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课 第一框 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课件 学案 练习)高中思想政治统编版(部编版)必修3 政治与法治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二课 第一框 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课件 学案 练习)高中思想政治统编版(部编版)必修3 政治与法治

资源简介

本课内容 课标要求
  本课承接第一课内容,结合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和指导思想,讲述中国共产党是具有先进性的政党,进一步回答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为什么能够成为历史的必然和人民的选择,实现对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领导   引述宪法序言,阐明中国共产党成为执政党的必然性;引述党章规定,明确党的性质、宗旨和指导思想
第一框 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理清主干知识
(一)党的性质和宗旨
1.党的性质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     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     的先锋队。
|微|点|拨|
前一个先锋队表明中国共产党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后一个先锋队强调党具有广泛的群众性。
2.党的根本立场和根本宗旨
根本立场    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立场
根本宗旨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
|微|观|察|
红军长征史,就是一部反映军民鱼水情深的历史。在湖南汝城县沙洲村,3名女红军借宿徐解秀老人家中,临走时,把自己仅有的一床被子剪下一半给老人留下了。老人说:“什么是共产党 共产党就是自己有一条被子,也要剪下半条给老百姓的人。”
“半条被子”的故事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是什么
3.党的性质和宗旨的要求
利 益 问 题 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了党除了     和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没有任何自己   的利益,从来不代表任何利益集团、任何权势团体、任何特权阶层的利益,这是党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所在
人 民 地 位 在任何时候,党都应把   利益放在第一位,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与人民同甘共苦,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不允许任何党员脱离   ,更不允许任何党员凌驾于群众之上
全 体 党 员 要牢记中国共产党是什么、要干什么这个     ,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绚丽的华章
|微|点|拨|
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与党的性质和宗旨的关系
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与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是一致的,从根本上说是由党的性质决定的。
(二)党的执政理念
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
(1)理念: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
(2)依据
①检验标准:为什么人的问题,是检验一个政党、一个政权性质的试金石。
②根本力量:   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因此,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3)含义
立党 为公 就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都要代表中国先进    的发展要求、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和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都要体现国家和民族的共同利益、全体人民的共同理想
执政 为民 就是党的全部工作必须以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根本    和落脚点;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党的奋斗目标
(4)要求
为 人 民 要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     ,树牢群众观点,贯彻     ,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接受人民批评和   ,始终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不断巩固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加强海内外中华儿女大团结,形成同心共圆中国梦的强大合力
领导 人民 必须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微|观|察|
2024年1月,云南省昭通市镇雄县发生重大山体滑坡灾害,云南省委第一时间组织救援,并强调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尽一切努力救助受灾群众。
云南省委是如何践行党的执政理念的
释解核心要点
[议题材料]
  材料一: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人民是我们党执政的最大底气,是我们共和国的坚实根基,是我们强党兴国的根本所在。”进入新时代以来,党和政府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持续用力……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社会保障体系、医疗卫生体系……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共同富裕取得新成效。
材料二:对一个政党而言,有什么样的政治立场与群众观,就会有什么样的价值观。从根本上看,相信谁、依靠谁、为了谁,是否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是区分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分水岭,也是判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我们党来自人民,为人民而生,因人民而兴,必须始终与人民心心相印、与人民同甘共苦、与人民团结奋斗。
  [问题探究]
1.运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的知识,谈谈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原因。
2.人民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最大底气。请从《政治与法治》的角度,结合材料,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3.结合材料二,运用“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知识,以“相信谁、依靠谁、为了谁”为主题撰写一篇短评。(要求:①围绕主题,自拟题目;②观点明确,论证充分,逻辑清晰;③学科术语使用规范;④总字数在250字左右。)
认知生成
1.中国共产党的基本知识整合
中国共产党 具体阐释
初心使命: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性质: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根本立场:人民立场
根本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执政理念: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2.坚持党性与人民性相统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性和人民性从来都是一致的、统一的”。
(1)从本质上说,坚持党性就是坚持人民性,坚持人民性就是坚持党性,党性寓于人民性之中,没有脱离人民性的党性,也没有脱离党性的人民性。
(2)党性和人民性的一致性、统一性,根源于党和人民的内在统一关系。我们党来自人民,植根于人民,服务于人民,始终坚持把群众路线作为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形成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血肉共同体和精神共同体。从我们党诞生那天起,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自己的初心使命,坚持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我们党的奋斗目标,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把人民高兴不高兴、赞成不赞成、答应不答应作为判断工作得失的标准,这也是我们党能够跳出历史周期率,确保长期执政的根本经验。
即时训练评价
一、微点澄清判断
(1)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党的根本宗旨。 (  )
(2)中国共产党党员不能维护自身的个人利益。 (  )
(3)党的全部工作必须以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  )
(4)中国共产党要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依靠人民创造伟业,是因为我们党的执政理念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  )
(5)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  )
二、教材资源发掘
1.(教材P16“相关链接2”改编题)
念奴娇·追思焦裕禄
  魂飞万里,盼归来,此水此山此地。百姓谁不爱好官 把泪焦桐成雨。生也沙丘,死也沙丘,父老生死系。暮雪朝霜,毋改英雄意气!
依然月明如昔,思君夜夜,肝胆长如洗。路漫漫其修远矣,两袖清风来去。为官一任,造福一方,遂了平生意。绿我涓滴,会它千顷澄碧。
通过这首词可以感悟到 (  )
①焦裕禄坚持了中国共产党的根本立场
②中国共产党在解放思想中锤炼队伍
③中国共产党坚持满足群众一切诉求
④焦裕禄精神体现了党的根本宗旨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教材P17“探究与分享”改编题)毛泽东同志在《为人民服务》中指出:“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为人民服务,从人民群众的角度看,是因为 (  )
A.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
B.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
C.为什么人的问题,是检验一个政党、一个政权性质的试金石
D.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
3.(教材P18“探究与分享”改编题)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十八洞村考察时提出精准扶贫的重要思想,当地县委县政府以这一思想为指导,立足自身,敢想敢干,紧扣“精准”二字,下足功夫。经过几年的努力,十八洞村取得脱贫攻坚的决定性胜利。这反映出中国共产党 (  )
①始终把满足人民的需要作为中心工作
②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③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
