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1第一课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第一框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课件+学案+课时作业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统编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1第一课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第一框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课件+学案+课时作业含答案

资源简介

(共46张PPT)
第一课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
第一框 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
课标要求 学习目标
1.描述不同社会形态的本质特征;解释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过程,阐明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取决于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
2.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的历史地位。 1.通过分析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特点,深化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明确社会形态更替的科学性,培养科学精神。
2.通过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坚定社会主义必然取代资本主义的信念,增强政治认同。
(下列带★的内容需重点关注)
一、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
1.原始社会
(1)生产力状况
阶段 旧石器时代 新石器时代
特点 人们主要以采集天然食物为生 原始畜牧业和农业开始出现,人们从食物的采集者变为
生产者
(2)生产关系的特点★
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 共同占有生产资料
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 共同劳动,在生产中结成平等互助的关系
产品分配形式 分配劳动产品
平均
(3)氏族(最基本的社会组织)
①氏族的构成及作用:按照血缘关系结成的氏族是原始人共同生活的基本单位。
②氏族制度下的管理方式:在氏族制度下,人们通过 管理集体事务,一切大事都在议事会上由全氏族成年人共同讨论决定。
(4)解体
①过程:生产工具改进→生产力发展→剩余产品出现→个体劳动盛行→生产资料由氏族公有转归家庭私有→私有制确立→贫富分化加剧→氏族成员地位越来越不平等→原始社会解体。
②私有制确立的标志★: 变成私有财产。
氏族议事会
土地
2.奴隶社会——第一个阶级社会
(1)阶级的产生
人类社会最早形成的两大对立阶级—— 阶级和奴隶阶级。
(2)生产关系的特点★
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 占有生产资料并完全占有奴隶
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 奴隶毫无人身自由,在奴隶主的强制下劳动
产品分配形式 奴隶劳动的全部产品都归奴隶主占有和支配,奴隶主只给奴隶最低限度的生活资料
奴隶主
奴隶主
(3)主要矛盾和国家的产生
①主要矛盾: 之间的矛盾。
②国家的产生:奴隶主为了维护本阶级的利益,建立了军队、法庭、监狱等暴力机关,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国家——奴隶制国家产生了。
③国家的本质:国家是 不可调和的产物,是阶级统治的工具。
奴隶阶级和奴隶主阶级
阶级矛盾
(4)奴隶社会兴衰的原因★
奴隶社会普遍使用 ,大量使用奴隶进行协作劳动,出现城乡分离以及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工,这都有助于生产发展和文化繁荣。随着
水平的提高和商品货币关系的发展,奴隶社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日益尖锐化,促使奴隶制走向瓦解。
金属工具
生产力
二、从封建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
1.封建社会——阶级社会的发展
(1)生产力状况
得到广泛使用和推广,耕作技术有了显著进步;水利事业有了较大发展;手工业有了进一步发展,冶铁业成为最重要的手工业部门;商业和城市逐渐发展起来。
铁制农具
(2)生产关系的特点★
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 地主占有绝大部分土地;农民有自己的劳动工具甚至少量土地
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 农民有一定的 ,但要依附于地主,屈从于地主阶级的奴役
产品分
配形式 地主通过收取 等方式,占有农民大部分劳动成果;农民的劳动成果除缴纳地租外,还能留下一部分归自己支配
人身自由
地租
(3)基本阶级与主要矛盾
①基本阶级: 和地主阶级是两个基本阶级。
②主要矛盾: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之间的矛盾。
农民阶级
(4)地主阶级对农民阶级的剥削和统治
经济
剥削 ① 是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基础
② 是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主要方式
③地主阶级还利用高利贷,强迫农民缴纳苛捐杂税、从事各种徭役来剥削农民
政治
压迫 封建国家的显著特征是君主专制、等级森严
思想
钳制 地主阶级通过散布封建迷信、传播封建道德、鼓吹“君权神授”,钳制劳动人民的思想
封建土地所有制
收取地租
2.资本主义社会——最后的阶级社会
(1)生产关系
萌生 随着社会生产力和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封建社会内部萌生出来
条件 ①有大批失去生产资料、有人身自由、能够自由出卖劳动力的人
②有开办资本主义企业所必需的大量货币当作资本
特点★ ①资本家占有一切生产资料
②失去生产资料的劳动者不得不出卖自己的劳动力,受雇于资本家,成为雇佣工人
③资本家在生产过程中占有工人创造的
剩余价值
·特别提醒·
资本主义剥削工人的秘密是资本家无偿占有雇佣工人的剩余价值,即雇佣劳动所创造的价值中远远超过资本家购买劳动力所付给工人的工资的部分,这是资本家各种利润的来源,具有隐蔽性。
(2)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标志 的胜利,标志着资本主义社会的开始
意义 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工业革命的发生和完成,带来了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的巨大飞跃,促进了人类思想的解放,使科学、教育、文化的发展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资产阶级革命
(3)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基本
特征 。生产过剩是相对过剩,即相对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来说,社会生产的商品显得过剩,而不是与劳动人民的实际需求相比的绝对过剩
主要
表现 大量商品卖不出去,大量生产资料被闲置,大批生产企业、银行破产,大批工人失业,生产迅速下降,信用关系被破坏,整个社会生活陷入混乱
生产过剩
直接
原因 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以及个别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与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
根本
原因 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4)基本矛盾及其发展趋势★
①基本矛盾: 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②基本矛盾在阶级关系上的表现: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立。
③地位: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在资本主义社会的体现,是资本主义社会一切矛盾和冲突的总根源。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发展,贯穿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始终,决定着资本主义的命运。
④发展趋势:资本主义终究要被 所取代,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生产社会化
社会主义
正误判断
1.原始社会没有剥削和压迫,因此它是人类的理想社会。(  )
【提示】 × 原始社会生产力水平极为低下,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匮乏,并不是人类的理想社会。
