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1第三课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第一框伟大的改革开放课件+学案+课时作业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统编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1第三课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第一框伟大的改革开放课件+学案+课时作业含答案

资源简介

(共35张PPT)
第三课 只有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第一框 伟大的改革开放
课标要求 学习目标
  讲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历史性转折的意义,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改革开放新时期开创的。 1.通过回顾改革开放的进程,了解党和国家的决策部署,感受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的巨大变化,坚定对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改革开放政策的信心,增强政治认同。
2.通过了解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成就,正确理解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科学认识和把握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培养科学精神。
(下列带★的内容需重点关注)
一、改革开放的进程
1.序幕开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主要
内容 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 ,实现党和国家工作中心战略转移
意义 开启了改革开放和 建设新时期,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组织路线
社会主义现代化
2.历史进程
(1)起步阶段(1978—1992年)★
①对内改革
时间点 内容
党的十一届
三中全会后 率先取得突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得以推行,乡镇企业迅速发展
1984年党的
十二届三中
全会 标志着中国改革重点从农村转向 ,企业改革迈出重要步伐
农村改革
城市
②对外开放
时间点 内容
1980年 党和国家批准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设置
1984年 开放大连、青岛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
1988年 设立海南省,建立海南经济特区
1990年 开发开放上海浦东
1992年 开放沿长江的5个城市。之后,又开放17个内陆省会城市,同时开放了一系列沿边城市
经济特区
(2)进入新阶段(1992年—党的十八大)
标志 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和党的十四大明确建立
目标
对内
改革 1993年召开的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就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行部署
2003年召开的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围绕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行了部署
对外
开放 2001年,我国成功加入 ,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社会主义市场
经济体制
世界贸易组织
(3)全面深化阶段(党的十八大以来)
对内
改革 全面深化改革,打响改革攻坚战,加强改革顶层设计,坚决破除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各领域基础性制度框架基本建立,许多领域实现历史性变革、系统性重塑、整体性重构,新一轮党和国家机构改革全面完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国家治理体系和 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
治理能力
对外
开放 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构建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加快推进自由贸易试验区、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共建 成为深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和国际合作平台,形成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格局
“一带一路”
二、改革开放的意义★
1.历史意义
四个
面貌 改革开放极大改变了中国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中国人民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
三个
“飞跃” 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迎来了从创立、发展到完善的伟大飞跃,中国人民迎来了从温饱不足到 的伟大飞跃
小康富裕
2.现实意义
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 ,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
3.启示
(1)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解放思想永无止境,改革开放也永无止境,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 是中国的基本国策。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
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
(2)改革开放只有 ,没有完成时。
必由之路
对外开放
开放
进行时
正误判断
1.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  )
【提示】 √
2.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城乡改革同步开启。(  )
【提示】 ×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改革率先取得突破。1984年,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召开,标志着中国改革重点从农村转向城市,企业改革迈出重要步伐。
3.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标志着中国改革重点从城市转向农村。
(  )
【提示】 × 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标志着中国改革重点从农村转向城市。
4.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明确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  )
【提示】 × 党的十四大明确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
5.2001年,我国成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
【提示】 √
6.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取得了巨大成就,这说明我国的改革开放已经全面完成。(  )
【提示】 × 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议题探究
议题一 改革开放的进程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的伟大进程。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举改革开放伟大旗帜,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推动许多领域实现历史性变革、系统性重塑、整体性重构,开创了改革开放新局面。
纵观40多年改革开放历程,我国成功实现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生产力得到前所未有的大解放,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明显改善,国际影响力大幅提升,走出一条在一个十几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摆脱贫困、迈向富强的崭新道路。
任务1 请你列举在改革开放进程中具有标志性意义的两个事件。
【提示】 (1)1984年,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召开,标志着中国改革重点从农村转向城市,企业改革迈出重要步伐。
(2)2001年,我国成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任务2 说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要内容以及意义。
