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黑龙江省新时代高中教育联合体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测试历史试题一、单选题1.春秋时期,宋国大夫向戌倡议弭兵之会,得到晋、楚等大国响应。公元前546年,诸侯于宋国召开弭兵之盟,达成“晋、楚共霸”的协议。由此推断,弭兵会盟( )A.重构周王室权威与诸侯秩序 B.终结了诸侯长期争霸的局面C.实现了小国制约大国的目标 D.是晋楚势均力敌的暂时妥协2.里耶秦简记载,秦王政时期在新地“蓬”推行度量衡校准,要求“县及工室听官为正衡石、斗用、升,毋过岁壹”;睡虎地秦简《语书》强调“圣王作为法度,以矫端民心,去其邪避”。这些举措旨在( )A.确立法家思想独尊地位 B.推动民族文化多元融合C.凝聚大一统的思想认同 D.打破地方宗族势力束缚3.唐德宗建中年间,《户令》规定州县需每三年“具列资产实数,分为九等”,并将资产评估结果公示以接受民众监督,对隐匿资产者“杖六十”。这一规定体现当时的赋税制度( )A.以资产为核心计税依据 B.彻底取消人丁税的征收C.依靠严苛刑罚推进 D.实现了绝对的公平4.宋代诏令规定:“江南、两浙……福建诸州长吏,劝民益种诸谷,民乏粟、麦、黍、豆种者,于淮北州郡给之;江北诸州,亦令就水广种杭稻,并免其租。”这反映当时( )A.经济重心南移最终完成 B.政府重视粮食生产调控C.国家对南方经济的依赖显著 D.经济作物种植推动粮食增产5.19世纪晚期至20世纪上半叶,《尼布楚条约》在被重述、解释、宣传的过程中进入公众视野。民国时期,部分史家认为该条约是“割地之始”,而另一些观点则称其为“中国唯一胜利的条约”。这一现象反映了( )A.国际法知识在中国的普及有限 B.学界对条约文本的解读存在分歧C.历史叙事受现实政治需求影响 D.清俄边界问题始终是外交焦点6.新文化运动时期,有学者提出“吾国文字,其难学倍于欧美,欲教育普及,非改良文字不为功”,主张以白话文取代文言文。这一主张的主要目的是( )A.推动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型 B.降低教育门槛以普及新知C.否定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D.实现与西方文化全面接轨7.1941年10月,中国共产党在延安组织召开东方各民族反法西斯代表大会,提出“共同打倒法西斯强盗,为东方各民族的自由平等与解放而努力”的宗旨,并成立“延安东方各民族反法西斯联盟”和东方民族学院。这一举措( )A.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正式形成B.推动了亚洲反法西斯力量的联合与协作C.促成了中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D.奠定了中国在联合国中的大国地位8.1953年起,国家从沿海地区抽调5000余名工程技术人员、2000余名熟练工人支援东北重工业基地建设,同时从高等院校分配1500名应届毕业生到重点建设项目。这反映出当时( )A.国家政策服务于发展战略 B.党的工作重心向城市转移C.东北地区率先实现工业化 D.合理的工业布局已经形成9.1982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肯定包产到户的社会主义性质,1983年全国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生产队占比达93%。同年,农户购买小型农用柴油机数量较1978年增长4.2倍。这一现象直接源于( )A.城市工业支援农业政策 B.乡镇企业带动技术升级C.农业科技研发投入增加 D.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深化10.近年来,低空经济成为惠民新增长点——某无人机企业依托北斗导航技术,实现偏远脱贫地区生鲜4小时直达,破解流通难题;某景区通过低空观光项目带动周边村落年增收超300万元,提供120余个村民就业岗位。这体现我国( )A.以人民为中心,推动共同富裕取得新进展B.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实现了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C.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消除了城乡发展差距D.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挥政府主导作用11.波斯帝国境内有几条重要的驿道。最著名的是从小亚细亚希腊殖民城市以弗所到帝国行政中心苏萨的“御道”,它全长2400多千米,设施完善,每隔25千米左右设一驿站,便于信使的往来。据此可知,驿道的修筑( )A.有助于完善官僚体系 B.促进了对外贸易发展C.有利于维护帝国统治 D.保证了国家财政收入12.16世纪中期,伊凡四世把全国划分为普通区和沙皇特辖区两部分,将土地富饶、商业发达、地理位置重要的地方划为特辖区,作为皇室财产分配给支持沙皇并服军役的中小贵族,而把大贵族们的领地限制在偏远贫瘠的普通区。此举旨在( )A.积极扩张俄罗斯的疆域 B.