2.土地变成私有财产,标志着私有制的确立。(  )
【提示】 √
3.封建制国家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国家。(  )
【提示】 × 奴隶制国家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国家。
4.地主阶级掌握国家政权是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基础。(  )
【提示】 × 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基础。
5.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确立,标志着资本主义社会的开始。(  )
【提示】 × 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标志着资本主义社会的开始。
6.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基本特征是生产的绝对过剩。(  )
【提示】 ×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基本特征是生产的相对过剩。
议题探究
议题一 人类社会形态的发展
材料一 某动画电影讲述了原始人咕噜一家六口在老爸瓜哥的庇护下的生活。他们每天抢夺鸵鸟蛋,躲避野兽的追击,每晚听老爸叙述同一个故事,在山洞里过着一成不变的生活。大女儿小伊是一个和老爸性格截然相反的充满好奇心的女孩,她不满足一辈子留在这个小山洞里,一心想要追逐山洞外面的新奇世界。
材料二 奴隶主占有大量奴隶,可以任意买卖奴隶,可以把奴隶当作财产转让、赠送给亲朋好友,也可以把奴隶当作遗产。奴隶主像对待牛马那样强制奴隶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如果发现奴隶稍有懈怠,就用皮鞭和木棒毒打他们,若有反抗,就要处以各种酷刑。
材料三 洪武二十年(1387年),明太祖派遣国子生至全国各地,组织土地清丈,严厉打击以飞洒、诡寄之类方法欺隐赋税的地主豪绅。当时法令规定,以田赋粮万石为一区,分区编号丈量每一块土地的形状、高下、四至、土质,并记录每块土地的所有者及田赋,所谓“以田为母、以户(或人丁)为子”。
材料四 在英国,工业革命首先出现于新兴的棉纺织业。1765年,“珍妮纺纱机”的出现引发机器的发明、技术的革新等连锁反应,揭开了工业革命的序幕。随着机器生产的增多,资本对利润的渴求迅速唤起了生产力的巨大革新。
任务 请你分析材料一、材料二、材料三、材料四描述的社会形态分别是什么,并阐述这种社会形态的生产关系的特点。
【提示】 (1)材料一描述的是原始社会。原始社会生产关系的特点:人们共同劳动,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在生产中结成平等互助的关系,平均分配劳动产品。
(2)材料二描述的是奴隶社会。奴隶社会生产关系的特点: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并完全占有奴隶;奴隶毫无人身自由,在奴隶主的强制下劳动;奴隶劳动的全部产品都归奴隶主占有和支配,奴隶主只给奴隶最低限度的生活资料。
(3)材料三描述的是封建社会。封建社会生产关系的特点:地主占有绝大部分土地,通过收取地租等方式,占有农民大部分劳动成果。相对于奴隶,农民有一定的人身自由,有自己的劳动工具甚至少量土地,但不得不依附于地主,屈从于地主阶级的奴役;农民的劳动成果除缴纳地租外,还能留下一部分归自己支配。
(4)材料四描述的是资本主义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关系的特点:资本家占有一切生产资料;失去生产资料的劳动者不得不出卖自己的劳动力,受雇于资本家,成为雇佣工人,资本家在生产过程中占有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
议题二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寒冷的北风呼啸着,一个穿着单衣的小女孩蜷缩在屋子的角落里。“妈妈,天气这么冷,你为什么不生起火炉 ”妈妈叹了口气说:“因为你爸爸失业了,我们没钱买煤,我们家里没有煤了。”“妈妈,爸爸为什么失业呢 ”“因为开采的煤太多了。”这是发生在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时,一个美国煤矿工人家庭的场景。烧不起煤居然是因为开采的煤太多了,这是多么荒唐的事情!直到今天,资本主义社会依然无法消除类似的人间悲剧。
任务1 请你结合材料,说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基本特征。
【提示】 一方面,煤生产的太多了,导致大量煤积压卖不出去;另一方面,矿工失业,生活困难,买不起煤。这说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基本特征是生产的相对过剩,即相对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来说,社会生产的商品显得过剩。
任务2 探究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
【提示】 (1)导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直接原因是: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以及个别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与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
(2)当矛盾尖锐化时,社会生产结构会严重失调,一方面社会生产大规模增长,另一方面工人阶级因资本家的剥削日益贫困化,从而造成社会生产严重过剩。
(3)经济危机难以治愈,根本原因在于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拓展提升
1.区分社会基本矛盾和社会主要矛盾
对比项 社会基本矛盾 社会主要矛盾
区别 贯穿社会发展过程始终,规定社会发展过程的基本性质和基本趋势,并对社会历史发展起根本推动作用的矛盾。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是社会基本矛盾 处于支配地位,在社会发展过程一定阶段上起主导作用的矛盾。社会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相互作用,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联系 社会基本矛盾是其他一切社会矛盾的根源,规定和制约着社会主要矛盾的存在和发展,社会主要矛盾是社会基本矛盾的具体体现。在实际生活中,社会基本矛盾往往要通过具体的社会矛盾表现出来,而各种具体矛盾的变化发展会导致社会发展呈现出一定的阶段性特征
2.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与规律
(1)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
(2)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状况、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的状况。
3.人类社会发展历史进程的统一性和多样性
统一性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构成了社会基本矛盾。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状况、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的状况,这一规律决定着社会形态的依次形成和更替,推动着人类社会向前发展
多样性 受到地理环境、文化传统、外部因素等的影响,各国、各地区、各民族的发展道路有着不同的表现
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进程是由各国、各地区、各民族历史的多样性反映出来的,具有统一性和多样性。尽管历史发展的轨迹不同,但都遵循着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都在实现社会形态由低级向高级发展
4.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
(1)资本主义社会存在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随着社会化生产的不断发展,社会财富越来越集中到少数资本家手里,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就会越来越激化,最终爆发经济危机,给生产和生活带来巨大冲击。只要资本主义私有制不改变,经济危机存在的根源就不会消除。
(2)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资产阶级为了维持自己的统治,采取了一些缓和阶级矛盾的措施,但这些措施没有也不可能改变资本主义私有制及其剥削关系,所以资本主义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以及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的矛盾是无法根除的。
(3)社会主义社会是建立在生产资料公有制基础之上的,生产资料公有制顺应了社会化大生产的要求。随着资本主义生产的不断扩大,必然要求生产资料公有制取代私有制。
课堂小结
知识小结 必背清单
核心概念:
生产力 生产关系 社会主要矛盾 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重要问题:
1.不同社会形态的生产关系的特点是什么
