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石家庄外国语教育集团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河北省石家庄外国语教育集团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八年级期中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64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A A A B B C B C B B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D D C B D B C A B B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A B C D C C D B C C
31 32
D C
二、非选择题。(共3个小题,共36分)
33题。(10分)
(1)南京条约(2分);地位:中国签署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2分)
(2)马关条约(2分);影响:打击了清朝的自尊或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冲击。(2分)
(3)目标:救亡图存或挽救民族危亡。(2分)
34题。(14分)
(1)②③④(任意写出2个即可得4分,多写最多得2分或不得分)(4分);
领域:军事。(2分)
(2)④或⑥(任意写出1个即可得2分);(2分)
关系:④威海卫战役的失败意味着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后签订的《马关条约》成为了康有为、梁启超发起“公车上书”的导火线或直接原因;⑥“公车上书”揭开了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为百日维新的出现奠定了基础。(2分)
(3)方式:农民起义、发展近代军事工业或建立新式军队、改革、革命。(4分)
35题。(12分)
(1)林则徐:虎门销烟或鸦片战争;谭嗣同:戊戌变法或百日维新;孙中山:辛亥革命或中华民国的建立、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6分)
(2)英雄、理由、精神各2分,言之有理即可。(6分)
林则徐:领导禁烟运动,带领军民抵抗英军侵略,爱国、勇于抗争的精神;
谭嗣同:宣传维新思想,积极推动变法运动,爱国、不畏牺牲的精神;
孙中山:民主革命的先行者,领导资产阶级革命,推翻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参与建立中华民国,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建立民主共和制,爱国、勇于斗争、革命主义精神等。石家庄外国语教育集团
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八年级期中历史试题
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4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1840年6月,英军封锁珠江口后,北上攻陷浙江定海,随后直趋天津,威胁清政府。不久,道光帝下诏对英作战。这场战争是( )
A. 鸦片战争 B.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中法战争 D. 甲午中日战争
2. 当时的中国还远不知夷患为何物,而工业革命已经使英国成为世界工厂。英国急需原料产地和销售市场,而中国实行闭关政策,贸易的场所仅限于广州十三行。上述材料可以用于佐证( )
A.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 B.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
C.鸦片战争产生的影响 D.第二次鸦片战争产生的影响
3. 中英双方在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八月二十九日所订的全新条约是战后新邦交及新通商制度的大纲,部分内容如下,下图空白处应填写的信息( )
A. 香港岛 B. 台湾岛 C. 澎湖列岛 D. 辽东半岛
4. 咸丰九年(1859年),英、法各国代表到达大沽口,预备进京换约,他们事先略闻清政府在大沽口设防,所以北上的时候,随带了相当的海军。到了大沽口,看见海河已堵塞,并派船拨取防御设备。就在此时,清朝将领僧格林沁就令两岸的炮台出其不意同时开炮。英法的船只竟然无法抵抗。上述情景应出现在( )
