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漳浦道周中学2024-2025学年下学期第一次调研考试七年级历史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 选择题 (本题共计 28小题 ,每题 2 分 ,共计56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C B D D A A B B D C D A C C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D D B A A B A A D D C A B B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29题8分,第30题12分,第31题12分,第32题12分,共44分)29.【答案】唐玄宗统治前期稳定政局,励精图治,重用贤能,励精图治,重用姚崇宋璟等人,推行一系列改革,唐朝国力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强大,出现了盛世局面,称为“开元盛世”。(4分)天宝年间,玄宗骄奢淫逸,挥霍无度,不再是任人唯贤,沉溺于酒色,导致社会危机加剧,引发安史之乱,唐朝由盛转衰。这一历史教训表明,统治者的政策选择对国家兴衰至关重要。(4分)30.【答案】(1)隋炀帝;(2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朝的统一。把物产丰富的南方物资运往北方。(2分)(2)唐三彩;(2分)开放包容、兼容并包。(任写一点得2分)(3)贞观之治。(2分)(4);交通的发展;手工业水平的提高;统治者的政策支持。(任写一点得2分)31.【答案】(1)政府招考;自由报考;公平公正;社会流动性。(一点2分,任写两点得4分)(2)一定程度上打破了皇族及豪强宗法势力对于政治权力的垄断;促进了社会的良性流动;扩大了统治阶级政治统治的基础。(一点2分,任写两点得4分)(3)唐朝考核官员的首要标准是“四善”;(2分)(4)要重视对官员的考核;选拔官员要公平公正;注重对官员考核的科学性。(一点2分,任写一点得2分,言之有理即可。)32.【答案】(1)繁荣与开放的时代。(2分)(2)选择图片:图7、图8(2分)观点: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频繁。(2分)论述:在唐朝与日本的文化交流中,最有影响的人物是鉴真。他接受日本僧人的邀请东渡日本,前5次都没有成功,辛劳过度而双目失明。但鉴真矢志不渝,继续进行第6次东渡,终抵达日本。他在日本传授佛经,还传播中国的医药、文学、书法、建筑、绘画等,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贡献。(2分)唐朝与天竺有频繁的交往。10多年后,玄奘携带大量佛经回到长安,此后主持译经工作,为中国佛教的发展作出重大贡献。根据他的口述,由弟子记录成书的《大唐西域记》,记载了他游历过的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山川风物及社会习俗,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2分)唐朝跟新罗的交往频繁,遣使节和留学生学习中国文化;商贸频繁;仿唐政治制度,用科举制选拔官吏,引入中国的医学、天文、历算等科技成就,推动了朝鲜半岛的发展。(2分)结论:综上所述,唐朝时期,开放政策促进了中外文化交流频繁。鉴真东渡、玄奘西行是中外交流的典型事例,既显示了中国对外友好的态度,也促进了中外文化交流,扩大了中华文化的影响力。(有写不扣分,不写扣1分。)其他观点:唐朝是我国历史上繁荣与开放的时代。(2分)国家统一是社会发展的前提。生产工具的变革推动社会的发展。开明的民族政策利于民族交融。中国古代的科技与文化对后世影响深远。漳浦道周中学 2024-2025 学年下学期第一次调研考试七年级历史试题(时间:60 分钟 满分 100 分)一、选择题共 28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56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图是隋朝重大历史事件的时间轴,其中图中①对应的历史事件是( )A.建立隋朝 B.统一币制 C.隋的统一 D.三次征辽2.含嘉仓是隋朝在洛阳修建的最大粮库。经考古发掘,遗址面积 40 多万平方米,有数百个粮窖。