④把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党的最高理想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三、情境迁移应用
4.行程万里,人民至上。从河北革命老区,到“贫瘠甲天下”的甘肃定西,再到宁夏泾源老乡家里,百姓健康有没有保障,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念兹在兹。由此可见 (  )
①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立场 ②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了党员没有任何个人利益 ③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 ④党的根本立场和根本宗旨决定了中国共产党的先锋队性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5.学习运用“千万工程”蕴含的发展理念、工作方法和推进机制,把学习推广“四下基层”优良传统作为重要抓手,通过“解剖一个问题”推动“解决一类问题”……主题教育开展以来,广大党员、干部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提高干事创业的本领和推进高质量发展的成效。这表明党 (  )
①坚守人民立场,切实履行经济社会管理职能
②牢记初心使命,提高为人民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③坚持加强党的领导和尊重人民首创精神相结合 ④创立并掌握了推进高质量发展的科学思想方法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第一框 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理清主干知识 
(一)1.工人阶级 中华民族 2.人民
[微观察]
提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3.工人阶级 特殊 人民 群众 根本问题
(二)(2)②人民 (3)生产力 出发点 (4)根本宗旨 群众路线 监督
[微观察]
提示:云南省委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践行党的群众路线,一切为了人民,全力救助受灾群众。
释解核心要点
1.提示:①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根本宗旨决定中国共产党在任何时候都要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放在第一位。始终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②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立场。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以人民为中心。③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目标。④中国共产党坚持群众路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赢得了人民的信任,得到了人民的支持,更能不断造福人民。
2.提示:①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我们共和国的坚实根基,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人民群众是推动中国革命、建设和发展的真正英雄。②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了党除了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没有任何自己特殊的利益,党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因而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党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因此各项决策都能得到群众支持和坚决贯彻。③中国共产党坚持群众观点、群众路线,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发挥人民的首创精神,激发人民参与革命、建设和发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断充实党的执政基础,带领人民继续奋斗,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3.示例:相信人民、依靠人民、为了人民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为什么人的问题,是检验一个政党、一个政权性质的试金石。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立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了党在任何时候都应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与人民同甘共苦,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坚持人民利益无小事,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树牢群众观点,切实做到虚心向人民学习,汲取人民智慧,紧紧依靠人民,不断巩固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形成同心共圆中国梦的强大合力。
即时训练评价
一、(1)提示:×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
(2)提示:× 中国共产党没有任何自己特殊的利益并不等于广大党员不能维护自身的合法利益。
(3)提示:× 党的全部工作必须以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4)提示:× 我们党的执政理念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5)提示:× 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执政理念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二、1.选B 这首词体现了焦裕禄为官一任,造福一方,说明焦裕禄坚持了人民立场这一中国共产党的根本立场,焦裕禄精神体现了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①④符合题意。材料并未体现解放思想,②不符合题意。中国共产党坚持满足群众合理诉求,而不是一切诉求, ③错误。
2.选D  题目要求从人民群众的角度分析,A、C都是从党的角度分析的,不符合题意,排除。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B错误。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从人民群众的角度看,是因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D符合题意。
3.选C 党的中心工作是经济建设,①错误。材料反映出中国共产党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②③正确。中国共产党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党的最高理想,④错误。
三、4.选B 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了党除了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没有任何自己特殊的利益,中国共产党党员有自己正当的个人利益,②错误。中国共产党的先锋队性质决定了党的根本立场和根本宗旨,④错误。
5.选C 党不是国家机关,不能履行国家职能,①排除。广大党员、干部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提高干事创业的本领和推进高质量发展的成效,这表明党牢记初心使命,提高为人民服务的能力和水平,②符合题意。学习运用“千万工程”蕴含的发展理念、工作方法和推进机制,把学习推广“四下基层”优良传统作为重要抓手,通过“解剖一个问题”推动“解决一类问题”,这表明党坚持加强党的领导和尊重人民首创精神相结合,③符合题意。我们党早已创立并掌握了推进高质量发展的科学思想方法,④排除。故本题选C。
8 / 8(共72张PPT)
第二课
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
本课内容 课标要求
  本课承接第一课内容,结合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和指导思想,讲述中国共产党是具有先进性的政党,进一步回答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为什么能够成为历史的必然和人民的选择,实现对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领导   引述宪法序言,阐明中国共产党成为执政党的必然性;引述党章规定,明确党的性质、宗旨和指导思想
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第一框
理清主干知识
(一)党的性质和宗旨
1.党的性质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_________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__________的先锋队。
|微|点|拨| 
前一个先锋队表明中国共产党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后一个先锋队强调党具有广泛的群众性。
工人阶级
中华民族
2.党的根本立场和根本宗旨
|微|观|察|  
红军长征史,就是一部反映军民鱼水情深的历史。在湖南汝城县沙洲村,3名女红军借宿徐解秀老人家中,临走时,把自己仅有的一床被子剪下一半给老人留下了。老人说:“什么是共产党 共产党就是自己有一条被子,也要剪下半条给老百姓的人。”
根本立场 ______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立场
根本宗旨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
人民
“半条被子”的故事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是什么
提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3.党的性质和宗旨的要求
利益 问题 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了党除了_________和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没有任何自己_____的利益,从来不代表任何利益集团、任何权势团体、任何特权阶层的利益,这是党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所在
人民 地位 在任何时候,党都应把_____利益放在第一位,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与人民同甘共苦,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不允许任何党员脱离_____,更不允许任何党员凌驾于群众之上
全体 党员 要牢记中国共产党是什么、要干什么这个__________,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绚丽的华章
工人阶级
特殊
人民
群众
根本问题
|微|点|拨|  
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与党的性质和宗旨的关系
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与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是一致的,从根本上说是由党的性质决定的。
(二)党的执政理念
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
(1)理念: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
