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 水资源 第一课时 导学案(无答案) 2025-2026学年八年级地理上册人教版(2024)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3.2 水资源 第一课时 导学案(无答案) 2025-2026学年八年级地理上册人教版(2024)

资源简介

第三章 中国的自然资源 第二节 水资源(第一课时)
班级: 姓名:
一、学习目标
1.理解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的特点,掌握空间 “南丰北缺”、时间夏秋多冬春少且年际变化大的规律。
2.通过分析京津冀水资源短缺案例,提升从资源占有量、供需关系角度探究水资源问题的能力。
3.树立合理利用和保护水资源的意识,认识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二、学习过程
(一)课前预习 自主学习
任务 1:认识水资源总量与人均状况
阅读教材 “时空分布不均衡” 部分,了解:
1.我国水资源总量居世界第 六 位,但人均水资源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 1/4 ,水资源相对短缺。
2.思考人均水资源少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用水压力大,需合理分配、节约用水),记录疑问(如水资源总量丰富为何人均少)。
任务 2:梳理水资源空间分布特点
阅读教材及图 3.9,完成:
1.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 不均 ,呈现 “ 南丰北缺 ” 的特点,南方水资源占全国的 80% 以上 ,北方不足 20% 。
2.绘制简易中国轮廓,标注水资源南北分布差异,分析空间分布与降水分布的关系(受降水 “南多北少” 影响,水资源南丰北缺),思考北方缺水的原因(平原广、耕地多、人口密,需水量大)。
任务 3:探究水资源时间分配特点
阅读教材及图 3.10,明确:
1.我国水资源时间分配 夏秋多、冬春少 ,河流夏秋为 丰水期 ,冬春为 枯水期 ,北方一些河流甚至干涸。
2.受降水量年际变化大影响,水资源总量 年际差异显著 ,分析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易造成水旱灾害,使农业生产不稳定),为课中探究做准备。
(二)课中探究 合作学习
活动 1:分析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的成因与影响
分组:4 人一组,每组领取我国降水分布、水资源分布、社会经济发展资料。
任务:
1.探究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的成因:结合我国降水空间分布(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说明水资源 “南丰北缺” 是因降水 “南多北少”,且北方耕地多、人口密、需水量大,加剧缺水(用数据对比:南方降水多、水资源占比高,北方耕地、人口占比高)。
2.研讨水资源时间分配不均的影响:以图 3.10 为例,分析夏秋多易致 洪涝 ,冬春少易致 干旱 ,年际变化大加剧水旱灾害,影响农业生产(如农作物减产)、城市供水(枯水期供水紧张),每组派代表用案例讲解(如某地区因夏季暴雨洪涝、春季干旱影响生产生活)。
活动 2:探究京津冀水资源短缺的原因与对策
分组:延续分组,每组领取京津冀水资源供需资料(图 3.11 及相关数据)。
任务:
1.分析京津冀水资源短缺的自然原因:对比水资源总量(占全国 1%)和土地面积(占全国 2% )占比,说明水资源 占有量少 ,是自然缺水的体现(土地面积占比大于水资源占比,人均、地均水资源少)。
2.研讨社会经济原因:对比水资源总量与耕地面积(占 5% )、人口(占 8% )、地区生产总值(占 9% )占比,说明耕地多、人口密、经济发达, 需水量大 ,供需矛盾突出(需水量占比远大于水资源占比)。
3.探讨解决措施:从 “开源”(跨流域调水、海水淡化)、“节流”(节约用水、提高用水效率)、“治污”(治理水污染,增加可用水量)角度,每组提出 2 - 3 条建议,派代表发言,全班交流完善(如南水北调缓解供水,工业节水、农业节水等)。
活动 3:辩论 “最‘干渴’地区” 的观点
任务:
围绕 “我国最‘干渴’的地区并非沙漠广布的西北地区,而是京津冀” 的观点1.展开辩论:
支持方:从 供需矛盾 角度,京津冀人口、经济密集,需水量极大,虽降水比西北多,但水资源占有量与需水量差距悬殊,缺水影响更直接(如城市供水紧张、工业受限)。
反对方:从 水资源绝对量 角度,西北地区降水极少、水资源总量匮乏,生态环境脆弱,缺水导致土地荒漠化等,也是极度 “干渴” 。
2.每组选派代表参与辩论,阐述观点,其他组补充,教师引导总结:不同地区缺水类型不同(京津冀是资源型 + 水质型缺水,西北是资源型缺水),均需重视水资源保护与合理利用。
(三)课后巩固 达标检测
1.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的特点是( )
A. 南丰北缺
B. 南缺北丰
C. 东少西多
D. 东多西少
2.我国水资源时间分配的特点是( )
A. 全年均匀
B. 夏秋多、冬春少
C. 冬春多、夏秋少
D. 年际变化小
3.京津冀水资源短缺的自然原因主要是( )
A. 水资源总量少
B. 人口多
C. 耕地多
D. 经济发达
4.读我国水资源分布及京津冀水资源资料,回答问题。
(1)简述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的特点及成因。
(2)从资源占有量和供需关系角度,分析京津冀水资源短缺的原因。
5.为缓解京津冀水资源短缺,提出合理建议 。
三、思维建构
知识脉络:以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为核心,探究空间 “南丰北缺”、时间 “夏秋多冬春少且年际变化大” 的特点及成因→分析对社会经济的影响→结合京津冀案例,探究缺水原因与对策,构建 “分布特点 - 影响 - 问题与解决” 的知识体系 。
思维方法:运用 图表分析法(从水资源分布图、统计图表提取信息)、案例研讨法(分析京津冀缺水)、辩论法(探讨最 “干渴” 地区),提升地理综合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树立水资源保护意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