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陕西省汉中市汉台区中考三模历史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5年陕西省汉中市汉台区中考三模历史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试卷类型:B
2025年陕西省汉中市汉台区中考三模历史试卷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为第一部分(选择题)和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全卷共4页,总分6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2.领到试卷和答题卡后,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笔签字笔,分别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同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填涂对应的试卷类型信息点。
3.请在答题卡上各题的指定区域作答,否则作答无效。
4.考试结束,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
第一部分 (选择题 共24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2道选择题,每题2分,计24分)
1.“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士有隶子弟,庶人工商各有分亲……”“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这两段话反映的是 ( )
A.夏朝的“家天下” B.西周的分封制 C.秦朝的郡县制 D.西汉的“大一统”
2.如图描绘的灌溉工具是 ( )
A.耧车 B.翻车 C.筒车 D.秧马
3.下面是某同学在第28个“世界读书日”做的读书笔记,据此推断他阅读的著作是 ( )
著作:______________ 时期:清代 作者:曹雪芹(前80回)、高鹗(后40回) 内容: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故事为主线,记载了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 地位:清代艺术成就最高、影响最深远的长篇小说
A.《红楼梦》 B.《西游记》 C.《三国演义》 D.《水浒传》
4.下侧《时局图》是中国近代时事漫画的杰作。出现图中时局的国内外背景是 ( )
A.《南京条约》的签订和日本明治维新
B.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和美国内战
C.义和团运动的兴起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D.《马关条约》的签订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展
5.如图是抗日战争相持阶段某战役示意图。依据图中信息判断该战役是 ( )
A.平型关大捷 B.淞沪会战 C.百团大战 D.台儿庄战役
6.下面是某同学进行历史探究学习时设计的年代尺,由此推断他探究的主题是 ( )
A.民族危机的不断加剧 B.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C.中共土地政策的变化 D.国共两党的关系变化
7.中共十四大召开后不久,有外媒评论道:“这是一次加速和外国接轨的会议。中国必然会进一步影响世界。”此评论主要着眼于这次会议 ( )
A.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
B.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对外开放格局
C.提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新目标
D.确立邓小平理论为党的指导思想
8.“春联”可以折射出社会的风貌。1974年的一副春联:过年只有两斤米,压岁并无一分钱。20世纪80年代的一副春联:过年储米十余担,压岁存款上千元。中国农民生活发生如此大的变化,主要得益于 ( )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B.“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D.经济特区的建立
9.某学习小组开展“古代雕塑、建筑鉴赏”项目学习。以下属于古埃及文明的是 ( )
A.金字塔 B.释迦牟尼佛像 C.罗马大竞技场 D.《掷铁饼者》
10.1921年春,苏俄出现波及30多个省的严重饥荒,农民对苏维埃政权产生强烈抵触情绪,引发叛乱。为解决危机,苏俄调整农业政策,具体措施是 ( )
A.实行余粮征集制 B.征收粮食税
C.实行农业集体化 D.限制农产品产量
11.语言的传播与发展和国家、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息息相关。19世纪出现了“电灯”“电话”“电报”等新词,请你给这些“新词”添加一个合适的标题 ( )
A.“火车时代”的到来 B.“信息时代”的到来
C.“蒸汽时代”的到来 D.“电气时代”的到来
12.下面年代尺中,标注的某年与发生的历史事件对应正确的是( )
A.1914—1919年,第一次世界大战
B.1945年,雅尔塔会议上,决定在欧洲开辟第二战场
C.1955年,非洲有17个国家独立,这一年被称为“非洲独立年”
D.1991年,苏联解体,两级格局结束,世界格局暂时形成“一超多强”的局面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 共36分)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计36分)
13.(1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A 《齐民要术》书影 图B 《天工开物》插图
(1)图A著作由北朝_______所撰写,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1分)
图B著作对我国古代的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进行了全面的总结,被誉为“_____________”;(1分)《_______》总结了我国古代的药物学成就,丰富了我国医药学宝库,在世界医药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1分)阿拉伯人的《医学集成》和《_______》两部书,长期被欧洲医学界奉为经典。(1分)
材料二
古代科学技术在各个领域都创造了丰厚的成就和卓著的历史,其中四大发明是中国古代人民智慧和创造力的最有力表现……通过研究不难发现,中国古代科技在思想上,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在应用上,主要服务于农业生产和国计民生;在研究方法上,主要采用对传统典籍的整理与经验总结;在发展水平上,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遥遥领先于世界。
——摘编自谭周桂《浅谈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特点》
(2)依据材料二,概括我国古代科学技术发展的特点。(2分)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我国古代四大发明的影响。(2分)
(3)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请你归纳推动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因素。(2分)