(2)依据
①检验标准:为什么人的问题,是检验一个政党、一个政权性质的试金石。
②根本力量:_____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因此,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人民
(3)含义
立党 为公 就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都要代表中国先进_______的发展要求、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和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都要体现国家和民族的共同利益、全体人民的共同理想
执政 为民 就是党的全部工作必须以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根本________和落脚点;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党的奋斗目标
生产力
出发点
(4)要求
为人民 要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____________,树牢群众观点,贯彻___________,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接受人民批评和______,始终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不断巩固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加强海内外中华儿女大团结,形成同心共圆中国梦的强大合力
领导人民 必须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根本宗旨
群众路线
监督
|微|观|察|  
2024年1月,云南省昭通市镇雄县发生重大山体滑坡灾害,云南省委第一时间组织救援,并强调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尽一切努力救助受灾群众。
云南省委是如何践行党的执政理念的
提示:云南省委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践行党的群众路线,一切为了人民,全力救助受灾群众。
释解核心要点
[议题材料]
材料一: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人民是我们党执政的最大底气,是我们共和国的坚实根基,是我们强党兴国的根本所在。”进入新时代以来,党和政府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持续用力……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社会保障体系、医疗卫生体系……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共同富裕取得新成效。
材料二:对一个政党而言,有什么样的政治立场与群众观,就会有什么样的价值观。从根本上看,相信谁、依靠谁、为了谁,是否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是区分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分水岭,也是判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我们党来自人民,为人民而生,因人民而兴,必须始终与人民心心相印、与人民同甘共苦、与人民团结奋斗。
[问题探究]
1.运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的知识,谈谈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
原因。
提示:①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根本宗旨决定中国共产党在任何时候都要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放在第一位。始终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②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立场。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③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目标。④中国共产党坚持群众路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赢得了人民的信任,得到了人民的支持,更能不断造福人民。
2.人民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最大底气。请从《政治与法治》的角度,结合材料,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提示:①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我们共和国的坚实根基,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人民群众是推动中国革命、建设和发展的真正英雄。②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了党除了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没有任何自己特殊的利益,党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因而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党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因此各项决策都能得到群众支持和坚决贯彻。
③中国共产党坚持群众观点、群众路线,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发挥人民的首创精神,激发人民参与革命、建设和发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断充实党的执政基础,带领人民继续奋斗,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3.结合材料二,运用“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知识,以“相信谁、依靠谁、为了谁”为主题撰写一篇短评。(要求:①围绕主题,自拟题目;②观点明确,论证充分,逻辑清晰;③学科术语使用规范;④总字数在250字左右。)
示例: 相信人民、依靠人民、为了人民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为什么人的问题,是检验一个政党、一个政权性质的试金石。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立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了党在任何时候都应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与人民同甘共苦,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坚持人民利益无小事,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树牢群众观点,切实做到虚心向人民学习,汲取人民智慧,紧紧依靠人民,不断巩固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形成同心共圆中国梦的强大合力。
|认知生成|
1.中国共产党的基本知识整合
中国共产党 具体阐释 初心使命: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性质: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根本立场:人民立场 根本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执政理念: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2.坚持党性与人民性相统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性和人民性从来都是一致的、统一的”。
(1)从本质上说,坚持党性就是坚持人民性,坚持人民性就是坚持党性,党性寓于人民性之中,没有脱离人民性的党性,也没有脱离党性的人民性。
(2)党性和人民性的一致性、统一性,根源于党和人民的内在统一关系。我们党来自人民,植根于人民,服务于人民,始终坚持把群众路线作为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形成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血肉共同体和精神共同体。从我们党诞生那天起,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自己的初心使命,坚持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我们党的奋斗目标,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把人民高兴不高兴、赞成不赞成、答应不答应作为判断工作得失的标准,这也是我们党能够跳出历史周期率,确保长期执政的根本经验。
即时训练评价
一、微点澄清判断
(1)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党的根本宗旨。(  )
提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
(2)中国共产党党员不能维护自身的个人利益。(  )
提示:中国共产党没有任何自己特殊的利益并不等于广大党员不能维护自身的合法利益。
×
×
(3)党的全部工作必须以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  )
提示:党的全部工作必须以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4)中国共产党要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依靠人民创造伟业,是因为我们党的执政理念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
提示:我们党的执政理念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
×
(5)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  )
提示: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执政理念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
二、教材资源发掘
1.(教材P16“相关链接2”改编题)
念奴娇·追思焦裕禄
魂飞万里,盼归来,此水此山此地。百姓谁不爱好官 把泪焦桐成雨。生也沙丘,死也沙丘,父老生死系。暮雪朝霜,毋改英雄意气!
依然月明如昔,思君夜夜,肝胆长如洗。路漫漫其修远矣,两袖清风来去。为官一任,造福一方,遂了平生意。绿我涓滴,会它千顷澄碧。
通过这首词可以感悟到 (  )
①焦裕禄坚持了中国共产党的根本立场
②中国共产党在解放思想中锤炼队伍
③中国共产党坚持满足群众一切诉求
④焦裕禄精神体现了党的根本宗旨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这首词体现了焦裕禄为官一任,造福一方,说明焦裕禄坚持了人民立场这一中国共产党的根本立场,焦裕禄精神体现了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①④符合题意。材料并未体现解放思想,②不符合题意。中国共产党坚持满足群众合理诉求,而不是一切诉求, ③错误。
2.(教材P17“探究与分享”改编题)毛泽东同志在《为人民服务》中指出:“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为人民服务,从人民群众的角度看,是因为 (  )
A.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
B.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
C.为什么人的问题,是检验一个政党、一个政权性质的试金石
D.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