A. 鸦片战争期间 B.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
C. 中法战争期间 D. 甲午中日战争期间
5. 佳士得拍卖行,1776 年在英国伦敦创立。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艺术品拍卖行。下表是佳士得拍卖行的一次拍卖清单。根据清单内容分析,这些拍卖品的来源是( )
拍卖行 拍卖品信息
佳士得 来自圆明园的两批物品。一批 8 样,一批 23 样。其中包括中国皇帝的“大国玺”
来自圆明园的三件珐琅制品,“一件大香炉,……曾是皇帝书房里的炉子”。
A. 同中国远洋贸易购得 B. 侵华战争劫掠所得
C. 清政府战败赔偿所得 D.国事访问获赠所得
6. 清朝在鼎盛时期(1820 年前后),国土面积可达 1300 多万平方公里,远远超过曾经的汉朝和唐朝。可是步入近代后,随着国力的衰落,开始遭受外来侵略。国土面积不断丧失。下列哪个国家是在近代侵占中国领土最多的?( )
A. 英国 B. 法国 C. 俄国 D. 日本
7. 1843 年最后一次应试落第后的洪秀全心灰意冷,偶然间他阅读了传教士梁发的布道小册子《劝世良言》后反应强烈,“觉已获得上天堂之真路,与及永生快乐之希望”。此后,他自行施洗,以示“去旧从新”,并开始从事传教活动。由此可见,致使洪秀全人生发生重大转折的因素是( )
A. 家庭环境 B. 宗教信仰 C. 爱国情怀 D. 列强侵略
8. 以下是“太平天国运动发展历程形势图”,导致“转折”出现的史实是( )
A. 金田起义 B. 北伐西征 C. 天京事变 D. 安庆陷落
9. 《天朝田亩制度》中规定,妇女同男子一样可以分得土地,“凡天下婚姻不论财”,废除买卖婚姻。太平天国曾提倡“一夫一妇”,禁止缠足、买卖奴婢等。这说明太平天国运动( )
A. 废除了封建土地制度 B. 冲击了封建伦理道德
C. 推翻了清朝封建统治 D. 宣扬了民主共和思想
10. 他是洋务运动的主要领导人之一,曾先后创办江南机器制造总局、轮船招商局等洋务机构,又组建了北洋水师。甲午战争中,因诸种失误,使北洋水师覆没,战后作为特使与日本签订不平等条约。他是( )
A. 曾国藩 B. 李鸿章 C. 左宗棠 D. 张之洞
11. 洋务运动期间创办了新式学堂三十余所。如 1862 年创办的京师同文馆,1866 年创办的福州船政学堂,1880 年建立的天津电报学堂。与传统官学相比,这些新式学堂培养了一批新式人才,如翻译人才、军事人才、技术人才等;教学内容有西学,如西文、西艺等。由以上可见,洋务运动( )
A. 动摇了清政府封建专制统治 B. 抵御了列强的文化侵略
C. 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D. 推动了中国教育近代化
12. 下图漫画揭示了( )
A. 洋务运动的背景 B. 洋务运动的重大成果
C. 洋务运动的内容 D. 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
13. 清代杨昌浚在一首诗中写到:“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渡玉关。”诗中的“大将”指的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左宗棠。诗人之所以热情赞美左宗棠是因为他( )
A. 镇压叛乱 B. 兴办洋务 C. 收复新疆 D. 督师抗法
14. 19 世纪 60 年代,中亚浩罕国军事头目阿古柏率兵侵占新疆大部分地区。19 世纪 70 年代,俄国出兵侵占新疆伊犁地区;1874 年日本派军队进攻台湾;1883 年,法国攻击驻守越南的清军,中法战争爆发。材料应纳入的主题是( )
A. 自强求富 B. 边疆危机 C. 瓜分狂潮 D. 变法图强
15. 下图是甲午中日战争某一战役的交战双方(部分)示意图,由此判断该战役是( )
A. 广州战役 B. 天津战役 C. 平壤战役 D. 黄海战役
16. 近代著名思想家梁启超曾说:“吾国四千余年大梦之唤醒,实自甲午战败,割台湾,偿二百兆以后始也。”梁启超旨在强调甲午中日战争( )
A. 使中国民族危机开始出现 B. 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
C. 成为中国近代历史的开端 D. 推动了中国近代化进程
17. 分析下表信息,导致甲午战争前后数据变化的是( )
甲午战争前 甲午战争后(1895—1913)
外资在华设厂数量 192家 1366家
外资投资总额 2000万元 10215.3万元
A. 增开重庆、苏州等为通商口岸 B. 赔偿日本兵费白银2亿两
C. 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D. 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狂潮
18. 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使得许多有识之士认识到,当时中国面临的最迫切的任务不是“自强”“求富”,而是“救亡”。其中这里“自强、求富”和“救亡”的派别分别是( )
