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北海市合浦县2025届九年级下学期4月期中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广西北海市合浦县2025届九年级下学期4月期中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海市合浦县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中国是农业大国,农业生产具有悠久的历史。下列选项能够支撑该论点的是( )
A.元谋人能够制作工具 B.北京人遗址中发掘的厚厚灰烬
C.山顶洞人靠采集、狩猎为生 D.河姆渡遗址发掘的磨制石器和稻谷
2.“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藉弟令毋斩,而成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材料所述的历史事件发生在
A.大泽乡 B.陈县 C.咸阳 D.巨鹿
3.西晋时,洛阳贵族官僚,争用胡床、方凳等西北各族的家具。各族杂居地区的汉人,也学习经营畜牧业。这反映出当时( )
A.丝绸之路开通 B.民族交融加强 C.北方经济发达 D.南北政权分立
4.唐太宗曾说“为政之要,惟在得人…今所任用,必以德行,学识为本”,为此,他采取的治国策略是( )
A.广纳贤才,知人善任 B.发展经济,改革税制
C.整顿吏治,裁剪冗员 D.注重文教编修经济
5.明朝时期,农业、手工业、商业在前代的基础上继续发展,尤其是商业方面,商品经济相当活跃。下面史实中最能印证商品经济活跃的是( )
A.苏湖熟,天下足 B.景德镇是全国的制瓷业中心
C.出现有名的商帮,如晋商、徽商 D.从越南引进了占城稻
6.绘制结构图是梳理历史知识的重要方法。下面是小丽同学在学完《北宋的政治》一课后的部分笔记。据此判断?处应该填写( )
A.分化事权 B.统调分离 C.重文轻武 D.藩镇割据
7.鸦片战争使中国遭遇千年未遇的大变革。“大变革”是指( )
A.中国开始沦为大英帝国殖民地 B.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C.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D.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8.某校的历史专用教室中,在“中国近代化的起步”展版上展出下列一栏图片,据此可知这一栏目的标题应是( )
A.自强求富 B.民主科学
C.实业救国 D.民权民生
9.20世纪初在中国爆发了一场以“扶清灭洋”为口号的群众运动。这场运动虽然失败了但其英勇斗争客观上打乱了列强企图瓜分中国的野心。这场运动是( )
A.禁烟运动 B.义和团运动 C.三元里斗争 D.太平天国运动
10.1949年10月1日下午3点,毛泽东在天安门上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上述场景描述的是( )
A.开国大典 B.亚信峰会 C.澳门回归 D.“三通”启动仪式
11.根据下表,分析我国农村经济出现变化的原因是( )
年份 农业总产值(亿元)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1978年 1397 133.6
1990年 7662.1 686.3
2000年 24915.8 2253.4
A.土地革命 B.土地改革 C.三大改造 D.包产到户
12.中国农民说:“吃饭靠两平,一是邓小平,二是袁隆平。”袁隆平的突出贡献是( )
A.在农村进行经济体制改革 B.成功培育出“杂交水稻”
C.培育出优质小麦 D.为我国核武器的研究作出了贡献
13.《神曲》抨击教会的腐化,表达市民的情感理想;《罗密欧与朱丽叶》批判封建道德观念,表达追求幸福、自由理念。这些作品是体现共同的社会思潮是(  )
A.神权至上 B.人文主义 C.主权在民 D.理性主义
14.美国发明家爱迪生利用电学研究发明了耐用的白炽灯泡、碱性蓄电池等。在各国发明家的共同努力下,发电机、电动机、电话、电报等纷纷问世。这反映了( )
A.“电气时代”到来 B.爱迪生的发明成果 C.新交通工具的发明 D.美国科技的崛起
15.下边的学习卡片记录了某一国际组织的部分信息。该国际组织是( )
成立时间:1993年 成立原因:促进成员国经济的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提高 地位:经济、货币和政治联盟组织
A.联合国 B.欧洲联盟 C.反法西斯联盟 D.世界贸易组织
16.荷兰画家梵高创作了大量的油画、素描和版画。其中表达了对生命的赞美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的作品是( )
A.《高老头》 B.《向日葵》 C.《安娜.卡列尼娜》 D.《英雄交响曲》
17.今天,我们一起享受人类共同创造的文明成果:欧洲人用着中国华为制造的手机;日本人喝着美国人生产的可口可乐;中国人开着德国奔驰;美国人穿着中国人生产的汉服……这表明当今世界( )
A.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 B.贫富差距拉大的趋势
C.“一超多强”的局面 D.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
18.历史事实指对历史人物或事件的客观叙述,历史解释是指以史料为依据,客观地认识和评判历史的态度和方法。下列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
A.“合浦”是海上丝绸之路的始发港之一。
B.考古人员在合浦县城东北约11里的石湾镇大浪村发现了古城墙城址
C.“奉匜(yí)沃盥(guàn)”是古代贵族在祭祀典礼前所施行的重要礼仪。
D.合浦陶匜的出土,说明礼乐文明已受到很大的重视,也促使礼崩乐坏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和宣扬。
二、综合题
19.我国历史悠久,疆域辽阔,如何管理国家是历代帝王都很重视的一个问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周初分封略表》
主要封国 受封对象 分封目的
晋 姬姓贵族 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卫 姬姓贵族
鲁 姬姓贵族
燕 姬姓贵族
齐 功臣 武王灭商之后,分封了对周人比较温顺并在商朝人中有影响的微子启,以此来统治商的遗民
宋 先代贵族
——[日]伊藤道治《中国古代王朝的形成》
(1)根据所学知识,指出西周实行的政治制度。根据材料写出受封对象。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周天子为什么要分封这些人为诸侯?