解析:题目要求从人民群众的角度分析,A、C都是从党的角度分析的,不符合题意,排除。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B错误。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从人民群众的角度看,是因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D符合题意。
3.(教材P18“探究与分享”改编题)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十八洞村考察时提出精准扶贫的重要思想,当地县委县政府以这一思想为指导,立足自身,敢想敢干,紧扣“精准”二字,下足功夫。经过几年的努力,十八洞村取得脱贫攻坚的决定性胜利。这反映出中国共产党 (  )
①始终把满足人民的需要作为中心工作 ②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③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 ④把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党的最高理想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党的中心工作是经济建设,①错误。材料反映出中国共产党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②③正确。中国共产党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党的最高理想,④错误。
三、情境迁移应用
4.行程万里,人民至上。从河北革命老区,到“贫瘠甲天下”的甘肃定西,再到宁夏泾源老乡家里,百姓健康有没有保障,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念兹在兹。由此可见(  )
①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立场 ②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了党员没有任何个人利益 ③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 ④党的根本立场和根本宗旨决定了中国共产党的先锋队性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了党除了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没有任何自己特殊的利益,中国共产党党员有自己正当的个人利益,②错误。中国共产党的先锋队性质决定了党的根本立场和根本宗旨,④错误。
5.学习运用“千万工程”蕴含的发展理念、工作方法和推进机制,把学习推广“四下基层”优良传统作为重要抓手,通过“解剖一个问题”推动“解决一类问题”……主题教育开展以来,广大党员、干部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提高干事创业的本领和推进高质量发展的成效。这表明党 (  )
①坚守人民立场,切实履行经济社会管理职能 ②牢记初心使命,提高为人民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③坚持加强党的领导和尊重人民首创精神相结合 ④创立并掌握了推进高质量发展的科学思想方法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党不是国家机关,不能履行国家职能,①排除。广大党员、干部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提高干事创业的本领和推进高质量发展的成效,这表明党牢记初心使命,提高为人民服务的能力和水平,②符合题意。学习运用“千万工程”蕴含的发展理念、工作方法和推进机制,把学习推广“四下基层”优良传统作为重要抓手,通过“解剖一个问题”推动“解决一类问题”,这表明党坚持加强党的领导和尊重人民首创精神相结合,③符合题意。我们党早已创立并掌握了推进高质量发展的科学思想方法,④排除。故本题选C。
框题跟踪检测
(本试卷满分5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3小题,每小题3分,共39分)
1.“人民就是江山,共产党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为的是让人民过上好日子。我们党的百年奋斗史就是为人民谋幸福的历史。”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要始终守好人民的心,是因为(  )
①人民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 ②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③人心向背决定了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 ④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4