【提示】 (1)主要内容: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实现党和国家工作中心战略转移。
(2)意义: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议题二 改革开放的意义
我国坚持向改革要动力、向开放要活力。中国经济实力、活力、动力不断迈上新台阶,国内生产总值已从1978年的不足4 000亿元人民币上升到2024上半年的61.7万亿元,经济总量占世界经济的比重达18%左右;减贫困、建小康、惠民生,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加快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进博会、服贸会、消博会,搭建起开放合作的平台,我国已成为世界货物贸易第一大国、服务贸易第二大国、使用外资第二大国、对外投资第一大国,成为近200个经济体的主要贸易伙伴。中国将推动各国各方共享中国大市场机遇,以自身发展为世界创造更多机遇。
回望过去,我们依靠改革开放,在富起来、强起来的征程上迈出了决定性的步伐。眺望未来,我们必须深入推进改革创新,坚定不移扩大开放。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传承和弘扬改革开放精神,在更高起点上推进改革开放。
任务1 请你结合材料,谈谈你对“前进道路上必须牢牢把握‘坚持深化改革开放’这一重大原则”的理解。
【提示】 (1)改革开放极大改变了中国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中国人民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迎来了从创立、发展到完善的伟大飞跃,中国人民迎来了从温饱不足到小康富裕的伟大飞跃。
(2)实践充分证明,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中国人民在富起来、强起来的征程上迈出了决定性的步伐。
(3)踏上新征程,要始终高举新时代改革开放旗帜。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4)对世界来说,中国的改革开放为全球经济发展开辟了广阔市场,提供了无限机遇和可能;极大地拓展了中国与世界合作共赢、共同发展的空间,有利于各国人民共享发展成果。
任务2 我们要在前进道路上坚持深化改革开放,传承和弘扬改革开放精神。请你就新征程上青年学生如何弘扬改革开放精神提三条建议。
【提示】 (1)勇于实践,敢于探索,迎接挑战。
(2)树立创新意识和革命批判精神。
(3)坚定理想信念,树立顽强拼搏的精神。
(4)树立合作意识,培养社会责任感。
拓展提升
1.改革开放的进程
2.深刻理解“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1)对外开放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实践发展永无止境,改革开放也永无止境。
(2)中国人民具有伟大梦想精神,中华民族充满变革和开放精神,敢闯敢试,敢为人先。
(3)以数千年大历史观之,变革和开放总体上是中国的历史常态。中华民族以改革开放的姿态继续走向未来,有着深远的历史渊源、深厚的文化根基。
(4)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
(5)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近代中国由于闭关锁国而屡遭列强侵略的历史、我国实行改革开放取得的重大成就均充分说明,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坚持改革开放。
课堂小结
知识小结 必背清单
核心概念:
改革开放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重要问题:
1.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意义是什么
2.如何全面把握改革开放的进程
3.改革开放的意义有哪些
4.为什么说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典型例题
1.我国从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到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从兴办深圳等经济特区到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改革开放成为当代中国最显著的特征、最壮丽的气象。这是因为1978年12月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
①明确了改革重点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②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③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 ④把中国改革重点从农村转向城市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B
【解析】 1993年召开的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就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行部署,此后改革重点围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展开,①不符合题意。1984年,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召开,标志着中国改革重点从农村转向城市,④不符合题意。
2.(2024·广东卷)邓小平同志在1979年要求深圳“杀出一条血路来”,之后进一步提出“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强调要“摸着石头过河”。2012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考察时作出“改革已经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的重要论断。对此,下列解读正确的是(  )
①“杀出一条血路来”指明了打破帝国主义封锁的方向 ②“走自己的道路”指明了我国改革开放的方向 ③“摸着石头过河”说明改革伊始就明确了发展蓝图 ④“改革已经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要求加强全面深化改革的顶层设计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C
【解析】 邓小平同志在1979年要求深圳“杀出一条血路来”,强调的是发展经济特区,与打破帝国主义封锁无关,且我国在改革开放之前就已经打破了帝国主义孤立封锁中国的政策,①不符合题意。“摸着石头过河”说明在没有先例可循的情况下,我国奋力开创改革开放新征程,而不是改革伊始就明确了发展蓝图,③不符合题意。
3.从农村到城市,从试点到推广,从经济体制改革到全面深化改革,中国闯出了一条人类文明史上绝无仅有的跨越式发展道路。根据改革开放的进程对下列事件进行排序,其中正确的是(  )
①农村改革取得突破,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②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为中国开放发展开辟新天地 ③明确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改革开放进入新阶段 ④D汽车公司借中国加入WTO的东风,真正打开了海外出口布局的闸门
[A]①→④→③→② [B]①→③→④→②
[C]③→①→②→④ [D]③→④→①→②
B
【解析】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改革率先取得突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得以推行,①排第一位;以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和党的十四大明确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为标志,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一个新的阶段,③排第二位;2001年,我国成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④排第三位;2013年,开创性地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②排第四位。综上,正确的顺序为①→③→④→②,B符合题意。
4.下面漫画中的变化说明(  )
[A]改革是一场解放生产力的自我革命
[B]改革开放极大地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C]改革开放极大地改善了人民的生活水平
[D]改革开放极大地改变了中国共产党的面貌
C
【解析】 漫画反映人民饮食的改善,强调的是改革开放极大地改善了人民的生活水平,C符合题意。
5.中国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中国越发展,就越开放,中国开放的大门不可能关闭。改革开放永无止境,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这是因为(  )
①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变革 ②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必须坚持改革开放 ③改革开放后中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④只有坚持改革开放,才能不断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B
