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XX小学教导处教学工作计划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XX小学教导处教学工作计划

资源简介

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XX小学教导处教学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我校教学工作将继续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以“规范管理保安全,夯实基础提质量”为核心工作思路。聚焦教学常规管理的精细化与规范化,确保教学秩序井然,坚决杜绝教学安全责任事故;聚焦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与低年级基础学力的夯实,为中高段学习蓄力;聚焦各年级段教学质量的精准施策与稳步提升,特别是确保毕业班优势地位,推动学校整体办学水平再上新台阶。
二、工作目标
(一) 管理目标:规范有序,安全第一
1. 零事故目标:严格落实教学各环节安全管理制度与责任,确保本学期不发生任何教学安全责任事故。
2. 规范化目标:教学管理流程清晰,教学常规检查制度化、常态化,教师教学行为规范,教学档案资料齐全、规范。
(二) 质量目标:分层推进,整体提升
1. 夯实基础(一、二年级):
习惯养成:绝大多数学生能初步养成专注听讲、认真书写、大胆发言、按时完成作业等良好学习习惯。
基础学力:语文侧重拼音、识字、朗读基础扎实;数学侧重口算、基本数量关系理解透彻;英语重点口语表达;体艺重在身心熏陶;劳动实践重在动手参与。学期末基础性学力达标率高。
2. 稳住优势(三、六年级):
三年级:做好低段向中段的平稳过渡,教学质量监测结果与二年级相比保持稳定,无大幅波动。
六年级:毕业班教学质量在区级监测或调研中保持前列,优生率与合格率力争双提升。
3. 促进提升(四、五年级):
四年级:学生学习能力与学业水平较上学期有明显进步,薄弱环节得到改善。
五年级:学生综合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为进入毕业班打下坚实基础。四五年级整体教学质量较上学期有显著进步。
三、主要工作与措施
(一) 筑牢安全防线,实现规范管理
1. 强化安全责任体系:明确教务处、教研组长、任课教师各级安全职责,签订《课堂教学安全责任书》。重点规范体育课、实验课、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安全操作流程和场地器材检查制度。
2. 加强教学常规巡查:每日值日校长、教务主任巡课,重点检查教师按时上下课、课堂组织、学生状态是否存在安全隐患。建立巡查台账,发现问题立即反馈、限时整改。
3. 完善应急处理机制:修订教学活动中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组织相关教师进行培训,确保一旦发生情况,能科学、迅速、有效处置。
(二) 聚焦一二年级,夯实习惯基础
1. 专题教研定标准:组织低段教研组开展“学习习惯培养”专题研讨,制定《低年级学生学习习惯培养细则》,明确听、说、读、写、问等习惯的具体要求和训练方法。
2. 课堂主阵地强化训练:要求教师将习惯培养融入每节课的教学目标,通过儿歌、口令、榜样示范、积分奖励等方式反复训练,持之以恒。
3. 家校协同共育:通过家长会、家长信、学校公众号等途径,向家长宣传习惯培养的重要性与方法,争取家庭配合,形成教育合力。
4. 评价激励促养成:开展“学习习惯小标兵”等评比活动,定期展示优秀作业、课堂风采,激发学生内在动力。
(三) 稳住三六年级,保障质量生命线
1. 三年级“过渡期”引导:
知识衔接:组织二、三年级教师联合教研,梳理知识断层与衔接点,调整教学策略,减缓坡度。
能力过渡:注重培养学生预习、复习、阅读理解和初步的自主学习能力,适应学科增多、内容加深的变化。
心理调适:关注学生心理变化,加强师生沟通,帮助学生顺利适应中年级学习生活。
2. 六年级“毕业班”攻坚:
精准分析:召开毕业班教学质量分析会,基于数据,找准优势与短板,制定班级和学科提升方案。
高效复习:组织骨干力量,研究课标和命题趋势,精心设计复习专题,提高复习课的针对性和效率。
分层辅导:实施“培优补差”分层教学策略,关注每一个学生,重点辅导临界生,努力扩大优生面。
资源倾斜:在教学资源、师资配备、教研活动等方面优先保障毕业班需求。
(四) 提升四五年级,突破中间层级
1. 问题导向深调研:通过对上学期期末成绩的深度分析、学生问卷、教师座谈,精准诊断四五年级教学质量存在的共性问题与学科薄弱点。
2. 加强集体备课实效:强化四五年级教研组功能,围绕重难点课例开展“同课异构”、“一课多轮”等深度教研,共享智慧,提升教学设计能力。
3. 推行单元质量监测:建立四五年级单元教学质量跟踪机制,及时检测、及时分析、及时反馈、及时补偿,变期末总结性评价为过程性诊断。
4. 激发学生学习内驱力:开展学科竞赛、项目式学习等活动,丰富学习形式,激发四五年级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五) 强化过程管理,提升教研效能
1. 严格“教学五认真”检查:每月对备课、上课、作业批改、辅导、考核进行重点检查和反馈,检查结果与教师绩效考核挂钩。
2. 深化校本教研:以“教学评一体”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与实施为教研主题、定中心发言人、求实效。鼓励教师围绕学校质量目标开展小课题研究。
3. 发挥骨干引领作用:组织骨干教师示范课、青蓝工程师徒结对,开展“两新三力”教师分层培训与竞赛等活动,促进教师队伍整体水平提升。
四、保障措施
1. 组织保障:成立由校长领导、教学副校长负责、教务处具体落实、教研组长和年级组长协同推进的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分工,责任到人。
2. 制度保障:完善并严格执行《教学安全管理制度》《教学常规管理制度》《教学质量评价方案》等,使管理工作有章可循。
3. 资源保障:优先保障教学所需经费、资料、设备,为教师培训学习、教研活动提供充分支持。
4. 评价激励:建立以目标达成为导向的评价机制,将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对达成质量目标的年级组、教研组和个人予以表彰奖励。
五、月度工作安排
九月:
召开教学工作会议,布置计划;教学安全大检查;各教研组制定计划;一年级学习习惯培养启动周。
十月:
教学常规第一次全面检查;四五年级教学质量分析会;骨干教师示范课;分层赛课;学科项目式学习展示。
十一月:
期中教学质量分析;一二年级学习习惯展示评比;三年级教学衔接研讨;分层赛课;学科主题式学习展示;体育节。
十二月:
教学常规第二次检查;六年级复习教学研讨;四五年级学科竞赛活动;分层赛课总结表彰。
一月:
期末复习;教学工作总结与考评;资料归档。
本学期,我校教学工作任重而道远。全体教师将凝心聚力,以规范管理为基础,以提升质量为核心,扎实工作,锐意进取,为全面完成本学期各项教学目标而努力!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