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古诗二首 课件+音频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7 古诗二首 课件+音频

资源简介

(共57张PPT)
7 古诗二首
要想看得更远,应该站在哪里观测?
第1课时
登鹳雀楼
[唐]王之涣
王之涣(688—742) 字季凌,祖籍晋阳(今山西太原)。盛唐时期的诗人,以善于描写边塞风光著称。他的代表作有《登鹳雀楼》《凉州词》等。
登鹳雀楼
[唐]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登鹳雀楼
[唐]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找出不认识的字,再查字典,注音。

jìn

qiónɡ
cénɡ
tánɡ
dēnɡ











将这些字按结构分类。



左右结构
上下结构
半包围结构

重点字书写指导


部首:

结构:
左右
书写指导:
左窄右宽。“衣”的点在竖中线右侧,竖提的竖段在竖中线左侧。
登鹳雀楼
[唐] 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
/
/
/
读诗歌,划节奏。
自由读一读古诗,对照注释,说说每句诗是什么意思。
白日依山尽
傍晚落山时的太阳
完。诗中指太阳西沉,最后消失了
挨着,靠着

诗意:夕阳依傍着西山慢慢地下沉。
◎ 白日
◎ 山
诗中景
诗中画
黄河入海流
滚滚流入大海
诗意:滔滔黄河水朝着大海的方向汹涌奔流。
◎ 黄河
◎ 黄河水浩浩荡荡向大海奔流。
◎ 诗人真的看到黄河奔流入海了吗?
诗人想象黄河从此处经过,一直奔流入海,“入海流”点明了黄河流经的方向。
诗中景
诗中画
诗中问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夸张的说法,指看到很远的地方
想要


◎ 站得高才能看得远。
诗中理
诗意:若想看到更远的风景,需要登上更高的
楼层。
根据诗意,展开想象,你看到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一轮红日正依山傍岭慢慢地沉没,火红的晚霞烧红了半边天;滚滚黄河水汹涌奔腾着流入大海,气势磅礴。看到这样的景象,我强烈地感觉到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远景
近景


对仗工整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千里”“一层”都是虚数,有更远、更高的意思,说出了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哲理。


前两句诗对仗十分工整,“ ”和“ ”两种景物相对,“ ”和“ ”两种色彩相对,“ ”和“ ”两个动词相对,“ ”和“ ”两个数字相对,构成了形式上的美感。
白日
黄河






想一想
填一填
登鹳雀楼
登楼所见
白日依山(实景)
黄河入海(想象)
登楼所感
欲穷千里目(博大胸怀)
更上一层楼(包含哲理)
《登鹳雀楼》前两句写景,营造了景色辽阔、气势雄浑的意境;后两句寓理于诗,写出了诗人积极向上的精神,道出了 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人生哲理。
凉州词
[唐]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纵目望去,黄河渐行渐远,好像奔流在缭绕的白云中间,就在黄河上游的万仞高山之中,一座孤城玉门关耸峙在那里,显得孤峭冷寂。何必用羌笛吹起那哀怨的杨柳曲去埋怨春光迟迟不来呢,春风是吹不到玉门关一带的。
译文:
悬崖挂块大白布,
千人万人捉不住。
好似千军万马吼,
疑是银河飞下谷。
点击播放
第2课时
望庐山瀑布
[唐]李 白
李白(701-762) 字太白,号
青莲居士,有“诗仙”之称,唐代
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也是我国诗
坛上最伟大的诗人之一。其主要作品有《蜀道难》《梦游天姥吟留别》《将进酒》等。
学习古诗第一步:
望庐山瀑布

在江西九江的南边,以雄、奇、险、秀闻名于世,素有“匡庐奇秀甲天下”之美誉。
从山上突然而又猛烈
地流下来的水
瀑布
学习古诗第二步:
望庐山瀑布
[唐]李 白
日照香炉生紫 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望庐山瀑布
[唐]李 白
日照香炉生紫 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yān
yáo
chuān
找出不认识的字,再查字典,注音。

zhí
yín






写一写,将这些字按结构分类。










上下结构
上下结构
独体


左窄右宽。“火”首笔点在横中线上,捺改点;“户”撇沿竖中线撇向“火”下。


部首:

结构:
左右
书写指导:
重点字书写指导
望庐山瀑布
[唐] 李 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
/
/
/
/
/
/
/
读诗歌,划分节奏。
自由读一读古诗,对照注释,说说每句诗是什么意思。
学习古诗第三步:
日照香炉生紫烟
香炉峰,在庐山北部
照耀
日光透过云雾,远望如紫色的烟云
香炉
诗意:太阳照在香炉峰上,峰顶云雾弥漫,蒙蒙的水汽透过阳光,呈现出一片紫色,好像燃起的紫烟,缭绕着香炉峰。
如何理解“生”字?
“生”有升腾之意。从“生”字我们能感受到云雾仿佛从山中不停地弥漫出来,就像香炉里升起的烟。一个“生”字就把香炉峰描绘成了一个仙境,把云雾写活了。
遥看瀑布挂前川
从远处看
悬挂
河流,诗中指瀑布

诗意:远远望去,瀑布像一条挂在山前的河流。
瀑布高大,只有远远地看,才能看出它的全貌。
“挂”字化静为动,惟妙惟肖地写出了遥望中的瀑布悬挂于山间的样子,表现了瀑布高、直、陡的特点。
“遥看”说明了什么?
体会“挂”字之妙。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形容瀑布流得很快,像飞一样
极高的天空
指很高很高
怀疑
古人指银河系构成的带状星群
飞流
银河
诗意:瀑布从很高很高的山峰上直泻而下,使人以为是银河从九天倾泻下来。
从哪些字词可以感受到瀑布流速之快?
从哪些字词可以感受到瀑布之长?
哪个字表达了诗人面对三千尺瀑布的心理活动?
飞流

三千尺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疑”字表明这是诗人的想象,为全诗蒙上了一种恍恍惚惚、亦真亦幻的艺术色彩。
写山高水急
瀑流直泻
飞流
夸张
“疑”字用在这里有什么作用?
瀑布
银河
比喻
没有。“三千尺”是虚数,这是用极尽夸张的手法写出了瀑布的水势湍急,气势宏大,使人自然联想到山的高大险峻。
思考:庐山瀑布真的有“三千尺”吗?这
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红日高悬,照耀着香炉峰,峰顶烟云弥漫、飘动,这烟云透过阳光呈现出一片紫色,绕着香炉峰袅袅娉娉,缓缓升腾。远远望去,瀑布仿佛一条巨大的白丝带高高地挂在悬崖绝壁之间。
根据诗意,想象画面。
那瀑布飞流直下,溅起了无数晶莹的水花,发出震耳欲聋的声响,仿佛千军万马奔腾而来。我被深深地震撼了,这瀑布应该是从九天银河直落下来的吧?
假如你就是诗人,看到眼前的情景,你会产生怎样的心情,你最想说什么呢?
学习古诗第四步:
望庐山瀑布
生紫烟
挂前川
三千尺
落九天
遥看
联想
雄伟壮丽
《望庐山瀑布》抓住瀑布的动态美,运用比喻、夸张等修辞方法,再现了庐山瀑布的雄壮与美丽,抒发了诗人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充分体现了诗人的浪漫情怀。
点击播放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秋浦歌》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
——《北风行》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赠汪伦》
李白诗中的夸张句
一、将下列诗句补充完整。
1.欲穷千里目,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遥望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_______,疑是河________。
更上一层楼
日照香炉生紫烟
三千尺
落九天
1.白日依山尽( )
 ①挨着,靠着 ②同意 ③按照
2.欲穷千里目( )
 ①需要 ②将要 ③想要
二、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朗读指导:《登鹳雀楼》这首诗写的是壮阔之景,全诗应用高昂有力的语调朗读。第一、三句读时语势是上升的,第二、四句应该慢慢降落。其中,“尽”字应提高声量并拖长读,“流”字仅拖长读即可。
《望庐山瀑布》整首诗写的是瀑布的壮美,应用高昂、豪迈的语气来读。读“飞流直下”吐字要强劲、响亮,而读“三千尺”可适当拖长音,以增强气势。
背诵指导:背诵课文建立在熟读课文之上,边想象边背诵。
读诗句,想画面,再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示例:远远望去,瀑布像一条河流挂在山前,它从高耸的峭壁上倾泻而下,好像银河从云端坠落下来。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示例:站在楼上向天边远望,太阳依着群山慢慢落下,回看楼下,黄河的水正滚滚流向大海。
读一读,记一记。
穷尽 山穷水尽
层叠 层峦叠翠
山川 名山大川
指导:以上四组词语体现了不同的构词方式。如“穷尽、层叠”是由两个意思相近的字组成的,“烟云、山川”是由两个意思相对的
dié
烟云 烟消云散
sàn
字组成的。它们构成的四字词语格式也很相似,如“山穷水尽、烟消云散”,都是第一字与第三字相对,第二字与第四字相近或相对。
山高水长
山遥路远
拓展:
山水
遥远
根据诗意,给诗配画,并给画作取个名字。
开展古诗朗诵会。(任选一首你喜欢的古诗)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