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湖南省衡阳市衡南县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选择题1.下列选项属于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内容的是①通过了《共同纲领》 ②选举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③以北平为首都并改名为北京 ④采用公元纪年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2.七十载沧桑巨变,九万里风鹏正举。2021年8月19日上午,西藏各族各界干部群众2万多人欢聚在布达拉宫广场,热烈庆祝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习近平在贺匾上题词:“建设美丽幸福西藏,共圆伟大复兴梦想。”西藏和平解放的意义不包括( )A.巩固了新生的国家政权 B.西藏废除了农奴制度C.实现了各族人民大团结 D.祖国大陆获得了统一3.“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抵御了帝国主义侵略扩张,捍卫了新中国安全,保卫了中国人民和平生活。”这段话旨在说明抗美援朝战争( )A.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 B.化解了中美之间的矛盾C.促进了两岸关系的发展 D.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4.电影《金刚川》讲述了上个世纪五十年代,一样“最可爱的人”在朝鲜战场上挥洒汗水,奉献生命的英雄事迹,他们的名称是( )A.中国工农红军 B.八路军和新四军C.中国人民解放军 D.中国人民志愿军5.请欣赏一个小“话剧”:农民对地主说:“你被消灭了。”地主对农民说:“你翻身当家了。”土地兴奋地说:“我要换新主人了。”农民、地主、土地一起说:“一切都变了”。该“话剧”所反映的史实发生于( )A.1946-1949年 B.1950-1952年C.1953-1957年 D.1956-1966年6.近年来,我国工业化取得辉煌成就。复兴号投入运行,港珠澳大桥建成通车,山东舰航母交付使用,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成功收官……我国工业化起步于( )A.土地改革 B.三大改造 C.“一五”计划 D.改革开放7.有学者认为,西方的政党制度是“打橄榄球”,一定要把对方压倒。我们的政党制度是“唱大合唱”,其中,“大合唱”指的是:A.各民主党派直接参政议政 B.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C.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民主党派在新中国取得了合法地位8.他将“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根植于心,在兰考的470天中靠着一辆自行车和一双铁脚板,深入到120多个生产大队走访、调研,研究出治理兰考“三害”的新路子。他就是A.雷锋 B.焦裕禄 C.王进喜 D.邓稼先9.郭沫若创作的诗歌《迎春序曲》中写道:“赶上英国只需要十五年,农业纲要七年就可实现;一个大跃进连着一个大跃进,英雄气概可以覆地翻天。看吧,要把珠穆朗玛铲平!看吧,要把大戈壁变成良田!劳动人民历来就是创世主,在今天更表示了他的尊严。”这首诗歌中反映的历史事件( )A.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 B.加快了工业现代化的步伐C.使生产效率得到提高 D.实现了社会主义强国之梦10.1978年,中国共产党召开的具有转折意义的会议是( )A.中共八大 B.中共九大 C.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D.中共十二大11.1981年12月10日的《宁夏日报》发表文章,将同心县1975年和1981年两个年份的人均占有粮食量作了对比,1981年人均占有粮食量比1975年增长了2倍多。这一变化得益( )A.土地改革的开展 B.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进行C.人民公社化运动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12.20世纪70年代末,有些厂矿的负责人提出,每次权利下放,没有人想到下放到企业,企业一点自主权都没有。企业管的这样死,经济怎能发展起来?这些负责人意在要求( )A.彻底变更企业所有权 B.改变公有制主体地位C.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 D.建立市场经济体制13.一位学者说:1980年中国打开了第一扇窗,开启了融入世界的进程,最鲜明的特点是从沿海到沿江、沿边,从东部到中西部,大门毅然决然地打开了。材料描述的是我国( )A.农村生产力的解放 B.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C.城市改革全面展开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14.2001年,中国加入的国际经济组织是( )A.联合国 B.世界贸易组织 C.亚太经合组织 D.金砖国家组织15.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 化的理论成果,其最根本的相同点是A.探索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 B.实行计划经济体制C.实事求是,从中国国情出发 D.坚持阶级斗争为纲16.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把国家、民族和个人作为一个命运共同体,把国家利益、民族利益和每个人的具体利益紧紧联系在一起。由材料可知,下列不属于中国梦内涵的是( )A.国家富强 B.国强必霸 C.人民幸福 D.民族振兴二、材料题17.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材料二: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拼来了山河无恙、家国安宁,打出了中国人民的精气神,让全世界对中国刮目相看。抗美援朝战争锻造的伟大抗美援朝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军队崇高风范的生动写照,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民族品格的集中展示,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具体体现。——王寿林、蔡雪芹《大力弘扬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材料三: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了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1)试给材料一图片拟一个合适的名称,并写出发生的时间,图片中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在国内有何重大意义?(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抗美援朝的总司令员是谁?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抗美援朝精神内涵。(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材料出自哪部法律文献?并说明土地改革的完成有何意义?三、综合题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952—1957年我国工业年均增长率(部分)种类 年增长率(%)钢 31电力 21煤 14机械制造 31铁路通车里程 22——据郭大钧《中国当代史》摘编材料二:资本主义工商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初期社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曾一度遭受严重困难,人民政府通过调整工商业,帮助私营工商企业渡过难关并取得发展。