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型备课】统编版三年级上册-11. 宝葫芦的秘密(知识清单)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任务型备课】统编版三年级上册-11. 宝葫芦的秘密(知识清单)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1. 宝葫芦的秘密
1.会认字
字 读音 结构 组词 字 读音 结构 组词
普 pǔ 上下结构 普通、普遍 希 xī 上下结构 希望、希冀
矩 jǔ 左右结构 矩形、规矩 联 lián 左右结构 联合、联系
丫 yā 独体字 脚丫、丫头 葵 kuí 上下结构 葵花、秋葵
宫 gōng 上下结构 宫殿、天宫 瘦 shòu 半包围 瘦小、瘦弱
掘 jué 左右结构 发掘、挖掘 罢 bà 上下结构 罢了
2.会写字
3.多音字
【少】 shào(少年):"王葆还是个少年,就幻想得到宝葫芦"
shǎo(多少):"宝葫芦带来的麻烦,一点也不少"
【冲】 chòng(冲着):"那条大花狗冲着李四摇尾巴"
chōng(冲锋):"王葆幻想宝葫芦能帮他冲锋陷阵"
【系】 jì(系鞋带):"王葆把宝葫芦系在腰上,生怕弄丢"
xì(关系):"宝葫芦和主人的关系很奇妙"
4.近义词
规矩 —— 规则 幻想 —— 梦想 立刻 —— 马上
神奇 —— 奇妙 烦恼 —— 苦恼 诚实 —— 真诚
5.反义词
普通 —— 特殊 幸福 —— 痛苦 省心 —— 操心
诚实 —— 虚假 勤劳 —— 懒惰 快乐 —— 烦恼
6.句子赏析
(1)原句:"你太好,太好,好得说不出。" 宝葫芦这样咕噜了一声,好像是赞美什么似的
赏析:拟声词 "咕噜" 赋予宝葫芦可爱的说话声,重复的 "太好" 既表现宝葫芦的讨好,又暗示它的敷衍,为后文暴露 "只会偷拿别人东西" 的真相埋下伏笔。
(2)原句:"这就是我们学校后面那片空地 —— 仍旧空荡荡的。半个月亮斜挂在一棵槐树尖儿上,好像一瓣桔子。"
赏析:环境描写用 "一瓣桔子" 比喻月亮,营造宁静氛围,而 "空荡荡的" 与王葆的期待形成强烈反差,突出宝葫芦魔法的虚幻性。
(3)原句:"桶里可仍旧是那半桶水,纹风不动。桶底里还是躺着那一只螺蛳,毫无变化。"
赏析:重复的 "仍旧"" 还是 "强调宝葫芦初次失灵的场景,通过静态描写反衬王葆的焦急,为后续" 要什么有什么 " 的神奇效果做对比铺垫。
7.课文主要内容
王葆从小听奶奶讲宝葫芦的传说,幻想拥有能 "要什么有什么" 的宝葫芦。一次钓鱼时他真的钓到宝葫芦,从此生活变得神奇:想要鱼就有鱼,想要画报就有画报。但他逐渐发现,宝葫芦的东西都是偷来的,还给他带来一连串麻烦 —— 考试作弊被发现、收到不明来历的礼物被追问。最终王葆在梦中醒悟,扔掉了宝葫芦,明白幸福要靠自己努力获得。
8.课文层次
第一部分(1-9 自然段):传说铺垫
第二部分(10-28 自然段):魔法实践
第三部分(29-33 自然段):觉醒反思
九、课文主题
核心思想:通过王葆与宝葫芦的奇遇,揭示“不劳而获只会带来烦恼,幸福需要靠诚实劳动创造”的道理。
情感内涵:故事批判了依赖他人的惰性心理,赞美了直面困难、勤奋努力的成长态度,告诉孩子们真正的快乐来自克服挑战的过程。
十、写作手法
第一人称叙事:以“我”的口吻讲述,如 “我吃了一个饱。我瞧瞧桶里的鱼”,增强故事真实性和代入感。
拟人化描写:宝葫芦会说话、有情绪,如“宝葫芦在我口袋里动了动,好像在说 '包在我身上 '”,赋予无生命物体性格特征。
对比手法:
宝葫芦带来的“便利”与“麻烦”对比
王葆前后的“渴望”与“厌恶”对比
幻想中“神奇”与现实中“空洞”对比(如消失的楼房)
伏笔设置:奶奶故事中“幸福极了”与后文“带来很多烦恼”形成呼应,使主题揭示自然。
11.拓展延伸
(1)深度思考
讨论题:宝葫芦真的有“魔法”吗?为什么它变出的东西都会带来麻烦?
联系生活:列举 3 件 "看起来方便却可能有隐患" 的事情(如抄作业、撒谎推卸责任)。
(2)创意实践
仿写训练:"宝葫芦像______,一开始______,后来才发现______"
故事续写:王葆扔掉宝葫芦后,如何靠自己赢得象棋比赛?
(3)文化链接
对比阅读:与《神笔马良》比较,同样是魔法工具,马良和王葆的使用有何不同?
成语积累:脚踏实地、勤能补拙、自食其力(结合故事理解含义)。
(4)生活应用
实践活动:"我的'宝葫芦计划 '"——用表格记录自己通过努力完成的3件事,感受成就感。
价值观辨析:"如果真有宝葫芦,哪些愿望应该自己实现?哪些可以请它帮忙?"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