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统编版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写作语言要连贯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初中语文统编版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写作语言要连贯

资源简介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
《语言要连贯》作文导写
文脉如川,贯通方能奔流不息;语意似链,衔接才可熠熠生辉。第四单元引领我们探寻文字背后的脉络艺术——我们追随朱自清凝望父亲蹒跚的《背影》,感悟细节串联的深情;陪伴茅盾礼赞西北高原的《白杨礼赞》,领会托物言志的层层递进;与严文井、罗素共探生命本质,品味哲理思辨的逻辑演进;更在汪曾祺的《昆明的雨》中,感受闲笔不闲、形散神聚的散文至境。
让我们暂时放下辞藻的堆砌,真正去审视句与句的呼应,段与段的承接,体会思想如何通过语言的桥梁完成表达。这种能力,将成为你们突破写作瓶颈的通关密钥,成为让文字产生共鸣的传声艺术。期待你们以逻辑编织经纬,以情感熔铸衔接,在起承转合中构建完整,在前后呼应中深化主题。愿你们用匠心打磨文字的榫卯,让每一个观点、每一缕情思、每一种感悟,都能在严谨而灵动的衔接中获得最有力的表达。
(22-23八年级上·山东青岛·期末)
散文类型多样,或写人记事,如《背影》;或托物言志,如《白杨礼赞》;或哲理思辨,如《散文二篇》或写景抒情,如《昆明的雨》,展示了丰富多彩的自然景物和社会生活,表达出作者独特的情感体验和深刻的人生感悟。
生活中,有哪些人、事、景、物,给了你情感体验和人生感悟?请你根据课内所学,自拟题目,写一篇散文。
①注意句子间的衔接过渡,语言连贯,表达真情实感;
②文中不得出现个人信息,如校名、人名等;
③不少于600字。
1.审题立意指导。
①文体特征:必须写成散文——形散神聚,重在真情实感与个性表达
②内容范畴:选择一个人、一件事、一处景或一个物作为载体
③核心任务:通过具体描写,展现独特的情感体验和人生感悟;同时注意紧扣”语言要连贯“的作文练习目的。
④语言连贯核心技巧
神先行:审题立意,围绕一个中心,保证话题前后统一。
线穿珠:选材谋篇:用清晰的顺序组织典型材料,保证结构有序。
针密缝:用关联词、过渡句和提示性语句巧妙衔接,保证语句通顺。
2.思路点拨指导。
①写人记事类:通过特定场景中的细节(如《背影》中的攀爬月台),展现深挚情感。
②托物言志类:选取有象征意义的物(如白杨),由外而内挖掘精神品质。
③哲理思辨类:从日常现象出发,升华至生命、时间等永恒命题的思考
④写景抒情类:调动多种感官描写景物(如昆明的雨),融情于景
写作思路
【思路1】托物言志类 · 模仿《白杨礼赞》
核心要领:由外而内、由表及里地描写事物,最终升华到精神品质
思路示例:
①《小草礼赞》
观察起点:墙缝、砖隙、路边随处可见的小草
层层深入:纤细却坚韧的茎叶→深扎的根系→“野火烧不尽”的生命力
精神升华:平凡中的顽强,卑微中的尊严
连贯技巧:按“看见→细察→沉思→感悟”顺序自然推进
②《路灯》
观察起点:默默站立,夜幕降临准时亮起
层层深入:照亮他人前路→自身伫立黑暗→风雨无阻的坚守
精神升华:奉献者总是在不为人知处发光
连贯技巧:时间顺序(黄昏→夜晚→黎明)贯穿全文
【思路2】写人记事类 · 模仿《背影》
核心要领:通过典型细节和特定场景表现深情,避免直抒胸臆
思路示例:
《那双布满老茧的手》
核心细节:一双粗糙、皲裂的手
场景聚焦:递东西时的迟疑(怕扎到人)、洗手时的费力
情感表达:不写“爱”,写这双手如何撑起一个家
连贯技巧:以“手”为线索,串联不同生活场景
《一声咳嗽》
核心细节:深夜里压抑的咳嗽声
场景聚焦:门缝下的灯光、蹑手蹑脚的脚步、捂嘴的闷响
情感表达:爱是深夜里的不忍打扰
连贯技巧:以“声音”为线索,由听觉引发联想
【思路3】写景抒情类 · 模仿《昆明的雨》
核心要领:调动多种感官描写景物,营造沉浸式体验
思路示例:
《故乡的炊烟》
视觉:青灰色烟柱袅袅升起
嗅觉:夹杂着柴火香、饭菜香
听觉:灶膛里噼啪作响、母亲呼唤
情感:炊烟升起处,便是家方向
连贯技巧:按“远望→近观→沉浸”的空间顺序描写
《校园的梧桐》
春秋:新绿萌发→书声相伴
盛夏:浓荫如盖→蝉鸣阵阵
深秋:落叶纷飞→思绪万千
情感:四季轮回,成长有痕
连贯技巧:以季节变换为明线,成长感悟为暗线
