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2.1世界的物质性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嫦娥六号月球背面样品最新研究成果发布理解世界(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的思维)的物质性。2.通过嫦娥1号到嫦娥6号星辰大海永不止步中探寻人类社会是物质的原因3.机器人“摄影师'拍下嫦娥六号月背“证件照中认识意识的本质【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理解物质世界的客观性及其规律性,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技发展道路的认同。科学精神:结合实例分析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的客观物质性,培养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公共参与:引导学生关注科技发展中的伦理与社会责任,树立科技创新的使命感。【教学重点】理解世界的物质性。【教学难点】如何从哲学角度理解“人类社会和人的意识本质上也是物质的产物”【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法与讲授分析法相结合【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观看视频《中国载人月球探测任务登月服和载人月球车名称确定》并阅读材料20年来,从嫦娥一号到嫦娥六号,我国建立起完善的探月工程体系,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探月之路。从首幅高分辨率全月图到首幅月球剖面图再到月球背面自动采样,中国科学家获得了大量珍贵的探测数据相关数据的研究可以为月球、地球甚至太阳系的早期演化的研究提供线索为世界带来更多新知。思考:那么,月球是怎么形成的呢?师:今天我们一起揭开月球神秘的面纱!总议题:为什么说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 ——从“月球的起源”说起议题一:从嫦娥六号月背样品又有新发现中分析自然界的物质性议题二:从嫦娥1号到嫦娥6号星辰大海永不止步中探寻人类社会是物质的原因议题三:从机器人“摄影师'拍下嫦娥六号月背“证件照中认识意识的本质第一幕:自然界的物质性议题一:从嫦娥六号月背样品又有新发现中分析自然界的物质性议学情境一:观看视频《嫦娥六号月球背面样品最新研究成果发布》并阅读材料关于月球起源,有一种假说称,月球是早期地球受到行星尺度撞击后分离的碎块凝聚形成,没有经历过板块运动、风化等改造,能记录自其形成以来的完整演化历史。相关研究可以为月球、地球甚至太阳系的早期演化的研究提供线索,为世界带来更多新知。研究团队对嫦娥六号月背样品进行分析发现,月球背面也存在克里普物质层,且月球背面和正面的样品中玄武岩成分相似,表明月球形成初期应存在全月尺度的岩浆洋。由国家航天局组织的联合研究团队通过研究嫦娥六号月背样品中的玄武岩,验证了全月尺度月球岩浆洋假说,并提出形成月背南极-艾特肯盆地的巨大撞击可能改造了该区域的早期月幔,为探索月球起源和演化提供了关键科学依据。议学问题:结合议学情境和教材内容分析为什么小田改大田,高处土往低处推高标准农田反而种不活粮食?有些田地很难改造成高标准农田?学生讨论回答教师活动:点评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纠正、补充,形成较完整的答案。议学提示:(1)嫦娥六号月背样品中的玄武岩,验证了全月尺度月球岩浆洋假说。自然界在本质上是物质的,月球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都有自己的起源和发展史。自然界是不按照人们的意志演化、发展的,不是神创造的,神创论是属于唯心主义。(2)月壤、玄武岩是看的见摸得着,磁场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他们都是属于具体的物质形态,无论他们是否看得见、摸着着,都在我们的意识之外独立的客观存在着,不以我们的意志为转移,这个特性我们称之为客观实在性。物质与物质的具体形态二者是抽象和具体、共性和个性的关系。议学小结:一、自然界的物质性1.自然界在本质上是物质的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都有自己的起源和发展史,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中的组成部分。因此,宇宙根本不存在所谓的神或上帝,更不存在神或者上帝创造世界的活动。2、什么是物质?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注意:①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强调物质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与唯心主义的物质观划清了界限)②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强调物质是可知的,即物质能被人们所反映所认识。(与不可知论划清了界限)③客观实在,物质的唯一特性,圫了宇宙间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物质和意识的唯一区别。3、物质的唯一特性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注意:客观实在≠客观存“客观实在”与“客观存在”二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客观实在”是一种“客观存在”客观存在”不一定是“客观实在”那么,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与具体的物质形态是一回事吗?提示:4、比较哲学上讲的物质概念与具体的物质形态哲学上的物质概念 具体的物质形态区别 特性 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概括了一切客观存在着的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 丰富的属性:形状、大小、颜色等,有其自身的个性存在状态 抽象的、永恒的、不生不灭的 具体的、多变的、有生有灭联系 ①物质是物质的具体形态的抽象概括,物质的具体形态是物质的具体表现,物质不是物质具体形态的总和。②二者是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抽象与具体的关系,第二幕:人类社会的物质性议题二:从嫦娥1号到嫦娥6号星辰大海永不止步中探寻人类社会是物质的原因议学情境二:观看视频《星辰大海永不止步!嫦娥六号将首次月背采样返回》并阅读材料中国探月工程又称嫦娥工程,2004年立项,工程规划为无人探月、载人登月、长久驻月三个大阶段。