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光现象 单元测试(原卷版+ 解析版)2025-2026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四章 光现象 单元测试(原卷版+ 解析版)2025-2026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2025-2026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第四章 光现象 单元复习
姓名: 班级:
一、单选题
1.关于光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用磨砂玻璃做教室的黑板是为了克服漫反射
B.看到池子里的水深比实际的浅是由于光的折射所致
C.雨后天空出现彩虹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
D.光的色散现象说明彩色光是由白光组成的
【答案】B
【解析】【解答】A、错误,磨砂玻璃凸凹不平,可以使光线发生漫反射,这样可以从不同角度看黑板上的字;
B、正确,由于光的折射,我们看到池子里的水深要比实际的浅些;
C、错误,雨后天空出现彩虹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
D、错误,光的色散现象证明了白光是复色光,由七种单色光组成;
故选B.
【分析】
(1)光照在凸凹不平的物体上会发生漫反射;
(2)水中物体的光经水面会发生折射现象,折射光线远离法线,逆着折射光线会看见比水中物体较浅的物体虚像;
(3)雨后天空的彩虹是空气中的小水珠对太阳光进行折射形成的现象;
(4)光的色散现象说明白光由七种单色光组成.
此题主要考查漫反射现象、光的折射以及光的色散等,都是基础知识
2.反射光线与镜面之间的夹角是60°,问平面镜使光的传播方向改变了(  )
A.30° B.60° C.120° D.150°
【答案】C
【解析】【解答】解:根据题意画出光路图,如图所示
反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是60°,根据反射角与入射角的关系,所以入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也是60°.即∠1=∠3=60°.
沿入射光线的方向延长AO,则∠2与∠3是对顶角,所以∠2=∠3=60°.所以∠2=∠1=60°.
AC是入射光线的传播方向,反射光线沿OB的方向,所以光线改变了∠1+∠2=60°+60°=120°.
故选C.
【分析】要解决此题,需要掌握光的传播方向改变了多少的含义.不要认为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就是光线的改变度数.例如,当光线垂直入射时,入射角为0°,反射角为0°,此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是0°,但光的传播方向改变了180°.在分析时,要注意方向二字.与直线之间的夹角是不同的.
要掌握入射角、反射角的概念,知道入射角是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反射角是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
3.下列光现象和“小孔成像”形成原因相同的是(  )
A.水中倒影 B. 筷子“折断”
C. 雨后彩虹 D. 树下光斑
【答案】D
【解析】【解答】A、“小孔成像”的成因是光沿直线传播,水中倒影是平面镜成像,两者原因不同,故A不符合题意;
B、“小孔成像”的成因是光沿直线传播,筷子“折断”是光的折射,两者原因不同,故B不符合题意;
C、“小孔成像”的成因是光沿直线传播,雨后彩虹是光的色散,两者原因不同,故C不符合题意;
D、“小孔成像”的成因是光沿直线传播,树下光斑也是光的折射,两者原因相同,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认清实际生活光现象的本质,熟知光沿直线传播、平面镜成像、折射、色散的典型实例。
4.在四个墙角安放几个平面镜,可以让手电筒的光柱在教室里环绕一周,至少安放平面镜的个数是( )
A.4个 B.3个 C.2个 D.1个
【答案】B
【解析】【分析】平面镜是利用光的反射原理制成的,它可以改变光的传播方向,利用这一特点,画图解答.
【解答】在四个墙角可以安放4个平面镜,但可以安放在任意地方3个就可以,在B、C、D三处安放平面镜,经光的反射即可以让手电筒的光柱在教室里环绕一周
【点评】本题要求同学们要熟练掌握平面镜成像规律、原理和光的反射定律,而且还和实验现象紧密联系.大家在学习的时候要注意观察实验,学会分析实验结论.
5.太阳光与水平方向成30°角,要使太阳光经平面镜反射,反射光沿水平方向传播,则平面镜与水平方向所成的角度(锐角)是(  )
A.15° B.20° C.30° D.35°
【答案】A
【解析】【解答】太阳光与水平面成30°角,反射光线沿水平方向传播,所以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是150°.根据反射角与入射角相等,作出法线,根据法线与镜面垂直做出镜面。如图所示。所以镜面与水平面的夹角是90° ×150°=15°.