隋文帝末年,国家储备的物资和粮食可以供应全国五六十年。上述材料反映了隋朝( )A.统治十分残暴 B.社会经济发展 C.横征暴敛无度 D.洛阳盛产粮食3.618 年,隋炀帝在( )被杀,隋朝灭亡。A.余杭 B.长安 C.涿郡 D. 江都4.阅读下表,可以比较出长城和大运河的共同点是( )长城 大运河秦汉时期,抵御北方游牧民族南下,保护中原北 隋唐时期,成为联系南北的交通大动脉,加强各部地区的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 地区之间的经济、文化联系A.抵御了匈奴侵扰 B.削弱了地方势力C.促进了经济交流 D.有利于巩固统一5.关于大运河的评价,自古以来褒贬不一,众说纷纭。下列古人评价大运河的诗句中,持完全否定态度的是( )A.“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 B.“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C.“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 D.“天下转漕,仰此一渠。”6.大雁塔位于陕西西安的慈恩寺中,为唐玄宗所建。“雁塔题名”是科举考试中进士及第的代称。据此推断,与如图中“名帖”直接相关的是( )A.隋朝开创的科举制度 B.隋朝开通的大运河C.唐代中外交流的繁盛 D.唐代安史之乱的爆发7.隋朝的“国富”历来为传统的史学家所津津乐道。隋炀帝在全国各地广设粮仓,长安、太原、洛阳等地的仓库储存了几千万匹布帛;直到唐朝初年,这些仓库中的粮食、布帛还没有用尽。如此富庶的隋朝却试卷第 1页,共 7 页短命而亡,其最主要原因是( )A.上层统治阶级奢侈腐化 B.隋炀帝统治政策不得人心C.下层农民起义风起云涌 D.隋运河的修建耗费了国力8.史学界有观点认为李渊存在深谋多算、富有远见的一面,其在初唐颁行的一些措施,确立了唐代的基本制度、政策,为后来的“贞观之治”奠定了基础。这表明( )A.李世民消灭割据势力平定了全国 B.李渊为盛唐气象的出现奠定基础C.史评可作为评判人物的唯一依据 D.初唐时期的制度在后期全被推翻9.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三省长官品高位尊,皆为宰相。唐太宗时,却赐品级较低的官员以宰相名号,让他们参加宰相会议,共商国是。此举意在( )A.提高行政效率 B.扩大统治基础 C.加强宰相权力 D.强化君主专制10.右表可用来说明唐朝的兴盛得益于( ) 时期 政治措施A.皇权的平稳更替唐太宗时期 完善三省六部制B.选官方式的调整武则天时期 创立殿试制度C.制度的创新发展D.开放的社会风气 唐玄宗时期 改革税制和兵制11.“此后,盛唐气象一去不复返,唐人的心态变得不再昂扬,也不再那么自信,往日的繁华已成追忆,盛唐的诗篇也已无法唱响。”描述的是“安史之乱”的( )A.背景 B.目的 C.过程 D.影响12.“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胫以啖腹,饱腹而身毙。……当去奢省费,轻徭薄赋”。下列史实贯彻这一思想的是( )A.唐太宗减轻人民劳役,鼓励发展生产 B.隋炀帝创立进士科,考试选拔人才C.宋太祖重文轻武,强化中央集权 D.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创制蒙古文字13.武则天遗言死后立无字碑,是非功过任由后人评说。如果要你对武则天进行评说,客观公正的说法应该是( )A.她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B.一个心狠手辣,统治残暴的昏君C.她为唐朝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作出了贡献 D.她励精图治,创造了“开元盛世”局面14.文物从不同侧面反映一定历史时期的社会状况。右图是一张唐朝时期的文物照片,这个文物的出现,反映了唐朝时期( )彩绘仕女弈棋图A.尚武的风气盛行 B.妇女地位提高C.开放的社会风气 D.艺术生活丰富15.唐代,向中央进贡丝织品的巴蜀州郡有 20 多个,进贡的丝织品中仅“绫”这一类,就有益州的“细试卷第 2页,共 7 页绫”,梓州和嘉州的“水波绫”等。这说明唐朝时巴蜀地区的丝织品( )A.劳动分工细密 B.成为民众的主要衣料C.地域发展水平不均衡 D.形成地域特色16.唐都长安约有百万人口,其中有来自中亚、波斯、大食、新罗等地的商人、使节、留学生数千人。很多外商在西市开设货栈,买卖货物。