材料二 秦初并天下……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周文王、周武王)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
——摘自《史记.秦始皇本纪》
(2)根据材料二李斯的建议,指出秦始皇管理地方的制度叫什么?实行这一制度目的是什么?
材料三 汉高祖把子弟分封到外地做诸侯王,目的是让他们镇守四海,拱卫天子。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有的诸侯王逐渐在封国内各自为政,不听天子诏令,出入公然使用天子礼仪车驾,时刻图谋举兵夺取皇位。
——摘编自《左传》
(3)材料三反映了西汉初期国家出现了什么问题?汉武帝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采取了什么措施?
(4)综合上述材料,作为一名学生能如何管理国家提出一些建议?
20.交流与合作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途径。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世纪70年代,苏联在西方各国陷入经济危机时,大规模地引进技术及设备。为此,苏联专门成立了全苏专利贸易公司,与西方各国在科技产品方面的许可证贸易活动明显增加。1976~1977年,苏联向美、日等发达国家进口的先进技术设备价值高达115亿美元,集中于精密仪器、电子设备等行业;1978年苏联从日本购买8万吨的大型活动船坞,既可修理大型客轮和货轮,也可修理4万吨级航母。通过与西方国家签订政府间的科技合作协定以及在西方国家开办合股公司,苏联与西方国家的合作项目遍及航空、电子学、环境保护、农业、食品工业等领域。这些合作协定稳定了它与西方国家的长期的经济联系,促进了彼此在经贸和工农业方面的合作的迅速发展。
——摘编自杨家荣《苏联引进西方技术的第二次高潮》
(1)根据材料一,概括20世纪70年代苏联技术引进的特点及意义。
材料二 1933年5月,(罗斯福)发布《农业调整法》。强制农民减少耕地面积和牲畜繁殖,以提高农产品的价格,解决农副产品过剩问题;国家对缩减耕地和降低牲畜繁殖的人进行补贴……所谓“新”指的是(美国)抛弃了自1776年以来所确定的自由放任、自由竞争的基本原则,实现国家对经济生活的全面干预和调节。
——摘编自李植枬、高明振等《从分散到整体的世界史.现代分册》
(2)根据材料二,指出罗斯福新政的措施和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罗斯福新政实施的主要原因。
材料三 中国跃升为欧盟最大贸易伙伴绝非偶然。多年来,中国与欧盟不断深化经贸合作,货物与人员往来日益密切,双边贸易规模稳步扩大,互利共赢的合作基础持续加强……中欧不仅存在重大共同利益,更在维护多边主义、支持经济全球化、主张对外贸易开放与自由贸易、反对保护主义等方面持有共同立场,这使中欧经贸关系保有“乱云飞渡仍从容”的韧性……中欧仍需继续坚持沟通对话,增进互信,促进合作……推动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不断获得“更牛的”生命力。
——摘编自新华社国际时评《中欧贸易逆风而上“牛劲足”》
(3)根据材料三,概括“中国跃升为欧盟最大贸易伙伴绝非偶然”的原因。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如何促进大国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21.八年级某班同学围绕“近代化探索”这一主题开展探究活动,请你参与其中,回答问题。
【迷梦终醒的维新】
材料一 虽然当时他们没有声音,但一旦改革失败,他们就会表现一股很强的义愤。戊戌六君子被杀的时候,不少老百姓其实是叫好的,他们都认为国家杀了奸臣……在这里,我们也必须提到另一个问题:对于变法来说,启蒙可能是一个方面,而文化的改造一直会是个难题。这个难题一直困扰着近代中国的历史选择和变法取向。
——摘编自《重说中国近代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中“改革”指的是什么?根据材料,指出近代中国要解决的难题。
【痛定思痛的共和】
材料二 余(孙中山)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其目的在求中国之自由平等。积四十年之经验,深知欲达到此目的,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
——摘编自孙中山遗嘱
(2)根据材料二,指出孙中山从四十年国民革命中得到的经验。
【柳暗花明的呐喊】
材料三
人物 经历
陈独秀 1902年赴日本东京高等师范学校留学;1907年赴法国考察研究
蔡元培 1902年赴日本考察;1907年赴德国访问;1912年德国莱比锡大学留学
胡适 1910年赴美国留学
李大钊 1913年赴日本早稻田大学攻读政治经济学
鲁迅 1902年留学日本
(3)归纳材料三表格中人物的共同经历。概述他们领导的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