故答案为:A
【分析】利用反射定律作出图像,分析即可.
6.某人决定自己给自己照一张手拿相机拍照的像,他想出了一个好主意:对着穿衣镜照相.当他距镜面2m时正准备按下快门,突然为调焦犯起愁来.你应该告诉他把相机的距离标志调到(  )
A.2m B.略大于2m C.4m D.略小于4m
【答案】D
【解析】【解答】 由平面镜成像特点,人到镜面的距离是2m,像到镜面的距离也是2m,而照相机是在手中的,照相机到镜面的距离略小于2m,故把相机的焦距调到略小于4m的位置。
故选D。
【分析】 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知,像和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据此分析判断。
7.飞花令,原本是古人行酒令时的一个文字游戏,源自古人的诗词之趣。下列诗句中蕴含的物理知识分析正确的是(  )
A.“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描述的是声音的音调
B.“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描述的是光的反射现象
C.“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说明温度越低分子的热运动越剧烈
D.“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万千河”运用了相对运动的知识
【答案】B
【解析】【解答】A.“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描述的是声音的大小,也就是响度,故A错误;
B.“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描述的是光的反射现象形成的平面镜成像,故B正确;
C.“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说明温度越低分子的热运动越不剧烈,故C错误;
D.“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万千河”,即我们以太阳为参照物时,运动的速度极快,故D错误。
故选B。
【分析】A.声音的大小叫响度,声音的高低叫音调,声音的特点叫音色;
B.根据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判断;
C.根据分子运动和温度的关系判断;
D.同一个物体,选择的参照物不变则运动状态不变。
8.如图是我国发射的地球同步气象卫星“风云四号”,在距地表高度为36000km,利用红外遥感技术拍摄合成如图所示的微信启动页。寓意从“人类起源”到“华夏文明”的历史发展。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108m/s
B.图中人的影子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
C.卫星能够拍摄到地球,是因为地球是光源
D.以地面为参照物,“风云四号”卫星是运动的
【答案】A
【解析】【解答】A.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最大,数值为3×108m/s,A符合题意;
B.人的影子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B不符合题意;
C.因为地球可以反射太阳光,所以我们在太空中人们能看到地球,而地球本身不是光源,C不符合题意;
D.以地面为参照物,“风云四号”卫星的位置不发生变化是静止的,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108m/s;影子是光严重超标形成的;地球不是光源;相对于参照物,没有位置变化是静止的。
二、填空题
9.验钞机就是利用了荧光物质在紫外线的照射下能够   的原理制成的,医院、饭店中常用紫外线灯来   。而电视机遥控器是通过发射   脉冲来实现对电视机控制的。
【答案】发光;灭菌;红外线
【解析】【解答】紫外线可以使荧光物质发光,所以可以用来检验钞票中的荧光物质,从而辨别真假。
紫外线可以杀死微生物,所以医院用紫外线来灭菌。
电视机的遥控器是利用发光二极管发出不同的红外线制成的。
【分析】不可见光包括有:红外线和紫外线。特点:红外线能使被照射的物体发热,具有热效应(如太阳的热就是以红外线传送到地球上的);紫外线最显著的性质是能使荧光物质发光,另外还可以灭菌 。
10.小梦同学身高160cm,站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1.5m处,当她以0.2m/s的速度向平面镜走近时,她在平面镜中的像高度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160cm;经过3s后,小梦和她的像之间的距离是   ,小梦从平面镜中看到墙上挂钟的指针如图所示,则挂钟显示的实际时间是   。
【答案】等于;1.8m;7:20
【解析】【解答】平面镜成像时,像和物体的大小相等,人高160cm,平面镜中的像高等于160cm,3s行驶的距离为s=vt=0.2m/s×3s=0.6m,人和像的距离为2×(1.5m-0.6m)=1.8m,平面镜成像时,像和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则挂钟实际时间为7:20。