但是私营工商业中也有不利于国计民生的消极方面,一些私营工商业主为牟取暴利而不顾国家和民众的利益,甚至采取种种不法手段,严重扰乱经济秩序,人民政府不得不同其进行了多次斗争。材料三:1953年新中国进行了全国规模的基层选举,选举地区的人口为5.7亿。全国各地共选出500多万名基层人大代表,选举产生了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许多工业、农业和其他各方面的优秀人才被选为人大代表。人们把选举的日期当作节日,张灯结彩,庄严隆重地行使选举权。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全体人民参加的空前规模的普选。(1)根据材料一,概括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我国工业发展的领域;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一五计划时期的成就。(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方式是什么?在这一过程中社会主义改造的创新举措是什么?(3)根据材料三,指出空前规模的基层选举是为哪一会议的召开做准备?这次会议通过了哪一法律文献?(4)综合上述材料,从新中国发展历程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四、材料题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从1955年到1979年,深圳历史上出现过4次大规模的逃港潮。邓小平说:“这是我们的政策有问题。逃港,主要是生活不好,差距太大,生产生活搞好了,才可以解决逃港问题”——摘编自林天宏《人民会用脚投票》材料二:1978年,邓小平审时度势,带领人民开启了改革开放的历史征程,从试点到推广,从经济体制改革到全面深化改革,我们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摘自刘文艺《新时代:改革开放再出发》材料三:……要害是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1992年)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1)根据材料一概括当时人们“逃港”的主要原因。为解决这一问题国家在深圳采取了什么特殊政策?(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在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中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最早在哪里尝试?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什么?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什么?(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用一句话概述邓小平的历史贡献。20.2021年2月,习近平在出席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指出,“在一百年的非凡奋斗历程中,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顽强拼搏、不懈奋斗,涌现了一大批视死如归的革命烈士、一大批顽强奋斗的英雄人物、一大批忘我奉献的先进模范,形成了一系列伟大精神,构筑起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为我们立党兴党强党提供了丰厚滋养”。中国共产党在不同历史时期形成了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抗美援朝精神、铁人精神、雷锋精神、西迁精神、探月精神、劳模精神、抗震救灾精神、抗疫精神等。请你以“传承红色基因,涵养精神谱系”为主题,写一篇不少于120字的历史小论文。要求:题目可自拟,观点明确,重点突出,史论结合,条理清晰。试卷第1页,共3页试卷第1页,共3页《湖南省衡阳市衡南县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参考答案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D B A D B C B B A C题号 11 12 13 14 15 16答案 D C B B C B17.(1)名称:开国大典。时间:1949年10月1日。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2)总司令员:彭德怀。精神内涵:高度的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革命乐观主义、革命忠诚及国际主义精神。(3)法律文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意义: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也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18.(1)领域:重工业;成就: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第一机床厂、武汉长江大桥等。(2)方式:公私合营;举措:赎买政策。(3)会议: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法律文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4)启示: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等。19.(1)原因:政策有问题,生活不好,差距太大。政策:设立经济特区。(2)地点:安徽凤阳小岗村;中心环节:增强企业的活力;目标: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3)贡献:邓小平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20.题目: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论述:不同时期,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诞生了不同的民族精神。1928年井冈山会师,建立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支坚强的队伍,开辟了井冈山道路即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的革命道路,铸就了伟大的井冈山精神。井冈山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革命时期的体现,实质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根据已学知识可知,1934年10月,党中央和中央红军八万多人离开中央革命根据地,开始长征,红军冲破敌人的四道封锁线,人员损失过半;后改向贵州前进,渡过乌江,夺取遵义,召开遵义会议。此后,红军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1936年10月会宁会师,长征胜利结束。在长征过程中红军物资缺乏,环境恶劣。表现了不怕牺牲、不畏艰难、顽强拼搏、坚持不懈、团结友爱的集体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等等。面对今年的新冠疫情,广大医生护士、科研人员、解放军战士,闻令而动,迎难而上,铸就了伟大的抗疫精神,那就是中国人民上下同心、团结协作、顽强斗争,充分发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中国精神,凝聚起众志成城抗击疫情的强大精神。总之,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铸就了惊天动地、气贯长虹的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抗美援朝精神、抗疫精神……这些伟大的精神既是历史的,也是时代的。答案第1页,共2页答案第1页,共2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