【思路4】哲理思辨类 · 模仿《散文二篇》
核心要领:从具体现象出发,走向抽象思考
思路示例:
《河流的启示》
现象:遇石绕行、遇渊成瀑、终归大海
思考:柔软与坚韧、曲折与向前
哲理:真正的力量是顺应中的坚持
连贯技巧:循着水流方向,自然生发感悟
《影子的辩证法》
现象:光越强影越深、你动它也动
思考:明暗相生、如影随形
哲理:接受阴影才是完整的人生
连贯技巧:从日常观察(阳光下)到哲学思考
模板总结
一、写人记事类·《背影》式模板
【开头】线索切入(约100字)
开篇明确一个具体物件、动作或场景作为全文情感线索,通过特定时空定位,奠定含蓄深沉的感情基调。
示例: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正是祸不单行的日子。
【中间】细节显情(约450字)
1. 典型细节特写
聚焦核心线索,用慢镜头分解动作或特写特征,通过精确的细节描写展现人物特质,为情感抒发奠定基础。
示例: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
2. 情感暗流涌动
延续线索描写,通过"我"的观察视角,展现人物完成相关行为的过程,内心感动却克制表达,让情感自然流淌。
课文示例: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3. 瞬间心灵震颤
情感达到高潮。通过人物完成动作后的反应与"我"的强烈内心触动形成对比,将深挚情感推向顶点。
示例: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
【结尾】永恒回响(约150字)
结尾再次扣住核心线索,通过现在的感悟或新的发现,将瞬间感动升华为永恒记忆,首尾呼应,深化主题。
示例: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唉!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
二、托物言志类·《白杨礼赞》式模板
【开头】直抒胸臆(约100字)
开篇即点明歌咏对象,用强烈的情感定调。通过对比或场景铺垫,突出物的不平凡,奠定赞美基调。
例: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当汽车在望无际的黄土高原上奔驰,扑入你的视野的,是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毯子。
【中间】由形到神(约450字)
1. 外在特征描绘
抓住景物特点,调到多种感官和角度区观察和描写景物。
例:那是力争上游的一种树,笔直的干,笔直的枝。它的干通常是丈把高,像加过人工似的,一丈以内绝无旁枝。它所有的丫枝一律向上,紧紧靠拢。
2. 内在品格刻画
由外形深入内在精神。描绘其在严酷环境中的表现,运用拟人手法凸显其顽强、不屈不挠的品格,为象征做铺垫。
例:这是虽在北方风雪的压迫下却保持着倔强挺立的一种树。哪怕只有碗那样粗细,它却努力向上发展,高到丈许,两丈,参天耸立,不折不挠。
3. 精神象征升华
运用一连串的反问句,由树及人,自然过渡到象征意义。点明其象征的群体和精神,使文章主题得到深化和升华。
例:难道你不觉得它像极了北方的农民?难道你竟一点也不联想到,在敌后的广大土地上,到处有坚强不屈,就像这白杨树一样傲然挺立的守卫他们家乡的哨兵?
【结尾】时代呼应(约150字)
结尾掷地有声,呼应开头。通过对比再次强调白杨树的象征意义,表达作者鲜明的爱情情感,将赞美之情推向高潮。
例:让那些看不起民众、贱视民众、顽固的倒退的人们去赞美那贵族化的楠木吧,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
三、写景抒情类·《昆明的雨》式模板
【开头】诗意导入(约100字)
开篇用精炼诗意的语言概括景物总体印象,奠定情感基调。可引用古诗或运用通感修辞,立即将读者带入特定情境。
例:昆明的雨,是明亮的、丰满的,使人动情的。城春草木深,孟夏草木长。昆明的雨季,是浓绿的。
【中间】景情交融(约450字)
1. 景物特征描写
选取最具代表性的景物细节进行多角度描写,突出其独特状态。运用夸张、拟人等手法写出景物的生命力与神韵。
例:草木的枝叶里的水分都到了饱和状态,显示出过分的、近于夸张的旺盛。我的那张画是写实的。我确实亲眼看见过倒挂着还能开花的仙人掌。
2. 生活情趣展现
通过具体的生活场景和人物活动来展现景与人的交融。选择富有地方特色的细节,让景物描写更具生活气息。
