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垫江实验中学校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重庆市垫江实验中学校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5年春期垫江实验中学定时训练
初二年级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在备选答案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所选答案的字母代号涂在答题卡中对应位置。
1. 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开幕式上,毛泽东说:“诸位代表先生们,我们有一个共同感觉,这就是我们的工作将写在人类的历史上,它将表明: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中国人民“站起来”是在哪一历史事件之后( )
A 1911年辛亥革命 B. 1949年开国大典
C. 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 D.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
2. 在上甘岭战役中,黄继光所在的营奉命去夺取一个被敌人占领的高地,当冲锋部队遭到敌人火力阻击时,黄继光在已经受伤、手榴弹用尽的情况下,奋不顾身地冲了上去,用自己的胸膛堵住敌人的机枪射口,为战友开辟了前进道路,自己英勇牺牲。据此可知,黄继光的行为所体现的精神是( )
A. 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B. 艰苦奋斗精神
C. 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D. 勇于创新精神
3. 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由1953年“一五计划”开始。下列属于“一五计划”期间取得的成就有( )
①青藏铁路全线通车②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建成投产
③建成武汉长江大桥④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4. 1954年,新中国首部宪法第二十一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这一条文表明( )
A. 我国根本政治制度确立 B. 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完全形成
C. 国内主要矛盾转变 D. 政治协商制度建立
5. 王老吉凉茶创立于清道光年间,至今近两百年历史。1956 年国家实行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王老吉与知名度颇高的嘉宝栈、常炯堂等八家企业合组“王老吉联合制药厂”。这里的“王老吉联合制药厂”是( )
A 公私合营企业 B. 私人经营企业
C 资本主义企业 D. 中外合资企业
6. 下面年代尺中,②阶段的历史特征是( )
A. 左倾泛滥,严重挫折 B. 获得新生,政权巩固
C. 艰辛探索,曲折发展 D. 伟大转折,改革开放
7. 有学者认为,1978年以来中国经济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对外开放,让世界进入中国:第二个阶段还是对外开放,但中国开始走向世界:第三个阶段依然是对外开放,中国已经开始改变世界了。最能体现第一个阶段“让世界进入中国”的史实是( )
A. 中日邦交正常化 B. 厦门等经济特区的建立
C 香港回归祖国 D.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8. 不同类型的史料价值各有不同。下列探究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史料中可信度最高的是( )
A. 电视剧《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 B. 某同学整理的相关学习笔记
C. 歌曲《春天的故事》 D.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照片
9. 某班拟开设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主题的公开课,四个小组准备了相关素材。下列哪组素材全部符合主题( )
A. 甲组:影片《我的1919》《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版)》、小岗村的故事
B. 乙组:《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影片《长津湖》、对外开放示意图
C. 丙组:“大跃进”时期的漫画、《开国总理周恩来》、视频《香港回归》
D. 丁组:改革开放图片集、《邓小平理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
10. “要敢闯,没有一点敢闯的精神,没有一点勇气,没有一点干劲,干不出新事业……证券、股票、市场,这些东西究竟好不好,有没有危险,是不是资本主义独有的东西,社会主义能不能用?允许看,但要坚决地试。”1992年邓小平的这段讲话( )
A. 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B. 指导建立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
C. 确立了邓小平理论的地位 D. 推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11.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指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前提是( )
A. 国家统一领导 B. 少数民族高度自治
C. 各民族一律平等 D. 共同繁荣发展
12. 2024年4月10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京会见马英九一行时表示“一个坚强统一的国家始终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体中华儿女的命运所系。”由此可知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关键是( )
A. 调整“三不”政策 B. 坚持“九二共识”
C. 进行“汪辜会谈” D. 奉行“独立自主”
13. 1955年万隆会议召开,面对帝国主义要破坏会议的阴谋,周恩来总理在这次会议上( )
A. 通过和平相处、友好合作原则
B. 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
C. 标志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形成
D. 推动了不结盟运动的成立和发展
14. 1971年11月8日,《时代周刊》封面(如图)这样写道:“中国人来了。”“中国人来了”是指( )
A. 周恩来步入日内瓦会议会场 B. 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C. 中国与苏联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D.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15. 历史学习要学会区分史实和史论,史论就是根据史实得出的历史结论。下列属于史论的是( )
A. 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
B. 《光明日报》发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文章
C. 1992年初,邓小平到南方视察
D. 中国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倡议对当代国际关系的影响积极而深远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三小题,第16题14分,第17题14分,第18题7分。
16. 史料是通向历史认识的桥梁,是呈现历史过程的最好载体,黄老师以“了解多种历史呈现方式,学会多渠道获取历史信息”为主题,设计了下面的学习任务单,请你参与完成学习任务。
任务一【歌曲浓缩历史】
歌曲作为艺术作品,能一定程度上折射出时代背景。
选项 创作年份 歌曲名 歌词节选
A 1950年 《歌唱祖国》 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胜利歌声多么响亮。歌唱我们亲爱的祖国,从今走向繁荣富强。
B 1950年 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中国好儿女,齐心团结紧。抗美援朝,打败美帝(国)野心狼!
