。
(2)新变化:被动开放通商口岸;传统自然经济逐步解体;沦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附庸;产生了现代工业。
外部因素: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工业革命);以欧美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世界市场逐步形成;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3)主要趋势:融入全球化由被动到主动;由自然经济到商品经济再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作答“经济秩序逐渐规范”可酌情赋分)
20.【答案】(1)方面:服装、饮食、建筑、交通、风俗等方面发生了变化(4分)
(2)特点:中西合璧,土洋并存(4分)
因素:西方殖民侵略,西式建筑的传入(4分)
(3)影响:促进中国近代化(3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