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来宾市忻城县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政治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广西来宾市忻城县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政治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广西来宾市忻城县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
一、单选题
1.在距今七八千年前后,中华远古先民在生产生活中成功“驯化”了粟、黍、大豆、稻米作为主要的粮食作物,人们从食物的采集者逐渐变为生产者。远古先民成功“驯化”农作物,意味着( )
①人类以打制石器作为农作工具
②原始畜牧业和农业开始出现
③人类迈入了文明时代的门槛
④农业生产力发展和社会生活进步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指出:“在商业危机期间,总是不仅有很大一部分制成的产品被毁灭掉,而且有很大一部分已经造成的生产力被毁灭掉。在危机期间,发生一种在过去一切时代看来都好像是荒唐现象的社会瘟疫,即生产过剩的瘟疫..这是什么缘故呢?因为社会上文明过度,生活资料太多,工业和商业太发达。”对此,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
A.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最终通过消除生产过剩来解决
B.经济危机是贯穿于资本主义社会始终的基本矛盾
C.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尖锐矛盾是导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
D.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导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
3.空想社会主义是现代社会主义思想的来源之一,流行于19世纪初期的西欧,著名代表人物为莫尔、康帕内拉、欧文、圣西门和傅立叶,他们主张建立一个没有阶级压迫和剥削以及没有资本主义弊端的理想社会。空想社会主义之所以是空想,是因为它( )
①主张以革命手段同资产阶级进行斗争
②不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
③没有找到进行社会变革的正确途径
④看不到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无产阶级的力量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4.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在继承人类优秀思想成果、深入社会实践的基础上创立的。下列关于科学社会主义表述正确的是( )
①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思想来源
②欧文的“新和谐公社”使社会主义实现了从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
③创造性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
④共产党宣言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奠定了理论基石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5.自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在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逼迫下,中华民族陷入了内忧外患的悲惨境地,中华文明开始走向衰落,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苦难。处在苦难深渊的中国人民开始探索中华民族复兴的道路。这一时期中国人民的历史任务是( )
①证明资本主义道路走不通
②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
③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
④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6.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最伟大的转变。当第一面五星红旗冉冉升起,近代以来历经苦难斗争的中国人民,终于迎来中华民族浴火重生的曙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
①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展示了美好前景和现实道路
②冲破了帝国主义的东方战线,极大地改变了世界经济力量的对比
③彻底结束了极少数剥削者统治广大劳动人民的历史
④为实现由旧民主主义向新民主主义的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7.1956年9月15日,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隆重开幕。这次大会分析了社会主义改造取得决定性胜利后我国社会阶级关系的历史性变化,提出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长期战略目标。由此可以推知,党的八大( )
①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②为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③确立了中国共产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
④指明了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8.2024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我们要继承革命传统,发扬红色精神,讲好中国故事,努力塑造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下列关于中国故事的内容对应正确的是( )
A.新中国成立——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
B.五四运动——承载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执政为民
C.红船启航——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
D.“三大改造”完成——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中国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
9.从跟跑、并跑到领跑,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为标志,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从危难中奋起,根本扭转了党和国家的历史命运,社会主义事业走上胜利之途。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
①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②第一次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
③明确了改革重点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④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③
10.2023年是改革开放45周年和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10周年。中国的改革开放是人类历史的伟大创举。45年来。我们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大胆地试、勇敢地改。干出了一片新天地。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全面深化改革。团结带领全党全国人民,敢于突进深水区,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敢于面对新矛盾新挑战,坚决破除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打开了崭新局面。以下对改革开放进程描述正确的是( )
①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标志着中国改革重点从农村转向城市
②邓小平南方谈话和党的十四大召开,标志着改革开放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③设立海南省,标志着我国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形成
④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部署,标志着对外开放达到新阶段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中国共产党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创立和发展起来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邓小平理论深刻揭示了社会主义本质,成功地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二十一世纪
B.“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推进党的建设,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D.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
12.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在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辛亥革命110年来的历史启示我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道路是最根本的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唯一正确道路。这条道路符合中国实际、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时代发展要求,不仅走得对、走得通,而且也一定能够走得稳、走得好。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创造人民美好生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指导党和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理论
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及其执行能力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集中体现
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物质力量
A.①③ B.①② C.②④ D.③④
13.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转变( )
①意味着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满足主要受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制约
②意味着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地位有了根本性的提升
③没有改变我国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
