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合川中学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半期考试历史试卷(无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重庆市合川中学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半期考试历史试卷(无答案)

资源简介

合川中学初2026级第四学期半期考试
历 史 试 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在备选答案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请按要求在答题卡上作答。
1.“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同时也宣告了自近代以来中国面临的第一项历史任务的基本完成,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这为实现第二项历史任务: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创造了前提。中国历史由此开辟了一个新纪元。”你从材料中不能提取到的信息有( )
A.新中国成立使中国历史开辟了新纪元
B.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是国家繁荣、人民富裕的前提条件
C.自近代以来中国面临的第一项任务是民族独立、人民解放
D.新纪元的含义是中国从此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
2.下表是中国1950-1952年财政支出状况,据此可知,新中国的财政支出( )
财政支出分类比重(以总支出为100%,单位%)
A.保证了朝鲜战争取得最终胜利 B.表明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实现突破
C.推动社会主义工业化迅速完成 D.体现出新中国大力裁汰冗官冗员
3.1951年,著名民主人士梁漱溟参加西南地区土地改革之后对毛泽东说:“土地改革是深得民心之举,很必要,也很及时。”同时,他也谈到土改有过火现象。毛泽东说:“你说的情况别的地方也有发生……关键是土改工作队的干部,只要他们能执行好政策,就出不了大的偏差。”这表明( )
A.土地改革只在西南地区进行 B.梁漱溟极力反对土地改革
C.毛泽东对土改工作充满信心 D.各地土改没出现任何偏差
4.八年级某班学生围绕“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建设”进行探究性学习,根据他们收集的对联,“一桥架长江南北畅通,三路通雪域汉藏同乐。”可知,他们正在学习( )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一五计划取得的成就
C.优先发展边疆交通运输业 D.农业合作社的成立
5.中共中央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在认真考虑斯大林建议的基础上,于1952年底做出决定,尽快召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制定宪法,并且借鉴苏联制宪模式和1936年宪法,确立人民代表大会的议行合一体制的最高权力机关的地位。由以上可见,我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和宪法的制定( )
A.自始至终采取照搬苏联经验的策略 B.有选择地学习和借鉴了苏联的经验
C.完全摆脱了西方文明的影响 D.使中国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
6.下图为1957年12月中国人民邮政发行的一套特种邮票,共计4枚。结合所学推测,当时这套邮票的发行意在( )

