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14张PPT)1.认识常见材料苏教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配套课件这些每天陪伴我们学习的文具,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呢?分组观察教师提供的实物(木头铅笔、塑料尺子、玻璃杯子、橡胶篮球)这些物品分别由什么材料做成?请给这些材料起个名字。”材料的核心特征:o玻璃:透明、坚硬、易碎;o布:柔软、透气;o橡胶:有弹性、防滑;o金属:坚硬、有光泽;o塑料:轻便、不易碎;o木头:天然、坚硬;o纸:轻薄、易书写。观察常见材料的特征,并制作材料特征卡序号 观察物品 推测材料 观察方法与发现(特征) 确认材料名称 常见用途举例1 木头铅笔 ________2 塑料尺子 ________3 金属文具盒 ________4 玻璃杯子 ________5 布制鞋面 ________6 橡胶鞋底 ________7 纸质笔记本 ________常见材料观察记录表”观察项目 观察方法 木头 塑料 金属 玻璃 布料颜色 用眼观察材料表面颜色 透明度 透过材料观察物体 重量 用手掂量材料轻重 硬度 用指甲或砂纸轻划表面 导热性 触摸材料在温水中的表面 表面纹理 用放大镜观察表面细节 声音 轻敲材料听发出的声响 材料特征观察记录表讨论常见材料的特征与用途之间关系布手套和橡胶手套等分别适合在什么场景使用?为什么?观察鞋子的材料鞋子的鞋面、鞋底、鞋眼扣分别用什么材料做的?为什么这样选?用观察鞋子的方法观察其他物品自行车、移动办公椅分别由哪些材料构成,为什么用这些材料会制作?实践调查:我的“材料发现之旅”请当一次‘材料侦探’,观察卧室里的3-5种物品(如枕头、书桌、台灯、水杯),记录它们的名称和所用材料,填写‘物品材料调查表’。”序号 物品名称 所在场景 (如卧室 / 教室 / 客厅) 所用材料 (可多选,在对应材料后打 “√”) 材料特征(选填:如透明、柔软等) □木头 □塑料 □金属 □玻璃 □布 □橡胶 □纸 □其他:________ □木头 □塑料 □金属 □玻璃 □布 □橡胶 □纸 □其他:________ □木头 □塑料 □金属 □玻璃 □布 □橡胶 □纸 □其他:________ □木头 □塑料 □金属 □玻璃 □布 □橡胶 □纸 □其他:________ □木头 □塑料 □金属 □玻璃 □布 □橡胶 □纸 □其他:________ 观察文具盒和文具说说它们分别是用什么材料做的,统计哪种材料用得最多。统计文具材料的使用情况苏教版 二年级上册 《它们是用什么做的》单元 1. 认识常见材料 教学设计及反思单元 《它们是用什么做的》 课题 认识常见材料 课时 1核心 概念 1.物质的结构与性质学习内容及要求 1.1物质具有一定的特性与功能 1~2年级 ①观察并描述物体的轻重、薄厚、颜色、表面粗糙程度、形状等外部特征,能根据物体的外部特征对其进行简单分类。 ②识别生活中常见的材料。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对客观事物的总体认识) 科学思维(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方式) 探究实践(科学探究能力 技术与工程实践能力 自主学习能力) 态度责任(科学态度 社会责任)科学观念 认识木头、塑料、金属、玻璃、橡胶、纸、布等常见材料,能准确说出材料名称;描述常见材料的主要特征(如玻璃透明易碎、布透气柔软、橡胶防滑有弹性等);了解不同材料的常见用途,初步建立“材料特征决定用途”的认知。 科学思维 能通过比较、分析,区分不同材料的特征差异;能结合实例推理材料特征与用途之间的关联(如“鞋底用橡胶是因为橡胶防滑”)。 探究实践 通过看、摸、掂等多感官观察方法,探究材料的特征;能完成“物品材料调查”任务,记录并分享调查结果;能使用材料特征卡整理观察发现,规范表达探究结论。 态度责任 感受材料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科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培养细致观察、主动思考的习惯;初步形成珍惜材料资源、合理利用材料的环保意识。教学 重点 本课必须掌握的东西,如:科学原理需要掌握的,动手操作中需要掌握的等等。认识木头、塑料、金属、玻璃、橡胶、纸、布等常见材料,能区分物品的材料并描述其核心特征。教学 难点 学生难以掌握的东西,如:难理解什么?难操作什么?认识木头、塑料、金属、玻璃、橡胶、纸、布等常见材料,能区分物品的材料并描述其核心特征。教学 准备 实物材料:木头铅笔、塑料尺子、金属文具盒、玻璃杯子、橡胶鞋底、布制鞋面、纸质笔记本、橡胶篮球、不同材质的手套(布手套、橡胶手套)等; 工具材料:材料特征卡(含名称、特征、用途记录栏)、“物品材料调查表”(含物品名称及材料选项); 多媒体资源:体育馆物品图片(框架、钟面、篮球、衣服、地板)、材料特征对比视频(如玻璃易碎实验、橡胶弹性演示)。