6
7
8
9
11
12
13
1
2
3
4
5
解析: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要始终守好人民的心,是因为人民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①②符合题意。“人民就是江山”体现出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了人心向背,③错误。题意要求回答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要始终守好人民的心的原因,④是做法而不是原因,不符合题意。
14
10
1
5
6
7
8
9
11
12
13
2
3
4

2.(2024·山东泰安阶段练习)2023年5月11日,在沧州市黄骅市,习近平总书记走进一块旱碱地示范田,俯身仔细察看麦子长势。一旁的农技负责人既惊讶又感到亲切:“这是老农民才有的动作呀!”十年来,习近平总书记访社区、走农家、进工厂、到校园,留下一个个温暖瞬间。习近平总书记的人民情怀 (  )
①体现出党尊重人民的首创精神 ②彰显了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③表明中国共产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 ④深刻回答了党是什么、要干什么这个根本问题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4
10
1
5
6
7
8
9
11
12
13
2
3
4
解析:材料没有强调党尊重人民的首创精神,①不符合题意。习近平总书记的人民情怀彰显了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深刻回答了党是什么、要干什么这个根本问题,②④符合题意。党的执政理念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③错误。
14
10
1
5
6
7
8
9
11
12
13
3.环顾世界政党之林,中国共产党为什么历经坎坷而依然风华正茂 谜底就在于党的“初心和使命”,也在于它的根本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下列语句最能体现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的是 (  )
①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 ②空谈误国,实干兴邦
③我将无我,不负人民  ④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A.②④ B.①④ C.②③ D.①③
2
3
4
14

10
1
5
6
7
8
9
11
12
13
2
3
4
解析:①的意思是治理国家的根本途径是利民,这体现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正确。②的意思是只泛泛而谈地讨论国家大事,不联系实际解决问题,会耽误国家的发展,只有脚踏实地、真抓实干,才能使国家兴旺发达。这不涉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排除。③强调我愿意做到一个“无我”的状态,为中国的发展奉献自己,这充分体现了将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至高无上的追求,人民的利益就是至高无上的利益,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正确。④指国家的兴盛或衰亡,每个普通人都有一份责任。这没有体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排除。
14
10
1
5
6
7
8
9
11
12
13
4.党的二十大报告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牢牢把握的重大原则,明确要求“维护人民根本利益,增进民生福祉,不断实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这 (  )
①为新时代中国发展提供了根本制度保障 ②是党坚持群众观点、贯彻群众路线的根据 ③是党恪守和贯彻其根本宗旨的重要体现 ④是党不忘初心、践行党的执政理念的体现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
3
4

14
10
1
5
6
7
8
9
11
12
13
2
3
4
解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①错误。“维护人民根本利益,增进民生福祉,不断实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这是党坚持群众观点、贯彻群众路线的体现,②不符合题意。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党的二十大报告的要求是党恪守和贯彻其根本宗旨的重要体现,③符合题意。党的执政理念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党的二十大报告的要求是党不忘初心、践行党的执政理念的体现,④符合题意。
14
10
1
5
6
7
8
9
11
12
13
2
3
4
5.习近平总书记在《坚持人民至上》的重要文章中强调,中国共产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必须坚持人民至上、紧紧依靠人民、不断造福人民、牢牢植根人民,并落实到各项决策部署和实际工作之中。这体现中国共产党 (  )
①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 ②把实现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终目标 ③加强自身建设,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 ④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4

10
1
5
6
7
8
9
11
12
13
2
3
4
解析:材料强调中国共产党的根本立场是人民立场,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①④正确。中国共产党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最终目标,材料中未体现,②排除。材料不涉及加强自身建设,③排除。
14
10
1
5
6
7
8
9
11
12
13
2
3
4
6.(2024·河南郑州阶段练习)河南省委聚焦人民群众“急难愁盼”,积极回应群众关切,推进重点民生实事落实,截至2023年8月,各单位累计确定民生事项1 583件,已办结822件,真正做到把实事办好,把好事办实,让人民群众满意。这是基于 (  )
①依靠人民才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聚磅礴力量 ②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 ③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是成就伟大事业的法宝 ④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4

