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内蒙古自治区乌海市中考历史模拟试卷(一)(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5年内蒙古自治区乌海市中考历史模拟试卷(一)(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5年乌海市中考历史模拟试卷(一)
总分:50分 考试时间:60分钟
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 小唐同学在参观西安半坡博物馆时,能感受到( )
A.干栏式建筑的巧妙 B.人面鱼纹彩陶盆的古朴美
C.青铜器的高超工艺 D.甲骨文的造字特点
2. 《汉书》中记载,汉代经济发展经历了从汉初的“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到武帝初年“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的过程。与这一变化相关的是( )
A.楚汉争霸 B.文景之治 C.尊崇儒术 D.光武中兴
3.《(新编)中国通史纲要》指出,科举制的出现为中国古代的官员选拔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和方式,为更广泛的社会阶层提供了上升渠道。这表明科举制度( )
A. 导致文官地位超过武官 B. 消除了人们的门第观念
C. 有利于社会阶层的流动 D. 营造了浓厚的读书风气
4. “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拆铁道,拔线杆,紧急毁坏火轮船。大法国,心胆寒,英美德俄尽消然。洋鬼子,尽除完,大清一统靖江山。”上述揭帖的内容反映出义和团( )
A.是民间发起的抗日组织 B.旗帜鲜明地反对洋务运动
C.是政府组织的民间武装 D.具有鲜明的反帝斗争意志
5. 1954年,《人民日报》记者在《六亿人民心花开》一文中写到:“代表们走进了会场,坐上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席位……商量着国家的大事。”材料中“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是指(  )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国务院
6. 从深圳特区到海南特区,再到海南自贸区的设立,中国走了近四十年,这四十年的发展过程,从直观上看体现了(  )
A.中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的历程 B.世界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入
C.中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的事实 D.中国海南地区影响力不断增加的过程
7. 1348年,黑死病传遍欧洲,给整个欧洲毁灭性打击。佛罗伦萨如地狱一般,无计可施的市民只能举行盛大游行,向上帝忏悔,结果更多的人感染了瘟疫,无路可走的人们开始酗酒玩乐、日夜狂欢,用纵情享乐忘记身边的痛苦。这一变化(  )
A.使罗马教会对欧洲的控制动摇 B.促使人文主义思想的加速到来
C.体现了人民救助瘟疫能力有限 D.导致了欧洲商路中心向西转移
8. 马克思说:“美洲金银产地的发现,土著居民的被剿灭、被奴役和被埋葬于矿井,对东印度开始进行的征服和掠夺,非洲变成商业性猎获黑人的场所——这一切标志着资本主义生产时代的曙光”,对“曙光”理解正确的是(  )
A.人类社会的横向交流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B.神学理论遭受冲击且教会权威被沉重打击
C.加剧了亚非拉等广大殖民地的贫困和落后 D.早期殖民扩张加速了欧洲资本的原始积累
9. 一位俄国地主写道:“废除农奴制法令颁布十五个月后,我看到农民同他以前的主人交谈时,就像两个完全平等的人在交谈。”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农奴获得与地主等额的份地 B.农奴在法律上获得人身自由
C.解放后的农奴摆脱经济剥削 D.改革开启了俄国近代化进程
10.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帝国主义战争,得出这一结论的主要依据是(  )
A.战争发生在帝国主义时代 B.战争的结果摧毁了四大帝国
C.交战国主要是帝国主义国家 D.战争的主要目的是争夺殖民地和势力范围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30分。(11题10分,12题10分,13题10分)
11.(10分)
材料一 唐蕃关系示意图
材料二 宋辽西夏时期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往,呈现出相互吸收的特点。在辽朝,契丹族上自皇帝下至臣僚百姓,大都向往汉文化。西夏王室同样重视吸收汉族文化。虽然宋朝自以为是文化大国,但仍然吸收了辽夏的某些文化成分。
——摘编自翁独健《中国民族关系史纲要》
根据材料一,概括唐朝和吐蕃之间友好交往的主要形式。(2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宋辽西夏时期民族文化交往呈现的特点,结合所学,列举辽西夏学习汉族文化的相同措施。(4分)
(3)综合以上探究,谈一谈今天加强民族团结的重大意义。(4分)
12.(10分)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使中国人民成为国家、社会和自己命运的主人,实现了中国向人民民主制度的伟大跨越,实现了中国高度统一和各民族空前团结,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彻底结束了旧中国一盘散沙的局面…
——摘自习近平《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实现了怎样的伟大跨越?彻底结束了旧中国怎样的历史?对世界产生了什么影响?(4分)
【材料二】中国共产党在十八大以来推进我国社会发展实现历史性飞跃的同时,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现新的历史性飞跃。可以说,中华民族“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过程,得益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不断推进,同时又促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进一步发展。社会主义在中国的活跃和兴旺、成功和胜利,是在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进程中实现的。
——摘自人民网《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
(2)“十八大”以来,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什么?中国共产党“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现新的历史性飞跃”,形成的最新理论成果是什么?(2分)
(3)请从中华民族“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过程中,列举出社会主义在中国取得“成功和胜利”的两项经济建设成就。(4分)
13.(10分)结合下面有关材料,运用所学历史知识,谈谈你对科技创新、经济发展与社会生活、自然环境之间关系的认识,写一篇历史下论文。(要求自拟标题,观点明确,史实确凿,语言流畅,条理清晰,字迹工整,卷面清洁,不少于150字。)
材料一 (1851年)英国举办了第一届世界博览会。维多利亚女王发出外交邀请信函,有十个国家接受了邀请。伦敦博览会(又名水晶宫博览会)被确认为现代意义上的首届世博会。水晶宫博览会成为二十世纪科学与进步的巨大推动力,它的成功使以后的世界博览会与奥林匹克运动会一样成为全球规模的盛会。
材料二 1870年以后,第二次工业革命促使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地发展,各种新技术,新发明陈出不穷,特别是电力的发明,并迅速应用于工业生产,大大促进工业的发展。
材料三 随着两次工业革命的发展,人类由传统农业社会进入现代工业社会,人类历史实现了从分散的地域性历史向整体的世界历史的重大跨越,开始了工业文明的全球扩张。
材料四 近代产业革命开始于蒸汽机的发明和广泛使用。一些工业发展的城市和工矿区人口密集、物流量大,煤的燃烧量急剧增加,大气污染的环境问题不断发生。如1873、1880、1882、1891、1892年,英国伦敦多次发生可怕的有毒烟雾事件
——刘少康编著《环境与环境保护导论》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B C B A A B D B D
二、非选择题
11.【答案】(1)形式:和亲、会盟。
(2)特点:互相吸收。措施:学习汉族政权:创制文字,建立制度,铸造货币。
(3) 意义:有利于国家统一、社会稳定;有利于边疆地区的发展;有利于各民族的共同发展繁荣。
12. 【答案】(1)实现了中国向人民民主制度的伟大跨越。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2)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3)一五计划的完成,我国开始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的基础,开始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农民有了生产自主权,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了;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经济迅速发展。农村乡镇企业发展起来,为农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
13. 【答案】(要求自拟标题,观点明确,史实确凿,语言流畅,条理清晰,字迹工整,卷面清洁,不少于150字。)(依据要求酌情给分。)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科技创新能促进经济的发展;经济发展了,人民的生活水平就提高了;社会生活的治疗就提高了;这是单方面的促进的关系;然而,随着科技的发展,一些新研发的资源和能源的利用也带来了环境的问题,例如空气污染和环境的污染,所以,保护环境迫在眉睫;保护环境,从我做起;地球是我家,爱护靠大家。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