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型备课】统编版语文二上-2. 我是什么(知识清单)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任务型备课】统编版语文二上-2. 我是什么(知识清单)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我是什么
一、字词积累
1.识字
生字 读音 部首 结构 组词 生字 读音 部首 结构 组词
汽 qì 氵 左右结构 汽车 坏 huài 土 左右结构 坏事
越 yuè 走 半包围 越过 庄 zhuāng 广 半包围 村庄
温 wēn 氵 左右结构 温暖 稼 jià 禾 左右结构 庄稼
滴 dī 氵 左右结构 水滴 屋 wū 尸 半包围 房屋
奔 bēn 大 上下结构 奔跑 带 dài 巾 上下结构 带领
海 hǎi 氵 左右结构 大海 灾 zāi 宀 上下结构 灾难
洋 yáng 氵 左右结构 海洋 管 guǎn 竹 上下结构 管理
发 fā 又 单一结构 发生
2.写字
3.词语
温和:(气候)不冷不热;(性情、态度、言语等)不严厉,不粗暴。文中指“我”(水)在温和时的状态。
飘浮:指在液体的表面移动或停留;漂泊,漂流。文中描述“我”变成云在空中的状态。
灌溉:利用渠道或管道输水到农田,满足耕作及作物生长的需要。
灾害:自然现象和人类行为对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造成的损害和破坏,如文中提到的洪水、冰雹等灾害。
4.多音字
发:fā,发生、发现;fà,头发、毛发
没:méi,没有、没事;mò,淹没、沉没
5. 近义词和反义词
近义词:飘浮 — 漂浮 温和 — 温柔 灾害 — 灾难 办法 — 方法
反义词:温和 — 暴躁 上升 — 下降 许多 — 稀少 淹没 — 浮现
6. 词语搭配
动词 + 名词:灌溉田地、发动机器、冲毁房屋
形容词 + 名词:温暖的阳光、寒冷的冬天、暴躁的脾气
二、句式分析
1. 修辞手法
拟人:“我在池子里睡觉,在小溪里散步,在江河里奔跑,在海洋里跳舞、唱歌、开大会。”将水赋予人的“睡觉”“散步”“奔跑”“跳舞”“唱歌”“开大会”等行为,生动形象地展现水在不同环境下的状态。
比喻:“有时候我穿着白衣服,有时候我穿着黑衣服,早晨和傍晚我又把红袍披在身上。”把云的不同颜色比作不同颜色的衣服,使云的形态更易理解。
排比句:“我在池子里睡觉,在小溪里散步,在江河里奔跑,在海洋里跳舞、唱歌、开大会。”增强语势,突出水在不同地方的不同表现。
三、段落结构
1. 段落划分
第一段:总述“我会变”,介绍水在太阳照射下变成汽。
第二段:详细说明汽变成云,以及云的不同形态和颜色变化。
第三段:讲述云变成雨、冰雹、雪降落下来。
第四段:介绍水在不同环境中的不同状态,以及对人类的利与害。
第五段:以提问结尾,引发读者思考“我”到底是什么,揭示“我”就是水。
2. 主要内容
课文以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介绍了水的不同形态和对人类的影响。“我”在不同条件下会变成汽、云、雨、冰雹、雪,在不同环境中有不同状态,既能给人类带来好处,如灌溉田地、发动机器,也会带来灾害,如冲毁房屋、淹没庄稼。
3. 主题思想
文章通过介绍水的变化和作用,让学生了解水的相关科学知识,认识到事物的两面性,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探索兴趣。
四、表达技巧
1.写作手法
描写:对水的形态变化、在不同环境中的状态进行细致描写,如“汽升上天空,连成一片,变成了无数极小极小的点儿”,使读者易于理解。
叙述:以简洁的叙述,按照水的变化过程依次展开,条理清晰。
拟人:将水当作人来写,增强文章的趣味性和生动性。
2. 表达效果
运用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使文章语言生动有趣,充满童趣;清晰的叙述和描写,让复杂的水的变化知识变得通俗易懂,便于学生理解和接受。
五、拓展延伸
1. 相关知识
水的循环:介绍水在自然界中从液态到气态、固态,再回到液态的循环过程,包括蒸发、凝结、降水等环节。
水资源保护:讲解水资源的重要性,以及日常生活中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方法。
2. 同类文章
《植物妈妈有办法》,同样以生动有趣的语言介绍自然科学知识。
《黄山奇石》,用形象的描写展现大自然的奇妙景观。
3. 实践活动
实验观察:让学生做水的蒸发、凝结小实验,观察水的形态变化过程。
绘画创作:绘制“水的变化”主题画,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调查活动:调查家庭或学校的用水情况,提出节约用水的建议。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