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物态变化 单元练习(原卷版+ 解析版)2025-2026学年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三章 物态变化 单元练习(原卷版+ 解析版)2025-2026学年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资源简介

2025-2026学年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第三章 物态变化 单元练习
一、单选题
1.下列各组固体都是晶体的一组是(  )
A.食盐糖沥青 B.蜂蜡冰玻璃 C.铁海波雪花 D.钻石松香铜
【答案】C
【解析】【解答】A.沥青是非晶体,故A不合题意;
B.蜂蜡是非晶体,故B不合题意;
C.铁、海波和雪花,都是晶体,故C符合题意;
D.松香是非晶体,故D不合题意。
故选C。
【分析】晶体有熔点,非晶体没有熔点,据此分析判断。
2.下列自然现象中的物理知识说法错误的是(  )
A.雾是水蒸气凝固形成的 B.露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C.雪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 D.霜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
【答案】A
【解析】【解答】解:
A、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为液态的小水滴;故A错误;
B、露是地面附近的水蒸气液化成的小水珠,附着在植被表面;故B正确;
C、雪是水蒸气升入高空时遇冷凝华成的小冰晶;故C正确;
D、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为固体的小冰晶,附着在建筑物或植被表面;故D正确;
故选:A.
【分析】(1)在一定条件下,物体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之间会发生相互转化,这就是物态变化;(2)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
3.下列现象中,属于升华的是(  )
A.夏天,盛冷饮的杯子外壁出现水珠
B.寒冬房间窗户玻璃的内表面出现冰花
C.钢水浇铸成机床底座
D.冬天,室外冰冻的衣服变干
【答案】D
【解析】【解答】解:A、夏天,盛冷饮的杯子外壁出现水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珠.不符合题意.
B、寒冬房间窗户玻璃的内表面出现冰花,是室内水蒸气遇冷的玻璃凝华形成的.不符合题意.
C、钢水浇铸成机床底座,是钢水凝固形成的.不符合题意.
D、冬天,室外冰冻的衣服变干,是冰直接变成水蒸气,是冰的升华现象.符合题意.
故选D.
【分析】本题抓住液化、凝华、凝固、汽化的定义能顺利解答.
4.有款网红食品叫炒酸奶,就是将酸奶和一些水果和坚果碎倒在一块铁板上,用铲子充分搅拌再抹平,如图所示,最后切小块铲起来装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炒酸奶时铁板附近出现的大量白气是水蒸气
B.炒酸奶的铁板很烫
C.装炒酸奶的杯外壁过一会儿出现小水珠是液化现象
D.酸奶在变成块状或片状的成品过程中需要吸热
【答案】C
【解析】【解答】A.炒酸奶时铁板附近出现的大量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故A错误;
BD.由题可知,酸奶和水果经过在铁板上搅拌后,切小块,说明炒酸奶的铁板温度很低,酸奶在铁板上放热凝固,故BD错误;
C.盛放炒酸奶的杯子温度较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杯子形成小水珠附着在杯子的外壁,是液化现象,故C正确。
故选C。
【分析】液化指物质由气态转变液态,凝固是批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液化和凝固要放热。
5.如图所示是某种物质物态变化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该图像反映的可能是(  )
A.蜡的熔化过程 B.蜡的凝固过程
C.海波的熔化过程 D.海波的凝固过程
【答案】D
【解析】【解答】根据图像,温度有下降趋势,而且有温度保持不变的阶段,是晶体的凝固图像,海波属于晶体,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晶体凝固时温度保持不变,凝固前后温度下降。
6.在两块相同的玻璃片上,小明同学分别滴一滴相同的水.观察如图所示情景可知,他主要研究蒸发快慢是否与(  )
A.水的温度有关 B.水的表面积有关
C.水上方空气的流速有关 D.水的多少有关
【答案】B
【解析】【解答】解:由小明同学在两块相同的玻璃片上,分别滴一滴质量相同的水可知:这两滴水的质量、温度及周围空气流动情况相同,观察图中情景可知,两滴水的表面积不同,显然,小明同学研究的是蒸发快慢与水的表面积的关系.