故答案为:等于;1.8m;7:20。
【分析】平面镜成像时,像和物体的大小相等;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等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像和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
11.“举杯邀明月”,我们都能看见月亮,是因为月亮表面发生了   反射。“对影成三人”,从物理角度分析,诗人看到酒中的“一人”是诗人自己   (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像。
【答案】漫;等大
【解析】【解答】(1)根据题意可知,月亮表面粗糙不平,光在月亮表面发生了漫反射,反射光线射向各个方向,进入我们眼中。
(2)酒杯中的酒相当于平面镜,诗人看到酒中的“一人”属于平面镜成像,是诗人自己等大的虚像。
【分析】(1)光在粗糙不平的表面发生漫反射,在光滑平整的表面上发生镜面反射;
(2)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分析解答。
12.如图所示是全红婵在巴黎奥运会10米跳台跳水比赛的场景,在她入水前的下落过程中,平静水面中她的倒影大小   。当全红婵跃入水中后,抬头看向跳台上方的灯光,她发现灯光的位置比实际位置偏高,这是因为发生了光的   现象。
【答案】不变;折射
【解析】【解答】(1)平静的水面相当于一个平面镜,故全红婵在平静水面中的倒影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平面镜成像现象,由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全红婵下落过程中,她在平静水面中的倒影大小不变;
(2)当全红婵跃入水中后,观察跳台上方的灯光,发现灯光的位置比实际位置偏高,由光的折射规律可知,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故人逆着折射光线的方向看灯光时,看到的是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而成的一个虚像,故像的位置比实际位置偏高,这是因为发生了光的折射现象。
故答案为:不变;折射。
【分析】(1)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是虚像,像和物体的大小相等,上下(或左右)相反,它们的连线垂直于镜面,它们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2)光线在同种不均匀介质中传播或者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就会出现光的折射现象,例如水池底变浅、水中筷子变弯、海市蜃楼、凸透镜成像等都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13.G20杭州峰会期间,晚会“最忆是杭州”美轮美奂。如图所示,远处的激光束看上去是直的,这是因为光在均匀介质中沿   传播;扇形光电背景与水中倒影完美结合,这是光的   现象,成的是等大的   (选填“实”或“虚”)像。
【答案】直线;反射;虚
【解析】【解答】解:激光和普通光一样在均匀介质中都是沿直线传播的,因为激光比较集中,不容易发散,所以看上去是直的;
扇形光电背景在水中的倒影是水面的平面镜成像形成的,而平面镜成像是一种光的反射现象,所成的像不是由实际光线形成的,所以是虚像。
故答案为:直线;反射;虚。
【分析】(1)光在同种、均匀、透明介质中沿直线传播,产生的现象有小孔成像、激光准直、影子的形成、日食和月食等;
(2)光线传播到两种介质的表面上时会发生光的反射现象,例如水面上出现岸上物体的倒影、平面镜成像、玻璃等光滑物体反光都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14.如图,发生日食时太阳、地球和月球的位置,则图中的A是   (选填“地球”或“月球”);电闪雷鸣时,我们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说明光速比声速   (选填“大”或“小”);太阳光从教室外透过教室窗户玻璃射进教室内的过程中,光速将   (选填“不变”、“变大”、“变小”、“先变小后变大”或“先变大后变小”)。
【答案】月球;大;先变小后变大
【解析】【解答】(1)日食是月亮挡住太阳射到地球上的光形成的,所以是月亮在中间,即A为月球。
(2)先看到闪电,说明光传播的时间短,但是光和声音传播的路程是相同的,根据可知,光速比声速大。
(3)太阳光从教室外透过教室窗户玻璃射进教室内的过程中,要经过空气,玻璃再到空气,光在玻璃中传播速度小于空气中,因此光速将先变小后变大。
【分析】(1)根据光沿直线传播的知识解答;
(2)根据光速和声速的大小比较解答;
(3)根据光速在不同介质中的速度变化解答。
15.“鲤鱼跃龙门”寄托着人们祈盼飞跃的美好愿望;当鲤鱼离开水面向上跃起的过程中,它在水中所成的像与水面的距离   ,像的大小   (以上两空均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此时人看到鱼在水中的像是由于光的   所形成的。