2.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基本特征、主要表现、直接原因、根本原因是什么
3.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的内涵、在阶级关系上的表现和影响是什么
典型例题
1.1848年发表的《共产党宣言》指出:“至今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在1888年英文版序言中,这一思想被表述为“人类的全部历史(从土地公有的原始氏族社会解体以来)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之所以如此修改,是因为(  )
①在原始社会的生产关系中,人们在生产中平等互助 ②在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上,原始社会贫富差距逐渐缩小 ③原始社会以个体劳动为主,生产资料归氏族公有 ④氏族社会成员的地位平等,且平均分配劳动产品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B
【解析】 之所以如此修改,是因为在原始社会不存在阶级也不存在阶级斗争,低下的生产力使氏族社会成员的地位平等,人们不得不共同劳动,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在生产中结成平等互助的关系,平均分配劳动产品,①④正确。在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上,原始社会的贫富差距逐渐拉大,②错误。原始社会末期,原来以氏族为单位的共同劳动,逐渐被以家庭为单位的个体劳动代替,生产资料相应地由氏族公有转归家庭私有,③错误。
2.《诗经》中描述了奴隶们的穿着状况:“一之日觱发,二之日栗烈。无衣无褐,何以卒岁 ”在奴隶社会中,奴隶们建造了富丽堂皇的楼阁宫殿,自己住的却是狭窄、潮湿的地穴。奴隶主们过着奢侈的生活,而奴隶们却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由此可见(  )
①奴隶劳动的全部产品都归奴隶主占有和支配 ②奴隶制国家是奴隶主与奴隶之间阶级斗争的产物 ③奴隶被强制劳动,但有一定的人身自由 ④奴隶阶级和奴隶主阶级之间的矛盾,是奴隶社会的主要矛盾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C
【解析】 材料没有体现奴隶制国家的产生,②不符合题意。在奴隶社会,奴隶毫无人身自由,③错误。
3.“老农家贫在山住,耕种山田三四亩。苗疏税多不得食,输入官仓化为土。岁暮锄犁傍空室,呼儿登山收橡实。西江贾客珠百斛,船中养犬长食肉。”诗歌描述的社会现象表明,在封建社会(  )
①农民毫无人身自由,只是“会说话的工具” ②农民劳动的全部产品归地主阶级占有和支配 ③地主阶级通过强迫农民缴纳苛捐杂税来剥削农民 ④统治者对百姓无情压榨,社会贫富分化严重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D
【解析】 在封建社会,农民有一定的人身自由,地主占有农民大部分劳动成果,农民的劳动成果除缴纳地租外,还能留下一部分归自己支配,①②错误。
4.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他把自己的劳动力卖给资本家时所缔结的契约,可以说像白纸黑字一样表明了他可以自由支配自己。在成交以后却发现:他不是“自由的当事人”,他自由出卖自己劳动力的时间,是他被迫出卖劳动力的时间;实际上,他“只要还有一块肉、一根筋、一滴血可供榨取”,吸血鬼就决不罢休。该论断表明(  )
[A]工人不能自由支配自己且被资本家完全占有
[B]资本家在生产中不断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
[C]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是上述问题的根源
[D]资本家在生产过程中占有工人创造的全部价值
B
【解析】 材料表明资本家拥有生产资料并雇佣工人进行生产,为了追求自身利润最大化,不断加大对工人的剥削,B正确。在资本主义社会,工人有人身自由,能够自由地出卖劳动力,A错误。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是资本主义社会一切矛盾和冲突的总根源,C错误。资本家在生产过程中占有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D排除。
5.2024年9月,美国B公司在西雅图和波特兰地区组装工厂约3.3万名工人经投票决定罢工,以表达对B公司此前与其最大工会“机械工人和航天工人国际联合会”达成一项最新劳资协议的不满。对此,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①此次罢工不能从根本上改变罢工者受剥削的地位 ②此次罢工属于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政治斗争 ③工人想通过此次罢工达到优化工资、改善生活条件的目的 ④此次罢工的总根源是工人对最新劳资协议的不满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A
【解析】 工人通过此次罢工表达对最新劳资协议的不满,这属于经济斗争,②错误。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是资本主义社会一切矛盾和冲突的总根源,④错误。第一框 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
课标要求 学习目标
1.描述不同社会形态的本质特征;解释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过程,阐明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取决于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 2.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的历史地位。 1.通过分析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特点,深化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明确社会形态更替的科学性,培养科学精神。 2.通过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坚定社会主义必然取代资本主义的信念,增强政治认同。
(下列带★的内容需重点关注)
一、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
1.原始社会
(1)生产力状况
阶段 旧石器时代 新石器时代
特点 人们主要以采集天然食物为生 原始畜牧业和农业开始出现,人们从食物的采集者变为生产者
(2)生产关系的特点★
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 共同占有生产资料
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 共同劳动,在生产中结成平等互助的关系
产品分配形式 平均分配劳动产品
(3)氏族(最基本的社会组织)
①氏族的构成及作用:按照血缘关系结成的氏族是原始人共同生活的基本单位。
②氏族制度下的管理方式:在氏族制度下,人们通过氏族议事会管理集体事务,一切大事都在议事会上由全氏族成年人共同讨论决定。
(4)解体
①过程:生产工具改进→生产力发展→剩余产品出现→个体劳动盛行→生产资料由氏族公有转归家庭私有→私有制确立→贫富分化加剧→氏族成员地位越来越不平等→原始社会解体。
②私有制确立的标志★:土地变成私有财产。
2.奴隶社会——第一个阶级社会
(1)阶级的产生
人类社会最早形成的两大对立阶级——奴隶主阶级和奴隶阶级。
(2)生产关系的特点★
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 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并完全占有奴隶
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 奴隶毫无人身自由,在奴隶主的强制下劳动
产品分配形式 奴隶劳动的全部产品都归奴隶主占有和支配,奴隶主只给奴隶最低限度的生活资料
(3)主要矛盾和国家的产生
①主要矛盾:奴隶阶级和奴隶主阶级之间的矛盾。
②国家的产生:奴隶主为了维护本阶级的利益,建立了军队、法庭、监狱等暴力机关,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国家——奴隶制国家产生了。
③国家的本质: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是阶级统治的工具。
(4)奴隶社会兴衰的原因★
奴隶社会普遍使用金属工具,大量使用奴隶进行协作劳动,出现城乡分离以及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工,这都有助于生产发展和文化繁荣。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商品货币关系的发展,奴隶社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日益尖锐化,促使奴隶制走向瓦解。
二、从封建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
1.封建社会——阶级社会的发展
(1)生产力状况
铁制农具得到广泛使用和推广,耕作技术有了显著进步;水利事业有了较大发展;手工业有了进一步发展,冶铁业成为最重要的手工业部门;商业和城市逐渐发展起来。
(2)生产关系的特点★
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 地主占有绝大部分土地;农民有自己的劳动工具甚至少量土地