【解析】 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并不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变革,①错误。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中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③不符合题意。第一框 伟大的改革开放
课时作业
(时间:30分钟 总分:60分)
选择题1~12题,每小题3分,共36分。
基础诊断
知识点一 改革开放的进程
1.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全会彻底否定“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高度评价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重新确立了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胜利召开(  )
①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②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 ③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 ④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 B
【解析】 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在中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②不符合题意。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③不符合题意。
2.1992年初,邓小平在《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中指出:“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对这一论断理解不正确的是(  )
[A]通过革命推翻旧的社会制度,能够打破落后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束缚
[B]通过改革能够调整生产关系中与生产力发展不相适应的部分
[C]改革与革命在根本性质上一致,两者并无区别
[D]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和改革都是为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答案】 C
【解析】 改革与革命在根本性质上不同,C错误,符合题意。
3.1984年是改革开放进程中重要的一年。小超同学搜集了一些1984年的资料,如下表所示。由这些资料可以推断出(  )
1-2月 邓小平视察经济特区,为深圳特区题词“深圳的发展和经验证明,我们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
5月 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
10月 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①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改革重点从农村转向城市 ②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得以推行,乡镇企业迅速发展 ③沿海港口城市的开放,有力增强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动力 ④我国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A]①③ [B]①② [C]②④ [D]③④
【答案】 A
【解析】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得以推行,乡镇企业迅速发展,②不符合题意。2001年,我国成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④不符合题意。
4.我国的改革开放创造了发展奇迹,今后还要以更大气魄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续写更多“春天的故事”。我国的改革开放不是一蹴而就的。下列关于我国改革开放的进程,排序正确的是(  )
①我国成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②加快推进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 ③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④实现党和国家工作中心战略转移
[A]①→②→③→④
[B]④→③→①→②
[C]④→③→②→①
[D]③→④→②→①
【答案】 B
【解析】 1978年12月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党和国家工作中心战略转移,④排在第一位。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改革率先取得突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得以推行,③排在第二位。2001年,我国成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①排在第三位。加快推进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是党的十八大之后提出的,②排在第四位。综上,正确的顺序为④→③→①→②,B符合题意。
5.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人民的生活经历了从过去的“吃不饱”到今天的“吃得好”,从过去的“煤油灯”到现在的“节能灯”的变化。关于对内改革,下列重要事件与内容或影响对应正确的是(  )
重要事件 内容或影响
①1984年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 中国改革重点从农村转向城市
②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和党的十四大 就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行部署
③1990年开发开放上海浦东 标志我国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④2012年党的十八大 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 B
【解析】 1993年召开的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就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行部署,②错误。2001年,我国成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且其不属于对内改革的进程,③排除。
6.以史鉴今、资政育人,重视从历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党中央在全社会开展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宣传教育,旨在深化人民对党的历史的理解和把握。关于改革开放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城乡改革同步开启 ②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拉开了中国城市改革的序幕 ③全面深化改革助力我国开拓高水平对外开放新局面 ④新时代形成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 D
【解析】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改革率先取得突破,①错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拉开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序幕,②错误。
知识点二 改革开放的意义
7.漫画《变迁》是我国改革开放40多年来人民生活发生显著变化的一个缩影。下列对漫画的解读正确的是(  )
①人们的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日子过得越来越殷实 ②我国科技、教育、文化等社会事业蓬勃发展 ③我国实现了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 ④我国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答案】 C
【解析】 “我国科技、教育、文化等社会事业蓬勃发展”在材料中没有体现,②排除。共同富裕还没有实现,③错误。
8.1990年,党中央作出开发开放上海浦东的重大决策。30多年来,浦东不负重托,用“浦东速度”书写发展传奇,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提供了最鲜活的现实明证,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最生动的实践写照。上海浦东的成功实践(  )
①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②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基本形成 ③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④表明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赶上时代的重要