【答案】变大;不变;反射
【解析】【解答】人看到鱼在水中的像属于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为:像与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像和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当鲤鱼离开水面向上跃起的过程中,鲤鱼与水面之间的距离变大,由于像到水面的距离等于鲤鱼到水面的距离,所以鲤鱼在水中所成的像与水面的距离变大,像的大小始终和鲤鱼的大小相同,故像的大小不变。
【分析】平面镜成像时,像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并关于镜面对称;像和物体的大小相等;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16.如图所示,装有水的长方体水槽水平放置,固定在左壁上的激光笔发出的一束红光射到水面上的O点,红光与水面夹角是45°,反射光射到右壁上的A点,折射光射到右壁上的B点,则A点到水面的距离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B点到水面的距离;往水槽内注水,水面上升2cm,此时反射光射到右壁上的C点,则A、C之间的距离是   cm。(点A、B、C未在图中标出)
【答案】小于;4
【解析】【解答】 当光在水面上反射时,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即折射光线向法线靠近,光斑下移,A点到水面的距离小于B点到水面的距离。
如下图所示,往水槽内注水,入射角为45°,由于法线垂直于液面,两液面也相互平行,三角形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当水面上升2cm,则OD为4cm,由于法线与容器壁都垂直于液面,则OD平行于AC,两液面也相互平行,故四边形ODCA为平行四边形,故

【分析】根据反射定律、折射定律画出草图,根据数学几何知识即可解题。
三、作图题
17.如图所示,已知S是点光源,请画出S在平面镜中的像S'的位置,并画出由S点发出经平面镜反射后通过A点的光路图。
【答案】解:如图所示:
【解析】【解答】先作发光点S关于平面镜的对称点S′,然后连接S′A,与镜面的交点即入射点O,连接SO即可。如图所示:
【分析】平面镜成像时,像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并关于镜面对称;像和物体的大小相等。
四、实验探究题
18. 如图,是“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的实验装置。
(1)将一张方格纸放在水平桌面上,再将茶色玻璃板   放置在方格纸上;
(2)实验时,使用两个相同的棋子,是为了便于比较像和物的   关系;
(3)在玻璃板前放一个棋子A,将另一个相同的棋子B放到玻璃板后,使棋子B与棋子A在玻璃板后所成的像重合,此时,棋子B的位置就是棋子A的像的位置。将光屏竖直放在棋子B的位置,从光屏上不能直接观察到棋子A的像,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   像;
(4)多次改变棋子A的位置,并记录棋子A的像的位置,用刻度尺测出每次像和物到平面镜的距离,实验数据如图所示。分析数据可知,平面镜成像时,像和物到平面镜的距离   。
实验序号 1 2 3 4 5
物到平面镜的距离/cm 5.50 8.00 10.20 12.00 15.10
像到平面镜的距离/cm 5.50 8.10 10.20 12.10 15.10
【答案】(1)垂直
(2)大小
(3)虚
(4)相等
【解析】【解答】(1)将一张方格纸放在水平桌面上,再将茶色玻璃板垂直放置在方格纸上,这样像才能成在桌面上;
(2)实验时,使用两个相同的棋子,是为了便于比较像和物的大小关系;
(3)将光屏竖直放在棋子B的位置,从光屏上不能直接观察到棋子A的像,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
(4)比较表格中对应的像距和物距大小,得到结论:平面镜成像时,像和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分析】(1)只有茶色玻璃与方格纸垂直,前面物体A的像才能恰好成在方格纸所在的桌面上,方便探究像和物体的位置关系和大小关系;
(2)当镜面后面的B与前面A的像完全重合时,说明物体成的像与物体大小相等;
(3)实像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可以成在光屏上;虚像不是实际光线会聚而成,不能成在光屏上;
(4)根据表格数据比较对应的像和物体到镜面的距离大小,从而找到二者之间的对应关系。
19.如图是“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装置:
(1)以法线ON为轴线,将白色硬纸板的F面绕法线ON旋转,此时反射光线的位置   (选填“发生”或“不发生”)变化.
(2)为了研究反射角与入射角之间的关系,实验时应进行的操作是 .
