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八年级历史下册参考答案A B C A B B B A B AC D D B A A C B A B21.(1) 平等、团结、互助、和谐。( 回答两点即可,4分)(2) 时间:1949年。(2分) 意义: 体现了国家充分尊重和保障各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权利的精神,对维护民族团结、巩固祖国统一和促进民族地区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为实现各民族共同发展、共同富裕奠定了基础。(4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改革开放;坚持党的民族政策;各族人民的支持;当地民众的艰苦奋斗。(6分)22.(1)重大突破: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2分) 科学家:袁隆平。(2分)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科技革命极大地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改善了人们的生活,同时也带来了负面影响。(2分)示例: 2012年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2分) 做法: 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文化;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自觉抵制西方落后思想和意识的侵蚀等。(2分)23.(1) 政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2分) 声音: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4分)(2)20世纪70年代。 (2分) 原因:中国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中日建交;等。 (6分)(3) 布局: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2分) 作用:为我国发展营造了良好的外部条件等。(2分)24.(1)世界民族解放运动高涨;两大阵营对峙。(6分)(2)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建交(或中美关系正常化);中日建交(或中日邦交正常化)。(6分,写出两项即可)(3)有利于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有利于推动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和现代化建设;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国际合作;有利于推动全球治理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等。(4分,写出两点即可)2025年春八年级历史期末试卷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选择题 (本题有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在执行国家法定节假日基础上,某自治州政府安排自治州成立纪念日放假2天,民族节日放假7天。这体现的是( )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各地支援边疆开发C.节日活动精彩纷呈 D.旅游行业蓬勃发展2.分析下表,对此解读合理的是( )国家扶持人口较少民族资金统计表(部分)年份 2005年 2006年 2007年 2008年扶持资金(亿元) 1.12 6.42 6.73 10.26A.国家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 B.国家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C.民族地区推行社会主义改造 D.少数民族聚居区设立自治机关3.“统一战线是党的事业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坚持一致性和多样性统一,找到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在港澳问题上,中国共产党画出的“最大同心圆”是( )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建立经济特区C.“一国两制” D.改革开放4.进入21世纪后,中央政府扩大香港人民币业务,推动内地企业在港上市;支持澳门建设世界旅游中心,在珠海横琴岛建设澳门大学新校区。中央政府的上述举措( )A.有利于保持港澳的长期繁荣稳定 B.标志着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C.推动了我国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D.表明两岸关系发生了历史性变化5.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解决台湾问题是中国人自己的事,要由中国人来决定。我们坚持以最大诚意、尽最大努力争取和平统一的前景,但决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这表明,中国共产党( )A.坚持和完善“一国两制” B.坚定不移推进祖国统一大业C.认为武力统一成为趋势 D.谴责外部势力干涉台湾问题6.1992年,海协会和海基会达成“海峡两岸同属一个中国,共同努力谋求国家统一”的共识,后被称为( )A.五项原则 B.“九二共识”C.八项主张 D.“三通”协议7.“我是中国海军护航编队,如需帮助,请在16频道呼叫我。”自2008年以来,这条以汉英双语播发的通告从未间断。中国海军护航编队助力亚丁湾、索马里这个世界上“最危险海域”重新成为“黄金航道”。这表明中国海军( )A.装备日趋完善 B.维护世界和平C.防御体系健全 D.守护国土安全8.火箭军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新的军种,被称为“国之利器”,被西方视作“神秘之师”,它更名前是( )A.第二炮兵部队 B.华东军区海军C.战略支援部队 D.维和部队9.2024年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表70周年。70年来,它被世界各国普遍接受和认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A.直接推动了中美关系的正常化B.成为处理国与国关系的基本准则C.成为促成万隆会议圆满成功的方针D.在《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中首次提出10.1955年,中国政府依据“必须走出去”的战略决策,派周恩来等代表参加了亚非会议。针对帝国主义破坏会议的阴谋和各国间的矛盾、分歧,周恩来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这次会议( )A.加强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合作 B.宣告了不结盟运动的正式成立C.恢复了新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D.形成了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格局11.1971年10月25日,阿尔巴尼亚代表高喊:“美国人的巨大失败!”坦桑尼亚代表穿着“毛制服”与非洲兄弟们跳起了桑巴舞。这一历史画面的出现是因为( )A.中国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万隆会议取得圆满成功C.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D.中美签署《联合公报》12.某同学梳理笔记时,绘制了一个示意图。据此判断示意图主要反映了( ) A.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 B.公正合理世界新秩序C.政治经济体制的改革 D.中国特色的大国外交13.中国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推动和平解决伊朗核问题、叙利亚问题等等一系列热点问题。这些活动反映了中国致力于( )A.推动国际经济发展 B.保护全球生态环境C.促进世界文明发展 D.维护世界和平稳定14.邓小平曾经就我国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科技成就评价道:“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这些东西”是指( )A.载人飞船 B.“两弹一星”C.高速铁路 D.超级计算机15.下面是新中国成立后国民经济发展的状况图,其中③到④期间取得的成就是( ) A.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B.培育成功籼型杂交水稻C.建成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 D.川藏、青藏、新藏公路建成16.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群众体育运动快速发展,人们的健身意识不断增强,健身运动成为时尚。到2019年底,我国有近4亿人经常参加体育锻炼。这折射出( )A.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 B.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C.