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八年级历史试卷(BT)一、单项选择题(共24分,每题2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教材写:“中国人民经过一百多年的英勇斗争,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其中,“一百多年”指( )A. 1840-1949年 B. 1911-2012年 C. 1919-2022年 D. 1921-2022年2. 近年来,《长津湖》《长津湖之水门桥》《狙击手》等反映抗美援朝战争的电影不断热映,激发了人们对志愿军战士的无限崇敬。以下英雄人物中是志愿军战士的是( )A. 杨靖宇 B. 邱少云 C. 赵登禹 D. 雷锋3. 在20世纪50年代的土地改革中,我国农民最直接受益的是( )A. 分得了属于自己的土地 B. 承包到了土地 C. 走上了共同富裕道路 D. 增强了生产能力4. 下面是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三幅历史图片。反映的历史主题是A. 了巩固新中国政权 B. 开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C. 为实现祖国统一而努力 D.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5. 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起止时间是( )A. 1950—1955年 B. 1953—1957年 C. 1953—1958年 D. 1952—1957年6. “至1954年,濉溪县互助合作运动得到进一步发展,由1952年的2个小组发展到9个……在行业发展上,由原来的铁业、木业扩增到缝纫、竹器、麻袋、白铁业等。通过发展手工业生产合作社或合作组,生产扩大了,收入增加了。”这说明濉溪县( )A. 掀起了农业合作化的高潮 B. 出现全行业公私合营高潮C. 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顺利 D. 彻底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7. 中共八大提出当前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 )A. 完成三大改造 B. 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C. 开展整风运动 D. 发展社会生产力8. 自1956年开始的全面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了艰辛探索,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就。这些成就包括( )①武汉、包头钢铁基地 ②两弹一星成功爆炸、发射③“神舟5号”发射成功 ④首先完成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9. 邓小平曾说道: "我们都是搞革命的,搞革命的人最容易犯急性病。我们的用心是好的,想早一点进入共产主义。这往往使我们不能冷静地分析主客观方面的情况,从而违反客观世界发展的规律。”该材料总结的是( )A. “文化大革命”的教训 B.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教训C.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要性 D. “两个凡是”的教训10. 国务院印发的《全国海洋经济发展“十二五”规划》提出我国要建设北部、东部和南部三大海洋经济圈。最能为此提供政策支持的是( )A. 民族区域自治 B. 西部大开发 C. 改革开放 D. 一国两制11. 邓小平说:“证券、股市,……是不是资本主义独有的东西,社会主义能不能用?……搞一两年,对了,放开;错了,纠正,关了就是了”。其体现的思想理念是( )A. 阶级斗争为纲 B. 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C. 实现共同富裕 D. 实现合作共赢,增进人民福祉12. 年代尺是记录历史工具。下面年代尺上空白处应填的内容是( )A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B. 科学发展观C. 中国梦 D.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二、非选择题(共36分)1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材料二:1954年,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讨论我国第一部宪法草案时,毛泽东同志鲜明指出:“一个团体要有一个章程,一个国家也要有一个章程,宪法就是一个总章程,是根本大法。”请回答:(1)材料一中两次会议在中国历史上分别实现了怎样的制度创新?(2)据材料二,概括宪法是“根本大法”的原因。(3)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民主政治建设的认识。14. 某班历史兴趣小组以“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为主题开展探究性学习,请你参与完成下列要求。改革篇】材料一:1978年,在邓小平先生倡导下……中国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征程。从农村到城市,从试点到推广,从经济体制改革到全面深化改革,40年众志成城,40年砥砺奋进,40年春风化雨,中国人民用双手书写了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壮丽史诗。——摘编自《习近平讲故事:中国人民用双手书写壮丽史诗》(1)根据材料一,说说中国改革开放的特点。【开放篇】材料二:沿海地区对外开放示意图(2)观察材料二,写出图中A、B代表经济特区的名称。图中经济特区的分布有什么特点?【梦想篇】材料三:习近平指出,为了实现中国梦,中国共产党确立了“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即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年时,建成……——摘编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3)根据材料三,指出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中国要实现的目标。试分析中国底气十足的原因。15. 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并为世界的和平发展贡献中国智慧。请根据以下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国共产党一直以来都把实现社会主义作为自己的政纲,新民主主义社会只不过是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阶段。到1952年,无论是在工业还是商业上,国营经济已经控制了国民经济的命脉,并在数量上也取得优势,规模较大的私营工厂只能依附国营经济才能生存。这个事实促使中共领导人作出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决策,并考虑走“和平转变的道路”——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下册)》材料二:他和他的同事找到了一条富国强民的道路。在达成这个目标的过程中,邓小平也引领了中国根本转型,不论它与世界的关系方面,还是它本身治理结构和社会方面。在邓小平领导下出现的这种结构性转变,确实可以成为自两千多年前汉帝国形成以来,中国最根本的变化。——傅高义《邓小平时代》材料三:中共十八大以来,习近平着眼于世界格局和发展大势,提出要建立平等相待、互商互谅的伙伴关系;要营造公道正义、共建共享的安全格局;要谋求开放创新、包容互惠的发展前景;要促进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要构筑尊崇自然、绿色发展的生态体系。这些倡议引起国际社会的热烈反响,对当代国际关系的影响积极而深远。——《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材料四:从近现代中国百年历史发展轨迹分析,中国共产党成为了中国最大的创新者。中国共产党的生命力所在就是持续的创新力,概括地讲,道路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改革创新、文化创新,构成了相互关联、相互促进的“中国创新集成”。——摘编自胡鞍钢《中国共产党与中国现代化——国家发展生命周期视角》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党在“和平转变”中的一项创举,并分析“转变”的实质。(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富国强民”道路的名称,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邓小平引领的中国经济的“根本转型”指的是什么?(3)根据材料三,指出中国为世界和平与发展提供了怎样的方案。(4)从材料四中提炼一个观点作为题目,并在材料提示的不同角度中任选一项,对此观点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实正确。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八年级历史试卷(BT)一、单项选择题(共24分,每题2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题答案】【答案】A【2题答案】【答案】B【3题答案】【答案】A【4题答案】【答案】A【5题答案】【答案】B【6题答案】【答案】C【7题答案】【答案】D【8题答案】【答案】B【9题答案】【答案】B【10题答案】【答案】C【11题答案】【答案】B【12题答案】【答案】D二、非选择题(共36分)【13题答案】【答案】(1)图一:实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初步建立;图二:实现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立。(2)国家要有一个章程,宪法就是一个总章程,是根本大法。(3)民主政治建设是一个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需要根据不同的历史时期和社会发展需求进行制度创新和完善,以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14题答案】【答案】(1)特点:从农村到城市,从试点到推广;从经济体制改革到全面深化改革。(2)名称:A:厦门;B:深圳;特点:分布在东南沿海。(3)目标: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原因: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或强大的生命力)等。【15题答案】【答案】(1)创举: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赎买政策。实质: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实现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深刻变革。(2)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根本转型: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3)方案: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倡导建立平等相待、互商互谅的伙伴关系;公道正义、共建共享的安全格局;开放创新、包容互惠的发展前景;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尊崇自然、绿色发展的生态体系。(4)示例:观点:中国共产党的制度创新推动国家发展。论述: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例,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一制度保障了人民当家作主,使人民能够通过选举代表参与国家事务管理,充分调动了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在这一制度下,国家决策更能反映人民意愿,促进了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等各项事业有序发展,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坚实的制度保障,有力推动了国家的进步。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