法宝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 B
【解析】 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开放区、沿江开放港口城市、沿边开放城镇、内陆省会开放城市的开放体系的形成,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基本形成,②错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③错误。
9.“苟利于民,不必法古;苟周于事,不必循俗。”习近平总书记曾引用这句古语强调,变革创新是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根本动力。总书记还多次用“伟大觉醒”“重要法宝”“关键一招”“必由之路”“活力之源”等提法,深刻阐明改革开放的重大意义和作用。关于改革开放,特别是新时代的全面深化改革,我们感叹(  )
①改革开放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 ②改革开放使我国实现了从温饱不足到小康富裕的伟大飞跃 ③中华民族的面貌已经被这场激越人心的变革彻底改变 ④中国的改革开放顺应了时代潮流和世界发展需要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 D
【解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①错误。“中华民族的面貌已经被这场激越人心的变革彻底改变”夸大了改革开放的作用,③错误。
10.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全面深化改革,将改革进行到底,是对改革开放最好的纪念。下列关于“将改革进行到底”的认识正确的是(  )
①正确地概括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 ②是我们党围绕对外开放作出的正确选择 ③将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进一步发展 ④完成了对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
认识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 A
【解析】 “将改革进行到底”是我们党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对我国基本国情和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准确判断后作出的选择,而不是围绕对外开放作出的选择,②错误。“将改革进行到底”进一步深化了对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而不是完成了对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④错误。
进阶提升
11.《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指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划时代的,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也是划时代的,实现改革由局部探索、破冰突围到系统集成、全面深化的转变,开创了我国改革开放新局面。下列对这两次全会的理解正确的是(  )
①两次全会的内容一脉相承,都为中国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②两次全会的部署都实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③两次全会的擘画进一步丰富了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路径 ④前一次全会比后一次全会的影响更深刻、更广泛、更深远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 A
【解析】 1956年,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③与史实不符,排除。两次全会对中国来说都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不能比较两次全会哪次影响更深刻、更广泛、更深远,④排除。
12.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指出:坚持守正创新,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动摇,紧跟时代步伐,顺应实践发展,突出问题导向,在新的起点上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创新。坚持守正创新原则要求(  )
①勇立潮头,守改革方向之正 ②自我革命,求根本制度之变 ③风鹏正举,谋改革推进之新 ④放眼世界,以对外开放为基
[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②③
【答案】 A
【解析】 守正创新强调的是守住改革的方向、原则、立场、根基,同时要顺应时代和实践的发展要求,谋改革推进之新,①③符合题意。
13.(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改革开放是湖南引领风气之先的重要标识,是破解湖南高质量发展瓶颈的“万能钥匙”。湖南靠改革来破题、靠开放来破局,打造内陆地区改革开放高地的宏伟蓝图正在照进现实。2024年3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省长沙市主持召开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座谈会时强调:“统筹推进深层次改革和高水平开放,持续打造更具竞争力的内陆开放高地。”这为湖南主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加快实现“三高四新”美好蓝图提供了重大战略指引、指明了根本前进方向。
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湖南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发展开放型经济的战略决策,有力推进深化改革、对外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严峻复杂的国内外发展环境,湖南锚定“三高四新”美好蓝图,奋力打造内陆地区改革开放高地,对外贸易取得新突破、引进外资迈出新步伐、对外经济合作取得新成果、自贸区改革持续深化,对外经济取得长足发展,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基本形成。
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眺望前方的奋进路,湖南保持越是艰险越向前的刚健勇毅,以高度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坚定不移深化改革开放。
(1)试列举两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的成就。(2分)
(2)请你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湖南“靠改革来破题、靠开放来破局”的原因。(10分)
【答案】 (1)①经济发展迈上新台阶,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②科技事业蓬勃发展,“复兴号”、C919等科技成果不断涌现。③国际地位显著提升,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得到世界广泛认同等。(任举两例即可得2分)
(2)①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改革开放引领湖南发展新风气,成为湖南破解高质量发展瓶颈的重要举措。(5分)②改革开放是强国富民之路,是我们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深化改革与不断开放并举,成为湖南经济发展的直接动力,湖南努力以改革开放的主动赢得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主动、赢得国际竞争的主动,进而把握发展先机。(5分)
14.(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从3 679亿元增长到2023年的129万亿元,人民生活水平逐年提升。从恢复高考、普及义务教育,到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举办奥运会,再到辽宁号航空母舰、歼-20战斗机亮相世界等,中国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技、体育、军事等多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不断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显著的特征、最壮丽的气象。”2024年5月6日,习近平主席在中法企业家委员会第六次会议闭幕式上致辞,向世界宣示中国“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的信心和底气。
  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的原因。
【答案】 (1)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所以改革不停顿。(3分)
(2)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解放思想永无止境,改革开放也永无止境,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
(3分)
