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16.难忘的泼水节一、字词积累1.识字生字 读音 部首 结构 组词 生字 读音 部首 结构 组词泼 pō 氵 左右结构 泼水 串 chuàn 丨 单一结构 一串民 mín 乛 独体结构 人民 容 róng 宀 上下结构 容纳度 dù 广 半包围 温度 踩 cǎi 足 左右结构 踩水特 tè 牜 左右结构 特别 始 shǐ 女 左右结构 开始周 zhōu 半包围 周围 碗 wǎn 石 左右结构 饭碗恩 ēn 心 上下结构 恩情 祝 zhù 礻 左右结构 祝福敲 qiāo 高 左右结构 敲鼓 寿 shòu 寸 上下结构 长寿龙 lóng 龙 独体结构 龙船2.写字3.解词泼水节:傣族传统节日,文中指 1961 年周总理与傣族人民共度的节日。四面八方:各个方向,文中形容赶来参加泼水节的群众很多。祝福:表达良好祝愿,文中指泼水传递的美好寓意。笑容满面:满脸都是笑容,文中形容周总理的亲切。4.多音字发:fā,发现、发生;fà,头发、发丝。铺:pū,铺床、铺垫;pù,店铺、当铺。盛:shèng,盛开、茂盛;chéng,盛饭、盛水。难:nán,困难、难忘;nàn,灾难、难民。5.近义词和反义词近义词:祝福—祝愿;欢乐—欢快;四面八方—五湖四海;笑容满面—笑逐颜开。反义词:欢乐 —— 悲伤;开始 —— 结束;热闹 —— 冷清;难忘 —— 健忘。6.词语搭配(课文原句提取)动词 + 名词:泼清水;敲象脚鼓;端银碗;蘸柏树枝。形容词 + 名词:难忘的泼水节;欢乐的鼓点;鲜红的地毯;清清的澜沧江。二、句式分析1.修辞手法比喻:“为了欢迎周总理,人们在地上撒满了凤凰花的花瓣,好像铺上了鲜红的地毯。”将“凤凰花花瓣”比作“鲜红的地毯”,形象展现泼水节的隆重。拟人:“清清的澜沧江变得热闹起来。”赋予澜沧江“热闹”的人的情态,烘托节日氛围。2. 句式特点陈述句:“1961 年的泼水节,傣族人民特别高兴,因为敬爱的周总理和他们一起过节。”以平实语言交代事件背景,简洁明了。动作描写句:“周总理一手端着盛满清水的银碗,一手拿着柏树枝蘸了水,向人们泼洒。”通过连续动作描写,刻画周总理与群众互动的场景。3. 特殊句式因果句:“傣族人民特别高兴,因为敬爱的周总理和他们一起过节。”用“因为”连接因果关系,解释高兴的原因。三、段落结构1.段落划分第一段:总述 1961 年傣族人民因周总理参加泼水节而高兴,交代故事背景。第二段:描写人们用凤凰花铺地、敲象脚鼓欢迎周总理的场景,展现节日的隆重。第三段:详细描写周总理的穿着、动作,以及与傣族人民一起跳舞、泼水的情景。第四段:讲述泼水的寓意和祝福,周总理与群众互相泼水的欢乐场面。第五段:总结泼水节令人难忘,表达傣族人民对周总理的爱戴。2.主要内容课文讲述 1961 年周总理来到西双版纳,与傣族人民共度泼水节的故事。文中详细描写了人们欢迎周总理的热烈场面,以及周总理与群众一起敲鼓、跳舞、泼水的情景,展现了周总理与人民的深厚情谊,表达了傣族人民对周总理的敬爱和对泼水节的难忘之情。3. 主题思想文章通过描写周总理与傣族人民共度泼水节的场景,歌颂了周总理与人民心连心的深厚情谊,展现了民族团结的美好画面,激发读者对周总理的爱戴和对民族团结的向往。四、表达技巧1.写作手法外貌描写:“对襟白褂”“咖啡色长裤”等描写,使周总理的形象更加具体可感,突出其朴素的品质。动作描写:通过“敲”“踩”“端”“泼洒”等动词,生动展现庆祝活动的热烈,增强画面感。场景烘托:用“凤凰花花瓣”“象脚鼓”“银碗”等傣族特色元素,烘托泼水节的民族氛围,使读者身临其境。2.表达效果文章通过细致的描写和生动的场景,将周总理与人民共度节日的画面栩栩如生地展现在读者眼前,语言充满感情,适合低年级学生理解,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和教育意义。3.写作启示写作时可通过外貌、动作等细节描写刻画人物形象,运用场景烘托氛围,按时间或事件发展顺序组织内容,使文章条理清晰。同时,融入情感元素,让读者产生共鸣。五、拓展延伸1. 相关知识泼水节习俗:介绍傣族泼水节的起源、传统活动(如浴佛、赛龙舟、放孔明灯),以及泼水象征的“洗去晦气、带来吉祥”的文化内涵。周总理生平:简要讲述周总理关心少数民族、促进民族团结的事迹,如访问边疆、参加民族节日等,拓展学生的认知。2. 同类文章《难忘的一天》:讲述“我”作为学生代表参加国庆典礼的经历,与《难忘的泼水节》都以“难忘”为主题,展现特殊事件的意义。《葡萄沟》:描写新疆葡萄沟的风土人情,与本文都体现民族文化特色,适合对比阅读,感受不同民族的魅力。3. 实践活动文化体验:模拟泼水节仪式,用清水(或喷雾)象征性泼水,讲解祝福寓意,体验傣族文化。服饰制作:用彩纸制作傣族服饰或头巾,感受民族服饰特色,培养动手能力。故事分享:收集周总理与各民族交往的故事,开展“总理的温暖”主题班会,深化对民族团结的认识。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