推动特辖区经济发展C.激化大小贵族间的矛盾 D.巩固和强化中央集权13.18世纪巴黎的“沙龙”经常聚集一批科学家、哲学家、作家等文化人,启蒙思想从这些“沙龙”里扩散到社会。在英国,伦敦是启蒙运动的中心;在北美,费城是启蒙运动的中心。这反映了( )A.知识分子的社会地位较高 B.城市的发展是启蒙运动的土壤C.启蒙运动扩展到世界各地 D.学术自由促进了启蒙思想传播14.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20世纪20年代,美国纽约市越来越多的居民从市中心迁居到郊区。这一变化主要缘于( )A.乡村田园生活丰富多彩 B.政府在郊区建造了购物中心C.工人阶级生活更加贫困 D.新式交通工具得到广泛使用15.1975年,福田繁雄在二战三十周年的纪念海报《胜利》中,夸张地向世人展现了一枚逆向回归的子弹。这体现了( )A.普世的反战愿景 B.军国主义的消亡C.日本民主化改革的成效 D.二战后的国际政治秩序16.热带雨林国家生态系统脆弱,生物多样性保护面临非法砍伐、气候变化的威胁。2023年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大会通过《昆明一蒙特利尔框架》,要求发达国家提供资金支持发展中国家保护森林。这表明,雨林保护的关键在于( )A.强化国家主权意识 B.提升资源开采技术C.建立全球协作机制 D.限制工业发展规模二、材料题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汉书·高帝纪》二年令:举民年五十以上,有修行,能帅众为善,置以为三老,乡一人。择乡三老一人为县三老,与县令丞尉以事相教,复勿繇戍。以十月赐酒肉。《汉书·文帝纪》十二年诏:孝悌,天下之大顺也。力田,为生之本也。三老,众民之师也。廉吏,民之表也。朕甚嘉此二三大夫之行。今万家之县,云无应令,岂实人情 是吏举贤之道未备也。其遣谒者劳赐三老、孝者帛人五匹,悌者、力田二匹,廉吏二百石以上率百石者三匹。及问民所不便安,而以户口率置三老孝悌力田常员,令各率其意以道民焉。——摘编自牟发松《汉代三老:“非吏而得与吏比”的地方社会领袖》(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初三老的选拔标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汉初设置三老的影响。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在改革开放后通过经济体制改革来确保“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得以有效贯彻的实践探索中,我们一开始并没有直接抛弃计划经济体制而直接迈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共十二大仍强调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但改革的实践在继续推进,改革后的农村、城市非国有经济的发展和对外开放激发出来的经济活力,使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向市场转变是历史的必然。1984年10月,在中央领导人和一些经济学家的持续推动下,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提出“在公有制基础上实行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明确了改革的市场取向。根据这一《决定》的精神,国务院先后批准了在农村实行以调整国家与农民关系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第二步改革和科技、教育改革。1985年年初以缩小指令性计划和价格、工资改革为中心的一系列改革相继出台,以城市为重点的全面改革提前展开。1987年10月党的十三大报告中提出了“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的新经济运行机制,改革思路更加清晰。1992年的邓小平南方谈话解放了思想,随后,召开的中共十四大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推动了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前进步伐。——摘编自郭大钧主编《中国当代史(1949-2007)》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提出“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共十二大以来经济体制改革迅速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展开的特点。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19世纪末至20世纪中期,美国学术界对独立战争的研究集中于政治精英与制度建构。代表性学者乔治·班克罗夫特在《美国史》中强调国父们的民主理想,将战争塑造为自由对抗专制的叙事;查尔斯·比尔德则从经济角度分析宪法制定者的阶级属性。