这反映出( )A.唐朝政治制度完备 B.长安城布局严整对称C.唐朝民族关系和睦 D.长安是国际性大都市17.白寿彝在《中国通史》中提到:“玄宗本人的变化,是当时社会危机难以克服的主要原因。开元初,他注意节俭,反对铺张浪费。天宝时则骄奢淫逸,挥霍无度。”唐玄宗的变化导致了( )A.安史之乱,唐朝由盛转衰 B.开元盛世,唐朝走向鼎盛C.对外开放包容,万国来朝 D.文成公主入藏,民族关系和睦18.五代十国后期,北方继续保持了后唐时就形成的基本完整局面,而南方的九个政权在经过兼并后也变为五个。这种状况( )A.反映了统一的必然趋势 B.造成了南方的战乱更多C.使北方经济能稳定发展 D.断绝了各地的经济联系19.对下面图片史料的解读最准确的一项是( )A.对外交往 B.民族交融 C.人口迁徙 D.五胡内迁20.五代十国是个大混乱、大破坏时期。这一时期的分裂割据局面,实质上是( )A.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 B.统治阶级内部争夺皇位的斗争C.汉族政权和少数民族政权的并立 D.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的突出表现21.唐玄宗时封渤海国首领为渤海郡王,封回纥首领为怀仁可汗,封南诏首领为云南王,这表明唐玄宗在妥善处理与少数民族关系的过程中使用的方式是( )A.册封少数民族首领 B.和亲C.在少数民族地区设置管理机构 D.战争22.据史书记载,唐太宗年间,北方各族在大漠南北专门开辟了一条大道,称为“参天可汗道”。这说明A.唐太宗赢得各民族拥戴 B.唐太宗武力讨伐周边民族政权C.唐蕃已“和同为一家” D.唐朝是世界上版图最大的国家23.茶叶及茶文化向域外传播自唐朝开始,茶叶消费品的外输,不仅仅是商品贸易活动,更是与茶有关的文化生活方式与审美情趣的输出。这些与中国相邻的国家把茶文化向更远圈层传播,使茶文化从中国走向世界。这说明( )试卷第 3页,共 7 页A.古代茶叶品质优良 B.中国古代商品经济发达C.唐朝民族关系和睦 D.唐代文化影响世界24.868 年,王玠用雕版印刷了一部《金刚经》。后来,雕版印刷术传入新罗、日本和波斯,又传入欧洲。雕版印刷术的发明( )A.使唐朝由盛转衰 B.体现了唐朝兼容并包的风气C.促进了世界不同地区的文化传播 D.巩固了唐朝的政治制度25.有学者认为,从“开元盛世”至安史之乱爆发前,诗歌创作呈现出三个明显趋势:一是超脱现实,清高隐逸:二是正视现实,抨击黑暗; 三是愤世嫉俗,崇儒复古。这反映出A.文学创作受社会环境的影响 B.文学作品受对外政策的影响C.唐朝社会经济全面走向繁荣 D.诗歌是社会进步的真实反映26.“诗史互证”是研究中国古代历史的一种方法。下列诗句能够补证唐朝中外交往的是( )A.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 B.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C.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D.自从贵主和亲后,一半胡风似汉家27.绘画是人类对美的追求的直观表现。赏析下面两幅绘画作品,从中可以得出二者在技艺上( )A.生动描绘了宫廷女官的生活 B.表现出继承基础上的创新C.细腻表现了开放的社会风气 D.借鉴西方绘画的创作手法28.唐朝时,来自东罗马、大食、新罗等国的客使汇聚于都城长安。不少外国人在中国长期定居,有的还在朝廷中任职。这反映出唐朝( )A.文化交流的频繁 B.开放包容的气度C.对外交通的发达 D.民族交融的盛况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4小题,第 29 题 8 分,第 30 题 12 分,第 31 题 12 分,第 32 题 12分,共 44 分)2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8分)统治者政策影响国家的兴衰。材料: 天宝时则骄奢淫逸,挥霍无度。在用人方面,玄宗不再是任人唯贤,而是专用投其所好者。而对各种社会问题,玄宗无改弦更张之意,仍然沉溺于酒色中,每年十月照例到华清宫去过冬。安禄山为了讨好玄宗和杨贵妃,在得知玄宗要在华清宫新开浴池的时候,立即在范阳以汉白玉石制成鱼龙凫雁,还有石莲花,置于池中,使玄宗喜悦异常。——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试卷第 4页,共 7 页小历同学认为唐玄宗前期和后期统治局面出现巨大差异是因为唐玄宗统治政策的变化,是当时社会危机难以克服的主要原因。