故选:B.
【分析】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液体的温度、液体的表面积、液体表面上方空气的流动这三个方面;根据图示可知:质量相同的两滴水在玻璃上的表面积不同,可猜想出实验目的.
7.下列关于汽化的几种说法中,错误的是(  )
A.蒸发和沸腾是汽化的两种方式
B.冬天口中呼出的“白气”是水蒸气的液化现象
C.春季植树时剪除大量枝叶是为了减少水分蒸发
D.烧开水后,看到的“白气”是汽化现象
【答案】D
【解析】【分析】此题需要结合物态变化进行判断,首先判断物态转化前后的物体状态,分析物态变化;知道汽化有两种方式;根据选项分析判断即可。
A、蒸发和沸腾是汽化的两种方式,选项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B、“白气”是水蒸气液化的现象,选项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C、剪去侧枝,即减小了树的表面积.根据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可知,减小了表面积,即可减少水分的蒸发.正确,符合题意;
D、“白气”是水蒸气变成的小水珠,是液化现象。错误,不合题意。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汽化的两种方式的了解与掌握,属于基础题目。
8.下表是一些物质的熔点和沸点标准大气压,根据下表,在我国各个地区都能测量气温的温度计是(  )
  水 水银 酒精 乙醚
熔点
沸点
A.水温度计 B.水银温度计 C.酒精温度计 D.乙醚温度计
【答案】C
【解析】【解答】我国各个地区,夏季的最高气温略高于40℃,冬季最低气温约-50℃,温度计测量温度时,感温液的沸点高于所测量的温度,凝固点低于所测量的温度,酒精温度计合理,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温度计的感温液的沸点高于所测量的高温,凝固点低于所测量的低温。
9.加热松香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松香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
B.松香吸收热量,温度继续上升
C.松香吸收热量,温度先上升后保持不变,然后继续上升
D.松香吸收热量,立即变成液态
【答案】B
【解析】【解答】解:松香是非晶体,熔化时要先变软,然后变成粘稠体,最后变成液体,加热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继续上升.
故选B.
【分析】晶体有固定的熔点,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非晶体没有熔点,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收热量,温度逐渐升高.
10.汽车在行驶时,发动机的温度会升得很高,为了确保安全,采用在水箱中加水进行冷却。在北方的冬天,外界气温常低于-20℃,为防止汽车停下来之后水箱中的水凝固,汽车驾驶员常用水和酒精的混合物作为汽车冷却系统中的冷却液,这是因为这种混合液具有(  )
A.较低的沸点 B.较低的凝固点
C.较高的熔点 D.较高的凝固点
【答案】B
【解析】【解答】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纯净的水的凝固点为0℃,水和酒精的混合物的凝固点低于0℃,在北方的冬天,外界气温常低于-20℃,若使用水作为冷却液,此时的水将变为固态无法使用。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我国北方的冬天的外界气温、水的凝固点、水和酒精的混合物的凝固点分析判断。
二、填空题
11.晶体在熔化的过程中需要不断从外界    ,温度    ;钨的熔点是3410℃,它的凝固点是     ℃。
【答案】吸热;不变;3410
【解析】【解答】解:晶体在熔化的过程中需要不断从外界吸热,温度不变;钨的熔点是3410℃,它的凝固点是3410℃。
故答案为:吸热;不变;3410。
【分析】晶体是固态时,吸收热量,温度升高;达到熔点,继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熔化过程结束,吸收热量,温度升高.灯泡的灯丝是由钨制成,它的熔点是3410℃,凝固点与熔点相同,也是3410℃。 
12.冬天冰冻的衣服放在室外-5℃的环境中也能干,这属于    现象,窗户上的“冰花”是    现象.
