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1145540011049000识字4.田家四季歌 一、字词积累 1.识字 生字 读音 部首 结构 组词 生字 读音 部首 结构 组词 季 jì 子 上下 四季 蝴 hú 虫 左右 蝴蝶 蝶 dié 虫 左右 蝴蝶 麦 mài 麦 上下 小麦 嫩 nèn 女 左右 嫩草 肥 féi 月 左右 施肥 农 nóng 丶 独体字 农民 勤 qín 力 左右 勤劳 归 guī 彐 左右 归来 戴 dài 十 半包围 戴花 场 cháng 土 左右 打场 谷 gǔ 谷 独体字 谷子 虽 suī 口 上下 虽然 辛 xīn 辛 上下 辛苦 苦 kǔ 艹 上下 辛苦 制 zhì 刂 左右 制造 2.写字 3.多音字 场:cháng(稻上场、打场)/chǎng(操场、广场) 了:liǎo(了解、农事了)/le(好了、下雨了) 4. 近义词 辛苦 — 辛劳、耕作 — 耕耘、归来 — 回来、喜洋洋 — 乐呵呵。 5. 反义词 忙 — 闲、嫩 — 老、轻 — 重、喜洋洋 — 气冲冲。 6. 词语搭配 动词 + 名词:采蚕桑、插秧苗、勤耕作、戴月光。 形容词 + 名词:嫩麦苗、肥桑叶、金黄的稻谷、暖又轻的棉衣。 ABB 式词语:喜洋洋、笑盈盈、绿油油、胖乎乎。 7. 特殊部首 虫字旁(蝴、蝶):与昆虫有关,如 “蝴蝶” 是一种会飞的昆虫。 禾字旁(稻、谷):与农作物有关,如 “稻谷” 是一种粮食作物。 二、课文梳理 1. 结构与内容 总起(第 1 节):描绘春天 “春风吹,花开草长蝴蝶飞” 的生机景象。 分述(第 2-4 节): 夏季:农事繁忙(采桑、插秧),早出晚归(“早起勤耕作,归来戴月光”)。 秋季:稻谷丰收(“谷像黄金粒粒香”),农民喜悦(“心里喜洋洋”)。 冬季:农闲制衣(“新制棉衣暖又轻”),一年结束(“一年农事了”)。 总结:通过四季农事活动,展现农民的勤劳与收获的喜悦。 2. 逻辑关系 时间顺序:按春、夏、秋、冬四季更替,串联农事活动。 情感脉络:从辛劳(夏)到喜悦(秋),再到闲适(冬),体现劳动的价值与生活的美好。 三、段落赏析 1. 修辞手法 比喻:“谷像黄金粒粒香”:将稻谷比作黄金,突出其色泽金黄、颗粒饱满,表达丰收的喜悦。 对仗:“麦苗儿多嫩,桑叶儿正肥”:“麦苗” 对 “桑叶”,“嫩” 对 “肥”,句式工整,描绘春季生机。 拟人:“归来戴月光”:赋予月光以 “戴” 的动作,生动表现农民劳作至夜晚的辛苦。 2. 重点句解析 “早起勤耕作,归来戴月光”: 赏析:通过 “早起”“戴月光” 的对比,突出夏季农事的忙碌与农民的勤劳。 “一年农事了,大家笑盈盈”: 赏析:“笑盈盈” 与前文 “辛苦” 呼应,体现劳动后的满足与对来年的期待。 四、主题揭示 1. 核心思想 劳动的价值:通过四季农事,展现农民的辛勤付出与收获的喜悦,强调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自然的韵律:以四季更替为线索,传递 “春种、夏长、秋收、冬藏” 的自然规律与农耕智慧。 2. 现实意义 联系生活:引导学生珍惜粮食(如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体会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 的道理。 文化传承:了解传统农耕文化,感受 “田家” 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 五、写法指导 1. 语言特点 押韵与节奏:每节押 “ei”“ang”“ing” 等宽韵(如 “吹、飞、肥”),配合 “/” 节奏(如 “春季里,春风吹,花开草长 / 蝴蝶飞”),朗朗上口。 句式模板: 结构:季节 + 时间 + 景物 / 活动(如 “夏季里,农事忙,采了蚕桑又插秧”)。 细节:用 “儿化音”(麦苗儿、桑叶儿)增强亲切感,用动词(采、插、戴)体现动态感。 2. 创编技巧 步骤: 选季节:确定描写对象(如 “校园四季”)。 抓特征:提炼季节特点(如 “春季:花开、读书声”)。 用修辞:加入比喻(“书声像百灵鸟歌唱”)或拟人(“柳树梳理长辫子”)。 押韵脚:选择同韵字(如 “春、晨、新” 押 “un” 韵)。 六、课后拓展 1. 实践活动 农事体验: 种植豆芽或蒜苗,观察生长过程,记录 “我的植物日记”。 用彩泥制作 “麦苗”“桑叶” 等农作物,在班级展示。 儿歌创编: 仿照课文,创作《校园四季歌》,如 “春季里,阳光照,读书声儿真美妙”。 录制 “拍手读儿歌” 视频,在家长群分享。 2. 文化延伸 二十四节气: 查找 “芒种”“秋分” 等节气的农事活动,制作手抄报或 PPT。 对比古今农事工具(如镰刀→收割机),感受科技进步。 传统诗词: 诵读《悯农》《乡村四月》,对比现代与古代农民的生活。 用书法书写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装饰教室。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