(3)对外开放是中国的基本国策。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所以开放不止步。(3分)
(4)只有坚持改革开放,才能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提高中国的国际影响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而助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3分)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第一框 伟大的改革开放
课标要求 学习目标
  讲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历史性转折的意义,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改革开放新时期开创的。 1.通过回顾改革开放的进程,了解党和国家的决策部署,感受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的巨大变化,坚定对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改革开放政策的信心,增强政治认同。 2.通过了解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成就,正确理解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科学认识和把握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培养科学精神。
(下列带★的内容需重点关注)
一、改革开放的进程
1.序幕开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主要 内容 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实现党和国家工作中心战略转移
意义 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2.历史进程
(1)起步阶段(1978—1992年)★
①对内改革
时间点 内容
党的十一届 三中全会后 农村改革率先取得突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得以推行,乡镇企业迅速发展
1984年党的 十二届三中 全会 标志着中国改革重点从农村转向城市,企业改革迈出重要步伐
②对外开放
时间点 内容
1980年 党和国家批准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设置经济特区
1984年 开放大连、青岛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
1988年 设立海南省,建立海南经济特区
1990年 开发开放上海浦东
1992年 开放沿长江的5个城市。之后,又开放17个内陆省会城市,同时开放了一系列沿边城市
(2)进入新阶段(1992年—党的十八大)
标志 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和党的十四大明确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
对内 改革 1993年召开的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就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行部署
2003年召开的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围绕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行了部署
对外 开放 2001年,我国成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3)全面深化阶段(党的十八大以来)
对内 改革 全面深化改革,打响改革攻坚战,加强改革顶层设计,坚决破除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各领域基础性制度框架基本建立,许多领域实现历史性变革、系统性重塑、整体性重构,新一轮党和国家机构改革全面完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
对外 开放 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构建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加快推进自由贸易试验区、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共建“一带一路”成为深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和国际合作平台,形成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格局
二、改革开放的意义★
1.历史意义
四个 面貌 改革开放极大改变了中国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中国人民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
三个 “飞跃” 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迎来了从创立、发展到完善的伟大飞跃,中国人民迎来了从温饱不足到小康富裕的伟大飞跃
2.现实意义
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
3.启示
(1)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解放思想永无止境,改革开放也永无止境,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对外开放是中国的基本国策。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
(2)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正误判断
1.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  )
【提示】 √
2.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城乡改革同步开启。(  )
【提示】 ×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改革率先取得突破。1984年,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召开,标志着中国改革重点从农村转向城市,企业改革迈出重要步伐。
3.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标志着中国改革重点从城市转向农村。(  )
【提示】 × 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标志着中国改革重点从农村转向城市。
4.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明确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  )
【提示】 × 党的十四大明确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
5.2001年,我国成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
【提示】 √
6.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取得了巨大成就,这说明我国的改革开放已经全面完成。(  )
【提示】 × 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议题一 改革开放的进程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的伟大进程。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举改革开放伟大旗帜,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推动许多领域实现历史性变革、系统性重塑、整体性重构,开创了改革开放新局面。
纵观40多年改革开放历程,我国成功实现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生产力得到前所未有的大解放,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明显改善,国际影响力大幅提升,走出一条在一个十几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摆脱贫困、迈向富强的崭新道路。
任务1 请你列举在改革开放进程中具有标志性意义的两个事件。
【提示】 (1)1984年,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召开,标志着中国改革重点从农村转向城市,企业改革迈出重要步伐。
(2)2001年,我国成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任务2 说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要内容以及意义。
【提示】 (1)主要内容: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实现党和国家工作中心战略转移。
(2)意义: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议题二 改革开放的意义