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 农民有一定的人身自由,但要依附于地主,屈从于地主阶级的奴役
产品分 配形式 地主通过收取地租等方式,占有农民大部分劳动成果;农民的劳动成果除缴纳地租外,还能留下一部分归自己支配
(3)基本阶级与主要矛盾
①基本阶级: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是两个基本阶级。
②主要矛盾: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之间的矛盾。
(4)地主阶级对农民阶级的剥削和统治
经济 剥削 ①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基础 ②收取地租是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主要方式 ③地主阶级还利用高利贷,强迫农民缴纳苛捐杂税、从事各种徭役来剥削农民
政治 压迫 封建国家的显著特征是君主专制、等级森严
思想 钳制 地主阶级通过散布封建迷信、传播封建道德、鼓吹“君权神授”,钳制劳动人民的思想
2.资本主义社会——最后的阶级社会
(1)生产关系
萌生 随着社会生产力和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封建社会内部萌生出来
条件 ①有大批失去生产资料、有人身自由、能够自由出卖劳动力的人 ②有开办资本主义企业所必需的大量货币当作资本
特点★ ①资本家占有一切生产资料 ②失去生产资料的劳动者不得不出卖自己的劳动力,受雇于资本家,成为雇佣工人 ③资本家在生产过程中占有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
资本主义剥削工人的秘密是资本家无偿占有雇佣工人的剩余价值,即雇佣劳动所创造的价值中远远超过资本家购买劳动力所付给工人的工资的部分,这是资本家各种利润的来源,具有隐蔽性。
(2)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标志 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标志着资本主义社会的开始
意义 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工业革命的发生和完成,带来了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的巨大飞跃,促进了人类思想的解放,使科学、教育、文化的发展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3)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基本 特征 生产过剩。生产过剩是相对过剩,即相对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来说,社会生产的商品显得过剩,而不是与劳动人民的实际需求相比的绝对过剩
主要 表现 大量商品卖不出去,大量生产资料被闲置,大批生产企业、银行破产,大批工人失业,生产迅速下降,信用关系被破坏,整个社会生活陷入混乱
直接 原因 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以及个别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与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
根本 原因 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4)基本矛盾及其发展趋势★
①基本矛盾: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②基本矛盾在阶级关系上的表现: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立。
③地位: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在资本主义社会的体现,是资本主义社会一切矛盾和冲突的总根源。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发展,贯穿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始终,决定着资本主义的命运。
④发展趋势:资本主义终究要被社会主义所取代,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正误判断
1.原始社会没有剥削和压迫,因此它是人类的理想社会。(  )
【提示】 × 原始社会生产力水平极为低下,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匮乏,并不是人类的理想社会。
2.土地变成私有财产,标志着私有制的确立。(  )
【提示】 √
3.封建制国家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国家。(  )
【提示】 × 奴隶制国家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国家。
4.地主阶级掌握国家政权是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基础。(  )
【提示】 × 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基础。
5.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确立,标志着资本主义社会的开始。(  )
【提示】 × 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标志着资本主义社会的开始。
6.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基本特征是生产的绝对过剩。(  )
【提示】 ×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基本特征是生产的相对过剩。
议题一 人类社会形态的发展
材料一 某动画电影讲述了原始人咕噜一家六口在老爸瓜哥的庇护下的生活。他们每天抢夺鸵鸟蛋,躲避野兽的追击,每晚听老爸叙述同一个故事,在山洞里过着一成不变的生活。大女儿小伊是一个和老爸性格截然相反的充满好奇心的女孩,她不满足一辈子留在这个小山洞里,一心想要追逐山洞外面的新奇世界。
材料二 奴隶主占有大量奴隶,可以任意买卖奴隶,可以把奴隶当作财产转让、赠送给亲朋好友,也可以把奴隶当作遗产。奴隶主像对待牛马那样强制奴隶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如果发现奴隶稍有懈怠,就用皮鞭和木棒毒打他们,若有反抗,就要处以各种酷刑。
材料三 洪武二十年(1387年),明太祖派遣国子生至全国各地,组织土地清丈,严厉打击以飞洒、诡寄之类方法欺隐赋税的地主豪绅。当时法令规定,以田赋粮万石为一区,分区编号丈量每一块土地的形状、高下、四至、土质,并记录每块土地的所有者及田赋,所谓“以田为母、以户(或人丁)为子”。
材料四 在英国,工业革命首先出现于新兴的棉纺织业。1765年,“珍妮纺纱机”的出现引发机器的发明、技术的革新等连锁反应,揭开了工业革命的序幕。随着机器生产的增多,资本对利润的渴求迅速唤起了生产力的巨大革新。
任务 请你分析材料一、材料二、材料三、材料四描述的社会形态分别是什么,并阐述这种社会形态的生产关系的特点。
【提示】 (1)材料一描述的是原始社会。原始社会生产关系的特点:人们共同劳动,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在生产中结成平等互助的关系,平均分配劳动产品。
(2)材料二描述的是奴隶社会。奴隶社会生产关系的特点: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并完全占有奴隶;奴隶毫无人身自由,在奴隶主的强制下劳动;奴隶劳动的全部产品都归奴隶主占有和支配,奴隶主只给奴隶最低限度的生活资料。
(3)材料三描述的是封建社会。封建社会生产关系的特点:地主占有绝大部分土地,通过收取地租等方式,占有农民大部分劳动成果。相对于奴隶,农民有一定的人身自由,有自己的劳动工具甚至少量土地,但不得不依附于地主,屈从于地主阶级的奴役;农民的劳动成果除缴纳地租外,还能留下一部分归自己支配。
(4)材料四描述的是资本主义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关系的特点:资本家占有一切生产资料;失去生产资料的劳动者不得不出卖自己的劳动力,受雇于资本家,成为雇佣工人,资本家在生产过程中占有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
议题二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寒冷的北风呼啸着,一个穿着单衣的小女孩蜷缩在屋子的角落里。“妈妈,天气这么冷,你为什么不生起火炉 ”妈妈叹了口气说:“因为你爸爸失业了,我们没钱买煤,我们家里没有煤了。”“妈妈,爸爸为什么失业呢 ”“因为开采的煤太多了。”这是发生在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时,一个美国煤矿工人家庭的场景。烧不起煤居然是因为开采的煤太多了,这是多么荒唐的事情!直到今天,资本主义社会依然无法消除类似的人间悲剧。
任务1 请你结合材料,说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基本特征。
【提示】 一方面,煤生产的太多了,导致大量煤积压卖不出去;另一方面,矿工失业,生活困难,买不起煤。这说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基本特征是生产的相对过剩,即相对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来说,社会生产的商品显得过剩。
