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5.3社会历史的主体 自主学习单 【学什么】 一、学习目标 1.认知目标:准确理解人民群众的概念内涵,结合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和政府工作报告相关内容,把握人民群众在物质财富创造、精神财富创造和社会变革中的决定性作用,明确“民生为大”执政理念的哲学依据。 2.能力目标:能够运用哲学原理分析2025年时政热点案例,如商洛朱家湾村生态振兴、鹤北科技小院科技创新等实践,阐释群众观点与群众路线在新时代的具体表现形式,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分析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学习数字化治理中群众参与的典型案例,增强对“人民是历史创造者”这一观点的政治认同,树立尊重群众、依靠群众的价值观念,理解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健全吸纳民意、汇集民智工作机制”的现实意义。 二、学习重难点 1.重点: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三个具体表现。具体包括: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如朱家湾村村民通过发展生态旅游实现共同富裕;人民群众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体现在鹤北科技小院科研人员与林区职工共同探索的生态技术创新中;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如基层数字化治理中群众通过“粤治美”小程序参与社会治理的实践。 2.难点:正确理解数字化时代群众主体地位与技术赋能的辩证关系。既要认识到5G、人工智能等技术在基层治理中的工具价值,如盘锦“AI+智慧社区”提升治理效能,更要把握技术应用的本质是为了更好发挥群众主体作用,避免陷入“技术决定论”误区;同时理解群众观点与群众路线在政策实践中的区别与联系,如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民生措施与网上人民建议征集机制的不同侧重。 三、学法指导 1.案例解剖法:选取商洛朱家湾村、鹤北科技小院等典型案例,按照“背景介绍—群众作用分析—哲学原理对应”的步骤拆解案例。例如分析朱家湾村时,先梳理其生态资源转化过程,再识别村民在产业发展中的具体贡献,最后对应“人民群众创造物质财富”的原理。 2.政策溯源法:针对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民生为大”的表述、中央一号文件的数字乡村政策等,追溯其哲学根源,明确政策背后蕴含的群众观点。同时对比分析网上人民建议征集平台与传统群众路线的异同,理解群众路线的时代发展。 3.概念对比法:列表区分群众观点与群众路线的核心内容,群众观点包括相信群众、依靠群众、为了群众等基本内容,群众路线则强调“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并结合盘锦智慧社区建设中“AI技术+群众参与”的实践说明两者的结合应用。 【怎么学】 一、自学活动 第一目: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1.人民群众的内涵:结合中央一号文件表述,人民群众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起推动作用的人们,在当代中国,包括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干部、解放军指战员和其他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和致力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爱国者。农民作为乡村数字化治理的主体力量,是人民群众的重要组成部分。 2.物质财富创造:阅读朱家湾村案例,该村位于秦岭牛背梁脚下,村民在党支部领导下,通过守护绿水青山、发展乡村旅游,使“生态碗”变成“致富碗”,获得世界最佳旅游乡村等30多项荣誉。这体现了人民群众通过生产实践创造物质生活资料,为社会发展提供物质基础。 3.精神财富创造:分析鹤北科技小院实践,林区职工与科研人员合作,将灵芝种植技术转化为实际操作方法,制定《松杉灵芝大健康产业发展战略规划》,创造了生态保护与产业发展相结合的精神成果。说明人民群众的实践是精神财富的源泉,群众的智慧是创新的重要动力。 4.社会变革作用:研读数字化治理案例,龙华区通过“粤治美”小程序畅通民意渠道,铜川市建设新兴领域信息化管理系统实现“数据多跑路”,这些基层实践推动了社会治理体系的变革。表明人民群众在社会变革中通过实践推动生产关系调整和社会制度完善。 第二目:群众观点与群众路线 1.群众观点的基本内容:包括相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提高居民医保人均财政补助标准至700元,体现了向人民群众负责的群众观点。 2.群众路线的地位与内容: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内容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全国社会工作部长会议强调强化基层党组织作用,推动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是群众路线在基层工作中的具体落实。 3.新时代的实践创新: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要求健全吸纳民意、汇集民智工作机制,各地通过网上人民建议征集平台广泛问计于民,如人民网平台已有多个省份参与建言献策。这种“互联网+群众路线”模式,拓展了群众参与决策的渠道。 