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1.制作时间轴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式。下面的时间轴反映了( )A.君主专制的不断强化 B.选官制度的持续发展C.地方行政机构的调整 D.对外交往的深入推进2.明清时期,政府规定科举考试须用“八股文”,并严惩“异端”。这些措施的目的是( )A.发展海外贸易 B.推动文化创新C.促进民族团结 D.加强思想控制3. 明代引进了原产于美洲的玉米、甘薯、马铃薯等,为粮食的增产开辟了新的途径。郑和下西洋获得一种高级青花料,提高了青花瓷生产水平,景德镇产出的青花瓷器畅销海内外。材料反映出明朝经济发展的原因是( )A.海上丝绸之路的兴起 B.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C.君主专制统治的强化 D.中外之间的经济互动4. (跨学科·语文)诗歌体现时代特征,反映时代气象。下面的诗歌(节选)体现出明朝对外交往( )永乐满朝人济济,西洋万里水茫茫。 星牵沧海云帆耸,浪系天涯纽带长。 云护牙签满,星含宝剑横。 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A.双向交流,兼收并蓄 B.和平交往与暴力冲突并存C.闭关锁国,一口通商 D.被迫卷入了资本主义市场5.在期末复习时,历史老师将中国古代著名人物进行了整理分类,其中第二组人物属于( )第一组 第二组 第三组 第四组成吉思汗、努尔哈赤 陈胜、李自成 张仲景、李时珍 司马迁、司马光A.少数民族首领 B.著名历史学家C.著名医药学家 D.农民起义领袖6. 某教师在课堂上展示了如下内容,此内容反映出这三部科技巨著的共同特点是( )著作 作者 价值《本草纲目》 李时珍 此书总结了我国古代药物学成就《天工开物》 宋应星 此书对我国古代的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进行了全面的总结,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农政全书》 徐光启 全面总结了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先进经验、技术革新和作者关于农学的创新研究成果A.继承和总结 B.突破与创新 C.交流和发展 D.艺术成就高7.学会依靠可信史料认识历史是学习历史应具备的重要能力。研究清朝对西藏的管辖,下列材料中可信度最高的是( )A.某当代学者所著《清朝民族政策研究》B.历史小说《驻藏大臣传奇》C.清政府颁布的《钦定藏内善后章程》原文D.民间关于金瓶掣签制度的传说8.某班开展一系列线上研学活动,并搜集了如下资料。据此判断,该活动的学习内容是( )A.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B.君主专制的空前加强C.中外文化交往密切 D.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9. (跨学科·地理)下面是《清朝疆域图(1820年)》。据图可知( )A.清朝前期社会经济发展十分迅速B.清朝人口密度大,人地矛盾突出C.台湾、西藏、新疆等是中国领土D.我国开始受到来自英、美的威胁10. (高阶思维)“清代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在康雍乾时期尚可通过君主的精明强干维持高效运转,但这一制度的核心缺陷在于其过度依赖个人权威。一旦君主能力不足或决策失误,国家机器便会陷入瘫痪。”作者的观点旨在强调( )A.康雍乾时期君主开明 B.清朝君主专制达顶峰C.近代清朝君主的无能 D.清朝高度集权的弊端11. (新考向·主题探究)某同学在复习时制作了下面的历史笔记。据此判断,他学习的主题是( )A.争霸与争鸣 B.分裂与统一 C.繁荣与开放 D.盛世与危机12.明朝时,小说、戏曲等大众化的文学艺术形式有了突出的发展;清代的小说和戏剧表演也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呈现出世俗化的趋势。上述材料介绍的是明清时期文学艺术发展的( )A.条件 B.意义 C.特点 D.局限性13.史实是对历史的客观描述,历史观点是对史实的主要看法。下列选项中属于历史观点的是( )A.1684年清朝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B.闭关锁国使中国落后于历史发展进程C.乾隆年间四大徽班曾进京献艺D.明长城东起鸭绿江边,西至嘉峪关二、非选择题14.某班以“中央王朝的边疆治理”为主题制作展板,请你参与完成相关要求。(11分)中央王朝的边疆治理板块一 治理措施 ①签订《尼布楚条约》 ②设置驻藏大臣 ③设置澎湖巡检司 ④设置安西都护府板块二 历史遗存板块三 边疆危机 材料一 戚继光招募3000人组成“戚家军”。经过严格训练后,纪律严明,勇猛善战,成为抗倭劲旅。和俞大猷所率海上明军密切配合,多次给由浙江转向福建的倭寇以重创,从而使东南倭寇最终得以荡平。 ——摘编自朱绍侯等《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 郑成功逐荷兰夷据之,伪置承天府,名曰东都。设二县,曰天兴、万年。其子郑锦(经)改东都曰东宁省,升二县为州。康熙二十二年讨平之,改置台湾府,属福建布政使司。 ——摘自《大清一统志·台湾府》(1)请将板块一中的内容进行归类。(要求:写出序号)(3分)【示例】西北地区:__④__;西南地区:____________;东北地区:____________;东南地区:____________(2)请从板块二中任选一项,说明其入选展板的理由。(要求:从意义或影响方面作答)(4分)(3)根据材料一,概括戚继光抗倭胜利的原因。(2分)根据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台湾府的设置有何历史意义。(2分)15.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对外交流呈现出不同的特点。某班以“中国历代对外关系”为主题,开展探究活动,请你参与完成。(13分)【开放兼容·唐】C.为了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日本派遣使节到中国,他们把唐朝先进的制度、天文历法、文字、典籍、书法艺术、建筑技术等传回日本。(1)在研究唐朝的对外关系时,该小组搜集了上述材料,请选出符合该研究主题的材料。(只写字母即可)(2分)为进一步研究唐朝时期中外交流的特点,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再补充两个相关的历史事件。(2分)【荣耀扬威·明】材料一 在15世纪上半叶,在地球的东方,从波涛万顷的中国海面,直到非洲东海岸的辽阔海域,呈现出一幅中国人在海上称雄的图景。——摘编自[英]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2)材料一中“中国人在海上称雄的图景”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1分)请从特点、地位方面简要描述这一历史事件。(4分)【闭关自守·清】材料二 凡官员、兵民私自出海贸易及迁海岛居住耕种者,均以通贼论处斩……凡官吏、士兵私自与海外诸岛交易或出洋者,亦以反叛通敌论罪。——摘编自《大清律例》(3)材料二中清朝这一闭关锁国政策,对中国产生了什么影响?(2分)综合上述材料分析,中国古代的对外政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分)答案一、1.A 2.D3.D 点拨:根据材料中“明代引进了原产于美洲的玉米、甘薯、马铃薯等,为粮食的增产开辟了新的途径”可知,引进原产于美洲的作物使国内粮食增产。郑和下西洋获得高级青花料,进而使景德镇青花瓷畅销海内外。这些反映了中外之间在技术和贸易方面的互动,推动了明朝经济发展,D正确。4.B 5.D 6.A 7.C 8.D 9.C 10.D 点拨:题干强调的是清代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存在过度依赖个人权威这一核心缺陷,以及这种缺陷带来的一旦君主能力不足或决策失误,国家机器就会瘫痪的弊端,D正确。康雍乾时期君主开明不是材料主旨,排除A;清朝君主专制达顶峰、近代清朝君主无能与材料无关,排除B、C。11.D 12.C 13.B二、14.(1)西南地区:② 东北地区:① 东南地区:③(3分)(2)【示例1】选择伊犁将军府,理由:清朝设置伊犁将军,管辖包括巴勒喀什池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加强了对西北地区的管辖。(七下P92)【示例2】选择金奔巴瓶,理由:西藏地方达赖与班禅等大活佛的转世,需要通过金瓶掣签,依照宗教仪轨和历史定制,最后报请朝廷批准,有效地加强了对西藏的管辖。(七下P91)(任选一项作答,4分)(3)原因:戚家军纪律严明;勇猛善战;得到了其他友军的支援配合;抗倭是反侵略的正义战争。(任答两点即可,2分)意义:加强了中央政府对台湾的管辖,巩固了祖国的东南海防,台湾的社会经济发展也步入了新的历史时期。(2分,七下P89)15.(1)材料:B、C。(2分)历史事件:鉴真东渡、玄奘西行。(2分)(2)历史事件:郑和下西洋。(1分)简述:1405—1433年,郑和率船队7次下西洋,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时间之长,规模之大,堪称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不仅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而且为人类的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4分,七下P71—72)(3)影响:使中国逐渐落伍于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2分,七下P105)变化:由开放到封闭。(2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