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D.社会保障体系的健全17.当前由于岗位较少,大学生就业比较困难。下列关于我国就业制度改革说法正确的是( )①人们的就业观念发生了变化。②“铁饭碗”逐渐被打破,是社会就业制度的倒退。③促使人们不断地学习,提高适应就业变化的能力。④促使大学生切实提升自身的综合竞争力,真正转变就业观念。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18.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提出的治国理念包括( )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②科学发展观③“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④新发展理念①② B.③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某同学穿越回1950年的中国可能看到和碰到的情况是 ( )原国统区农村“分田分地正忙”农村大办公共食堂,吃饭不要钱“浮夸风”,报刊上的新闻很夸张有人参加火热的“文化大革命”2024年4月25日,神州十八号载人飞船在长征二号F遥十八运载火箭的托举下顺利升空,这是我国在航天领域取得的又一重大成就。点燃中国人民“航天梦”的是(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 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歼-5型歼击机仿制成功 D. 载人航天技术实践成功材料题(21题16分,22题10分,23题18分,24题16分,共60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和政府为实现各民族共同发展实施了一系列政策,使一个团结腾飞的民族呈现于世界。走进多姿多彩的华夏民族,探究相关问题。(16分)【经典歌词】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五十六种语言汇成一句话,爱我中华……【创新国策】1949年9月29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的宪法性文件《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正式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确定为解决民族问题的根本原则: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应实行民族的区域自治,按照民族聚居的人口多少和区域大小,分别建立各种民族自治机关。凡各民族杂居的地方及民族自治区内,各民族在当地政权机关中均应有相当名额的代表。【繁荣藏族】据统计,1959年至2010年,西藏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2751亿元,年均增幅达到 15%以上,其中从1994年至2010 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2643亿元,年均增幅达到 20%以上。1951年西藏地区生产总值仅有1.29 亿元,2010 年达到507.4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 111.8倍,年均增长 8.3%。--摘编自《西藏和平解放60年》白皮书(1)歌词体现了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各民族是一种怎样的关系 (4分)(2)据上述材料,判断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在何时提出的。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重大意义。(6分)西藏地区生产总值迅速增长的因素有哪些?(至少答出三点,6分)2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0 分)材料一 第三次科技革命,人类在原子能、计算机、航天技术、生物工程等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就。这次科技革命似惊雷闪电,迅速席卷了整个世界。在这次科技革命的浪潮中,中国在多个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材料二 三次科技革命,极大地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改善了人们的生活,但是,科技发展也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到21世纪初,人类不止一次打开“潘多拉的盒子”:全球变暖、臭氧层受损、沙漠化加剧、物种灭绝、核威胁和核危机……以科技进步为核心的人类文明如何发展,已成为人类迈向知识经济时代的重大课题。材料三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得以存续的灵魂,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上下五千年的中华文化所蕴含的智慧、理念、气度、神韵,涵养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内心深处的自信与自豪。中华文化以更加自信的姿态走向世界。(1)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浪潮中,1964年我国在原子能技术方面取得的重大突破是什么?在生物工程方面,20 世纪70年代首次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的科学家是谁 (4分)(2)根据材料二,谈谈你对科技革命的认识。(2分)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中华文化以更加自信的姿态走向世界”,在文学领域试举一例说明。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你认为应该怎样增强文化自信?(4分)23.新中国的成立,结束了我国百年的屈辱外交,翻开了外交事业的新篇章。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8分)材料一 20世纪 50年代,新中国积极同邻近国家和新兴独立国家发展友好关系,参加了一系列外交活动并产生了积极影响,国际政治舞台开始有了“中国声音”,中国的国际地位大大提高。材料二 1949-201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新建交国家数量柱状图材料三 全面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为我国发展营造了良好的外部条件。实施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发起创办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设立丝路基金,举办首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晤、亚信峰会。……我国国际影响力、感召力、塑造力进一步提高,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新的重大贡献。——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1)据材料一,指出新中国成立后一直奉行的外交政策是什么?20世纪50年代国际政治舞台上的“中国声音”有哪些?(6分)(2)据材料二,指出哪一时间段中国新建交的国家数量最多。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8分)据材料三指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形成了怎样的布局?有何作用?(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材料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正值世界民族解放运动高涨、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初步形成并走向对峙之际。中华人民共和国从成立的那一天起,就始终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赢得了世界进步力量的支持。——摘编自人民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第一册》材料二 (20世纪)70年代上半期是中国外交突破性大发展的时期,到1976年,同中国建交的国家已经有110多个,这包括了当时世界上的绝大多数国家。我国外交所取得的成就极大地改善了中国的安全环境,拓展了中国外交活动的舞台,也为中国的改革开放和更加积极地参与国际事务创造了有利前提,打下了基础。——摘编自《中国共产党简史》材料三注:整理自中国地图出版社《中国历史地图册》(八年级下册)(1)根据材料一,指出新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国际背景。(6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两项20世纪 70年代中国外交的突出成就。(6分)(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中国积极参与创建或参加国际组织的意义。(4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八年级历史下册参考答案.docx 河北省邯郸市临漳县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