14.(11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美国)历史上其实有两个建国的时刻,第一个在1776年,第二个在1787—1788年。《独立宣言》是第一个时刻的“开创性”文件,宪法是第二个时刻的“开创性”文件。前者非常激进,将主权确立在个体之中,将政府描述为与此抵触的力量,反抗政府则是自然的行为。后者是一个保守的文件,将主权确立于“人民”这个集体当中,将政府定位为自由的重要保护者而非敌人,认为社会平衡比个人自由更具价值。——摘编自约瑟夫·J.埃利斯《美国创世记》
图A 《拿破仑法典》
依据材料一,归纳两个文件的“开创性”体现在哪里 (1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图A文件的历史意义。(2分)
材料二 大事年表 1921年列宁实施新经济政策1929年美国股票价格暴跌,随后开始了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危机1933年罗斯福实行“新政”1933年希特勒出任德国总理1936年苏联颁布新宪法20世纪50年代苏联赫鲁晓夫改革20世纪80年代后期苏联戈尔巴乔夫改革1992年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大事年表中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危机爆发的根源是什么 (1分)并指出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的标志性事件。(1分)
(3)请从下列两个观点中任选一个(用序号表示),并从材料二历史时间轴中选择相互关联的史事对所选观点加以阐述或说明。
观点:①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也可以相互借鉴 ②同样社会制度的国家也可以走不同道路 我选择的观点: 选择史事:(2分) 阐述或说明:(4分)
15.(15分)重视和善于总结历史经验,是中国共产党不断战胜困难,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原因之一。某校九年级(1)班同学围绕这一主题展开探究活动,请你参与。
【始于初心·坚持党的领导】
材料一 图A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 全国代表大会上海会址 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和仁人志士进行了一系列挽救国家危亡的斗争……19世纪末20世纪初,改良派和革命派发起的政治运动都归于失败,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没有改变,救国的任务历史性地落到了先进生产力的代表中国工人阶级的身上。 ——摘编自曲青山《中国共产党百年辉煌》
(1)依据材料一,概括图A事件的背景。(2分)图A事件确立的党的奋斗目标是什么?(1分)
【勇于突破·坚持开拓创新】
材料二 图B 1929—1932年农村革命根据地 分布示意图 邓小平同志这样说过:如果没有毛泽东同志,我们中国人民至少还要在黑暗中摸索更长的时间。我们今天同样应当说,如果没有邓小平同志,中国人民就不可能有今天的新生活,中国就不可能有今天改革开放的新局面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光明前景。 —江泽民《在邓小平同志追悼大会上的悼词》
(2)依据材料二图B,指出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1分)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927—1932年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变化。(2分)结合材料二相关史实,分别说明毛泽东和邓小平是如何“坚持
开拓创新”的?(2分)
【成于奉献·坚持人民至上】
材料三 1938年春,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强调“兵民是胜利之本”“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指出争取抗战胜利和唯一正确道路是充分动员和依靠群众,实行人民战争。
图C 1978—2017 年我国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3)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共产党“充分动员和依靠群众”的措施。(2分)依据图C,指出我国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产生了怎样的变化?(1分)
【善于总结·坚持中国道路】
材料四 走自己的路,是党百年奋斗得出的历史结论。党历来坚持独立自主开拓前进道路,坚持把国家和民族发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坚持中国的事情必须由中国人民自己作主张、自己来处理。人类历史上没有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可以通过依赖外部力量、照搬外国模式、跟在他人后面亦步亦趋实现强大和振兴。 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经验 坚持党的领导 坚持人民至上 坚持理论创新 坚持独立自主 坚持中国道路 坚持胸怀天下 坚持开拓创新 坚持敢于斗争 坚持统一战线 坚持自我革命
——摘自《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
(4)依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实现中国梦,为什么必须“走自己的路”?(2分)列举一例新时代以来中国共产党“坚持胸怀天下”在外交方面的实践。(1分)请用一句话为本次探究活动拟定一个主题名称。(1分)
2025年陕西省汉中市汉台区中考三模历史试卷
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B C A D C D B C A A D D
13.(1)贾思勰;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本草纲目;医典。(4分)
(2)特点:领域广泛,成果丰硕;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服务于农业及国计民生;注重成果整理与经验总结;发展水平长期领先世界。(答出任意一点即可得2分)
影响:造纸术的发明与改进,便利了典籍的流传与文化的传播与发展;指南针的应用与传播,大大促进了世界远洋航海技术的发展,为郑和下西洋和新航路的开辟提供了重要条件;印刷术的发明,促进了文化的交流与传播,推动了人类文明的发展;火药和火器传入欧洲后,对欧洲的火器制造和作战方式产生了巨大影响,推动了欧洲社会的变革;四大发明的发明与传播,推动了文化的交流与传播,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进程。(答出任意一点即可得2分)
(3)因素:经济发展;国家统一;科学家的努力;国家政策的支持等。(答出任意一点得2分。观点正确,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14.(1)体现:《独立宣言》强调主权在民,注重个体权利,赋予民众反抗政府的正当性;1787年美国宪法强调国家的集体概念,肯定政府管理和维护社会秩序的必要性和合理性。(任意一点1分)历史意义:《拿破仑法典》整理了法国大革命以来的立法成果;成为很多国家的民法的参照蓝本。(2分)
(2)根源: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或“生产的社会化同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标志性事件: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3)【示例一】我选择的观点:①