【答案】升华;凝华
【解析】【解答】(1)冰冻的衣服变干,是冰由固态直接变成气体发生升华现象;
(2) 冰花是室内水蒸气遇冷变成小冰晶,即气体直接变成固体发生凝华现象。
【分析】根据物质的初始态和终末态确定物态变化的名称。
13.把温度计的玻璃泡用棉花包上,蘸上酒精,酒精蒸发时温度计的示数    (填上升、下降或不变),这是因为蒸发    的缘故.
【答案】下降;吸热
【解析】【解答】解:在温度计玻璃泡外包一层蘸有酒精的棉花,酒精蒸发时,吸收热量,导致温度计的示数降低.
故答案为:下降;吸热.
【分析】汽化的两种方式是蒸发和沸腾.酒精由液态变为气态发生了蒸发,蒸发是吸热的 
14.一支温度计刻度不准确,在冰水混合物中是4℃,在沸水中是94℃,用它来测一杯水的温度,显示温度为22℃,这杯水的实际温度是   ℃
【答案】20
【解析】【解答】温度计一个小格表示的温度等于;
用它测得某液体的温度为22℃时,液体的实际温度:.
故答案为:20.
【分析】冰水混合物实际温度是0℃,沸水的温度实际是100℃,由题先计算温度计上每一小格表示的实际温度,再计算读数为22℃时的实际温度即可.
15.一辆运输液态氨的罐车在途中侧翻,发生泄漏.短时间内,车周围出现“白雾”,这是由于液氨   导致空气中的水蒸气   形成的;消防队员赶到后,冒着生命危险,用湿棉纱堵塞漏口,惊现湿棉纱很快结冰将漏口堵住,分析其原因是   .
【答案】汽化;液化;液氨汽化吸热使水凝固
【解析】【解答】解:液态氨泄漏后,会迅速由液态变为气态,发生汽化现象;汽化过程需要吸收大量的热,使得周围空气温度急剧降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由气态变为液态,发生液化现象,形成小水滴,也就是我们看到的“白雾”;当用湿棉纱堵塞漏口时,液氨继续汽化,吸收周围(包括湿棉纱中水分的 )大量的热;湿棉纱中的水因放出热量,温度降低,当达到水的凝固点()时,水由液态变为固态,发生凝固现象,从而使湿棉纱很快结冰将漏口堵住。
故答案为:汽化;液化;液氨汽化吸热使水凝固
【分析】1、汽化: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需要吸收热量。比如,水烧开时,液态水变为水蒸气,就是汽化,会吸收热量,使周围环境温度变化。
2、液化: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需要放出热量。像冬天口中呼出“白气”,就是口中呼出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液化时放出热量。
3、凝固: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需要放出热量。例如,水结成冰,就是凝固现象,凝固时放出热量。
16.在下列几种物态变化中,属于液化的是   ,属于升华的是   ,属于汽化的是   。(填字母)
A.雨后一会儿,淋湿的公路变干了
B.浴室里洗澡时,墙上的玻璃镜面变模糊了
C.房间里放一盒固体清香剂,过一段时间后盒里空了
D.废铁回炉,在高炉中变成滚烫的铁水
【答案】B;C;A
【解析】【解答】A.雨后一会儿,淋湿的公路变干了,是蒸发,属于汽化现象;
B.浴室里洗澡时,墙上的玻璃镜面变模糊了,是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是液化现象;
C.一盒固体清香剂,过一段时间后盒里空了是由固态变为气态,是升华现象;
D.废铁回炉,在高炉中变成滚烫的铁水,是熔化现象;属于液化的是B;属于升华的是C;属于汽化的是A。
【分析】气体变为液体是液化现象,固体变为气体是升华现象;液体变为气体是汽化现象。
17.干湿泡温度计是用两个相同的温度计并列制成的,可以用来测量空气中的湿度,在使用时,其中一个温度计下端的玻璃泡上裹着湿布,另一个不裹,则裹着湿布的这个温度计的示数要比另一个的示数   ,原因是湿布上的水在蒸发时要   .若两个温度计差值大,就表明空气中的水蒸气含量   .(选填“高”或“低”)
【答案】低;吸热;低
【解析】【解答】解:干湿泡温度计测空气中水蒸气含量的大致原理:
干泡温度计放置在空气中,显示的是空气的正常温度;湿泡温度计下端包着湿布,打开湿布后,湿泡上的水分蒸发吸热,因此湿泡温度计的示数比干泡温度计的示数低;当空气中的水蒸气含量较高时,湿泡温度计上的水分蒸发较慢,温度下降的较少,干、湿温度计的示数差较小.