C 1963年 《我们走在大路上》 中华儿女,奋发图强。勤恳建设锦绣河山,誓把祖国变成天堂。向前进!向前进!
D 1981年 《在希望的田野上》 我们的家乡,在希望的田野上。炊烟在新建的住房上飘荡,小河在美丽的村庄旁流淌。
E 1994年 《春天的故事》 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聚起座座金山。
任务二【照片定格历史】
2025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76周年华诞。在这70多年的发展进程里,许多的历史瞬间被照片留住。以下照片是新中国70多年来的部分掠影。
A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 1949年10月1日, 拍摄者为陈正青 B站在稻穗上的小孩 1958年8月1日, 拍摄者为于澄建 C中国作家莫言领取诺贝尔文学奖 2012年12月10日, 拍摄者为武巍 D首个中国农民丰收节两名藏族农民在田间聊天 2018年9月23日, 拍摄者为觉果
任务三【报纸诉说历史】
A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 C《告台湾同胞书》 D首次载人航天飞行圆满成功在港隆重举行
(1)若以“抗美援朝”为研究背景,可以选择歌曲______;若以“改革开放”为研究背景,可以选择歌曲______和______。(填写字母)
(2)这四张历史照片,分别从不同的视角反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的历程,请参照示例,至少从两个视角加以举例说明。
示例:视角:经济:例:首个农民丰收节,体现了党中央对“三农”工作的高度重视。
(3)照片所体现的历史也未必是完全真实的。比如照片B是伪造场景后拍摄的。结合所学,指出其中的历史原因。
(4)若以“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科技成就”为主题进行研究,你会选择上述哪两则材料?材料B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对邓小平提出的哪一构想的实践?