二、学习疑惑 如何区分人民群众在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中的不同作用?在鹤北科技小院案例中,灵芝种植获得的经济效益属于物质财富,而种植技术和产业规划属于精神财富吗? 数字化治理中“AI技术赋能”与“群众主体地位”是什么关系?盘锦社区的AI系统是否会削弱群众在治理中的作用? 群众观点与群众路线的核心区别是什么?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的民生政策体现的是群众观点还是群众路线? 三、自主构建本框知识框架 社会历史的主体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人民群众的科学内涵(结合中央一号文件农民主体表述) │├─物质财富创造者(朱家湾村生态旅游案例) │├─精神财富创造者(鹤北科技小院技术创新案例) │└─社会变革决定力量(数字化治理群众参与案例) └─群众观点与群众路线 ├─群众观点的基本内容(政府工作报告民生措施体现) ├─群众路线的科学内涵(党的生命线和工作路线) └─新时代的实践发展(网上人民建议征集机制) 四、合作探究 探究一:人民群众创造物质财富的实践路径 材料:商洛市柞水县朱家湾村位于秦岭东段最高峰牛背梁脚下,全村群众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从人居环境抓起,向发展动能用劲,通过全方位守护绿水青山、加快生态价值转化、发展特色产业,使全村群众端起了“生态碗”、吃上了“旅游饭”,先后获得世界最佳旅游乡村等30多项荣誉。 问题: 结合材料,分析朱家湾村群众在创造物质财富过程中发挥了哪些具体作用? 该村的发展实践如何体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与“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创造者”原理的一致性? 请列举其他类似的乡村振兴案例,说明人民群众在其中的主体作用。 探究二:群众智慧与科技创新的辩证关系 材料:2025年7月,鹤北科技小院正式成立,科研人员将实验室技术“翻译”成林区职工能听懂的方法,解决灵芝种植中的病虫害问题。专家与职工共同制定《松杉灵芝大健康产业发展战略规划》,计划发展森林康养、研学旅游等产业。目前已有37位专家入驻,18家医疗机构参与研讨森林康养指标体系。 问题: 材料中哪些细节体现了人民群众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科研人员与林区职工在精神财富创造中分别扮演什么角色? 结合案例分析“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这一哲学原理,说明群众实践与科技创新的关系。 鹤北科技小院的模式对我国科技创新体制改革有何启示?如何理解“创新驱动发展必须依靠人民群众”? 探究三:数字化时代群众路线的创新发展 材料:2025年以来,各地推进基层治理数字化转型:龙华区以“粤治美”小程序为抓手畅通民意渠道;铜川市建设信息化管理系统实现数据“一键对比”;盘锦市试点“AI+智慧社区”,系统支持语音互动并智能检测环境问题;成都市锦江区开发“报表通”应用,推动服务全周期优化。 问题: 上述案例中,数字技术如何体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与传统群众路线相比有哪些优势? 有人认为“数字化治理会降低群众参与度”,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如何防止技术应用偏离群众路线本质? 结合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所在社区设计一个“数字化+群众参与”的治理方案,说明设计理念和实施路径。 【学得怎么样】 一、检测 (一)易错易混(二)典例剖析1.2024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履行好保基本、兜底线职责,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举措,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这是基于( )①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②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③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要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④人民群众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推动事业发展的力量源泉A. 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2.近年来,江西省通过召开“加快构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机制”界别协商会,在江西法律服务网设置“农民工欠薪求助法律服务专区”等举措,提高产业工人地位待遇,多渠道维权、广触角帮扶、全方位服务,让广大产业工人工作更有劲头、生活更有奔头。这些举措的哲学依据是( )①人民群众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②人民群众是物质生产的承担者,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③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在社会历史发展中发挥着主体作用④人民群众具有无限创造力,是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源泉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3.