任务2 探究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
【提示】 (1)导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直接原因是: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以及个别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与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
(2)当矛盾尖锐化时,社会生产结构会严重失调,一方面社会生产大规模增长,另一方面工人阶级因资本家的剥削日益贫困化,从而造成社会生产严重过剩。
(3)经济危机难以治愈,根本原因在于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
矛盾。
1.区分社会基本矛盾和社会主要矛盾
对比项 社会基本矛盾 社会主要矛盾
区别 贯穿社会发展过程始终,规定社会发展过程的基本性质和基本趋势,并对社会历史发展起根本推动作用的矛盾。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是社会基本矛盾 处于支配地位,在社会发展过程一定阶段上起主导作用的矛盾。社会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相互作用,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联系 社会基本矛盾是其他一切社会矛盾的根源,规定和制约着社会主要矛盾的存在和发展,社会主要矛盾是社会基本矛盾的具体体现。在实际生活中,社会基本矛盾往往要通过具体的社会矛盾表现出来,而各种具体矛盾的变化发展会导致社会发展呈现出一定的阶段性特征
2.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与规律
(1)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
(2)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状况、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的状况。
3.人类社会发展历史进程的统一性和多样性
统一性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构成了社会基本矛盾。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状况、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的状况,这一规律决定着社会形态的依次形成和更替,推动着人类社会向前发展
多样性 受到地理环境、文化传统、外部因素等的影响,各国、各地区、各民族的发展道路有着不同的表现
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进程是由各国、各地区、各民族历史的多样性反映出来的,具有统一性和多样性。尽管历史发展的轨迹不同,但都遵循着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都在实现社会形态由低级向高级发展
4.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
(1)资本主义社会存在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随着社会化生产的不断发展,社会财富越来越集中到少数资本家手里,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就会越来越激化,最终爆发经济危机,给生产和生活带来巨大冲击。只要资本主义私有制不改变,经济危机存在的根源就不会消除。
(2)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资产阶级为了维持自己的统治,采取了一些缓和阶级矛盾的措施,但这些措施没有也不可能改变资本主义私有制及其剥削关系,所以资本主义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以及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的矛盾是无法根除的。
(3)社会主义社会是建立在生产资料公有制基础之上的,生产资料公有制顺应了社会化大生产的要求。随着资本主义生产的不断扩大,必然要求生产资料公有制取代私有制。
知识小结 必背清单
核心概念: 生产力 生产关系 社会主要矛盾 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重要问题: 1.不同社会形态的生产关系的特点是什么 2.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基本特征、主要表现、直接原因、根本原因是什么 3.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的内涵、在阶级关系上的表现和影响是什么
1.1848年发表的《共产党宣言》指出:“至今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在1888年英文版序言中,这一思想被表述为“人类的全部历史(从土地公有的原始氏族社会解体以来)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之所以如此修改,是因为(  )
①在原始社会的生产关系中,人们在生产中平等互助 ②在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上,原始社会贫富差距逐渐缩小 ③原始社会以个体劳动为主,生产资料归氏族公有 ④氏族社会成员的地位平等,且平均分配劳动产品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 B
【解析】 之所以如此修改,是因为在原始社会不存在阶级也不存在阶级斗争,低下的生产力使氏族社会成员的地位平等,人们不得不共同劳动,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在生产中结成平等互助的关系,平均分配劳动产品,①④正确。在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上,原始社会的贫富差距逐渐拉大,②错误。原始社会末期,原来以氏族为单位的共同劳动,逐渐被以家庭为单位的个体劳动代替,生产资料相应地由氏族公有转归家庭私有,③错误。
2.《诗经》中描述了奴隶们的穿着状况:“一之日觱发,二之日栗烈。无衣无褐,何以卒岁 ”在奴隶社会中,奴隶们建造了富丽堂皇的楼阁宫殿,自己住的却是狭窄、潮湿的地穴。奴隶主们过着奢侈的生活,而奴隶们却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由此可见(  )
①奴隶劳动的全部产品都归奴隶主占有和支配 ②奴隶制国家是奴隶主与奴隶之间阶级斗争的产物 ③奴隶被强制劳动,但有一定的人身自由 ④奴隶阶级和奴隶主阶级之间的矛盾,是奴隶社会的主要矛盾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答案】 C
【解析】 材料没有体现奴隶制国家的产生,②不符合题意。在奴隶社会,奴隶毫无人身自由,③错误。
3.“老农家贫在山住,耕种山田三四亩。苗疏税多不得食,输入官仓化为土。岁暮锄犁傍空室,呼儿登山收橡实。西江贾客珠百斛,船中养犬长食肉。”诗歌描述的社会现象表明,在封建社会(  )
①农民毫无人身自由,只是“会说话的工具” ②农民劳动的全部产品归地主阶级占有和支配 ③地主阶级通过强迫农民缴纳苛捐杂税来剥削农民 ④统治者对百姓无情压榨,社会贫富分化严重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 D
【解析】 在封建社会,农民有一定的人身自由,地主占有农民大部分劳动成果,农民的劳动成果除缴纳地租外,还能留下一部分归自己支配,①②错误。
4.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他把自己的劳动力卖给资本家时所缔结的契约,可以说像白纸黑字一样表明了他可以自由支配自己。在成交以后却发现:他不是“自由的当事人”,他自由出卖自己劳动力的时间,是他被迫出卖劳动力的时间;实际上,他“只要还有一块肉、一根筋、一滴血可供榨取”,吸血鬼就决不罢休。该论断表明(  )
[A]工人不能自由支配自己且被资本家完全占有
[B]资本家在生产中不断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
[C]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是上述问题的根源
[D]资本家在生产过程中占有工人创造的全部价值
【答案】 B
【解析】 材料表明资本家拥有生产资料并雇佣工人进行生产,为了追求自身利润最大化,不断加大对工人的剥削,B正确。在资本主义社会,工人有人身自由,能够自由地出卖劳动力,A错误。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是资本主义社会一切矛盾和冲突的总根源,C错误。资本家在生产过程中占有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D排除。
5.2024年9月,美国B公司在西雅图和波特兰地区组装工厂约3.3万名工人经投票决定罢工,以表达对B公司此前与其最大工会“机械工人和航天工人国际联合会”达成一项最新劳资协议的不满。对此,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①此次罢工不能从根本上改变罢工者受剥削的地位 ②此次罢工属于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政治斗争 ③工人想通过此次罢工达到优化工资、改善生活条件的目的 ④此次罢工的总根源是工人对最新劳资协议的不满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 A