(5)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以下表述的正误。你认为正确,请在对应题号后填“A”;不正确,请在对应题号后填“B”。
①《我们走在大路上》,唱出了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定走社会主义道路的自信。( )
②1979年1月1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两岸立即举行了“三通”启动仪式。( )
17. 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崭新的历史进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时,还有占全国人口一多半的新解放区尚未完成土地改革。国家统计局公布的统计资料,全国土地改革前在农村占农户总数不到7%的地主,富农,占有总耕地的50%以上,而占全国农户57%以上的贫农、雇农,仅占有耕地总数的14%,处于无地少地状态。地主人均占有耕地为贫雇农的二三十倍,农村存在着大量无地和少地的农民。……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它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同年冬起,全国分批进行土地改革。
——摘编自统编教材《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材料二 1950年9月25日,全国工农兵劳动模范代表会议在北京召开,表彰工农兵劳模464名。1956年4月30日,全国先进生产者代表会议在北京召开,评选出了4703名先进生产者,包括一大批机械制造、建筑、铁路、纺织、教育、科技、卫生等行业的优秀技术人才,华罗庚、钱学森、林巧稚等榜上有名。
——选自《新中国初期的劳模表彰及其社会效应》
材料三 改革开放初期,纺织和食品等轻工业发展较快。20世纪九十年代后期,发展重点转向资本和技术密集的重工业。21世纪初,我国形成了巨大的工业生产能力和显著的价格竞争力,成为世界重要的加工制造基地。我们用几十年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
——选自《中国工业化百年回顾与展望》
材料四 十八大以来,我国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科技研发经费一万亿多,居世界第二。有220多种工业品产量位居世界第一,粮食总产量连续7年保持在2021亿斤以上。超过98%的行政村通了4G移动网络,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2021年,全国进出口总额首次突破6万亿美元,实际使用外资金额同比增长14.9%,引资规模再创历史新高。
——选自《新时代中国经济发展历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土地改革带来了哪些意义?(回答两点即可)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与1950年相比,1956年全国表彰活动发生了哪些新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变化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归纳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业发展的特点。
(4)根据材料四,指出我国科技发展实施的重要战略。并概括新时代我国经济建设取得的重大成就。
(5)综合以上材料,你能得出哪些认识?
18. 阅读材料,按照要求完成问题
大道之行,天下为公。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党,也是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的党。坚持胸怀天下,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重要内容,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经验和鲜明特质,充分彰显了中国共产党的天下情怀、国际视野、世界使命和大党担当。
——摘自光明日报《必须坚持胸怀天下》
根据材料自拟一个观点,并结合中国现代史两个及以上史实加以阐述或说明。(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初二年级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在备选答案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所选答案的字母代号涂在答题卡中对应位置。
【1题答案】
B
【2题答案】
A
【3题答案】
D
【4题答案】
A
【5题答案】
A
【6题答案】
C
【7题答案】
B
【8题答案】
D
【9题答案】
D
【10题答案】
A
【11题答案】
A
【12题答案】
B
【13题答案】
B
【14题答案】
D
【15题答案】
D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三小题,第16题14分,第17题14分,第18题7分。
【16题答案】
(1) ①. B ②. D ③. E
(2)政治:A开国大典,新中国诞生,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经济:B大跃进运动,经济遭遇重大挫折。
(3)大跃进运动,浮夸风,违背客观经济规律。
(4)A、D“一国两制”
(5) ①. A ②. B
【17题答案】
(1)意义:摧毁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翻了身,成为土地的主人;人民政权大大巩固;大大解放了农村的生产力;为国家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2)变化:代表行业范围扩大,表彰人数众多,重视技术人才。
变化的原因:一五计划的实施,新中国建设的需要,人民政权的巩固,时代精神的影响等。
(3)特点:转型快,成就大,竞争力强,生产能力强,发展快,用时短。
(4)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成就:科技创新跨越发展,农业现代化水平提高,乡村振兴成效显著,对外开放日益扩大,精准脱贫取得成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5)认识:中国共产党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坚强领导核心,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坚持改革开放政策不动摇;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重视教育、科技和人才培养,积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高我国的科技水平和攻关能力;人才,强国之根本、兴邦之大计,要重视人才的培养工作,要多渠道、多方位全面引进人才,要为人才提供施展抱负和才能的平台和空间;青少年要树立远大理想抱负,做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新时代中国青年要练就过硬本领。
【18题答案】
观点: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胸怀天下,积极推动世界和平与发展。
阐述: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积极推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确立。1954年,中国与印度、缅甸共同倡导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即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这一原则成为中国处理国际关系的重要准则,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世界和平的追求和对国际秩序的尊重。中国在改革开放后,积极参与全球治理,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一带一路”倡议,旨在通过加强国际合作,实现共同发展和繁荣。这一倡议得到了全球多个国家的积极响应,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全球发展的责任担当。 通过这些史实可以看出,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胸怀天下,积极推动世界和平与发展,这不仅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经验和鲜明特质,也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

error当前文档不提供在线查看服务,请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