A.沿ON前后转动板E B.沿ON前后转动板F
C.改变光线OB与ON之间的夹角 D.改变光线AO与ON之间的夹角
(3)小红在实验时,让一束光AO贴着纸板E射到平面镜上,在纸板F上会看到反射光线OB.将纸板F沿ON向前或后折,此时在纸板F上看不到反射光线,此实验现象说明   .
(4)如果让光线沿着BO的方向射向镜面,会看到发射光线沿着OA方向射出,这表明   .
【答案】(1)不发生
(2)D
(3)反射光线应与入射光线以及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4)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解析】【解答】解:(1)以法线ON为轴线,将白色硬纸板的B面绕法线ON向后旋转,此时反射光线的位置不发生变化,因为反射光线是由入射光线决定的.(2)此题主要探究光的反射规律,先让一束光贴着纸板沿某一个角度射到O点,量出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度数,然后改变光束的入射方向,使入射角减小,再量出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度数,与前一次实验量出的结果进行比较,即可发现反射角和入射角关系.故选D;(3)实验中,将纸板沿ON向后折,是为了探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看不到反射光了,说明反射光已经不在纸板上了,而此时纸板B和纸板A也不是一个平面了,所以说反射光线应与入射光线以及法线在同一平面内.(4)如果让光线逆着OB的方向射向镜面,这时的入射角为原来的反射角,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反射角等于入射角,这时的反射角为原来的入射角,所以会发现光线原路返回,也就是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故答案为:(1)不发生;(2)D;(3)反射光线应与入射光线以及法线在同一平面;(3)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分析】(1)光的反射定律: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分居在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2)利用实验帮助学生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以及加深知识的理解掌握.要解决此题,需要掌握反射光线、入射光线与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入射角与反射角的定义.(3)根据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和法线的关系进行分析,使光屏不在一个平面内,观察现象,得出结论.(4)根据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的位置互换进行实验,观察反射光线与原来入射光线的关系得出结论.2025-2026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第四章 光现象 单元复习
姓名: 班级:
一、单选题
1.关于光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用磨砂玻璃做教室的黑板是为了克服漫反射
B.看到池子里的水深比实际的浅是由于光的折射所致
C.雨后天空出现彩虹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
D.光的色散现象说明彩色光是由白光组成的
2.反射光线与镜面之间的夹角是60°,问平面镜使光的传播方向改变了(  )
A.30° B.60° C.120° D.150°
3.下列光现象和“小孔成像”形成原因相同的是(  )
A.水中倒影 B. 筷子“折断”
C. 雨后彩虹 D. 树下光斑
4.在四个墙角安放几个平面镜,可以让手电筒的光柱在教室里环绕一周,至少安放平面镜的个数是( )
A.4个 B.3个 C.2个 D.1个
5.太阳光与水平方向成30°角,要使太阳光经平面镜反射,反射光沿水平方向传播,则平面镜与水平方向所成的角度(锐角)是(  )
A.15° B.20° C.30° D.35°
6.某人决定自己给自己照一张手拿相机拍照的像,他想出了一个好主意:对着穿衣镜照相.当他距镜面2m时正准备按下快门,突然为调焦犯起愁来.你应该告诉他把相机的距离标志调到(  )
A.2m B.略大于2m C.4m D.略小于4m
7.飞花令,原本是古人行酒令时的一个文字游戏,源自古人的诗词之趣。下列诗句中蕴含的物理知识分析正确的是(  )
A.“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描述的是声音的音调
B.“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描述的是光的反射现象
C.“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说明温度越低分子的热运动越剧烈
D.“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万千河”运用了相对运动的知识