10
1
5
6
7
8
9
11
12
13
2
3
4
解析:材料强调的是为了人民,未涉及依靠人民,①不选。河南省委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办好事,是基于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和根本宗旨,②④正确。材料未体现尊重人民首创精神,③不选。
14
10
1
5
6
7
8
9
11
12
13
2
3
4
7.在推进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T县党委提出,要有“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境界,不搞政绩工程,多做民生工程,改善生态环境,提高村民生活质量。该县党委 (  )
①把“功成必定有我”作为自己的最高理想
②把责任与担当作为工作的出发点
③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
④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4

10
1
5
6
7
8
9
11
12
13
2
3
4
解析:实现共产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的最高理想,①错误。中国共产党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②错误。
14
10
1
5
6
7
8
9
11
12
13
2
3
4
8.1944年,毛泽东同志在《为人民服务》的演讲中指出:“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10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为人民而生,因人民而兴,与人民有福同享、有难同当,有盐同咸、无盐同淡,紧紧依靠人民战胜一个又一个困难、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这表明中国共产党 (  )
14
10
1
5
6
7
8
9
11
12
13
2
3
4
①始终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马克思主义政党
②根基在人民,紧紧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
③始终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
④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葆为民服务的本色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4

10
1
5
6
7
8
9
11
12
13
2
3
4
14
解析:材料强调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的先锋队,没有体现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①不选。材料强调党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不强调党的领导核心作用,③不符合题意。党始终坚持为人民而生,因人民而兴,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葆为民服务的本色,紧紧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②④符合题意。
10
1
5
6
7
8
9
11
12
13
2
3
4

9.(2024·黑龙江绥化阶段练习)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为民造福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必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实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这说明 (  )
①党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②党坚持立党为公的根本立场,坚持执政为民 ③党紧紧依靠人民,坚持替人民执好政、掌好权、用好权 ④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党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4
10
1
5
6
7
8
9
11
12
13
2
3
4
解析:材料强调党为民造福,说明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党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党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①④正确。党的执政理念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党的根本立场是人民立场,②错误。中国共产党坚持为人民执好政、掌好权、用好权,③错误。
14
10
1
5
6
7
8
9
11
12
13
2
3
4
10.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党的理论是来自人民、为了人民、造福人民的理论,人民的创造性实践是理论创新的不竭源泉。我们要站稳人民立场、把握人民愿望、尊重人民创造、集中人民智慧,形成为人民所喜爱、所认同、所拥有的理论,使之成为指导人民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这是因为 (  )
14
10
1
5
6
7
8
9
11
12
13
2
3
4
A.中国共产党始终以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的指导思想
B.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C.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
D.党要实现好、维护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14

10
1
5
6
7
8
9
11
12
13
2
3
4
14
解析:A观点正确,但不是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原因,排除。题干指向的是党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原因,B属于重复题干,没有回答原因,排除。我们要站稳人民立场、把握人民愿望、尊重人民创造、集中人民智慧,形成为人民所喜爱、所认同、所拥有的理论,这是因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C正确。党要实现好、维护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这是对党的要求,不是党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原因,D排除。
10
1
5
6
7
8
9
11
12
13
2
3
4

11.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必须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把发展成果不断转化为生活品质,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这说明 (  )
①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是我们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 ②中国共产党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③中国共产党坚持人民立场,满足人民一切需要 ④为什么人的问题,是检验一个政党、一个政权性质的试金石
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②③
14
10
1
5
6
7
8
9
11
12
13
2
3
4
解析: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①不选。为什么人的问题,是检验一个政党、一个政权性质的试金石,高质量发展必须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②④正确。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立场,但“满足人民一切需要”表述错误,③不选。
14
10
1
5
6
7
8
9
11
12
13
2
3
4
12.大国之大,也有大国之重。对中国共产党而言,“人民”重于千钧,“人民”就是一切,让人民生活幸福就是“国之大者”。担当起“国之大者”,是亿万家庭福祉所系。中国共产党勇毅担当起大国之重,团结带领亿万人民不断推动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为更好实现人民生活的幸福安康提供条件和保障,让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断变为现实。这说明 (  )
14
10
1
5
6
7
8
9
11
12
13
2
3
4

①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立场
②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
③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党的奋斗目标
④中国共产党执政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4
10
1
5
6
7
8
9
11
12
13
2
3
4
解析:中国共产党始终心系人民,这说明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立场,①正确。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②错误。中国共产党为更好实现人民生活的幸福安康提供条件和保障,让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断变为现实,这说明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党的奋斗目标,③正确。材料强调中国共产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没有体现中国共产党执政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④不符合题意。
14
10
1
5
6
7
8
9
11
12
13
2
3
4
13.早在革命时期,毛泽东同志就教育共产党人要热爱人民群众,细心地倾听群众的呼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党非常重视人民群众在改革开放进程中的作用,强调必须依靠人民群众的力量,才能实现自己的历史使命。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自觉地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贯穿于治国理政的全过程。若对上述内容进行专题报道,请选取一个最恰当的标题 (  )
14
10
1
5
6
7
8
9
11
12
13
2
3
4
A.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B.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C.国家强盛、人民富裕、中国美丽
D.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解析:材料体现了从革命时期,到十一届三中全会,再到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始终站在人民的立场上,努力为人民服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B入选。A、C、D均不符合题意,不选。
14