④没有改变长期以来我国所处的历史发展方位和实行的社会制度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14.“伟大梦想、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项事业的总框架、总坐标、总抓手。“四个伟大”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 )
A.新的历史条件下的伟大斗争 B.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D.中华民族复兴伟大梦想
15.当前,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已是可期可及。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两步走”战略安排,是新时代我们党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进行的新的“顶层设计”。下列关于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安排表述正确的是( )
①从2000年到2030年,在总体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30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②从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1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③从2020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30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④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15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6.2023年8月23日,共青团中央书记处第一书记阿东到湖北调研,就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青年工作做深入交流,要求我们始终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以下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解读正确的是( )
①“十三个方面成就”丰富和发展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②“十个明确”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路线图”和“方法论”
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
④“十四个坚持”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最为核心关键的部分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二、主观题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社会主义在空想的原野上星火传承了300多年。到19世纪40年代,随着资本主义机器大工业时代的到来,特别是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空想社会主义的自身缺陷更加凸显。马克思、恩格斯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继承空想社会主义先驱们的宝贵思想材料,积极参加工人运动,在深入批判资本主义旧世界的基础上,有了两大发现,发表了《共产党宣言》,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这是人类思想史和人类解放史上的一次壮丽日出。结合材料,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知识,说明科学社会主义是如何产生的。
18.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为了探索复兴之路,无数仁人志士进行了各种各样的尝试,但终究未能改变旧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中国人民的悲惨命运。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中国革命面貌从此焕然一新。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指出,中国共产党诞生后,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团结带领人民经过长期奋斗,带领全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建立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进行了社会主义建设的艰辛探索,虽然经历了严重曲折,但仍取得了独创性理论和巨大成就。
中国共产党为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作出巨大贡献。请结合材料,运用“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的知识,对此加以说明。
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24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6周年。46年来,中国人民的生活实现了由贫穷到温饱,再到全面小康的跨越式转变;中国社会实现了由封闭、贫穷、落后和缺乏生机到开放、富强、文明和充满活力的历史巨变。46年求索,46年奋斗,中国共产党人带领着人民,突破了一个又一个传统“禁区”,闯过了道又一道艰难险阻。一个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的中国已迅速崛起于世界的东方。46年的实践证明,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改革开放46年来,我国各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请简述我国改革开放的伟大意义。
2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22年10月16日,党的二十大在北京隆重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在报告中指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它昭示着中华民族百年以来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一定会实现。
中国梦是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使命任务。中国共产党要带领人民敢于应对各种挑战和艰难险阻,要加强自身的建设,保持战斗力,要实干兴邦,始终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梦是我们这一代的,更是青年一代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终将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
(1)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知识,说明新时代如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2)请你围绕“强国有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着这一主题拟两条标语。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D D B C A D D B A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D B A B C A
17.
①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
②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人运动的兴起,是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前提。无产阶级的斗争迫切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科学社会主义应运而生。
③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奠定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使社会主义实现了由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
④《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18.①中国共产党诞生后,使中国人民谋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斗争有了主心骨。
②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探索出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正确道路,带领人民建立了新中国,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
③社会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制定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带领人民顺利实现了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建立起了社会主义制度,使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
④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明确了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我国工业、农业、基础设施、教育医疗事业、科技等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人民的精神面貌得到了极大改变,我国成为世界上有重要影响力的大国。
19.①改革开放极大改变了中国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中国人民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
②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迎来了从创立、发展到完善的伟大飞跃,中国人民迎来了从温饱不足到小康富裕的伟大飞跃。
③实践证明,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
20.(1)①中国共产党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进行伟大斗争,认识到伟大斗争的长期性、艰巨性,发扬斗争精神,提高斗争本领。不断带领人民敢于应对各种挑战和艰难险阻。②中国共产党要深入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不断增强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以永葆强大战斗力。③中国共产党要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保持政治定力,坚持实干兴邦。④青年一代要把人生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伟大梦想之中,脚踏实地,埋头苦干,不负时代的要求,在一次次接力奋斗中把中国梦变为现实。
(2)参考示例:让青年在奋斗中拥抱“中国梦”;激扬青春,放飞梦想,共筑中国梦。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