我国己圆满完成了无人探月“绕、落、回”步走目标。2023年,中国开始全面推进探月工程四期,这是中国探月工程进入载人登月阶段的首个工程,6月25日,嫦娥六号任务圆满成功,实现世界首次月背采样返回。 后续计划2026年发射嫦娥七号,到月球南极寻找月球存在水的证据;2028年发射嫦娥八号,勘查月球上的资源,并对资源的再利用进行实验计划在2028年前,构建国际月球科研站基本型:2030年前,实现载人登月。在完成载人登月目标的基础上,中国还会实现长久驻月,在2040年前,建成一个完善型的际月球科研站台议学问题: 结合议上述议学情境和教材内容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宇宙浩瀚无比,从仰望星空到“嫦娥”探月,人类社会是从来就有的吗 人类社会与自然界有什么关系 (2)中国探月的嫦娥五号带来的样本土壤揭示了月球存在水资源但是目前没有人类居住在这里说明哪些因素影响人类的发展生存和发展 学生讨论回答教师活动:点评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纠正、补充,形成较完整的答案。议学提示:(1)人类社会不是从来就有的,而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逐渐形成的古猿在自然环境变化的压力下,逐渐向人类方向进化。在从古猿到人的演化过程中,劳动起了决定性的作用。探月工程不是个人能够完成的,凝结着我国几代航天人的智慧和心血。(2)水(地理环境)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但月球目前不适合人类居住,人类生存需要完整的生态系统来维持,而月球表面没有自然形成的生态系统,要在月球上建立类似地球的生态系统。目前人类在这方面的技术还不够成熟,无法在月球上创造出一个适合人类长期生存的生态环境。议学小结:二、人类社会的物质性1、从人类社会产生的角度看(纵向)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劳动创造了人和人类社会。议学情境三:图文分析议学问题: 生产方式为什么也属于物质范畴?学生讨论回答教师活动:点评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纠正、补充,形成较完整的答案。议学提示:从人类社会构成的角度看(横向)第三幕: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议题三: 从机器人“摄影师'拍下嫦娥六号月背“证件照中认识意识的本质议学情境四:阅读材料《专属机器人“摄影师'拍下嫦娥六号月背“证件照》6月3日,嫦娥六号携带的“移动相机”自主移动并成功拍摄,将着陆器和上升器的合影传回地球。这台“移动相机”是由航天科技集团五院研制的月面白主移动智能机器人,可以在月球表面自主智能移动。在嫦娥六号奔月、落月过程中,这台小机器人一直被悬挂在着陆器的侧板外。月背采样完成后,它自主分离到月球表面、自主移动到合适的拍摄位置、自主选择拍摄角度、自主构图,并进行成像位置的智能优化,最终拍摄了这幅嫦娥六号着陆上升组合体在月球背面的第三视角真实图像。议学问题:结合议学情境和教材内容分析(1)狗在超市买东西、猩猩能救火、巢蚁用树叶编制巢穴,它们会使用工具,是不是说它们也有意识 (2)“移动相机”自主移动智能机器人能像人一样拥有自主意识吗 学生讨论回答教师活动:点评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纠正、补充,形成较完整的答案。议学提示:它们的行为并不意味着它们具有意识,这是对环境的一种适应性反应,并非基于有意识的思考和决策。为什么意识只在人脑中产生而没有在狗脑猪脑中产生呢 人脑是高度发达的物质系统,人脑的结构复杂且组织严密议学小结:三、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1、从意识的起源看: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也是社会发展的产物自然界生物进化的四种形态:第一阶段:无生命物质的反应特性;第二阶段:低等生物的简单刺激感应性第三阶段:动物的感觉和心理;第四阶段:人类的意识2、从生理基础看: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人脑是高度发达的物质系统,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人脑结构的复杂性和组织的严密性,决定了它具有产生意识的生理基础。议学情境五:阅读材料《中国登月服和月球车名称公布:“望宇”和“探索”》2025年2月12日,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官方微信消息,经公开征集评选,近日中国载人月球探测任务登月服和载人月球车名称已经确定,登月服命名为“望字”,载人月球车命名为“探索”继2023年首次公开征集载人月球探测任务新飞行器名称后,2024年9-10月,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先后启动载人月球探测任务登月服和载人月球车名称征集活动,共收到来自航天、科技、文化传播等领域的组织机构与社会各界人士的9000余份投稿。经专家遴选评审,将登月服命名为“望字”,将载人月球车命名为“探索”。登月服和载人月球车的名称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时代特色和文化特色。“望宇”寓意遥望宇宙、探索未知,“探索”寓意对未知世界的探索实践。议学问题:结合议学情境和教材内容分析(1)“望宇”和“探索”名称设计者的灵感来自其聪明才智和丰富的想象力吗,说明了什么?(2)登月服和月球车对不同的人为什么会有不同的名称设计,说明了什么。学生讨论回答教师活动:点评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纠正、补充,形成较完整的答案。议学提示:议学小结:3、从意识的内容看: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1)人脑:是生成意识的机器和厂房(物质器官)。(2)客观存在:是生成意识必备的原材料突破提升:世界的物质性本课小结:深度探究:哲学思辨与热点融合1. 正方VS反方:辩题:“人工智能是否具备独立于人类的意识?”学生分组辩论,教师引导回归“物质决定意识”的哲学原理。2. 思维导图构建:以“DeepSeek技术链”为例,绘制“物质世界—技术开发—社会应用”关系图,标注物质性体现的环节。总结升华:学科核心素养落地**1. 金句分享:引用党的二十大报告“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强调物质基础对创新的支撑作用。2.使命担当:布置实践任务——调研本地科技企业(如新能源汽车工厂),撰写报告分析其物质性特征。课后作业:选择一项2025年科技新闻(如量子计算机突破),用物质性原理分析其发展基础。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