请根据材料,并且结合所学,提取至少两个信息,证明小历的结论。(8 分)3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 分)经济发展是国家发展的基础,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根本手段。材料一 唐太宗减轻人民负担,发展农业生产,至贞观八、九年,颇至丰稔,米斗四五钱,使得经济发展,国力强盛。唐玄宗前期重视兴修水利,促进农业生产,兴修水利,当时经济繁荣,国库充盈,唐朝的国力达到前所未有的强大。材料二骑驼乐舞俑材料三 为了把物产丰富的南方物资运往北方以应对日益增加的都市消费人口……炀帝便决定以人工之力来完成此事……其结果,由于运河这条干线的建成,中国的南方与北方首次连为一体。 大运河 凿成以后,炀帝随即命令建造一艘高达四层、船身雕刻有漂亮图案的大船——龙舟,以便乘此船前往扬州(江都)行幸游玩……炀帝的登场对于广大民众来说是一场巨大的灾难。……——《讲谈社·中国的历史 06:绚烂的世界帝国——隋唐时代》(1)唐太宗统治时期经济发展,国力强盛,出现的治世局面称为什么?(2 分)(2)材料二的骑驼乐舞俑是唐朝多彩釉陶的典型代表,俗称是什么?其反应唐朝什么样的社会风气特点。(4分)试卷第 5页,共 7 页(3)根据材料三指出开凿大运河的是哪位皇帝,指出大运河开凿的目的。(4分)(4)综合以上材料,概括影响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因素。(2 分)3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 分)重视吏治是中国古代政治发展史的重要内容。材料一 科举制度自产生之日起就确立了由政府出面招考,考生“皆怀牒(证件)自列于州县”的自由报考原则,不论贵族和平民皆可参加公开考试,为草野寒酸之士开辟了登仕之途。——摘编自杨齐福《科举制度与近代文化》材料二 科举考试是 (中国古代) 选拔官员的主要方法。它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皇族及豪强宗法势力对于政治权力的垄断,促进了社会的良性流动,从而扩大了统治阶级政治统治的合法性基础。材料三 唐朝考核官员的首要标准是“四善”,即德义、清慎、公平和勤政。对不同部门的官员还有具体的考核标准,如对执法官员的要求是“推鞫得情,处断平允”。朝廷根据官员在任职期间的考核等级决定升降奖惩,尤为重视对地方官的考核。唐玄宗曾主持对县官的考核,当场就罢免了 40 多个不合格的县令。(1)根据材料概括科举考试的特点。(4分)(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分析和概括科举制度创立的意义。(4 分)(3)根据材料三指出唐朝考核官员的标准。(2 分)(4)假如你是组织部长(负责官员招聘与考核),综合以上材料,对你有什么启发?(2分)试卷第 6页,共 7 页3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 分)。隋唐时期,经济、民族关系、文化、社会等方面迅速发展,唐朝呈现出繁荣富强的盛唐景象。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图 3 松赞干布和文成图 1 曲辕犁示意图 图 2 筒车示意图 图 4 “诗仙”李白公主塑像图 7 日本奈良图 5 唐蕃会盟碑 图 6 僧一行 图 8 玄奘西行求法(邮票)唐招提寺内的鉴真像(1)根据材料和所学,概括隋唐时期的时代特征。(2 分)(2)阅读以上材料,选择两个(或两个以上)图片,拟定一个主题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10分)(要求:主题自拟,根据选择的两个历史现象或事件,并结合所学中国古代史的一个历史现象或事件,加以论述,史论结合,条理清楚,逻辑通顺。)试卷第 7页,共 7 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福建省漳浦县道周中学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答案.docx 福建省漳浦县道周中学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PDF版).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