【解析】 工人通过此次罢工表达对最新劳资协议的不满,这属于经济斗争,②错误。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是资本主义社会一切矛盾和冲突的总根源,④错误。
课时作业
(时间:25分钟 总分:50分)
选择题1~12题,每小题3分,共36分。
基础诊断
知识点一 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
1.在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稻城县的皮洛遗址中,最重大的发现是数量丰富、形态规整、技术成熟的手斧和薄刃斧。此处遗址是一处多种文化因素叠加的罕见的超大型旧石器时代旷野遗址。那时生产关系的特点表现为(  )
①原始畜牧业和农业开始出现 ②人们平均分配劳动产品 ③人们通过氏族议事会管理集体事务 ④人们在生产中结成平等互助的关系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C
【解析】 人类进入新石器时代后,原始畜牧业和农业开始出现,而材料反映的是旧石器时代,①排除。在氏族制度下,人们通过氏族议事会管理集体事务,这是原始社会的管理方式,③不符合题意。
2.氏族制度是人类第一个正式的社会组织形式。氏族成员居住在一起,共同劳动,共同分配食物,没有贫富贵贱的差别。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氏族内部没有人压迫人的现象 ②一切大事都由全体成员讨论决定 ③氏族按照亲缘关系结成 ④人们通过氏族议事会管理集体事务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答案】 C
【解析】 在氏族制度下,一切大事都在氏族议事会上由全氏族成年人共同讨论决定,②错误。氏族按照血缘关系结成,③错误。
3.私有制的产生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其出现是不可避免的。可见,私有制并非与人类社会同时出现,私有观念也不是人所固有的。下列社会现象出现的历史顺序正确的是(  )
①私有制确立→阶级出现→国家产生
②土地私有→个体劳动盛行→私有制确立
③阶级出现→阶级矛盾产生→私有制确立
④个体劳动盛行→土地私有→私有制确立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 B
【解析】 个体劳动逐渐盛行,共同劳动被个体劳动代替,生产资料相应地由氏族公有转归家庭私有,土地也变成私有财产,私有制确立,②错误。私有制确立后贫富分化加剧,导致阶级出现,阶级矛盾产生,③错误。
4.我国古籍记载,禹的儿子启在讨伐有扈氏时,强迫被俘虏的有扈氏氏族成员做放牧的奴隶,称为“牧竖”。由此可见(  )
[A]“牧竖”的出现标志着私有制的确立
[B]私有观念是人头脑中固有并永远存在的
[C]“牧竖”在奴隶社会中处于被剥削地位
[D]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是历史的进步
【答案】 C
【解析】 土地变成私有财产标志着私有制的确立,A错误。私有观念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出现的,是历史发展的产物,也会随着历史发展而消亡,B错误。材料强调奴隶处于被剥削地位,未强调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是历史的进步,D不符合题意。
5.在商王朝晚期殷墟的考古发现中,成熟的甲骨文和金文是传承至今的汉字的源头,这也是维系中华文明的重要纽带。同时也能看出夏商王朝形成了国家治理方式、地方统辖策略以及宫室制度等礼仪制度。据此,可以推断出上述时期(  )
①迈入了文明时代,是历史的进步 ②土地变成私有财产,标志着私有制的确立 ③国家作为阶级统治的工具,已经产生 ④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封建制生产关系出现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B
【解析】 原始社会末期,土地变成私有财产,标志着私有制的确立,夏商时期是奴隶社会,②排除。材料未体现封建制生产关系出现,④排除。
知识点二 从封建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
6.人类社会由奴隶社会进入封建社会,铁制农具的广泛使用和牛耕的普遍推广使农业发展到新水平。在农业发展的基础上,手工业、商业和城市也有较大的发展。这表明(  )
①封建社会对农民的剥削程度比奴隶社会低 ②封建制生产关系代替奴隶制生产关系,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③封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④当时封建社会的生产关系决定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 C
【解析】 材料未涉及封建社会的农民与奴隶社会的奴隶处境的对比,①排除。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④错误。
7.“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唐代诗人李绅的诗深刻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矛盾。这说明(  )
①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基础 ②当时青铜工具广泛使用,但生产力依然低下 ③君主专制、等级森严是封建国家的显著特征 ④地主阶级残酷剥削农民,占有大部分劳动成果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 B
【解析】 材料反映的是中国封建社会时期农民的生存状态,“青铜工具广泛使用,但生产力依然低下”,是奴隶社会的生产力特征,②不符合题意。“君主专制、等级森严”是封建国家在政治上的显著特征,而材料体现的是国家在经济方面的表现,③排除。
8.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要求有能够自由出卖劳动力的雇佣工人,要求建立广阔的、统一的国内市场,而在封建政权的统治下,封建土地所有制把农民束缚在土地上,封建割据严重阻碍自由贸易。由此可知,推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必须(  )
①推翻封建政权,为资本主义发展扫清障碍 ②促进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的重大变革 ③采取切实措施将农民和生产资料分离 ④依靠年轻的无产阶级并让其充当革命的领
导者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 C
【解析】 材料考查的是推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建立必须具备的条件,“促进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的重大变革”强调推动生产力的发展,与题意无关,②排除。在反封建斗争中,代表新的生产关系的资产阶级发挥了领导作用。年轻的无产阶级还没有形成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不可能领导这场革命,④错误。
9.围绕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同学们搜集到以下资料,并就此展开讨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甲:经济危机使工人阶级的生活变得困难 ②乙:工人大量失业是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 ③丙:生产绝对过剩是经济危机的基本特征 ④丁:大量商品卖不出去是经济危机的主要表现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答案】 D
【解析】 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②错误。生产相对过剩是经济危机的基本特征,③错误。
10.当地时间2024年9月,美国一个服务业工会组织宣布,由于劳资谈判破裂,大约1万名酒店服务人员当天开始罢工。作出罢工的决定很难,但交不起水电费的生活更难,他们只想告诉老板自己有多挣扎。事实上,罢工与经济危机之下的民生困苦有着直接关系。对此,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
①西方国家罢工问题的解决只需要生产工具更新
②生产社会化程度提高可以愈合西方国家的罢工
③资本主义社会终将被更先进的社会形态替代
④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其社会问题产生的根源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 D
【解析】 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是资本主义社会一切矛盾和冲突的总根源,罢工问题不是仅仅依靠生产工具更新就能解决的,①排除。生产社会化的程度越高,资本、生产资料、劳动产品就越集中在少数资本家手里,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尖锐化就越不可避免,所以生产社会化程度提高并不会愈合西方国家的罢工,②错误。
进阶提升
11.社会形态是关于社会运动的具体形式、发展阶段和不同质态的范畴,包括社会的经济形态、政治形态和意识形态,是三者历史的、具体的统一。下列关于不同社会形态的描述对应正确的是(  )
