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 公民意味着什么 第一课时 公民身份从何而来(教案)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3课 公民意味着什么 第一课时 公民身份从何而来(教案)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

资源简介

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 教案
第二单元 我们是公民
第3课 公民意味着什么
第一课时 公民身份从何而来
【教学目标】
理解公民身份的确认与公民身份的内涵。
了解公民和国籍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
激发作为中国公民的自豪感,能维护中国公民的形象。
【教学重点】
公民身份的确认与公民身份的内涵。
【教学难点】
如何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观察图片,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导入新课
师:在家里,我们是孩子;在学校,我们是学生;在商场,我们是顾客。我们的身份在不同的场合会发生变化,但是,有一个身份是共同的,那就是公民。下面进入我们今天的学习。
展示课题:第一课时 公民身份从何而来
【新课教学】
【知识窗】学生齐读知识窗内容:公民身份与国家密切相关,标示着个人作为国家成员的资格,即具有某一国国籍,并根据该国法律规定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
【探究与分享】观看视频《国籍小知识》,理解国籍的含义。
【活动园】阅读书P22页的活动动园内容,回答问题:
1、你是怎么理解中国人、美国人、英国人、日本人等不同身份的?
2、想一想,机场的边检处为什么设置“中国公民”通道和“外国人”通道?
学生讨论后,教师归纳:1、中国人、美国人、英国人、日本人代表的是不同国籍的人,是不同国家的公民。
2、设置了中国公民专用通道,对中国公民和外国人实施分区验放,能够更好地进行出入境管理。
【知识窗】学生齐读知识窗内容:国籍取得的方式一般有两种:一是以出生的方式取得;二是以申请加入的方式取得。知道国籍取得的方式。知道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观看图片故事,了解我国关于国籍的小知识。
父母双方或一方为中国公民,本人出生在中国,具有中国国籍。
父母双方或一方为中国公民,本人出生在外国,具有中国国籍;但父母双方或一方为中国公民并定居在外国,本人出生时即具有外国国籍的,不具有中国国籍。
外国人或无国籍人,愿意遵守中国的宪法和法律,并具备一定条件,可以经申请批准加入中国国籍。
我国不承认中国公民具有双重国籍,中国公民具备法定条件的,可以经申请批准退出中国国籍。
【探究与分享】阅读书P24页活动故事,结合“公民”一词的起源,谈谈你的认识。
【阅读感悟】阅读“公民”一词的起源故事。知道“公民”一词最早出现于古希腊,并为古罗马所沿用。
【拓展空间】阅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法》的条文,了解我国国籍的相关规定。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是指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 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 。 任何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 ,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
【课堂小结】在一个国家中,每个人都是平等的,我们平等地拥有公民的身份,我们平等地拥有公民的权利。因此,我们也要平等地履行公民的义务,承担属于公民的责任,做合格公民。
【板书设计】
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教案 3 / 3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