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型备课】统编版语文二上-7. 古诗二首《登鹳雀楼》(知识清单)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任务型备课】统编版语文二上-7. 古诗二首《登鹳雀楼》(知识清单)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古诗二首《登鹳雀楼》
一、作者介绍
王之涣,唐代著名边塞诗人,其诗以描写边塞风光著称,风格雄浑壮阔、意境深远。他的作品多被当时乐工制曲歌唱,传世虽仅六首,但首首经典,尽显盛唐气象,在唐代诗坛享有重要地位。
二、原文与译文
原文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译文
夕阳依傍着山峦渐渐沉没,滔滔黄河朝着大海汹涌奔流。
若想把千里的风光景物看够,那就要再登上更高的一层城楼。
三、字词解释
白日:太阳。
依:依傍。
尽:消失。这里指太阳落山。
黄河:中华民族的母亲河,这里泛指河流。
入海流:流入大海。
欲:想要。
穷:尽,使达到极点。
千里目:眼界宽阔。
更:再。
四、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描绘登楼所见的壮阔景象,抒发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以及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同时蕴含着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人生哲理,展现了盛唐文人广阔的胸襟和豪迈的情怀。
五、艺术特色
对仗工整:“白日依山尽”与“黄河入海流”,在词性、结构上形成工整对仗,“白日”对“黄河”,“依山尽”对“入海流”,读来朗朗上口,富有韵律美。
意境开阔:诗人以“白日”“黄河”等宏大景象入诗,勾勒出一幅雄浑壮阔的自然画卷,营造出空旷辽远的意境,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和心灵震撼。
哲理交融:后两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将自然景象与人生哲理巧妙结合,在写景的同时,蕴含着深刻的人生智慧,使诗歌具有了超越时空的艺术魅力。
六、阅读要素
理解诗意:先通读古诗,结合译文,逐句理解诗歌所描绘的景象,把握诗歌的基本内容。
体会情感:通过感受诗中“白日依山尽”的壮阔与“黄河入海流”的磅礴,体会诗人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以及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品味语言:注意诗中“依”“尽”“流”“穷”“更”等动词的精妙运用,体会其对描绘景象、表达情感的作用,感受古诗语言的凝练与生动。
想象画面:根据诗中的描写,想象夕阳西下、黄河奔腾入海的壮观景象,以及登楼远眺、视野开阔的情景,提高自己的想象力和形象思维能力。
七、素养提升
培养审美能力:欣赏古诗中壮阔的自然景象和优美的语言表达,提高对文学作品的审美鉴赏能力,增强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锻炼思维能力:在理解诗意、分析主题、体会情感的过程中,锻炼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深入理解诗歌中蕴含的人生哲理,提升语文综合素养。
激发进取精神:感受诗人“更上一层楼”的进取精神,激发自己在学习和生活中不断追求进步、勇于攀登高峰的意志,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八、拓展延伸
王之涣的另一首边塞诗《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同样以雄浑的笔调描绘了边塞风光,表达了诗人对边塞生活的复杂情感。大家可以对比阅读《登鹳雀楼》与《凉州词》,感受王之涣不同作品的风格特点,体会唐代边塞诗的独特魅力。同时,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可以学习诗人登高望远的精神,不断拓展自己的视野和格局,追求更高的人生境界。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