①劳动对象仅限于石头、树木、野兽等有限范围——共同劳动,共同占有生产资料 ②他们除了人身自由外一无所有——以自己的劳动为统治阶级创造收入 ③人们在生产中结成平等互助的关系——出现了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工 ④劳动产品绝大部分以地租形式缴纳给统治阶级——被统治阶级完全没有人身自由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A
【解析】 人们在生产中结成平等互助的关系描述的是原始社会的状况,奴隶社会出现了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工,③对应错误。劳动产品绝大部分以地租形式缴纳给统治阶级描述的是封建社会的状况,被统治阶级完全没有人身自由描述的是奴隶社会的状况,④对应错误。
12.自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许多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增长乏力、社会不公平现象加剧。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内部矛盾难以解决,就打着反对恐怖主义的旗号,试图通过对外干预别国内政以转移国内民众视线,造成阿富汗、中东等地的混乱。这表明(  )
①混乱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基本特征 ②资产阶级通过制造冲突掩盖经济危机 ③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危机不能从根本上得到解决 ④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经济危机的根源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 C
【解析】 生产相对过剩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基本特征,①错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这是资本主义社会一切矛盾和冲突的总根源,但材料未涉及,④不符合题意。
13.(1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晓夕采桑多苦辛,好花时节不闲身。若教解爱繁华事,冻杀黄金屋里人。”这是唐朝诗人来鹄创作的《蚕妇》。这首诗揭露了数千年历史长河中谁养活谁的问题,统治者靠剥削蚕妇这样的底层劳动人民而生活,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对统治阶级的压迫剥削的不满。全诗构思奇巧,生动地刻画了当时社会的矛盾。
材料二 第四次科技革命即“工业革命4.0”,推动当代资本主义生产社会化程度越来越高,传统的劳资关系也相应发生新的变化。当代资本主义社会俨然发展为经济上发达、科技上领先与相当普遍的失业、贫穷并存的社会,劳资矛盾进一步激化。正如某社会学家预言:“资本主义未来将经历长期的、痛苦的瓦解过程。它的瓦解不需依赖外力,而是被自身的问题压垮。”
(1)请你根据材料一,简述作者所处时代生产关系的特点并指出当时社会剥削的基础。
(5分)
(2)请你结合材料二,运用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和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相关知识,分析资本主义必然瓦解的原因。(9分)
【答案】 (1)①作者所处的时代是封建社会。封建制生产关系特点是:地主占有绝大部分土地,通过收取地租等方式,占有农民大部分劳动成果。相对于奴隶,农民有一定的人身自由,有自己的劳动工具甚至少量土地,劳动成果除缴纳地租外,还能留下一部分归自己支配。(4分)②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基础。(1分)
(2)①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状况、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的状况,这一规律决定着社会形态依次形成和更替。资本主义社会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不适应其生产社会化发展,违背这一规律。(4分)②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在资本主义社会的体现,是资本主义社会一切矛盾和冲突的总根源,决定着资本主义的命运。生产社会化的程度越高,资本、生产资料、劳动产品就越集中在少数资本家手里,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尖锐化就越不可避免,资本主义的瓦解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5分)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第一框 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
课时作业
(时间:25分钟 总分:50分)
选择题1~12题,每小题3分,共36分。
基础诊断
知识点一 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
1.在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稻城县的皮洛遗址中,最重大的发现是数量丰富、形态规整、技术成熟的手斧和薄刃斧。此处遗址是一处多种文化因素叠加的罕见的超大型旧石器时代旷野遗址。那时生产关系的特点表现为(  )
①原始畜牧业和农业开始出现 ②人们平均分配劳动产品 ③人们通过氏族议事会管理集体事务 ④人们在生产中结成平等互助的关系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C
【解析】 人类进入新石器时代后,原始畜牧业和农业开始出现,而材料反映的是旧石器时代,①排除。在氏族制度下,人们通过氏族议事会管理集体事务,这是原始社会的管理方式,③不符合题意。
2.氏族制度是人类第一个正式的社会组织形式。氏族成员居住在一起,共同劳动,共同分配食物,没有贫富贵贱的差别。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氏族内部没有人压迫人的现象 ②一切大事都由全体成员讨论决定 ③氏族按照亲缘关系结成 ④人们通过氏族议事会管理集体事务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答案】 C
【解析】 在氏族制度下,一切大事都在氏族议事会上由全氏族成年人共同讨论决定,②错误。氏族按照血缘关系结成,③错误。
3.私有制的产生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其出现是不可避免的。可见,私有制并非与人类社会同时出现,私有观念也不是人所固有的。下列社会现象出现的历史顺序正确的是(  )
①私有制确立→阶级出现→国家产生
②土地私有→个体劳动盛行→私有制确立
③阶级出现→阶级矛盾产生→私有制确立
④个体劳动盛行→土地私有→私有制确立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 B
【解析】 个体劳动逐渐盛行,共同劳动被个体劳动代替,生产资料相应地由氏族公有转归家庭私有,土地也变成私有财产,私有制确立,②错误。私有制确立后贫富分化加剧,导致阶级出现,阶级矛盾产生,③错误。
4.我国古籍记载,禹的儿子启在讨伐有扈氏时,强迫被俘虏的有扈氏氏族成员做放牧的奴隶,称为“牧竖”。由此可见(  )
[A]“牧竖”的出现标志着私有制的确立
[B]私有观念是人头脑中固有并永远存在的
[C]“牧竖”在奴隶社会中处于被剥削地位
[D]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是历史的进步
【答案】 C
【解析】 土地变成私有财产标志着私有制的确立,A错误。私有观念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出现的,是历史发展的产物,也会随着历史发展而消亡,B错误。材料强调奴隶处于被剥削地位,未强调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是历史的进步,D不符合题意。
5.在商王朝晚期殷墟的考古发现中,成熟的甲骨文和金文是传承至今的汉字的源头,这也是维系中华文明的重要纽带。同时也能看出夏商王朝形成了国家治理方式、地方统辖策略以及宫室制度等礼仪制度。据此,可以推断出上述时期(  )
①迈入了文明时代,是历史的进步 ②土地变成私有财产,标志着私有制的确立 ③国家作为阶级统治的工具,已经产生 ④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封建制生产关系出现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B
【解析】 原始社会末期,土地变成私有财产,标志着私有制的确立,夏商时期是奴隶社会,②排除。材料未体现封建制生产关系出现,④排除。
知识点二 从封建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
6.人类社会由奴隶社会进入封建社会,铁制农具的广泛使用和牛耕的普遍推广使农业发展到新水平。在农业发展的基础上,手工业、商业和城市也有较大的发展。这表明(  )
①封建社会对农民的剥削程度比奴隶社会低 ②封建制生产关系代替奴隶制生产关系,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③封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④当时封建社会的生产关系决定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 C