10
1
5
6
7
8
9
11
12
13
2
3
4
二、非选择题
14.(11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
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这既是我们党领导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新发展理念的“根”和“魂”。只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才会有正确的发展观、现代化观。
14
10
1
5
6
7
8
9
11
12
13
2
3
4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是一个抽象的、玄奥的概念,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止步于思想环节。要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结合材料,运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的知识,简要分析为人民谋幸福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止步于思想环节。
14
10
1
5
6
7
8
9
11
12
13
2
3
4
解析:为人民谋幸福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止步于思想环节,要切实为人民着想→可联系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立场、执政理念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
答案示例:①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党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要坚持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
14
10
1
5
6
7
8
9
11
12
13
2
3
4
②中国共产党的立场是人民立场,要坚持人民主体地位,虚心向人民学习,倾听人民呼声,汲取人民智慧, 切实做到紧紧依靠人民、一切依靠人民。③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中国共产党要以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要坚持为人民谋幸福的根本使命,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
14
10
1
5
6
7
8
9
11
12
13
2
3
4
④中国共产党必须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即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
14
10框题检测(三) 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本试卷满分5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3小题,每小题3分,共39分)
1.“人民就是江山,共产党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为的是让人民过上好日子。我们党的百年奋斗史就是为人民谋幸福的历史。”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要始终守好人民的心,是因为 (  )
①人民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
②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③人心向背决定了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
④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2024·山东泰安阶段练习)2023年5月11日,在沧州市黄骅市,习近平总书记走进一块旱碱地示范田,俯身仔细察看麦子长势。一旁的农技负责人既惊讶又感到亲切:“这是老农民才有的动作呀!”十年来,习近平总书记访社区、走农家、进工厂、到校园,留下一个个温暖瞬间。习近平总书记的人民情怀 (  )
①体现出党尊重人民的首创精神
②彰显了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③表明中国共产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
④深刻回答了党是什么、要干什么这个根本问题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环顾世界政党之林,中国共产党为什么历经坎坷而依然风华正茂 谜底就在于党的“初心和使命”,也在于它的根本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下列语句最能体现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的是 (  )
①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 ②空谈误国,实干兴邦
③我将无我,不负人民  ④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A.②④ B.①④ C.②③ D.①③
4.党的二十大报告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牢牢把握的重大原则,明确要求“维护人民根本利益,增进民生福祉,不断实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这 (  )
①为新时代中国发展提供了根本制度保障
②是党坚持群众观点、贯彻群众路线的根据
③是党恪守和贯彻其根本宗旨的重要体现
④是党不忘初心、践行党的执政理念的体现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5.习近平总书记在《坚持人民至上》的重要文章中强调,中国共产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必须坚持人民至上、紧紧依靠人民、不断造福人民、牢牢植根人民,并落实到各项决策部署和实际工作之中。这体现中国共产党 (  )
①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
②把实现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终目标
③加强自身建设,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
④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6.(2024·河南郑州阶段练习)河南省委聚焦人民群众“急难愁盼”,积极回应群众关切,推进重点民生实事落实,截至2023年8月,各单位累计确定民生事项1 583件,已办结822件,真正做到把实事办好,把好事办实,让人民群众满意。这是基于 (  )
①依靠人民才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聚磅礴力量 ②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 ③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是成就伟大事业的法宝 ④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7.在推进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T县党委提出,要有“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境界,不搞政绩工程,多做民生工程,改善生态环境,提高村民生活质量。该县党委 (  )
①把“功成必定有我”作为自己的最高理想
②把责任与担当作为工作的出发点
③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
④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8.1944年,毛泽东同志在《为人民服务》的演讲中指出:“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10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为人民而生,因人民而兴,与人民有福同享、有难同当,有盐同咸、无盐同淡,紧紧依靠人民战胜一个又一个困难、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这表明中国共产党 (  )
①始终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马克思主义政党 ②根基在人民,紧紧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
③始终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 ④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葆为民服务的本色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9.(2024·黑龙江绥化阶段练习)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为民造福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必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实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这说明 (  )
①党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②党坚持立党为公的根本立场,坚持执政为民
③党紧紧依靠人民,坚持替人民执好政、掌好权、用好权 ④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党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0.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党的理论是来自人民、为了人民、造福人民的理论,人民的创造性实践是理论创新的不竭源泉。我们要站稳人民立场、把握人民愿望、尊重人民创造、集中人民智慧,形成为人民所喜爱、所认同、所拥有的理论,使之成为指导人民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这是因为 (  )
A.中国共产党始终以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的指导思想
B.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C.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
D.党要实现好、维护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11.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必须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把发展成果不断转化为生活品质,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这说明 (  )
①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是我们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 ②中国共产党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③中国共产党坚持人民立场,满足人民一切需要 ④为什么人的问题,是检验一个政党、一个政权性质的试金石
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②③