这一时期的研究主要依赖政府档案、精英书信及宪法文本,焦点在于战争起因、联邦制度建立及华盛顿等核心人物的作用。——摘编自理查德·霍夫施塔特《美国政治传统及其缔造者》等材料二 20世纪70年代后,受社会史与文化史转向影响,独立战争研究呈现新趋势。纳什《未知的美国革命》挖掘普通士兵、妇女、黑人和原住民在战争中的角色;伍德《美利坚共和国的缔造》分析革命时期的共和意识形态如何渗透至大众生活;汤普森则通过地方教会记录、日记等史料,研究革命对日常家庭关系的重塑。这些研究突破了传统政治史框架,强调“自下而上”的视角。——摘编自埃里克·方纳《给我自由!:一部美国的历史》等(1)根据材料一,概括19世纪末至20世纪中期美国学术界关于独立战争研究的主要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70年代后学术界关于独立战争研究的新变化及其意义。20.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9兵团是一支英雄部队,其战斗足迹贯穿解放战争与新中国建设时期,见证了民族独立与国家安全的奋斗历程。时间 战斗事迹 活动区域1948年11月—1949年1月 参加平津战役,在零下20度的严寒中连续六昼夜急行军300公里,将傅作义集团嫡系第35军围困于新保安,经三日血战全歼该军1.9万人 华北1949年4月—9月 先后进行了会攻太原、陇东追击、参加兰州战役、发起解放宁夏总攻 西北1951年4月—1953年7月 参加抗美援朝第五次战役,之后又先后参加1951年夏秋防御作战、1952年春夏巩固阵地作战、1952年秋季战术反击作战、1953年春西海岸反登陆作战准备和1953年夏季反击作战 朝鲜1961年 指挥10万施工部队开展建设绝密的0029工程(导弹试验场)、0673工程(核武器试验场)和0674工程(核武器储存库) 西北大漠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自拟主题,写一则历史短文。(要求:主题明确,表述成文,叙述完整,逻辑严密,条理清晰)参考答案1.D2.C3.A4.B5.C6.B7.B8.A9.D10.A11.C12.D13.B14.D15.A16.C17.(1)标准:①年满五十;②有德行,能为众人表率;③有一定声望,能教化众人。(2)影响:①传递国家价值导向,教化百姓,德治与法治的有效结合(政治秩序与文化秩序的有效结合);②参与地方治理,强化对基层的治理;③稳定地方秩序,有利于巩固西汉的统治;④推崇孝道,有利于形成尊老、养老的社会氛围。18.(1)原因:①改革实践继续推进或改革开放;②壮大的城乡(采意:农村、城市)非国有经济发展;只答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或城市非国有经济发展;③对外开放激发出经济活力(采意:促进经济繁荣、迈出重大步伐);④中共中央领导人和一些经济学家的持续推动或政府(国家)推动;⑤传统经济模式(采意: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⑥“左”倾思想的束缚(采意:制约、限制)。(2)特点:①农村改革进一步深入(采意:农村乡镇企业发展、农村改革进入调整产业结构);②全国改革的重点由农村逐步转向城市(采意:先农村后城市);③渐进性(采意:循序渐进);④党中央和政府推动或党中央领导或政府(国家)推动;⑤城市体制改革由试点(采意:局部地区实验)到全面(采意:全国、各方面)铺开;⑥其他领域改革也迈出重大步伐(采意:科技、教育等领域改革取得重大进展)。19.(1)特点:聚焦独立战争核心问题(或政治精英与制度建构)的讨论和评价;侧重政治史研究;突出战争正义性;依赖史料(或文献)进行研究。(2)变化:研究视角从侧重政治史向关注社会史等转变,关注普通民众(或日常生活);运用社会史、文化史视角,采用地方史料;引入“自下而上”视角,挑战精英叙事。意义:有助于推动对美国独立战争研究的深入;为史学研究提供方法借鉴;有助于了解独立战争期间美国社会现状。20.示例:军队使命与时代担当解放战争时期,民族独立与人民解放成为时代主题。第19兵团在平津战役中以顽强的急行军和血战精神围歼敌军,加速了华北解放进程;随后转战西北,参与解放太原、兰州、宁夏等地,为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实现全国解放扫清障碍。这一时期,军队的使命聚焦于摧毁旧政权,为新中国诞生奠定军事基础。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安全与发展利益成为时代核心需求。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第19兵团跨过鸭绿江,参与多次关键战役,抵御外来侵略,捍卫了国家主权与边境安全,为经济建设争取了稳定的国际环境。20世纪60年代,面对复杂的国际局势,兵团投身国防科技工程建设,助力“两弹一星”事业的奠基,以军事力量支撑国家战略安全,彰显了军队在保障国家发展中的关键作用。第19兵团的历史实践表明,军队的使命始终与时代同频共振,战争年代为民族解放而战,和平时期为国家发展护航,是国家在不同历史阶段实现战略目标的重要保障。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