教学过程教学 环节 教学活动 设计思路 教学备注上课 仪式 教师自我介绍: 同学们好! …… 课前谈话,提出要求: 主要内容:从今天开始,我们将要一起认识常见材料。一、聚焦:情境导入:身边物品的“材料密码” [材料准备:图片] 1.出示学生熟悉的文具(文具盒、铅笔、尺子),提问:“这些每天陪伴我们学习的文具,是用什么‘材料密码’做成的呢?它们的‘密码’藏在哪里?” 2.引导学生触摸、观察文具,自由猜测材料(如“铅笔杆摸起来硬硬的,可能是木头做的”)。 3.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破解这些‘材料密码’,认识身边的常见材料——《认识常见材料》。” 【意图解析】从学生熟悉的文具切入,用“材料密码”的趣味表述激发探究兴趣,引导学生初步感知“物品由材料构成”,自然建立生活与科学的联系。二、探究材料特征:材料的“身份档案” 1.实物观察,初识材料 o分组观察教师提供的实物(木头铅笔、塑料尺子、玻璃杯子、橡胶篮球等),提问:“这些物品分别由什么材料做成?请给这些材料起个名字。” o结合学生回答,规范材料名称:木头、塑料、金属、玻璃、橡胶、纸、布。 2.多感官探究,记录特征 o发放材料特征卡,引导学生通过“看(是否透明)、摸(软硬、光滑度)、掂(轻重)、捏(是否有弹性)”等方式观察:“玻璃看起来有什么特点?摸布的时候有什么感觉?橡胶捏一捏会怎样?” o小组讨论后完善特征卡,教师总结并板书核心特征: 玻璃:透明、坚硬、易碎; 布:柔软、透气; 橡胶:有弹性、防滑; 金属:坚硬、有光泽; 塑料:轻便、不易碎; 木头:天然、坚硬; 纸:轻薄、易书写。 【意图解析】通过多感官观察和特征卡记录,帮助学生建立“材料名称—特征”的直接关联,培养细致观察和规范表达的能力,为理解用途奠定基础。三、关联材料与用途:材料的“本领匹配” 1.聚焦物品的材料选择 o出示鞋子实物,提问:“鞋子的鞋面、鞋底、鞋眼扣分别用什么材料做的?为什么这样选?” o结合学生回答分析: o拓展观察不同材质的手套,讨论:“布手套和橡胶手套分别适合在什么场景使用?为什么?”(布手套透气,适合日常保暖;橡胶手套防水,适合洗碗时用)。 2.拓展分析生活物品 o出示体育馆物品图片(框架、篮球、衣服、地板),分组讨论:“这些物品用了什么材料?这种材料的什么特征让它适合做这件物品?” o示例引导:篮球用橡胶——弹性好,适合拍打;运动服用布——透气,方便运动;框架用金属——坚硬,支撑力强。 【意图解析】通过具体物品的材料分析,引导学生推理“特征决定用途”的逻辑,将抽象概念与生活实例结合,突破难点,培养分析与推理能力。四、实践调查:我的“材料发现之旅” 1.明确调查任务:“请当一次‘材料侦探’,观察卧室里的3-5种物品(如枕头、书桌、台灯、水杯),记录它们的名称和所用材料,填写‘物品材料调查表’。” 2.小组分享调查结果,提问:“你发现卧室里用得最多的材料是什么?这种材料有什么‘本领’让它被频繁使用?” 3.全班交流,教师总结:不同材料各有“本领”,人们会根据物品的用途选择合适的材料。 【意图解析】通过生活化调查,将课堂知识迁移到真实场景,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对材料的认识,体会材料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应用意识。五、拓展延伸:材料的“循环魔法” 1.提问:“木头能做成铅笔,铅笔用完后,木头还能变成什么?塑料瓶用完后,还能有什么新用途?” 2.出示图片:废旧木头→小书架、废旧塑料瓶→花盆,引导学生思考材料的循环利用。 3.布置作业:和家长一起整理家里的废旧物品,看看它们是用什么材料做的,尝试设计一种“旧材料新用途”的方案。 【意图解析】拓展材料的环保认知,激发创新思维,培养珍惜资源、合理利用材料的态度责任。六、板书设计 认识常见材料 常见材料主要特征常见用途木头天然、坚硬铅笔、桌椅塑料轻便、不易碎尺子、水杯金属坚硬、有光泽文具盒、框架玻璃透明、坚硬、易碎窗户、杯子布柔软、透气鞋面、衣服橡胶有弹性、防滑鞋底、篮球纸轻薄、易书写笔记本、书本七、练一练八、整理 老师指导学生进行材料的整理。 培养学生使用材料的好习惯。九、课堂反思苏教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它们是用什么做的》苏教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它们是用什么做的》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1-1《认识常见材料》表格式(教案)2025-2026学年苏教版二年级科学上册.docx 2.1.1《认识常见材料》(课件)2025-2026学年苏教版二年级科学上册.ppt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