【焕然一新的篇章】
材料四 “九秩惊回首,镰斧开天,革命弄潮,南湖燃起燎原火”“红船一叶破迷蒙,辟地开天气若虹”。
(4)材料四中的诗句赞扬的是哪一事件?该事件有何重大历史意义?
【理解历史的感悟】
(5)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中国近代化探索的知识,提炼一个观点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正确,至少列举两个史实,史论结合,逻辑清晰,有总结提升。)
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D A B A C C C A B A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答案 D B B A B B A D
19.(1)政治制度:分封制。对象:姬姓贵族、功臣、先代贵族。原因: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加强西周的统治;安抚、统治前朝遗民,赢得民众支持。
(2)制度:郡县制。目的:防止再次分裂、加强中央集权。
(3)问题:各封国势力膨大,威胁到中央政权。措施:政治上颁布“推恩令”。
(4)建议:不断完善管理制度;坚决维护国家统一;多元化的边疆管理体制等(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
20.(1)特点:成立专门贸易机构;重点引进西方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通过多种形式进行;涉及领域广泛。
意义:这些合作协定稳定了它与西方国家的长期的经济联系,促进了彼此在经贸和工农业方面的合作的迅速发展。
(2)措施:调整农业政策,发布《农业调整法》。
特点:采用国家干预手段。
原因:1929年-20世纪3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爆发经济大危机。
(3)原因:中国与欧盟不断深化经贸合作,货物与人员往来日益密切,双边贸易规模稳步扩大,互利共赢的合作基础持续加强;中欧不仅存在重大共同利益,更在维护多边主义、支持经济全球化、主张对外贸开放与自由贸易、反对保护主义等方面持有共同立场。
(4)做法:坚持独立自主,维护共同利益;聚集经济发展,促进合作共赢;维护地区和平,实现共同安全;加强文明交流,增进互信。(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
21.(1)改革:戊戌变法。
难题:文化的改造。
(2)经验:唤起民众;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
(3)共同经历:都经历过出国留学或考察;都受西方文化影响。
内容:抨击旧道德和和旧文化;提倡民主和科学;开展文学革命。
(4)事件:中国共产党诞生。
意义: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5)例1:
观点:中国近代化的过程也是近代中国人不断学习西方、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过程。
论述:19世纪60—90年代,地主阶级洋务派掀起了洋务运动,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以图富强。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产阶级维新派发起了戊戌变法,资产阶级革命派发动了辛亥革命。这二者都希望通过学习西方先进制度以革新图强,实现民主共和。20世纪初,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先进知识分子,掀起了新文化运动,大力宣传西方思想文化,以唤醒国民的民族意识。综上所述,中国近代化的过程就是近代中国人不断学习西方、自强自立的过程。
例2:
观点:在探索中寻找中国国情的道路促进国家的发展。
论述:19世纪中期开始,西方列强接连发动侵略中国的战争,中华民族的危机日益严重。中国人民为反抗列强侵略,争取民族独立,开始了救亡图存的探索。洋务运动、维新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先后向西方学习技术、制度、文化,但都以失败告终;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国革命的面貌从此焕然一新。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打败日本帝国主义,推翻了国民党在中国大陆的反动统治,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综上所述,中国近代史是一部中国人民探索自己国情道路的历史。我们要探索适合自己的路,不断创新、事实求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