我国坚持向改革要动力、向开放要活力。中国经济实力、活力、动力不断迈上新台阶,国内生产总值已从1978年的不足4 000亿元人民币上升到2024上半年的61.7万亿元,经济总量占世界经济的比重达18%左右;减贫困、建小康、惠民生,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加快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进博会、服贸会、消博会,搭建起开放合作的平台,我国已成为世界货物贸易第一大国、服务贸易第二大国、使用外资第二大国、对外投资第一大国,成为近200个经济体的主要贸易伙伴。中国将推动各国各方共享中国大市场机遇,以自身发展为世界创造更多机遇。
  回望过去,我们依靠改革开放,在富起来、强起来的征程上迈出了决定性的步伐。眺望未来,我们必须深入推进改革创新,坚定不移扩大开放。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传承和弘扬改革开放精神,在更高起点上推进改革开放。
任务1 请你结合材料,谈谈你对“前进道路上必须牢牢把握‘坚持深化改革开放’这一重大原则”的理解。
【提示】 (1)改革开放极大改变了中国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中国人民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迎来了从创立、发展到完善的伟大飞跃,中国人民迎来了从温饱不足到小康富裕的伟大飞跃。
(2)实践充分证明,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中国人民在富起来、强起来的征程上迈出了决定性的步伐。
(3)踏上新征程,要始终高举新时代改革开放旗帜。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4)对世界来说,中国的改革开放为全球经济发展开辟了广阔市场,提供了无限机遇和可能;极大地拓展了中国与世界合作共赢、共同发展的空间,有利于各国人民共享发展成果。
任务2 我们要在前进道路上坚持深化改革开放,传承和弘扬改革开放精神。请你就新征程上青年学生如何弘扬改革开放精神提三条建议。
【提示】 (1)勇于实践,敢于探索,迎接挑战。
(2)树立创新意识和革命批判精神。
(3)坚定理想信念,树立顽强拼搏的精神。
(4)树立合作意识,培养社会责任感。
1.改革开放的进程
2.深刻理解“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1)对外开放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实践发展永无止境,改革开放也永无止境。
(2)中国人民具有伟大梦想精神,中华民族充满变革和开放精神,敢闯敢试,敢为人先。
(3)以数千年大历史观之,变革和开放总体上是中国的历史常态。中华民族以改革开放的姿态继续走向未来,有着深远的历史渊源、深厚的文化根基。
(4)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
(5)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近代中国由于闭关锁国而屡遭列强侵略的历史、我国实行改革开放取得的重大成就均充分说明,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坚持改革开放。
知识小结 必背清单
核心概念: 改革开放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重要问题: 1.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意义是什么 2.如何全面把握改革开放的进程 3.改革开放的意义有哪些 4.为什么说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1.我国从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到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从兴办深圳等经济特区到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改革开放成为当代中国最显著的特征、最壮丽的气象。这是因为1978年12月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
①明确了改革重点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②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③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 ④把中国改革重点从农村转向城市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答案】 B
【解析】 1993年召开的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就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行部署,此后改革重点围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展开,①不符合题意。1984年,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召开,标志着中国改革重点从农村转向城市,④不符合题意。
2.(2024·广东卷)邓小平同志在1979年要求深圳“杀出一条血路来”,之后进一步提出“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强调要“摸着石头过河”。2012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考察时作出“改革已经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的重要论断。对此,下列解读正确的是(  )
①“杀出一条血路来”指明了打破帝国主义封锁的方向 ②“走自己的道路”指明了我国改革开放的方向 ③“摸着石头过河”说明改革伊始就明确了发展蓝图 ④“改革已经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要求加强全面深化改革的顶层设计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C
【解析】 邓小平同志在1979年要求深圳“杀出一条血路来”,强调的是发展经济特区,与打破帝国主义封锁无关,且我国在改革开放之前就已经打破了帝国主义孤立封锁中国的政策,①不符合题意。“摸着石头过河”说明在没有先例可循的情况下,我国奋力开创改革开放新征程,而不是改革伊始就明确了发展蓝图,③不符合题意。
3.从农村到城市,从试点到推广,从经济体制改革到全面深化改革,中国闯出了一条人类文明史上绝无仅有的跨越式发展道路。根据改革开放的进程对下列事件进行排序,其中正确的是(  )
①农村改革取得突破,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②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为中国开放发展开辟新天地 ③明确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改革开放进入新阶段 ④D汽车公司借中国加入WTO的东风,真正打开了海外出口布局的闸门
[A]①→④→③→② [B]①→③→④→②
[C]③→①→②→④ [D]③→④→①→②
【答案】 B
【解析】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改革率先取得突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得以推行,①排第一位;以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和党的十四大明确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为标志,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一个新的阶段,③排第二位;2001年,我国成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④排第三位;2013年,开创性地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②排第四位。综上,正确的顺序为①→③→④→②,B符合题意。
4.下面漫画中的变化说明(  )
[A]改革是一场解放生产力的自我革命
[B]改革开放极大地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C]改革开放极大地改善了人民的生活水平
[D]改革开放极大地改变了中国共产党的面貌
【答案】 C
【解析】 漫画反映人民饮食的改善,强调的是改革开放极大地改善了人民的生活水平,C符合题意。
5.中国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中国越发展,就越开放,中国开放的大门不可能关闭。改革开放永无止境,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这是因为(  )
①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变革 ②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必须坚持改革开放 ③改革开放后中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④只有坚持改革开放,才能不断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答案】 B
【解析】 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并不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变革,①错误。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中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③不符合题意。
课时作业
(时间:30分钟 总分:60分)
选择题1~12题,每小题3分,共36分。
基础诊断
知识点一 改革开放的进程
