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专题七 创新驱动 智领未来——中外科技进步与社会发展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1. (五育·智育)都江堰在修建过程中,选择高山与平原的交接处,利用地势和河道建造了一座综合性的水利枢纽,发挥出防洪、灌溉、水运等多方面的作用。这说明都江堰的修建( )A.加强了南北地区的联系 B.巩固了秦朝封建统治C.体现了古代人民的智慧 D.加快了经济重心南移2.小明同学在查阅资料后,绘制了中国古代某项科技成果的部分工艺流程示意图(如下)。这项科技成果( )A.便利了典籍的流传 B.保存了丰富的秦朝史料C.促进了农学的发展 D.联系了人们的生产生活3. (跨学科·地理)古代中国是农业大国,基本上是“靠天吃饭”,因此人们迫切希望制定精确的历法。以把握季节轮替、气候变化的规律,指导农业生产,合理安排农事。而精确历法的关键之一是精算圆周率。这是因为地球、月亮等天体是沿着椭圆轨道周而复始地运行的。圆周率的准确计算对把握这些天体的运行规律有决定性作用。这说明圆周率的推算具有( )A.创新性 B.实用性 C.继承性 D.独特性4.[2025·沈阳于洪区二模]下面是某校学生在学习宋元时期三大科技发明时收集的图片资料。从中可以获取的信息是( )A.宋元时期的科技推动了世界文明的发展B.宋元时期交通发达C.宋元时期民族交融进一步增强D.宋元时期都市生活繁华5. (新考法·读书摘要)下面的读书摘要反映了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主要特点是( )A.注重理论创新 B.注重经验总结C.注重实验分析 D.遵循自然规律6.某同学为完成一篇学术论文,去图书馆借阅了《五禽戏》《本草纲目》等文献史料。据此可知,其撰写的论文题目是( )A.《四大发明影响世界》 B.《手工技艺领先世界》C.《古代医学成就突出》 D.《文学艺术大放异彩》7.[2025·大连金州区一模]2025年2月6日,中国第一代核潜艇工程总设计师黄旭华先生逝世,他曾带领团队于1970年成功研制出中国第一艘核潜艇。下列选项与上述成就属于同一领域的是( )A.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神舟五号发射升空C.籼型杂交水稻培育成功 D.青蒿素的提取与发现8.下表内容呈现的主题是( )1970年 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2003年 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升入太空并成功返回地面2021年 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与天和核心舱完成交会对接,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A.核能利用 B.大国外交 C.走向太空 D.军队改革9.屠呦呦在青蒿素研究过程中,从东晋葛洪《肘后备急方》的记载“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得到灵感,重新设计提取方案,实验后发现青蒿提取物的中性部分抗疟效果最好。由此可知,中国科技发展的特点是( )A.依靠技术创新 B.借鉴西方经验C.注重继承和创新 D.遵循医书古训10.[2025·大连西岗区一模改编]19世纪,英格兰的一些“小村落发展成为人口稠密的城镇;烟囱让古老的塔尖相形见绌……北部铺上了第一条铁轨,迎接新火车头的到来,蒸汽货轮开始在入海口和海峡上定期往来”。上述现象的出现主要由于( )A.人文主义的复兴 B.全球航路的开辟C.近代科学的兴起 D.工业革命的开展11.[2025·大连中山区一模]《剑桥欧洲经济史》中写道:“这个时期(19世纪后半期)……更多的先进工业企业不再满足于接受技术创新并利用它们,而是通过精心的有计划的试验来追寻这种技术创新。”这说明当时( )A.大工厂制度开始取代手工工场 B.生产与市场的联系更加密切C.科学研究与工业生产紧密结合 D.计算机网络渗透到社会生活12.中国杭州深度求索人工智能基础技术研究有限公司(DeepSeek)发布的最新开源模型DeepSeek-R1火爆出圈。英国《金融时报》直言:“DeepSeek挑战了人工智能产业在过去一段时间的关键理念,即认为更强大的硬件才是推动人工智能发展的关键。”“人工智能”的出现得益于( )A.达尔文生物进化论 B.蒸汽机的改进与广泛应用C.牛顿经典力学理论 D.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13.[2025·营口一模]同学们开展研究性学习时,搜集到下列图片。下列图片共同反映出科技革命( )A.