例:雨季逛菜市场,随时可以看到各种菌子。牛肝菌、青头菌、鸡油菌...家家饭馆都卖炒菌子,连西南联大食堂的桌子上都可以有一碗。
3. 情感体验深化
将外在景物与内心感受深度融合。通过时间跨度(四十年后)的对比,凸显景物在记忆中的永恒与情感的持久。
例:我想念昆明的雨。雨中,鸡油菌滴着水,火炭梅红得发黑。四十年后,我还忘不了那天的情味。
【结尾】余韵悠长(约150字)
结尾要含蓄蕴藉,留有余味。可巧妙化用古诗文,将个人情感升华为普遍的人生体验,引发读者共鸣。
四、哲理思辨类·《我为什么活着》式模板
【开头】直击核心(约100字)
开篇明义,直接、清晰地抛出贯穿全文的核心观点或人生困惑,奠定全文深沉思辨的基调,避免迂回铺垫。
例: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这三种纯洁而无比强烈的感情支配着我的一生。
【中间】层层剖析(约450字)
将开篇提出的核心观点拆分为几个层次,采用并列或递进结构,逐一进行阐释和论证。每一段都围绕一个分论点,结合具体体验或抽象思考展开。
例:我寻求爱情(阐述第一种动力,可写其带来的狂喜与意义)- 我以同样的热情寻求知识(阐述第二种动力,可写对宇宙与人心奥秘的探索) - 爱情和知识,尽其可能地把我引上天堂,但是同情心总把我带回尘世(阐述第三种动力,可写对人间苦难的悲悯与责任感)。
【结尾】生命领悟(约150字)
对中间的剖析进行总结与升华,回归到对生命整体意义的回答上。语气应肯定、坦然,表达出经过深思后的领悟与无悔的态度。
例:这就是我的一生,我觉得它值得活。如果有机会的话,我还乐意再活一次。
向日葵礼赞
人向日葵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向日葵!
当夏日的微风拂过广袤的田野,映入你眼帘的,是波澜壮阔的一片金色海洋。远处是连绵的青山,近处是星罗棋布的村庄,而在天地之间奔涌着的,是太阳洒落人间的光芒——这时你会惊叹造物主的慷慨,若不是祂有意点缀这苍茫大地,怎会创造出如此炽烈的生命奇迹。绿色托举着金色,大地承载着光芒,无边无际,灿烂辉煌。这时你心中涌起的也许是“壮美”,也许是“热烈”之类的赞叹。然而看久了,你的眼睛或许会有些恍惚,甚至觉得这辉煌中藏着某种“喧嚣”。可不是,喧嚣,有一点儿罢?
然而刹那间,要是你发现整片金色忽然齐刷刷地转向同一个方向,如同千万个虔诚的朝圣者,你会作何感想?我那时是肃然起敬的!
那就是向日葵,极普通的一种花,然而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花!
那是永远朝向光明的一种花,金黄的花盘,挺拔的茎秆。它的茎是那样直,仿佛大地伸向天空的手臂,表皮粗糙却充满力量;它的叶子是那样阔,如同张开的手掌,尽情接纳阳光的馈赠;最动人的是它的花盘,永远保持着仰望的姿态,从清晨到日暮,追随着太阳的轨迹,仿佛在履行一个永恒的诺言。即便在暴风雨来临之时,它也只是暂时低下沉重的头颅,但风雨过后,必定再次昂首挺立,寻找太阳的方向。
这就是向日葵,极普通的一种花,然而决不是平凡的花!
它没有牡丹的雍容华贵,没有玫瑰的娇艳欲滴,也许你要说它不妩媚——如果美是专指“艳丽”或“娇柔”之类而言,那么向日葵算不得花中的佳人;但是它却充满朝气、忠诚坚定、积极向上,也不缺乏温暖,更不用提它始终如一的执着,它是花中的赤子!当你在盛夏的田野上走过,看见成千上万株向日葵齐刷刷地面向太阳,难道你只觉得它只是花?难道你就不想到它的乐观、坚定、矢志不渝,至少也象征了那些永远心怀希望的人们?难道你竟一点也不联想到,在每一个平凡岗位上,都有像向日葵一样始终追寻理想、坚守信念的奋斗者?难道你又不更远一点想到,这样始终向阳、生生不息的花朵,宛然象征了当今时代那种积极向上、永不言弃的精神风貌?
向日葵不是平凡的花。它在世界各地都能生长,不择土壤,不惧风雨,就跟普通劳动者相似;它永远面向光明,充满希望,也跟所有追求美好生活的人们相似。我赞美向日葵,就因为它不但象征了追求光明的心灵,尤其象征了今天我们这个时代所不可缺的乐观、坚定、永远向阳的精神。
让那些偏爱奇花异草的人们去赞美温室里的花朵吧,去鄙视这极常见、极易生长的向日葵吧,但是我要高声赞美向日葵!
总评:
本文深得《白杨礼赞》精髓,以“总分总”结构层层推进。开篇造境宏大,继而由“抑”转“扬”,通过细腻描写突出向日葵“向阳”特质。巧妙运用对比、排比等手法,由形到神,最终升华至时代精神象征。语言富有感染力,托物言志自然深刻,完美展现了普通事物中蕴含的不平凡品格。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