选择史事:列宁实施新经济政策;罗斯福实行“新政”。(2分)
阐述或说明:1921年,为了恢复和发展生产,苏俄实施新经济政策,以征收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允许私人经营中小企业,实行自由贸易等,借鉴了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部分要素,使国民经济稳步发展。1933年,为了应付日益严峻的经济大危机,罗斯福实施新政,采用国家干预手段扭转经济形势。通过制定法令对市场秩序进行控制,对生产销售进行宏观调控,借鉴了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的部分理念,开创了资本主义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使美国经济缓慢恢复过来,资本主义制度得到调整、巩固与发展。因此,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在经济建设中可以相互学习、相互借鉴,以促进自身的发展。(4分)
【示例二】我选择的观点:②
选择史事:苏联颁布新宪法;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2分)
阐述或说明:1936年,苏联颁布新宪法,标志着苏联模式的形成。该模式实行自上而下的指令性计划经济体制,排斥市场调节。苏联模式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促进了苏联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但随着时间推移,苏联模式的弊端日益暴露,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严重体制障碍。1992年,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国结合本国国情,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和市场经济结合起来,使中国经济迅速发展,综合国力不断增强。苏联和中国都是社会主义国家,但苏联走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道路,中国则探索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道路。因此同样社会制度的国家也可以走不同的发展道路,各国在制定政策时要依据本国国情,寻求适合本国的发展模式。(4分)
15.(1)背景:鸦片战争以来,中国的民族危机不断加深;一系列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如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都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中国工人阶级的力量发展壮大;五四运动之后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2分)奋斗目标: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1分)
(2)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1分)变化:农村革命根据地数量逐渐增多;在几百个县建立了人民政权;革命武装力量不断增多;1931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2分)开拓创新:毛泽东,开辟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打土豪、分田地,创造了“工农武装割据”的局面;遵义会议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发表《论持久战》;中共七大确立毛泽东思想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参与确定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参与确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参与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邓小平,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主持召开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将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成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出“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推动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推动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表“南方谈话”;设立经济特区。(任意两点2分)
(3)措施:政治上,在抗日根据地建立抗日民主政权,推行精兵简政;经济上,实行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土地政策,开展大生产运动;军事上,开展人民游击战争,进行反“扫荡”。(任意两点2分)变化: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持续增加;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持续增加;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整体有所增加;城乡收入比先下降、再上升、再下降。(1分)
(4)原因:是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得出的历史结论;依赖外部力量、照搬外国模式不能使国家实现振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近代以来中国人的理想和追求,而其关键在于选择正确的发展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在改革开放的实践中,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持续探索中,在对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发展历程的深刻总结中,在对中华民族5000多年悠久文明的传承中走出来的,它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内涵和指向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是一致的、是吻合的,只有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2分)
实践: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举办“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金砖国家领导人峰会等重要国际会议。(任意一点1分)
主题名称:继承光辉党史经验,推进民族复兴进程;总结传承党史经验,砥砺奋进崭新征程。(必须出现“历史经验”“党史经验”“经验”)(1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