改变了人类社会的生活方式 B.刺激了工业社会的人口增长C.促进技术与生产的紧密结合 D.引发了社会政治制度的变革14. (跨学科·英语)英文单词“BUS”,最初的释义是“公共马车”,后来又增加了“火车车厢”“公共汽车”“计算机信息传输的总线”“火箭(飞弹)的一级”等释义。“BUS”释义的丰富体现了( )A.科学技术的发展 B.交通工具的演进C.人类生活的改善 D.语言交流的便利15. (新素材·合成氨技术)20世纪初,德国科学家弗里茨·哈伯因发明合成氨技术获得诺贝尔奖,该技术大幅提高粮食产量,解决了人口增长带来的饥荒威胁。但这一技术也被用于制造炸药,加剧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破坏力。这体现出( )A.科技进步引发战争 B.科技是第一生产力C.科技是一把双刃剑 D.科技使人变得野蛮二、非选择题16.[2025·辽宁中考]传承·生生不息。某历史小组以“走进课本,走近古代中国”为主题开展宣传活动,请你参与完成。(8分)【文明瑰宝 匠心独运】(1)文物1采用了哪种铸造方法?(1分)文物2中陶俑手持的发明有何历史作用?(2分)【雄才英杰 各领风骚】(2)将以上人物小传中①②③处补充完整。(3分)【千年工程 智慧结晶】(3)从上面两项工程中任选其一,为其撰写解说词。(要求:从地位或影响方面作答)(2分)17.科技革命·社会进步。九年级某班同学开展项目化学习,请你参与并完成相关任务。(12分)【任务一 阅读卡片——探寻科技之光】卡片1 人物:毕昇 所处时代:北宋 主要成就:__________ 卡片2 人物:牛顿 贡献:万有引力定律等 研究成果的影响:__________(1)一组同学搜集了以上科学家的信息并制作了卡片,进行网上交流,请你补充卡片中横线上的内容。(3分)【任务二 投票选举——感受科技力量】入选发明 发明之星 获选理由①________ 瓦特 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蒸汽机车 斯蒂芬森 标志着②____________的开始耐用的白炽灯泡 ③________ 使人类进入“电气时代”(2)二组同学经过投票,评选以上三位科技发明家为“发明之星”。请将①②③处补充完整。(3分)【任务三 论证观点——彰显科技智慧】(3)三组同学搜集整理了以下史实,请以“科技是人类进步的基石”为观点,从以下史实中任选两项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述规范)(6分)答案一、1.C 2.A 3.B 4.A 5.B 6.C 7.A 8.C 9.C 10.D11.C 12.D 13.A 14.A 15.C二、16.(1)方法:泥范铸造法。(1分)作用:大大促进了世界远洋航海技术的发展。(2分)(2)①中央集权(或多民族) ②张骞 ③伤寒杂病论(3分)(3)【示例1】隋朝大运河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它的开通,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七下P3)【示例2】唐朝都城长安规模宏伟,布局严整对称,既是当时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交往的中心,也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会。(七下P13)(任选一例作答即可,2分)17.(1)主要成就:发明活字印刷术。(1分)研究成果的影响:使人类对客观世界的探索向前迈了一大步。(2分)(2)①改进的蒸汽机 ②铁路时代 ③爱迪生(3分)(3)【示例】观点:科技是人类进步的基石。(1分)论述:20世纪70年代,袁隆平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为解决我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的吃饭问题和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作出了巨大贡献,对解决世界性饥饿问题也有重要贡献。(2分,八下P93)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内燃机的发明解决了交通运输工具的发动机问题,在交通运输领域内引发了一场变革,汽车、飞机等交通工具出现,为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内燃机的发明还推动了石油开采业的发展,加速了石油化学工业的产生。(2分,九下P19—21)综上所述,科技是人类进步的基石。(1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