A.纪念我国改变生产资料私有制的变革 B.推动我国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C.宣传新中国以来科技文化的巨大成就 D.展示中国杂交水稻技术对世界的贡献
7.1960年到1969年,河南林县县委带领10万英雄儿女,在千峰如削的太行山上,仅凭双手和简陋的工具,建成全长1500公里的红旗渠。其中体现的精神,被概括为“红旗渠精神”。红旗渠精神形成的历史时代是
红旗渠流经峭壁处
A.国民经济恢复时期 B.新中国成立和巩固时期
C.改革开放时期 D.社会主义建设探索时期
8.以下是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相关影像画作。这些作品( )
A.表明照片最能客观真实反映史实 B.反映我国工业化取得突出成就
C.显示出艺术创作与时代背景结合 D.说明民众生活水平发生巨大变化
9.法新社记者比昂尼克曾评论道,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中国人民进入正常的充满希望的时代。这一评论是基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
A.将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B.超额完成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指标
C.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独立国家 D.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0.杜维运在《史学方法论》中说:“所谓原始史料,为目击者的陈述、文献以及事实自身的遗存,数者皆与事件同时。”按照该标准,以下可以作为研究改革开放的原始史料的是( )
A.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会议记录 B.大型多媒体话剧《小平您好》
C.大型历史电视剧《伟大转折》 D.著名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
11.通过下面的中国经济GDP增长率变化图可以看出中国经济曾几次出现了短暂的触底反弹后重新高速增长。出现第二个快速增长期(1990—1993年)的原因是( )
A.实行国有企业改革 B.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道路
C.实施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12.厘清历史时序是学习历史的一种基本方法。下图为中国对外开放时序示意图,其中“重庆的开放”应该位于图中的( )
A.① B.② C.③ D.④
13.十九大报告指出,坚持反腐败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坚定不移“打虎”、“拍蝇”、“猎狐”,不敢腐的目标初步实现,不能腐的笼子越扎越牢,不想腐的堤坝正在构筑,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已经形成并巩固发展。材料体现的战略布局是( )
A.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B.全面深化改革 C.全面依法治国 D.全面从严治党
14.时代热词是每一时代特有的主题反映。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各大报刊出现了许多高频词汇。下列高频词汇中最有可能出现在2012—2021年的是( )
A.改革开放、“一国两制” B.土地改革、市场经济
C.经济特区、“九二共识” D.中国梦、人类命运共同体
15.历史结论是对历史现象或事件进行态度与价值的评判表达。下列属于历史结论的是( )
A.对农业、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方式是建立生产合作社
B.邓小平的南方谈话,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对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C.中共十六大,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
D.中国共产党确立了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16题15分,第17题13分,第18题7分,共35分,请按要求在答题卡上作答。
16.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回答问题。(15分)
材料一 1949年9月,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共同纲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
——八年级下册《中国历史》
以下表述是从材料一中得出的,正确的请在题后对应的括号内填“√”;违背了材料所表达的意思的,请在题后对应的括号内填“×”;(2分)
A.《共同纲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资本主义国家。 ( )
B.《共同纲领》是1949年9月通过的。 ( )
(2)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材料一中《共同纲领》在当时起到的作用和这次会议后我国确立的制度。(2分)
材料二 1953年1月,中央人民政府决定成立以毛泽东为主席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起苹委员会。宪法起草委员会经过1年多的努力,完成了宪法草案初稿,在此基础上又进行了历时3个月,上亿民众参加的讨论、修改。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召开,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摘自郭大钧《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我们的新制度,当然放弃了旧民主主义中所谓的总统制、内阁制那一套陈腐的旧东西……根据我们的民主集中制,中国人民把政权掌握在自己的手里。
——中央人民政府原副主席张澜
(3)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起草过程的突出特点(2分)。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我国民主法治的认识(1分)。
材料三 1952年我国国民经济得到根本好转,工业生产已经超过历史最高水平。但是我国还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许多工业产品人均拥有量远远低于发达国家。在此基础上我国政府编制了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计划中突出的重点是发展重工业,主体是苏联援建的156个建设项目,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
——中财委:《关于编制五年计划的方针》
(4)根据材料三指出我国编制第一个五年计划的背景(1分),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第一个五年计划重点发展重工业的原因(2分)。
材料四 用和平的方法而不是用暴力的方法来实现向社会主义过渡,经过若干过渡阶段逐步完成而不是一次完成,是中国共产党的重大创造。
——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5)根据材料四,指出“重大创造”是指什么(1分),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创造性”(3分)。
综上,你有什么启示?(1分)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国共产党为此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和创新。某校八年级同学以此为主题开展了探究活动,你肯定也很愿意参与。(13分)
【艰难起步】
材料一 中国落后的原因,主要是没有新式工业。帝国主义列强为什么敢于这样地欺负中国,就是因为我们没有强大的工业……,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概括地说来就是:集中主要力量进行以苏联帮助我国设计的一百五十六个单位为中心的工业建设。……苏联答应援建的骨干工程,前后加在一共有156项重工业,钢铁工业7项、有色金属工业13项、化学工业7项、机械加工工业24项、煤炭工业25项、电力工业25项、石油工业2项、 电子工业10项、 船舶工业4项、航空工业12项、航天工业2项、兵器工业16项、轻工业和医药工业3项, 后来又加上了核工业。
——据《毛泽东传》改编
(1)按照史料的表现形式划分,材料一属于____史料(文献史料、实物史料和口述史料三选一)(1分)依据材料一,归纳制定一五计划的目的(1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一五计划的影响(2分)。
【建设实践】
材料二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时期宣传画
材料三 《对外开放示意图》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时期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2分)。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对外开放的特点(3分)。
【经验总结】
材料四 “中国式现代化,打破了‘现代化=西方化’的迷思,展现了现代化的另一幅图景,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路径选择,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了中国方案”……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用几十年时间走完了西方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创造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这充分表明:治理一个国家,推动一个国家实现现代化,并不只有西方制度这一条道,各国完全可以走出自己的道路来。
——摘编自《中国式现代化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
(3)根据材料四,归纳中国式现代化取得的成就(2分),并结合所学说明取得成就的原因(2分)。
18.阅读材料,按照要求完成问题。(7分)
新中国成立后的一些重大事件(20世纪50—70年代)
时间 事件(部分)
1950年 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1953年 我国以苏联帮助兴建的156个项目为中心,先后施工1万多个工业项目。
1953年 中共中央公布了过渡时期总路线。包括两个方面内容。其中提到逐步实现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958年 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接着,全国掀起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1961年 开始实施“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
1978年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会上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
请选择上述表中的两个事例,结合所学知识,自定一个你想论述的观点,加以阐述或说明。(要求: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