1.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全会彻底否定“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高度评价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重新确立了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胜利召开(  )
①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②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 ③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 ④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 B
【解析】 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在中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②不符合题意。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③不符合题意。
2.1992年初,邓小平在《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中指出:“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对这一论断理解不正确的是(  )
[A]通过革命推翻旧的社会制度,能够打破落后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束缚
[B]通过改革能够调整生产关系中与生产力发展不相适应的部分
[C]改革与革命在根本性质上一致,两者并无区别
[D]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和改革都是为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答案】 C
【解析】 改革与革命在根本性质上不同,C错误,符合题意。
3.1984年是改革开放进程中重要的一年。小超同学搜集了一些1984年的资料,如下表所示。由这些资料可以推断出(  )
1-2月 邓小平视察经济特区,为深圳特区题词“深圳的发展和经验证明,我们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
5月 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
10月 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①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改革重点从农村转向城市 ②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得以推行,乡镇企业迅速发展 ③沿海港口城市的开放,有力增强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动力 ④我国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A]①③ [B]①② [C]②④ [D]③④
【答案】 A
【解析】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得以推行,乡镇企业迅速发展,②不符合题意。2001年,我国成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④不符合题意。
4.我国的改革开放创造了发展奇迹,今后还要以更大气魄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续写更多“春天的故事”。我国的改革开放不是一蹴而就的。下列关于我国改革开放的进程,排序正确的是(  )
①我国成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②加快推进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 ③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④实现党和国家工作中心战略转移
[A]①→②→③→④
[B]④→③→①→②
[C]④→③→②→①
[D]③→④→②→①
【答案】 B
【解析】 1978年12月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党和国家工作中心战略转移,④排在第一位。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改革率先取得突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得以推行,③排在第二位。2001年,我国成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①排在第三位。加快推进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是党的十八大之后提出的,②排在第四位。综上,正确的顺序为④→③→①→②,B符合题意。
5.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人民的生活经历了从过去的“吃不饱”到今天的“吃得好”,从过去的“煤油灯”到现在的“节能灯”的变化。关于对内改革,下列重要事件与内容或影响对应正确的是(  )
重要事件 内容或影响
①1984年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 中国改革重点从农村转向城市
②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和党的十四大 就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行部署
③1990年开发开放上海浦东 标志我国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④2012年党的十八大 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 B
【解析】 1993年召开的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就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行部署,②错误。2001年,我国成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且其不属于对内改革的进程,③排除。
6.以史鉴今、资政育人,重视从历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党中央在全社会开展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宣传教育,旨在深化人民对党的历史的理解和把握。关于改革开放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城乡改革同步开启 ②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拉开了中国城市改革的序幕 ③全面深化改革助力我国开拓高水平对外开放新局面 ④新时代形成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 D
【解析】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改革率先取得突破,①错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拉开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序幕,②错误。
知识点二 改革开放的意义
7.漫画《变迁》是我国改革开放40多年来人民生活发生显著变化的一个缩影。下列对漫画的解读正确的是(  )
①人们的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日子过得越来越殷实 ②我国科技、教育、文化等社会事业蓬勃发展 ③我国实现了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 ④我国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答案】 C
【解析】 “我国科技、教育、文化等社会事业蓬勃发展”在材料中没有体现,②排除。共同富裕还没有实现,③错误。
8.1990年,党中央作出开发开放上海浦东的重大决策。30多年来,浦东不负重托,用“浦东速度”书写发展传奇,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提供了最鲜活的现实明证,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最生动的实践写照。上海浦东的成功实践(  )
①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②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基本形成 ③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④表明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赶上时代的重要
法宝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 B
【解析】 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开放区、沿江开放港口城市、沿边开放城镇、内陆省会开放城市的开放体系的形成,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基本形成,②错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③错误。