故答案为:低;吸热;低.
【分析】蒸发是一种汽化现象,蒸发吸热,以及干湿温度计原理.蒸发是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够进行的汽化现象.湿温度计下端包有湿纱布,湿纱布上的水分要蒸发,蒸发是一种汽化现象,汽化要吸热,所以湿温度计的示数较低.
18.厨房里存在很多热现象,将肉片直接放入热油里爆炒,会将肉炒焦,失去鲜味,厨师预先将适量的淀粉拌入肉片,炒出的肉片既嫩又鲜,主要是因为淀粉包裹在肉片表面,导致肉片内部的水分不容易   (填物态变化名称);在炒肉片过程中,炒锅上方有“白气”生成,这些“白气”是   (选填“小水珠”或“水蒸气”);“白气”产生过程需要   (选填“吸热”或“放热”)。
【答案】汽化;小水珠;放热
【解析】【解答】爆炒肉片时,淀粉包裹在肉片表面,导致肉片内部的水分不容易汽化,炒出的肉片既嫩又鲜。
在炒肉片过程中,水蒸气上升的过程中遇冷形成的小水珠,在炒锅的上方生成“白气”,所以这些“白气”是小水珠,是液化现象,液化过程需要放热。
【分析】汽化: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汽化吸热;
液化: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液化放热。
三、实验探究题
19.小明用如图所示装置研究海波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1)组装图甲所示的器材时,应按照由   (选填“由下至上”或“由上至下”)的顺序组装。
(2)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海波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图像如图乙所示,第8分钟海波处于   态。
(3)实验中可以看到海波熔化时的温度特点是   ,由此可知海波是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答案】(1)由下至上
(2)固液共存
(3)保持不变;晶体
【解析】【解答】(1)试验需要酒精灯外焰加热,需要先确定铁圈高度,因此需要由下至上组装。
(2)由图像知,海波从第6min开始温度保持不变,第12min又开始继续升温,故第8分钟处于熔化过程中,处于固液共存态。
(3)实验中可以看到海波熔化时持续吸热但是温度保持不变,由此可知海波是晶体。
【分析】1、探究晶体熔化温度时间曲线试验:实验仪器的安装遵循从下而上、从左至右的安装顺序,所以安装顺序为铁架台、酒精灯、铁圈、烧杯、温度计,以酒精灯外焰加热物体,使用仪器还有秒表,记录液体的温度时间曲线;
2、晶体:有固定熔点:如冰、海波、无固定熔点:蜡烛、玻璃。
3、熔化温度时间曲线识别:物体熔化时,温度不变(熔点),但是需要不断吸热,此阶段处于固液共存态。
(1)需要用酒精灯外焰加热,因此需要先确定铁圈高度,以便于调节其他实验装置的高度,因此需要由下至上组装。
(2) 由图像知,海波从第6min开始温度保持不变,此时开始熔化,第12min又开始继续升温,故第8分钟处于熔化过程中,故处于固液共存态。
(3)[1][2]实验中可以看到海波熔化时持续吸热但是温度保持不变,这是晶体的熔化特点,由此可知海波是晶体。
20.如图所示是小东探究“水在沸腾前后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装置。
(1)除了图甲中的实验器材外,还需要用到的测量工具是   ;
(2)沸腾时水中气泡的情形如图乙中的   (选填“A”或“B”);
(3)水沸腾时,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丙所示,则水的沸点为   ℃;
(4)根据实验数据,小东描绘了如图丁所示的水的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图像,由图像知水沸腾时的温度变化特点是:不断吸热,温度   (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分析图像,请给小东提一条合理化建议   。
【答案】(1)停表
(2)A
(3)99
(4)不变;减少水的质量
【解析】【解答】(1)根据丁图可知,实验中还需要记录加热的时间,则还需要的测量工具是秒表;
(2)水沸腾时,容器底部产生的气泡在上升过程中逐渐变大,故选A;
(3)如图丙所示,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其温度示数为99℃,所以水的沸点为99℃。
(4)①根据丁图可知,水沸腾时吸收热量,温度不变。
②根据丁图可知,水沸腾加热了30min,则加热时间较长,需要的热量较多,则为了减小实验时间,可以减少水的质量或提高水的初温。
