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1《一株植物》教案【核心概念】5.生命系统的构成层次【学习内容与要求】5.4生物体具有一 定的结构层次⑤描述植物一般由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构成。【教材简析】本课是粤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观察植物》的第1课的内容。教材以 “参天大树与低矮小草结构是否相同” 引发思考,通过 “问题 - 观察 - 查阅 - 调查 - 总结” 环节,引导学生认识植物结构及生命特征。从观察单株植物结构,到拓展了解常见植物构成,再调查身边植物归纳生命特征,逐步构建植物科学认知,为后续深入学习生物知识奠基。。【教学目标】1.科学观念(1)知道一株植物一般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构成,理解各结构对植物生命活动的意义。(2)明确植物作为生物,具有生长、繁殖、有生命周期、需要适宜环境等共同特征 。2.科学思维(1)通过观察、比较不同植物,归纳植物结构及生命特征的共性,发展归纳、概括思维 。(2)基于观察与调查结果,尝试逻辑推理植物结构与功能、特征与环境的关系。3.探究实践(1)能规范开展植物观察活动,正确使用护目镜,做好观察记录;会查阅资料补充认知,完成调查任务 。(2)经历 “问题 - 观察 - 查阅 - 调查 - 总结” 探究流程,提升科学探究实践能力。4.责任态度(1)养成认真观察、如实记录、爱护植物(观察后复原、洗手)的良好习惯,增强生态意识 。(2)乐于合作交流,积极分享观察、调查发现,培养科学学习的兴趣与责任感 。【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认识植物一般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构成,掌握观察植物结构的方法 。归纳植物作为生物的共同生命特征。2.教学难点认识植物一般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构成,掌握观察植物结构的方法 。归纳植物作为生物的共同生命特征。【教学准备】教师:教学课件,完整植物(带根、茎、叶,若有花、果实更好,如凤仙花等易获取植物)、护目镜、记录单。【教学过程】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情境与问题 【PPT:1-2】 导入环节: 出示大树、小草等图片,提问:“同学们,参天的大树与低矮的小草都是植物。它们在外形上有很大的不同,那么它们的结构是否相同呢?” 2.揭题:这节课,今天我们就来探究‘一株植物’的秘密。(板书课题:一株植物) 积极回答。 通过生活中常见植物的对比,引发认知冲突,激发学生探究兴趣,快速切入课题。探究与发现 【PPT:3-9】 1.观察植物的结构 师进行提问:“一株植物一般由哪些部分构成 ” 提出任务:“取一株完整的植物,观察该株植物由哪些部分构成。”并提醒同学们注意,观察过程中要佩戴护目镜。观察完成后要把植物恢复原状并洗手。 分发植物、护目镜和观察记录单,巡视指导,提醒学生仔细观察,并进行记录。 教师巡视,进行适当指导。 方法学习:植株无花或果实,可查资料了解” ,接着说“现在咱们去‘小小图书馆’(提前布置植物科普书籍角),查阅资料,看看常见植物构成,补充咱们的观察 。 任务:观察植物,并记录一株植物的构成。 活动结束后,教师提问:“通过观察和查阅资料,可以发现什么 ” 组织学生分享,并进行点评,总结。 我的发现:一株植物一般由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六部分构成。 并播放视频进一步了解。 【PPT:10-16】 调查身边植物 教师提问:“植物是生物,它们有哪些共同特征 ” 引导学生进行说一说。 展示酢浆草、榕树、向日葵的图片,说明调查任务:“分组调查校园里的常见植物,完成记录表,关注植物是否会生长、能繁殖、有生命周期以及生存需求。调查时不要破坏植物哦。” 分发调查记录表,带领学生到校园指定区域,巡视指导。以酢浆草为示例,夏天时的叶子比春天时多了很多;开出红色的花,结了很多小果实;一般几年后就会死亡;需要阳光、要吸收水分。 活动结束后,教师提问:“通过调查,可以发现什么 ” 组织学生分享,并进行点评,总结。 我的发现:植物都会生长、繁衍,生长都需要阳光和水,但不同的植物寿命不同。 教师进行本节课总结与提升。 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回答 取材料,佩戴护目镜,观察植物,在记录单上用简单图画或文字标注看到的结构。 前往书籍角,查阅植物科普书,找常见植物(如向日葵、蒲公英)结构介绍。 积极分享观察与查阅的发现。 积极回答。 小组汇报调查结果。 通过亲身体验观察,让学生直观认识植物结构,掌握基本观察方法,培养动手实践和合作能力,强化爱护植物的意识。 拓展学习途径,培养查阅资料能力,丰富对植物结构的认知,为归纳共性做准备,发展科学思维。 梳理观察与查阅成果,初步构建植物结构认知。 通过实地调查,让学生亲身体验植物的生命特征,培养观察、记录和合作能力,深化对植物作为生物的理解。 总结调查成果,归纳植物的共同生命特征,突破教学难点,强化对生物概念的理解。思考与练习 【PPT:17-19】 教师提问:“仿真植物和自然界里的植物有哪些异同 ” 教师指导并总结。 小结:仿真植物像植物的“照片”或“模型”,只是看起来像。自然界的植物是真正的“生命”,它们会生长变化并为地球带来生机。 2.下发课后活动:到校园里观察植物,辨认植物的各个部分。 思考进行对比。 记录作业。 巩固课堂知识,培养观察和思考能力,为下节课做铺垫。总结与评价 【ppt:20、2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内容,说:“经过本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请你来说一说。” 总结::植物具有生命,都会生长繁殖,一般由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构成。这些器官能够帮助植物完成各种生命活动,包括生长、发育、繁殖等。 教师点评与总结。 2.教师评价以班级小组为单位进行,教师根据小组同学的课堂表现进行小组加星,例如:安静倾听、积极发言、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等。 思考并回答本节课的收获。 自我评价:学习新课后,学生从“我知道、我会做、我会说”几个维度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帮助学生梳理本节课的知识要点,加深对分类的理解。 具体可以根据学生情况进行调整,主要以鼓励为主,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 科学课堂学习习惯。【板书】1一株植物植物 结构组成: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生命特征:生长、发育、繁殖7 / 8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