9.“苟利于民,不必法古;苟周于事,不必循俗。”习近平总书记曾引用这句古语强调,变革创新是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根本动力。总书记还多次用“伟大觉醒”“重要法宝”“关键一招”“必由之路”“活力之源”等提法,深刻阐明改革开放的重大意义和作用。关于改革开放,特别是新时代的全面深化改革,我们感叹(  )
①改革开放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 ②改革开放使我国实现了从温饱不足到小康富裕的伟大飞跃 ③中华民族的面貌已经被这场激越人心的变革彻底改变 ④中国的改革开放顺应了时代潮流和世界发展需要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 D
【解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①错误。“中华民族的面貌已经被这场激越人心的变革彻底改变”夸大了改革开放的作用,③错误。
10.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全面深化改革,将改革进行到底,是对改革开放最好的纪念。下列关于“将改革进行到底”的认识正确的是(  )
①正确地概括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 ②是我们党围绕对外开放作出的正确选择 ③将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进一步发展 ④完成了对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
认识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 A
【解析】 “将改革进行到底”是我们党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对我国基本国情和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准确判断后作出的选择,而不是围绕对外开放作出的选择,②错误。“将改革进行到底”进一步深化了对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而不是完成了对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④错误。
进阶提升
11.《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指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划时代的,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也是划时代的,实现改革由局部探索、破冰突围到系统集成、全面深化的转变,开创了我国改革开放新局面。下列对这两次全会的理解正确的是(  )
①两次全会的内容一脉相承,都为中国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②两次全会的部署都实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③两次全会的擘画进一步丰富了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路径 ④前一次全会比后一次全会的影响更深刻、更广泛、更深远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 A
【解析】 1956年,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③与史实不符,排除。两次全会对中国来说都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不能比较两次全会哪次影响更深刻、更广泛、更深远,④排除。
12.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指出:坚持守正创新,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动摇,紧跟时代步伐,顺应实践发展,突出问题导向,在新的起点上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创新。坚持守正创新原则要求(  )
①勇立潮头,守改革方向之正 ②自我革命,求根本制度之变 ③风鹏正举,谋改革推进之新 ④放眼世界,以对外开放为基
[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②③
【答案】 A
【解析】 守正创新强调的是守住改革的方向、原则、立场、根基,同时要顺应时代和实践的发展要求,谋改革推进之新,①③符合题意。
13.(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改革开放是湖南引领风气之先的重要标识,是破解湖南高质量发展瓶颈的“万能钥匙”。湖南靠改革来破题、靠开放来破局,打造内陆地区改革开放高地的宏伟蓝图正在照进现实。2024年3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省长沙市主持召开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座谈会时强调:“统筹推进深层次改革和高水平开放,持续打造更具竞争力的内陆开放高地。”这为湖南主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加快实现“三高四新”美好蓝图提供了重大战略指引、指明了根本前进方向。
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湖南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发展开放型经济的战略决策,有力推进深化改革、对外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严峻复杂的国内外发展环境,湖南锚定“三高四新”美好蓝图,奋力打造内陆地区改革开放高地,对外贸易取得新突破、引进外资迈出新步伐、对外经济合作取得新成果、自贸区改革持续深化,对外经济取得长足发展,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基本形成。
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眺望前方的奋进路,湖南保持越是艰险越向前的刚健勇毅,以高度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坚定不移深化改革开放。
(1)试列举两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的成就。(2分)
(2)请你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湖南“靠改革来破题、靠开放来破局”的原因。(10分)
【答案】 (1)①经济发展迈上新台阶,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②科技事业蓬勃发展,“复兴号”、C919等科技成果不断涌现。③国际地位显著提升,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得到世界广泛认同等。(任举两例即可得2分)
(2)①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改革开放引领湖南发展新风气,成为湖南破解高质量发展瓶颈的重要举措。(5分)②改革开放是强国富民之路,是我们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深化改革与不断开放并举,成为湖南经济发展的直接动力,湖南努力以改革开放的主动赢得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主动、赢得国际竞争的主动,进而把握发展先机。(5分)
14.(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从3 679亿元增长到2023年的129万亿元,人民生活水平逐年提升。从恢复高考、普及义务教育,到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举办奥运会,再到辽宁号航空母舰、歼-20战斗机亮相世界等,中国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技、体育、军事等多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不断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显著的特征、最壮丽的气象。”2024年5月6日,习近平主席在中法企业家委员会第六次会议闭幕式上致辞,向世界宣示中国“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的信心和底气。
  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的原因。
【答案】 (1)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所以改革不停顿。(3分)
(2)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解放思想永无止境,改革开放也永无止境,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
(3分)
(3)对外开放是中国的基本国策。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所以开放不止步。(3分)
(4)只有坚持改革开放,才能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提高中国的国际影响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而助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3分)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