A. 洋务派、维新派 B. 维新派、革命派
C. 洋务派、顽固派 D. 革命派、维新派
19. 严复是中国近代史上极具影响力的思想家、教育家和翻译家。他在翻译《天演论》中宣传“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并提出“不变一言,绝非天运”的观点。这表明他主张( )
A. 自强求富 B. 变法图强
C. 推翻帝制 D. 三民主义
20. 英国政治家罗伯特·赫德在评论某一场运动时指出:皇帝的方向是正确的,但是他的顾问康有为和其他人等都缺乏工作经验,他们简直是以好心肠扼杀了“进步”。可见,这场运动失败的主要原因是( )
A. 顽固派势力强大 B. 新政实施者缺乏经验
C. 帝国主义的反对 D. 没有得到民众的支持
21. 19世纪末,随着帝国主义侵略的加剧和外国传教士活动的猖獗,这些民间组织逐渐由反清的秘密结社或单纯的习武团体,转变为具有广泛群众性的反帝斗争组织。上述材料反映了义和团运动的( )
A. 兴起背景 B. 发展过程
C. 革命纲领 D. 最终结果
22. 比较分析法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小华同学在学习中国近代史时,对太平天国运动与义和团运动进行了比较,发现它们的不同之处是( )
A. 阶级基础 B. 斗争对象
C. 最终结果 D. 失败原因
23. 1901年,赔款委员会宣布汇总各国对赔款数额的要求,总计为6750万镑,约相当于4.86亿两白银。鉴于清廷的实际承受能力,最终将赔款数额确定为4.5亿两白银,以分期付款的方式支付,支付期限为39年,本息合计约为9.8亿两白银。与上述赔款相关的战争( )
A. 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 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
C. 使中国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深渊 D. 客观上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
24. 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提到某条约时说道“各国应分自主,当驻兵队护卫使馆,并各将使馆所在境界自行防守,中国人民概不准在界内居住。”该条约应是( )
A. 《虎门条约》 B. 《天津条约》 C. 《北京条约》 D. 《辛丑条约》
25. 某外国历史著作写道:“1905年8月,经过10年零星的和不协作的行动之后,运动的各个山头都联合组成了一个单一的反清组织,它变成了在以后几年间革命派所认为的真正夺权的工具。”材料中联合组成的“反清组织”是( )
A. 兴中会 B. 华兴会 C. 同盟会 D. 光复会
26. 它是中国近代第一个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反映了中国资产阶级要求民族独立、政治民主和发展资本主义的愿望,它使革命派有了明确的目标和强有力的思想武器,成为民主革命的鲜明旗帜。“它”指的是( )
A. 《资政新篇》 B. “扶清灭洋” C. 三民主义 D. 民主科学
27. 1904年,孙中山在《中国问题的真解决》一文中指出“满清王朝可以比作一座即将倒塌的房屋,整个结构已从根本上彻底地腐朽了,难道有人只要用几根小柱子斜撑住外墙就能够使那座房屋免于倾倒吗 ”材料旨在强调( )
A. 自强求富 B. 建立革命党
C. 变法图强 D. 推翻清政府
28. 1911年4月,在黄兴的领导下,革命党人与清军展开激烈巷战,苦战一昼夜,很多革命党人壮烈牺牲。后来,共收殓到七十二具烈士遗骸,合葬于广州黄花岗,称作“黄花岗七十二烈士”。这次起义( )
A. 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 B. 鼓舞了全国人民的革命斗志
C. 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 D. 推动了维新思想的广泛传播
29. “它动摇了中国人对皇权统治的崇拜,用武装起义的方式掀倒了皇帝的宝座。中国人从此抛弃了对皇帝的信仰,不管这个皇帝姓爱新觉罗还是姓袁,不管是满族皇帝还是汉族皇帝!”“它”是()
A. 洋务运动 B. 戊戌变法
C. 辛亥革命 D. 五四运动
30. 下表信息是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部分施政措施,这些举措()
政治方面 选举黎元洪为副总统,成立临时参议院
保障人权,不准刑讯、体罚,禁止买卖人口、贩卖童工,
保护华侨,保护人民财产
经济方面 奖励工商业发展,鼓励兴办实业
社会生活方面 提倡平等观念,革除“大人”“老爷”等称谓,废止跪拜,剪除
男子发辫,劝禁女子缠足,严禁鸦片,禁止赌博
教育方面 提倡男女同校,废止小学读经等
A. 以农民阶级利益为出发点 B. 实现了民族独立