【分析】(1)根据实验中要测量的物理量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
(2)根据水沸腾前后容器底部产生的气泡在上升过程中的体积变化分析;
(3)根据图片确定温度计的分度值,根据液面位置读出示数;
(4)①根据丁图分析水沸腾时的温度变化特点;
②当升高相同的温度时,水的质量越大,吸收的热量越多,则加热时间越长。
(1)由图丙得,实验中需要记录温度与时间,除温度计外,还需要的测量工具是测量时间的秒表(或停表)。
(2)水沸腾之前,水下层的温度高于上层的水温,气泡上升过程中,气泡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水,气泡变小,图B符合水沸腾前的现象;水沸腾时,整个容器中水温相同,水内部不停地汽化,产生大量的水蒸气进入气泡,气泡变大,图A符合水沸腾时的现象。
(3)水沸腾时,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丙所示,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其温度示数为99℃,所以,水的沸点为99℃。
(4)[1]由图丁可知,水在整个被加热过程中持续吸热,且在第30min后温度保持不变,所以,可以得出:水沸腾时吸收热量,温度不变。
[2]由图丁可知,水沸腾所需的时间较长,为了减小实验时间,可以减少水的质量或提高水的初温。2025-2026学年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第三章 物态变化 单元练习
一、单选题
1.下列各组固体都是晶体的一组是(  )
A.食盐糖沥青 B.蜂蜡冰玻璃 C.铁海波雪花 D.钻石松香铜
2.下列自然现象中的物理知识说法错误的是(  )
A.雾是水蒸气凝固形成的 B.露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C.雪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 D.霜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
3.下列现象中,属于升华的是(  )
A.夏天,盛冷饮的杯子外壁出现水珠
B.寒冬房间窗户玻璃的内表面出现冰花
C.钢水浇铸成机床底座
D.冬天,室外冰冻的衣服变干
4.有款网红食品叫炒酸奶,就是将酸奶和一些水果和坚果碎倒在一块铁板上,用铲子充分搅拌再抹平,如图所示,最后切小块铲起来装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炒酸奶时铁板附近出现的大量白气是水蒸气
B.炒酸奶的铁板很烫
C.装炒酸奶的杯外壁过一会儿出现小水珠是液化现象
D.酸奶在变成块状或片状的成品过程中需要吸热
5.如图所示是某种物质物态变化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该图像反映的可能是(  )
A.蜡的熔化过程 B.蜡的凝固过程
C.海波的熔化过程 D.海波的凝固过程
6.在两块相同的玻璃片上,小明同学分别滴一滴相同的水.观察如图所示情景可知,他主要研究蒸发快慢是否与(  )
A.水的温度有关 B.水的表面积有关
C.水上方空气的流速有关 D.水的多少有关
7.下列关于汽化的几种说法中,错误的是(  )
A.蒸发和沸腾是汽化的两种方式
B.冬天口中呼出的“白气”是水蒸气的液化现象
C.春季植树时剪除大量枝叶是为了减少水分蒸发
D.烧开水后,看到的“白气”是汽化现象
8.下表是一些物质的熔点和沸点标准大气压,根据下表,在我国各个地区都能测量气温的温度计是(  )
  水 水银 酒精 乙醚
熔点
沸点
A.水温度计 B.水银温度计 C.酒精温度计 D.乙醚温度计
9.加热松香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松香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
B.松香吸收热量,温度继续上升
C.松香吸收热量,温度先上升后保持不变,然后继续上升
D.松香吸收热量,立即变成液态
10.汽车在行驶时,发动机的温度会升得很高,为了确保安全,采用在水箱中加水进行冷却。在北方的冬天,外界气温常低于-20℃,为防止汽车停下来之后水箱中的水凝固,汽车驾驶员常用水和酒精的混合物作为汽车冷却系统中的冷却液,这是因为这种混合液具有(  )
A.较低的沸点 B.较低的凝固点
C.较高的熔点 D.较高的凝固点
二、填空题
11.晶体在熔化的过程中需要不断从外界    ,温度    ;钨的熔点是3410℃,它的凝固点是     ℃。
12.冬天冰冻的衣服放在室外-5℃的环境中也能干,这属于    现象,窗户上的“冰花”是    现象.