【解析】 材料未涉及封建社会的农民与奴隶社会的奴隶处境的对比,①排除。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④错误。
7.“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唐代诗人李绅的诗深刻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矛盾。这说明(  )
①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基础 ②当时青铜工具广泛使用,但生产力依然低下 ③君主专制、等级森严是封建国家的显著特征 ④地主阶级残酷剥削农民,占有大部分劳动成果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 B
【解析】 材料反映的是中国封建社会时期农民的生存状态,“青铜工具广泛使用,但生产力依然低下”,是奴隶社会的生产力特征,②不符合题意。“君主专制、等级森严”是封建国家在政治上的显著特征,而材料体现的是国家在经济方面的表现,③排除。
8.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要求有能够自由出卖劳动力的雇佣工人,要求建立广阔的、统一的国内市场,而在封建政权的统治下,封建土地所有制把农民束缚在土地上,封建割据严重阻碍自由贸易。由此可知,推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必须(  )
①推翻封建政权,为资本主义发展扫清障碍 ②促进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的重大变革 ③采取切实措施将农民和生产资料分离 ④依靠年轻的无产阶级并让其充当革命的领
导者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 C
【解析】 材料考查的是推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建立必须具备的条件,“促进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的重大变革”强调推动生产力的发展,与题意无关,②排除。在反封建斗争中,代表新的生产关系的资产阶级发挥了领导作用。年轻的无产阶级还没有形成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不可能领导这场革命,④错误。
9.围绕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同学们搜集到以下资料,并就此展开讨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甲:经济危机使工人阶级的生活变得困难 ②乙:工人大量失业是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 ③丙:生产绝对过剩是经济危机的基本特征 ④丁:大量商品卖不出去是经济危机的主要表现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答案】 D
【解析】 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②错误。生产相对过剩是经济危机的基本特征,③错误。
10.当地时间2024年9月,美国一个服务业工会组织宣布,由于劳资谈判破裂,大约1万名酒店服务人员当天开始罢工。作出罢工的决定很难,但交不起水电费的生活更难,他们只想告诉老板自己有多挣扎。事实上,罢工与经济危机之下的民生困苦有着直接关系。对此,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
①西方国家罢工问题的解决只需要生产工具更新
②生产社会化程度提高可以愈合西方国家的罢工
③资本主义社会终将被更先进的社会形态替代
④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其社会问题产生的根源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 D
【解析】 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是资本主义社会一切矛盾和冲突的总根源,罢工问题不是仅仅依靠生产工具更新就能解决的,①排除。生产社会化的程度越高,资本、生产资料、劳动产品就越集中在少数资本家手里,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尖锐化就越不可避免,所以生产社会化程度提高并不会愈合西方国家的罢工,②错误。
进阶提升
11.社会形态是关于社会运动的具体形式、发展阶段和不同质态的范畴,包括社会的经济形态、政治形态和意识形态,是三者历史的、具体的统一。下列关于不同社会形态的描述对应正确的是(  )
①劳动对象仅限于石头、树木、野兽等有限范围——共同劳动,共同占有生产资料 ②他们除了人身自由外一无所有——以自己的劳动为统治阶级创造收入 ③人们在生产中结成平等互助的关系——出现了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工 ④劳动产品绝大部分以地租形式缴纳给统治阶级——被统治阶级完全没有人身自由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A
【解析】 人们在生产中结成平等互助的关系描述的是原始社会的状况,奴隶社会出现了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工,③对应错误。劳动产品绝大部分以地租形式缴纳给统治阶级描述的是封建社会的状况,被统治阶级完全没有人身自由描述的是奴隶社会的状况,④对应错误。
12.自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许多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增长乏力、社会不公平现象加剧。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内部矛盾难以解决,就打着反对恐怖主义的旗号,试图通过对外干预别国内政以转移国内民众视线,造成阿富汗、中东等地的混乱。这表明(  )
①混乱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基本特征 ②资产阶级通过制造冲突掩盖经济危机 ③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危机不能从根本上得到解决 ④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经济危机的根源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 C
【解析】 生产相对过剩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基本特征,①错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这是资本主义社会一切矛盾和冲突的总根源,但材料未涉及,④不符合题意。
13.(1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晓夕采桑多苦辛,好花时节不闲身。若教解爱繁华事,冻杀黄金屋里人。”这是唐朝诗人来鹄创作的《蚕妇》。这首诗揭露了数千年历史长河中谁养活谁的问题,统治者靠剥削蚕妇这样的底层劳动人民而生活,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对统治阶级的压迫剥削的不满。全诗构思奇巧,生动地刻画了当时社会的矛盾。
材料二 第四次科技革命即“工业革命4.0”,推动当代资本主义生产社会化程度越来越高,传统的劳资关系也相应发生新的变化。当代资本主义社会俨然发展为经济上发达、科技上领先与相当普遍的失业、贫穷并存的社会,劳资矛盾进一步激化。正如某社会学家预言:“资本主义未来将经历长期的、痛苦的瓦解过程。它的瓦解不需依赖外力,而是被自身的问题压垮。”
(1)请你根据材料一,简述作者所处时代生产关系的特点并指出当时社会剥削的基础。
(5分)
(2)请你结合材料二,运用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和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相关知识,分析资本主义必然瓦解的原因。(9分)
【答案】 (1)①作者所处的时代是封建社会。封建制生产关系特点是:地主占有绝大部分土地,通过收取地租等方式,占有农民大部分劳动成果。相对于奴隶,农民有一定的人身自由,有自己的劳动工具甚至少量土地,劳动成果除缴纳地租外,还能留下一部分归自己支配。(4分)②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基础。(1分)
(2)①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状况、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的状况,这一规律决定着社会形态依次形成和更替。资本主义社会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不适应其生产社会化发展,违背这一规律。(4分)②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在资本主义社会的体现,是资本主义社会一切矛盾和冲突的总根源,决定着资本主义的命运。生产社会化的程度越高,资本、生产资料、劳动产品就越集中在少数资本家手里,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尖锐化就越不可避免,资本主义的瓦解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5分)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