C. 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D. 维护了国家统一
31. 1912年2月12日,清朝宣统皇帝下诏退位。3月11日,《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由此可见,这一时期历史发展的趋势是()
A. 从分裂走向统一 B. 从屈辱走向独立
C. 从封闭走向开放 D. 从专制走向民主
32. 民国建立之初,名士王湘绮撰对联一副(如下图):“民犹是也,国犹是也,无分南北;总而言之,统而言之,不是东西。”这副对联暗批“总统不是东西”。该对联讽刺的是()
A. 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 B. 宣统皇帝在北京下诏退位
C. 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 D. 孙中山被选为临时大总统
二、非选择题(共3个小题,33题10分,34题14分,35题12分,共36分)
3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
历史是民族的记忆,近代中国的历史证明,落后就要挨打。
材料一 1842年夏,英国军舰抵达了这座前明都城的郊区,做好了大炮轰城的准备。道光皇帝觉得自己别无选择,只能接受英国的要求。最后,中英双方签订《□□□□》,结束了这场战争。这个中国签署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不仅让中国向西方敞开了大门,也标志着帝国主义剥削时代的来临。
材料二 割让这么多领土虽然屈辱,但割地对象是日本,才是让中国人更为痛苦的事。被文明与中国迥异的欧洲国家打败已经够糟了,但眼见昔日模仿中国文化的“倭寇”击败大清帝国,无疑重重地打击了这个国家的自尊……这场中日战争带来的心理冲击如此巨大,所以相比其他任何迫使中国人审视自身实力和弱点的危机,它都是最有影响力的一次。
——以上节选自魏斐德(美)著,梅静译《中华帝国的衰落》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应填写的内容。(2分)并据材料指出它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地位。(2分)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日本击败大清帝国后通过哪一不平等条约“割让了这么多领土”?(2分)并据材料指出这场战争对大清帝国带来了怎样的影响?(2分)
(3)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中国人民奋斗的目标是什么?(2分)
3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 分)
材料 中国近代大事年表(部分)
序号 时间 事件
① 1851年1月11日 洪秀全率众在金田宣布起义,建号太平天国
② 1865年9月20日 江南制造总局在上海正式成立
③ 1888年12月17日 北洋水师于山东刘公岛正式成立
④ 1895年1月-2月 威海卫战役爆发,北洋水师全军覆没
⑤ 1895年5月2日 康有为联合1300多名举人发起“公车上书”,提出“拒和、迁都、变法”的主张
⑥ 1898年6月11日 光绪皇帝颁布“明定国是”的诏书,宣布变法
⑦ 1911年10月10日 武昌城内王程第八营的革命党人发动武昌起义
——摘编自李侃,李时岳,龚书铎等著《中国近代史》
(1)上述材料所述史实中,哪些与洋务运动相关?(只填写序号即可)(4 分)由此可见,洋务运动侧重于在哪一领域向西方学习?(2 分)
(2)从上述表格信息中列举一个与“康有为公车上书”相关联的史实。(2 分)(只填写序号即可,除⑤之外)并简要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2 分)
(3)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归纳中华民族的仁人志士试图通过哪些方式去完成挽救民族危亡的重大使命?(4 分)
35. 中华民族是崇尚英雄、成就英雄、英雄辈出的民族。八年级 1 班以“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为主题开展探究活动。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 分)
材料
(1)据所学知识,指出上述材料中的“英雄人物”分别在中国近代史的哪些重大史实留下了他们的身影?(6 分)(史实一定要按图片中人物顺序书写)
(2)请从上述三个英雄中任选一个,作为你心目中最推崇的英雄,并简述你的理由。(4 分)同时说出这位英雄身上的什么精神品质值得你学习?(2 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