12.大国之大,也有大国之重。对中国共产党而言,“人民”重于千钧,“人民”就是一切,让人民生活幸福就是“国之大者”。担当起“国之大者”,是亿万家庭福祉所系。中国共产党勇毅担当起大国之重,团结带领亿万人民不断推动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为更好实现人民生活的幸福安康提供条件和保障,让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断变为现实。这说明 (  )
①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立场
②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
③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党的奋斗目标
④中国共产党执政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3.早在革命时期,毛泽东同志就教育共产党人要热爱人民群众,细心地倾听群众的呼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党非常重视人民群众在改革开放进程中的作用,强调必须依靠人民群众的力量,才能实现自己的历史使命。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自觉地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贯穿于治国理政的全过程。若对上述内容进行专题报道,请选取一个最恰当的标题 (  )
A.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B.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C.国家强盛、人民富裕、中国美丽
D.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二、非选择题
14.(11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
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这既是我们党领导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新发展理念的“根”和“魂”。只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才会有正确的发展观、现代化观。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是一个抽象的、玄奥的概念,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止步于思想环节。要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结合材料,运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的知识,简要分析为人民谋幸福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止步于思想环节。
框题检测(三)
1.选A 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要始终守好人民的心,是因为人民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①②符合题意。“人民就是江山”体现出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了人心向背,③错误。题意要求回答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要始终守好人民的心的原因,④是做法而不是原因,不符合题意。
2.选C 材料没有强调党尊重人民的首创精神,①不符合题意。习近平总书记的人民情怀彰显了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深刻回答了党是什么、要干什么这个根本问题,②④符合题意。党的执政理念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③错误。
3.选D ①的意思是治理国家的根本途径是利民,这体现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正确。②的意思是只泛泛而谈地讨论国家大事,不联系实际解决问题,会耽误国家的发展,只有脚踏实地、真抓实干,才能使国家兴旺发达。这不涉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排除。③强调我愿意做到一个“无我”的状态,为中国的发展奉献自己,这充分体现了将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至高无上的追求,人民的利益就是至高无上的利益,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正确。④指国家的兴盛或衰亡,每个普通人都有一份责任。这没有体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排除。
4.选D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①错误。“维护人民根本利益,增进民生福祉,不断实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这是党坚持群众观点、贯彻群众路线的体现,②不符合题意。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党的二十大报告的要求是党恪守和贯彻其根本宗旨的重要体现,③符合题意。党的执政理念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党的二十大报告的要求是党不忘初心、践行党的执政理念的体现,④符合题意。
5.选B 材料强调中国共产党的根本立场是人民立场,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①④正确。中国共产党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最终目标,材料中未体现,②排除。材料不涉及加强自身建设,③排除。
6.选C 材料强调的是为了人民,未涉及依靠人民,①不选。河南省委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办好事,是基于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和根本宗旨,②④正确。材料未体现尊重人民首创精神,③不选。
7.选D 实现共产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的最高理想,①错误。中国共产党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②错误。
8.选C 材料强调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的先锋队,没有体现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①不选。材料强调党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不强调党的领导核心作用,③不符合题意。党始终坚持为人民而生,因人民而兴,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葆为民服务的本色,紧紧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②④符合题意。
9.选B 材料强调党为民造福,说明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党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党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①④正确。党的执政理念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党的根本立场是人民立场,②错误。中国共产党坚持为人民执好政、掌好权、用好权,③错误。
10.选C A观点正确,但不是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原因,排除。题干指向的是党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原因,B属于重复题干,没有回答原因,排除。我们要站稳人民立场、把握人民愿望、尊重人民创造、集中人民智慧,形成为人民所喜爱、所认同、所拥有的理论,这是因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C正确。党要实现好、维护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这是对党的要求,不是党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原因,D排除。
11.选C 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①不选。为什么人的问题,是检验一个政党、一个政权性质的试金石,高质量发展必须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②④正确。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立场,但“满足人民一切需要”表述错误,③不选。
12.选A 中国共产党始终心系人民,这说明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立场,①正确。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②错误。中国共产党为更好实现人民生活的幸福安康提供条件和保障,让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断变为现实,这说明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党的奋斗目标,③正确。材料强调中国共产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没有体现中国共产党执政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④不符合题意。
13.选B 材料体现了从革命时期,到十一届三中全会,再到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始终站在人民的立场上,努力为人民服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B入选。A、C、D均不符合题意,不选。
14.解析:为人民谋幸福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止步于思想环节,要切实为人民着想→可联系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立场、执政理念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
答案示例:①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党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要坚持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②中国共产党的立场是人民立场,要坚持人民主体地位,虚心向人民学习,倾听人民呼声,汲取人民智慧, 切实做到紧紧依靠人民、一切依靠人民。③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中国共产党要以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要坚持为人民谋幸福的根本使命,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④中国共产党必须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即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
5 / 5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