13.把温度计的玻璃泡用棉花包上,蘸上酒精,酒精蒸发时温度计的示数    (填上升、下降或不变),这是因为蒸发    的缘故.
14.一支温度计刻度不准确,在冰水混合物中是4℃,在沸水中是94℃,用它来测一杯水的温度,显示温度为22℃,这杯水的实际温度是   ℃
15.一辆运输液态氨的罐车在途中侧翻,发生泄漏.短时间内,车周围出现“白雾”,这是由于液氨   导致空气中的水蒸气   形成的;消防队员赶到后,冒着生命危险,用湿棉纱堵塞漏口,惊现湿棉纱很快结冰将漏口堵住,分析其原因是   .
16.在下列几种物态变化中,属于液化的是   ,属于升华的是   ,属于汽化的是   。(填字母)
A.雨后一会儿,淋湿的公路变干了
B.浴室里洗澡时,墙上的玻璃镜面变模糊了
C.房间里放一盒固体清香剂,过一段时间后盒里空了
D.废铁回炉,在高炉中变成滚烫的铁水
17.干湿泡温度计是用两个相同的温度计并列制成的,可以用来测量空气中的湿度,在使用时,其中一个温度计下端的玻璃泡上裹着湿布,另一个不裹,则裹着湿布的这个温度计的示数要比另一个的示数   ,原因是湿布上的水在蒸发时要   .若两个温度计差值大,就表明空气中的水蒸气含量   .(选填“高”或“低”)
18.厨房里存在很多热现象,将肉片直接放入热油里爆炒,会将肉炒焦,失去鲜味,厨师预先将适量的淀粉拌入肉片,炒出的肉片既嫩又鲜,主要是因为淀粉包裹在肉片表面,导致肉片内部的水分不容易   (填物态变化名称);在炒肉片过程中,炒锅上方有“白气”生成,这些“白气”是   (选填“小水珠”或“水蒸气”);“白气”产生过程需要   (选填“吸热”或“放热”)。
三、实验探究题
19.小明用如图所示装置研究海波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1)组装图甲所示的器材时,应按照由   (选填“由下至上”或“由上至下”)的顺序组装。
(2)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海波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图像如图乙所示,第8分钟海波处于   态。
(3)实验中可以看到海波熔化时的温度特点是   ,由此可知海波是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20.如图所示是小东探究“水在沸腾前后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装置。
(1)除了图甲中的实验器材外,还需要用到的测量工具是   ;
(2)沸腾时水中气泡的情形如图乙中的   (选填“A”或“B”);
(3)水沸腾时,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丙所示,则水的沸点为   ℃;
(4)根据实验数据,小东描绘了如图丁所示的水的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图像,由图像知水沸腾时的温度变化特点是:不断吸热,温度   (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分析图像,请给小东提一条合理化建议   。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