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 原始农业与史前社会 导学案(无答案)-2025-2026学年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2课 原始农业与史前社会 导学案(无答案)-2025-2026学年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资源简介

课题2:原始农业与史前社会
班级: 姓名: 得分:
【学习目标】
知道原始农业的兴起及其意义。
掌握半坡居民和河姆渡人的生活状况,通过两者对比认识到中国南北原始农耕文化的异同。
3、认识我国是世界农耕文明的发源地之一,中国的原始居民为世界农业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学习重难点】
1、稻作农业的繁荣、仰韶文化和大汶口文化。
【预学案】-----“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预学指导:请同学们认真浏览课本P9-14页内容,在课本上画出下列问题答案并填写,8分钟后进行抽查。
一:农业的起源与定居生活
1.农业起源的时间:距今约______万年,他们开始对一些野生的植物进行管理。距今约______万年,我国的南北方同时出现了人工栽培的农作物。
2.早期农作物:世界上最早的栽培____、___和____均发现于我国。
3.定居生活:随着农业的起源和初步发展,人类开始了定居生活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始社会的生产力水平得到提高。原始农业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
二:稻作农业的繁荣
1.地点:________河姆渡遗址位于______地区。 2.时间:距今______
3.生活状况:河姆渡人的房屋主要是________,以木桩插于地下,上面用本板等拼接成屋。考古学家还在遗址中发现了木结构_______,遗址中还有大量_______遗存,骨耜作为一种先进的农业生产工具得到广泛使用。家畜饲养以____、____为主,人们还狩猎野猪、鹿等。
4.手工业的发展:河姆渡人懂得使用天然漆,会制作______、_____和简单的乐器骨哨,还运用雕刻等技术,用象牙和兽骨制成古朴的艺术品。这里出土了目前已知中国最早的象牙雕刻器。
三:仰韶文化和大汶口文化
1.仰韶文化(1)时间:我国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仰韶文化,距今约__________,(2)地点: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_。(3)主要从事 作农业生产,过着定居生活。
2.半坡遗址
(1)时间:距今_________(2)生活状况:半坡人能制作精美的______,从事农业等生产活动。他们种植_____、______,饲养_____、____等家畜;使用弓箭、渔叉等进行渔猎;有时也采集野果,作为食物的补充。半坡人还大量使用装饰品,并制作乐器陶埙。遗址中还出土了___、______,陶器和石制的纺轮,可见半坡人已会纺织、制衣。
3.大汶口文化
(1)地点:大汶口文化主要分布于___ ___地区(2)时间:距今_____年。
(3)状况:大汶口文化晚期,制陶技术有较大发展,制作出较为精致的陶器。这一时期的墓葬,有的随葬百余件成套的器物,其中不乏精美的玉器,有的却一无所有。这表明当时已经出现了_______,加快了迈向文明社会的步伐
【探究案】----学始于疑,我思故我在
学法指导:以小组合作方式讨论以下问题,3分钟后提问展示
1、结合课本P12想一想,思考河姆渡居民和半坡居民在生活上有什么不同?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是什么?(3分钟)
【训练案】---学以致用,反馈矫正
独立闭卷,用时:5分钟。 提问展示
(2024·重庆·中考真题)下表所列考古遗存,可用于研究我国远古时期( )
A.早期人类起源 B.原始农业的兴起和发展
C.冶炼技术水平 D.原始部落联盟间的关系
2.(2024·山东烟台·中考真题)该遗址因为地处东南沿海,地下水位较高,保存了丰富的有机质遗存,如干栏式建筑。在遗址下层,还普遍发现有稻类和其他禾本科植物混在一起的堆积层。据此判断“该遗址”是( )A.元谋人遗址 B.北京人遗址 C.河姆渡遗址 D.半坡遗址
3.(2024·湖南·中考真题)如图是陕西西安半坡遗址出土的文物。该文物说明当时的人们已掌握( )
A.种植技术 B.制陶技术
C.凿井技术 D.纺织技术
4.【住宅现差异】
图一 建筑复原图 图二 房屋复原图
(1)请根据所学知识说出这两座房屋建筑的名称。
(2)结合教材分析这两种房屋结构的不同是由什么决定的?
审核人: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