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型备课】统编版三年级上册-2. 花的学校(知识清单)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任务型备课】统编版三年级上册-2. 花的学校(知识清单)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花的学校
一、会认字
字 读音 结构 组词
轰 hōng 上下结构 轰鸣、轰炸、轰动
湿 shī 左右结构 湿润、潮湿、湿透
荒 huāng 上下结构 荒芜、荒凉、荒唐
笛 dí 上下结构 笛子、笛声、竹笛
罚 fá 上下结构 惩罚、罚款、处罚
假 jiǎ(jià) 左右结构 真假(jiǎ)、假期(jià)、假如(jiǎ)、请假(jià)
臂 bì(bei) 上下结构 手臂(bì)、臂膀(bì)、胳臂(bei)
二、会写字
三、词语积累
(一)重点词语
轰响:远处传来一阵轰响,原来是打雷了。
阵雨:夏天的天气就像娃娃的脸,说变就变,刚才还晴空万里,突然就下起了阵雨。
湿润:一场春雨过后,大地变得湿润起来。
风笛:他吹奏起风笛,那悠扬的声音在空气中飘荡。
绿草:春天到了,公园里的绿草从土里探出了脑袋。
狂欢:六一儿童节,小朋友们在一起狂欢,开心极了。
觉得:我觉得今天的作业不是很难。
功课:放学后,我要认真完成功课。
急急忙忙:快要迟到了,他急急忙忙地向学校跑去。
自然:大自然中有许多奇妙的现象等待我们去探索。
(二)近义词、反义词
(三)成语和四字词语
【急急忙忙】
释义:形容十分匆忙的样子。
出处:本文原创。
造句:马上要迟到了,小明急急忙忙地向学校跑去。
四、重点句子分析
“湿润的东风走过荒野,在竹林中吹着口笛。”
修辞手法:拟人
作用:把东风当作人来写,“走过”“吹着口笛”赋予东风人的动作,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东风轻快、活泼的特点,让东风的形象更加鲜活,也为下文花的出场营造出欢快的氛围。
“于是,一群一群的花从无人知道的地方突然跑出来,在绿草上跳舞、狂欢。”
修辞手法:拟人
作用:将花当作人,“跑出来”“跳舞”“狂欢”这些人的行为赋予花,生动地展现出花在雨后突然出现,生机勃勃、欢快热闹的场景,表达出作者对花的喜爱以及对大自然的赞美。
“树枝在林中互相碰触着,绿叶在狂风里簌簌地响,雷云拍着大手。”
修辞手法:拟人
作用:把树枝、绿叶、雷云当作人,“互相碰触”“簌簌地响”“拍着大手”分别赋予它们人的动作,形象地描绘出狂风中树林里热闹的景象,渲染出欢快热烈的氛围,衬托出花孩子们放假时的喜悦。
“花孩子们便穿了紫的、黄的、白的衣裳,冲了出来。”
修辞手法:拟人
作用:把花比作孩子,“穿了……衣裳”“冲了出来”赋予花人的行为和穿着,生动形象地写出花在雨后绽放的色彩斑斓和迫不及待的样子,表现出花的活力与生机。
五、重点段落分析
第1自然段:描绘了在雷云轰响、阵雨落下的背景下,湿润的东风“走过荒野”“吹着口笛”,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东风人的动作和行为,生动形象地营造出一种欢快、活泼的氛围,为下文花的出现做铺垫。
第2自然段:继续运用拟人,写一群一群的花“突然跑出来”“跳舞、狂欢”,将花当作充满活力的孩子,展现出花的生机勃勃与欢乐自由,进一步渲染欢快的气氛,激发读者的想象。
第3自然段:作者以孩子的视角,提出花朵是在地下的学校里上学这一奇妙想法,开启了充满童趣的想象篇章,为后文围绕花在学校的种种想象做铺垫。
第4自然段:承接上一段,具体描述花在学校的情况,说它们关了门做功课,若提前出来游戏会被老师罚站墙角,通过这种想象,将花的世界与孩子们熟悉的学校生活相联系,充满童真童趣。
第5自然段:“雨一来,他们便放假了”,简洁而形象地表明雨是花获得自由的信号,再次突出花像孩子一样渴望自由,与前文花在学校受约束形成对比,强化了欢快的情感。
第6自然段:描绘树枝相互碰触、绿叶簌簌响、雷云拍大手的场景,再次运用拟人,为花孩子们冲出来营造出热烈的氛围,同时写花孩子们穿着紫、黄、白的衣裳冲出来,展现出花的色彩斑斓与活力。