(2023全国甲卷)党的二十大相关工作网络征求意见活动于2022年4月15日至5月16日开展,在人民日报社、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所属官网、新闻客户端以及“学习强国”学习平台分别开设专栏,听取全社会意见建议,累计收到网民建言854.2万余条,为党的二十大相关工作提供了有益参考。从中获得的启示是:①人民群众的利益和诉求是制定决策的重要依据②坚持党的群众路线需要探索创新有效的实现形式③人是社会历史主体,每个人都推动社会历史发展④只要坚持“到群众中去”,就能实现“从群众中来”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4.(2022全国卷)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长征途中红军战士“半条被子”的故事使老百姓认识到“共产党是只有一床被子也要分一半给你的好人”。中共七大通过的党章强调“中国共产党人必须具有全心全意为中国人民服务的精神”。新中国的第一部宪法明确“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坚持“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标准”。进入新时代,我们党提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中国共产党始终以人民为标尺,持之以恒答好人民考卷,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和支持,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运用党的群众观点的知识并结合材料,阐明为什么中国共产党能赢得广大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和支持。5.(2023·海南·模拟预测)2022年11月,2022年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暨第35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揭幕。影片《长津湖》获得8个奖项的提名,成为焦点。近年来,一批弘扬主流价值观、抒发家国情怀、讴歌人性人生的新主流电影赢得票房、口碑双丰收。其中,既有重现伟大革命历史事件和进程的宏大叙事,也有以集锦片模式讲述的小人物故事,体现与时代同呼吸、与家国共命运。自2019年起,新主流电影已经连续四年领跑国庆档电影票房。今年入围第35届金鸡奖的《长津湖》《奇迹·笨小孩》《狙击手》《穿过寒冬拥抱你》等类型更加多元。从增数量到提质量,从重票房到重口碑,中国电影在整体创作质量上有了全面提升。新主流电影之“新”,既体现在忠于历史,也体现在视听语言的创新和制作水准的升级,更体现了贴近观众的创作趋势。具有时代感和主流价值的人物塑造则是新主流电影引起轰动的重要原因。新主流电影展现出真善美的力量,符合人民群众最朴素的情感和价值判断。"无论是军人形象,还是快递小哥、工人、厨师,这些形象都来自中国广阔土地上千千万万可亲可敬的你、我、他。作为电影创作者,我们要把老百姓最真实的情感和生活展现在人物上。”一位塑造了多个观众熟知的电影角色的演员说。结合材料,分析新主流电影对人物形象的塑造是如何体现群众路线的。参考答案:1-3:BAA4. 参考答案:①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要求我们坚持群众观点,相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②之所以能赢得广大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和支持,就在于中国共产党牢记使命,全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关心掌握群众生产、生活情况,坚持人民利益至上;③始终以人民为标尺,答好人民的考卷,真正做到了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④满足人民的关切、期待,深人群众调查研究,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从群众中获取智慧和办法;⑤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相信依靠人民群众,带领人民群众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5.参考答案:①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历史的主体,要求我们坚持群众路线,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②新主流电影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人物形象塑造创作坚持贴近人民、走进人民和服务人民;③依靠生活中人民群众真实鲜活的原型塑造人物形象,展示人民群众的朴素情感和价值追求;④通过人物形象引导人们追求真善美,弘扬时代主旋律,满足人民群众高质量文化需求,从而更好地服务人民和社会。二、自我反馈 你能否准确列举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三个表现?是否能结合2025年至少两个时政案例进行说明? 对于群众观点与群众路线的区别,你是否清晰掌握?能否举例说明2025年政策中的具体体现? 在分析数字化治理案例时,你是否能正确把握技术工具与群众主体的关系?存在哪些理解难点? 通过本框学习,你对“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这一观点的认同度有何变化?是否树立了尊重群众的价值观念? 完成合作探究题时,你是否能将哲学原理与时政热点有机结合?分析问题的逻辑是否清晰?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