8.如图是我国发射的地球同步气象卫星“风云四号”,在距地表高度为36000km,利用红外遥感技术拍摄合成如图所示的微信启动页。寓意从“人类起源”到“华夏文明”的历史发展。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108m/s
B.图中人的影子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
C.卫星能够拍摄到地球,是因为地球是光源
D.以地面为参照物,“风云四号”卫星是运动的
二、填空题
9.验钞机就是利用了荧光物质在紫外线的照射下能够   的原理制成的,医院、饭店中常用紫外线灯来   。而电视机遥控器是通过发射   脉冲来实现对电视机控制的。
10.小梦同学身高160cm,站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1.5m处,当她以0.2m/s的速度向平面镜走近时,她在平面镜中的像高度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160cm;经过3s后,小梦和她的像之间的距离是   ,小梦从平面镜中看到墙上挂钟的指针如图所示,则挂钟显示的实际时间是   。
11.“举杯邀明月”,我们都能看见月亮,是因为月亮表面发生了   反射。“对影成三人”,从物理角度分析,诗人看到酒中的“一人”是诗人自己   (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像。
12.如图所示是全红婵在巴黎奥运会10米跳台跳水比赛的场景,在她入水前的下落过程中,平静水面中她的倒影大小   。当全红婵跃入水中后,抬头看向跳台上方的灯光,她发现灯光的位置比实际位置偏高,这是因为发生了光的   现象。
13.G20杭州峰会期间,晚会“最忆是杭州”美轮美奂。如图所示,远处的激光束看上去是直的,这是因为光在均匀介质中沿   传播;扇形光电背景与水中倒影完美结合,这是光的   现象,成的是等大的   (选填“实”或“虚”)像。
14.如图,发生日食时太阳、地球和月球的位置,则图中的A是   (选填“地球”或“月球”);电闪雷鸣时,我们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说明光速比声速   (选填“大”或“小”);太阳光从教室外透过教室窗户玻璃射进教室内的过程中,光速将   (选填“不变”、“变大”、“变小”、“先变小后变大”或“先变大后变小”)。
15.“鲤鱼跃龙门”寄托着人们祈盼飞跃的美好愿望;当鲤鱼离开水面向上跃起的过程中,它在水中所成的像与水面的距离   ,像的大小   (以上两空均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此时人看到鱼在水中的像是由于光的   所形成的。
16.如图所示,装有水的长方体水槽水平放置,固定在左壁上的激光笔发出的一束红光射到水面上的O点,红光与水面夹角是45°,反射光射到右壁上的A点,折射光射到右壁上的B点,则A点到水面的距离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B点到水面的距离;往水槽内注水,水面上升2cm,此时反射光射到右壁上的C点,则A、C之间的距离是   cm。(点A、B、C未在图中标出)
三、作图题
17.如图所示,已知S是点光源,请画出S在平面镜中的像S'的位置,并画出由S点发出经平面镜反射后通过A点的光路图。
四、实验探究题
18. 如图,是“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的实验装置。
(1)将一张方格纸放在水平桌面上,再将茶色玻璃板   放置在方格纸上;
(2)实验时,使用两个相同的棋子,是为了便于比较像和物的   关系;
(3)在玻璃板前放一个棋子A,将另一个相同的棋子B放到玻璃板后,使棋子B与棋子A在玻璃板后所成的像重合,此时,棋子B的位置就是棋子A的像的位置。将光屏竖直放在棋子B的位置,从光屏上不能直接观察到棋子A的像,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   像;
(4)多次改变棋子A的位置,并记录棋子A的像的位置,用刻度尺测出每次像和物到平面镜的距离,实验数据如图所示。分析数据可知,平面镜成像时,像和物到平面镜的距离   。
实验序号 1 2 3 4 5
物到平面镜的距离/cm 5.50 8.00 10.20 12.00 15.10
像到平面镜的距离/cm 5.50 8.10 10.20 12.10 15.10
19.如图是“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装置:
(1)以法线ON为轴线,将白色硬纸板的F面绕法线ON旋转,此时反射光线的位置   (选填“发生”或“不发生”)变化.
(2)为了研究反射角与入射角之间的关系,实验时应进行的操作是 .
A.沿ON前后转动板E B.沿ON前后转动板F
C.改变光线OB与ON之间的夹角 D.改变光线AO与ON之间的夹角
(3)小红在实验时,让一束光AO贴着纸板E射到平面镜上,在纸板F上会看到反射光线OB.将纸板F沿ON向前或后折,此时在纸板F上看不到反射光线,此实验现象说明   .
(4)如果让光线沿着BO的方向射向镜面,会看到发射光线沿着OA方向射出,这表明   .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