第7自然段:作者想象花孩子们的家在天上,在星星所住的地方,进一步拓展想象空间,使花的世界更加奇幻美妙,引发读者对花的家的好奇与遐想。
第8自然段:以两个反问句,强调花孩子们急着到天上的家去,增强了情感的表达,也促使读者去思考花孩子们着急的原因,增添了文章的趣味性。
第9自然段:作者猜得出花孩子们是对妈妈扬起双臂,将花孩子们和自己类比,都有妈妈,赋予花孩子们人的情感,深化了文章对妈妈的眷恋这一情感主题,使情感表达更加真挚动人。
同学们,这篇《花的学校》主题思想是:通过丰富奇妙的想象,描绘了花在雨中的欢乐场景。一方面展现了大自然的神奇与美好,赋予东风、雷云等自然事物以人的行为,营造出活泼的氛围。另一方面,借花孩子在地下学校上学、雨来放假等情节,以儿童视角表达对自由的向往,就像孩子们渴望无拘无束的生活。同时,结尾处花孩子对天上妈妈的向往,也流露出对母亲深深的眷恋,体现了童真童趣与真挚情感。
六、文章结构
本文以孩子的视角,通过丰富的想象,描绘了花在雨中的欢乐场景,结构清晰,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 - 2自然段):描绘了阵雨落下时,东风吹过荒野、竹林,花在绿草上跳舞、狂欢的情景。
第二部分(第3 - 6自然段):想象花在地下学校上学,雨一来就放假的情景。
第三部分(第7 - 9自然段):猜测花的家在天上,它们急着回到妈妈身边。
七、写作手法
课文原句、修辞手法及作用
课文原句:湿润的东风走过荒野,在竹林中吹着口笛。
修辞手法:拟人
作用:把东风当作人来写,“走过”“吹着口笛”赋予东风人的动作,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东风的活泼与欢快,营造出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也为下文花的出场做铺垫。
课文原句:于是,一群一群的花从无人知道的地方突然跑出来,在绿草上跳舞、狂欢。
修辞手法:拟人
作用:“跑出来”“跳舞”“狂欢”将花当作人,生动地描绘出花在雨后突然出现,自由自在、欢快热闹的情景,表现出花的生机勃勃,充满童趣。
课文原句:树枝在林中互相碰触着,绿叶在狂风里簌簌地响,雷云拍着大手。
修辞手法:拟人
作用:“互相碰触”“拍着大手”把树枝、雷云当作人,形象地写出了狂风中树枝摆动、雷云轰鸣的情景,渲染出一种热烈的氛围,衬托出花孩子们放假时的欢乐。
课文原句:这时,花孩子们便穿了紫的、黄的、白的衣裳,冲了出来。
修辞手法:拟人
作用:“穿了……衣裳”“冲了出来”赋予花孩子人的行为,生动地描绘出花在雨后竞相开放的情景,表现出花孩子们的活泼可爱与迫不及待。
课文原句、表达手法及作用
课文原句:妈妈,我真的觉得那些花朵是在地下的学校里上学。他们关了门做功课。如果他们想在放学以前出来游戏,他们的老师是要罚他们站墙角的。雨一来,他们便放假了。
表达手法:想象
作用:作者运用丰富的想象,将花想象成在地下学校上学的孩子,赋予花孩子人的学习生活,充满童真童趣,使文章内容更生动有趣,也表达了孩子对自由的向往。
课文原句:你可知道,妈妈,他们的家是在天上,在星星所住的地方。你没有看见他们怎样地急着要到那儿去吗 你不知道他们为什么那样急急忙忙吗
表达手法:想象、设问
作用:通过想象花的家在天上,引发读者的好奇,再以设问的形式,进一步激发读者思考,使文章更具趣味性和吸引力,同时也表达出孩子对美好世界的向往。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花的学校》这篇充满童趣的课文,感受到了作者丰富的想象力。课后请大家完成这样一个实践性作业:仿照课文中对花的描写,发挥自己的想象,写一篇关于“树的学校”或者“草的学校”的小作文。在作文里,大家可以想象树或者草在学校里会做些什么,它们的老师和同学是谁,它们的学校生活是怎样的。希望大家能像作者一样,用生动有趣的语言,把自己脑海中的奇妙世界展现出来。下节课我们一起分享大家的作品哦。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