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郑州市巩义市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历史试题(图片版,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河南省郑州市巩义市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历史试题(图片版,含答案)

资源简介

初中第二学期期末质量检测
七年级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共20题,每小题1分)
1.“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这是《旧
唐书·魏征传》中记载的某位君主对大臣死后的感慨之言。下列符合这位君主作为的

A.统治期间称为贞观之治
B.统治期间出现开元盛世
C.统治期间结束分裂统一全国
D.统治期间创立殿试
2.巩县窑遗址公园位于巩义市东约5公里的白河两岸,2025年5月18日起正式向公众
开放。它的建设有助于保护唐三彩烧制技艺,让人们更好地了解和认识巩县窑的历史
文化价值。下列符合唐朝陶瓷业发展史实的是
A.景德镇是制瓷中心
B.出现五大名窑
C.江南地区是制瓷业中心
D.越窑青瓷邢窑白瓷技术水平高
3.某历史研学社团在学习唐朝历史时,搜集了下列图片。据此判断,该社团的学习主题是
图一鉴真塑像
图二汉文典籍《桂苑笔耕集》书影
图三《大唐西域记》书影
(新罗遣唐留学生崔致远著)
(玄奘著)
A.绘画艺术发展
B.边疆地区开发
C.中外文化交流
D.海外贸易繁荣
4.下图是唐朝阎立本所绘制的《步辇图》(局部),描绘了唐太宗接见松赞干布派来的求婚
使者的场景。松赞干布和求婚使者属于当时唐朝周边那个民族
七年级历史第1页(共6页)
A.突厥
B.吐蕃
C.回纥
D.靺鞨
5.下列五个事件反映了唐朝走向灭亡的过程。其中符合史实和逻辑顺序的是
A.藩镇崛起→藩镇割据制度化→安史之乱→黄巢起义→朱温篡唐
B.安史之乱→藩镇崛起→黄巢起义→藩镇割据制度化→朱温篡唐
C.藩镇割据制度化→安史之乱→藩镇崛起→黄巢起义→朱温篡唐
D.藩镇崛起→安史之乱→藩镇割据制度化→黄巢起义→朱温篡唐
6.五代十国时期,执掌兵权的将领“大者称帝,小者称王”,政权频繁更迭。为吸取这一教
训,北宋统治者
A.设置刺史监察地方
B.知人善任虚怀纳谏
C.任用文臣出任知州
D.设立内阁辅佐皇帝
7.唐朝末年,全国文化重心还分布在长安一洛阳一开封的东西轴线上。至北宋,作为文学
主体的词,其风格、题材、情调均具有了“南方文学”品性。材料表明,北宋
A.南方文化影响力增强
B.严格科举考试程序
C.经济重心南移已完成
D.市民数量不断增加
8.以下关于宋元时期民族关系的表述正确的是
A.澶渊之盟后宋辽断绝一切往来
B.宋和西夏议和后虽偶有冲突但关系趋于稳定
C.金朝实行四等人制强化统治
D.蒙古军队攻破汴京导致北宋灭亡
9.南宋诗人林升在《题临安邸》中写道: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
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诗中“直把杭州作汴州”主要讽刺了南宋
A.统治者偏安江南,不思收复故土
B.杭州商业繁荣超过北宋汴京
C.宋金长期和平促进经济发展
D.抗金将领被陷害后军民颓废
10.西藏自古以来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元朝时中央政府设立负责管辖西藏军
政事务的机构是
A.岭北行省
B.驻藏办事大臣
C.宣政院
D.澎湖巡检司
11.《宋史·范祖禹传》提到:国家根本,仰给东南。下列最能反映这一现象的典型表现是
A.政府的财政收入和粮食供应依靠江南地区
B.江南地区农业、手工业和商业水平领先
C.南方人口在总量和增长速度方面超过北方
七年级历史第2页(共6页)初中第二学期期末质量检测
七年级
历史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20分,每小题1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A
D
C
B
D
U
A
B
A
C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A
C
D
B
B
A
B
C
A
二、非选择题(共30分)
21.答案:(1)河指隋朝大运河(京杭大运河)。(1分)人指隋炀帝(杨广);(1分)为
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朝对全国的统治,运输江南粮食和物资到北方(或军事、经济需
求)。(任意一点1分)
(2)以洛阳为中心的运河修建于隋朝(隋炀帝时期);(1分)直达北京(大都)的运河修
建于元朝。(1分)变化原因:隋朝定都长安,洛阳为东都,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利于连接南北
(1分);元朝定都大都(北京),政治中心北移,为缩短运输路线,改道直达北京。(1分)》
(3)促进南北经济和文化交流;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巩固国家统一;为后世运河
的修建和利用奠定基础。(任答二点即可,其它言之有理也可得分,总分不超过2分)》
22.(1)原因:文化认同和国家统一的理念。(1分)
(2)特点:军政大权集中。(1分)影响:提高了行政效率,是我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
的重大变革,成为我国省制的开端。(任意两点2分)
(3)伊犁将军。(1分)特点:管理方式灵活多样;借助少数民族上层人物维护统治;
采取因地制宜的政策;设立专门机构进行管理;国家重视对边疆地区的管理。(任答二点
2分)》
23.参考答案:
(1)坊为居民居住区(1分);市为商品交易区;(1分)唐朝:实行严格的市坊分离制
度,商业活动受时间和空间限制;(1分)
(2)突破性变化:商业活动已突破坊和市的界限;早市和夜市进一步发展;世界上最
早的纸币交子出现(2分,每点1分,任答二点即可)。
(3)农业的发展;手工业的兴盛:坊市制度的瓦解:商业政策相对宽松;海外贸易的繁
荣(2分,任答二点即可)。
(4)认识:经济发展推动城市功能转型;政府政策对经济影响深远;社会需求促进商
业创新。(任答一点得1分,言之成理即可)
24.答案:
明清时期守旧与革新并存
明清社会呈现出矛盾交织的特点。随着商品经济发展,江南地区出现"机户出资,机
工出力"的雇佣关系;同时,市民文化繁荣催生了《红楼梦》等反映社会现实的小说。然
而,清朝为应对西方殖民威胁,实行闭关政策,固守传统秩序,加剧了社会危机。
总之,明清既孕育新经济文化因素,又因保守政策阻碍社会转型。
七年级历史参考答案第1页(共1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