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题式】3.1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议题式】3.1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3.1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教学设计
【课标要求】
描述世界是普遍联系,领会全面地地看问题的意义,
【教材分析】
本单元以“探索世界与把握规律”为核心内容,探究世界的本原是什么,我们应该如何看待世界和人的价值等。通过对比得出结论: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美好生活的向导。本课内容是必修4《哲学与文化》第一单元“探索世界与把握规律”中的第三课“把握世界的规律”第一框的内容。本框共安排两目的内容:
第一目“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与多样性”。教材通过相关链接、探究与分享等内容,介绍了联系的含义,阐明了联系具有普遍性、客观性与多样性的特点。
第二目“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教材通过相关链接、探究与分享等内容,说明要学会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要正确认识和处理部分与整体的辩证关系,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
【教学目标】
(1)了解联系的含义,理解联系的特点。
(2)理解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原理及其方法论要求。
(3)了解系统含义及基本特征。
(4)理解掌握系统优化方法。
【核心素养】
1.政治认同:认同马克思主义关于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2.科学精神:能够对联系的观点进行分辨和比较。理解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条件性。
3.公共参与:在生活中能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善于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坚持-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教学重点】理解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原理及其方法论要求。
【教学难点】理解掌握系统优化方法。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法与讲授分析法相结合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美国对中国加征关税,如同推倒第一块多米诺骨牌。中国工厂生产线忙调整,美国消费者发现物价“蹭蹭涨”,这股“骨牌风暴”还波及全球。 美国的关税措施并非仅仅对美国国内造成影响,全球市场也随之发生了剧烈波动。受此措施的影响,全球贸易关系的紧张加剧,各国纷纷对此表示关切,对美国的关税政策表示强烈反对。
思考:为什么一个贸易举动会引发这么多反应?这背后隐藏着怎样的哲学道理?
生答:全球经济像一场“超级连锁派对”。美国关税、中国工厂生产线、美国消费者、全球市场之间是有联系的。
师:那么,什么是联系呢?带着这个问题走进我们的课堂!
新课讲授:出示课题——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总议题:为什么说世界是普遍联系的?——从美国对华关税说起
议题一:从美国对中国加征关税遭世界各国反对中全面理解什么是联系及其特征
议题二:从美国关税举措牵动全球经济中分析怎样样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第一幕: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与多样性
议题一:从美国对中国加征关税遭世界各国反对中全面理解什么是联系及其特征
议学情境一:阅读材料《美国对中国加征关税遭世界各国反对》
美国对中国加征关税的单边主义行径,遭到世界各国强烈反对。欧盟指责其破坏多边贸易体系,扰乱全球供应链;东盟多国称此举导致订单减少就业流失。巴西、南非等发展中国家谴责其违背白由贸易原则,加剧全球经济不平等。澳大利亚、加拿大等盟友也表示不满,认为该行为破坏国际合作信任,引发市场恐慌
议学问题:结合材料分析下列问题
①美国对中国加征关税为什么会引发多国反对
②美国想靠加征关税打压中国却遭世界反对,如何体现联系的普遍性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活动:点评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纠正、补充,形成较完整的答案。
议学提示:①全球经济联系紧密。美国对中国加征关税破坏产业链与贸易体系,损害多国利益,故而遭反对。
②全球经济体系中,各国经济、贸易、产业链紧密相连。美国加征关税影响中国,也波及多国利益,这充分体现联系的普遍性。
议学小结:
一、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
1.联系的含义
联系是指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
知识拓展:联系与规律的关系
规律是一种联系,但只有事物本身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才是规律。
2、联系的特征
(1)联系是普遍的:
【原理】联系是普遍的。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任何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存在这样或那样的联系(外部联系),每一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之间也是相互联系的(内部联系),没有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
【方法论】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反对用孤立的观点看问题
联系是既然普遍的,是否意味着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是有联系的?
讨论:既然联系是普遍的,是不是就意味着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是有联系的?比如你与正在太平洋里游着的一条鱼有联系吗?我和美国总统特朗普?为什么?
没有联系,事物是普遍联系的,但并不意味着任何两个事物都有联系,因为任何两个事物的联系是具体的,有条件的。只有在一定条件下两个事物之间才能建立联系。
任何事物都处在联系中≠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联系
议学情境二阅读材料《中国采取对等反制措施》
美国无视中美经济深度交融的现实单方面对中国商品加征关税,企图遏制中国发展。但国际贸易中,两国产业互补、贸易依存度高。面对美方的关税挑衅,中国基于国际贸易规则与白身合法权益,采取对等反制措施。美国的行为不仅破坏贸易秩序,也引发连锁反应:全球大豆市场价格剧烈波动,美国豆农利益受损,中国供应链被迫调整
议学问题:结合上面议学情境运用联系的观点分析美国用关税打压中国,为什么自己和全球市场也跟着“受伤”?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活动:点评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纠正、补充,形成较完整的答案。
议学提示:
议学小结:
(2)联系是客观的:
含义: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分类:与实践的关系而言
①自在事物的联系: 人类产生前就存在的自然物本身固有的种种联系。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②人为事物的联系:通过人类实践建立起来的种种联系 。是人类实践活动的产物,具有“人化”的特点,仍然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原理】联系是客观的。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方法论】①要求我们从事物固有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②联系具有客观性,但并不意味着人对事物的联系无能为力。人们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突破提升:探究活动三:判断下列事物间联系的形式,由此得出什么结论
议学小结:
(3)联系是多样的:
含义:事物的联系是多种多样的
表现:直接联系——间接联系
内部联系——外部联系
本质联系——非本质联系
必然联系——偶然联系 等等
特别提醒:人们容易看到的是那些直接的、表面的和眼前的联系,而往往忽视那些间接的、本质的和长远的联系,忽视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的中间环节。
方法论要求:
要善于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既要注重客观条件,又要恰当运用主观条件;既要把握事物的内部条件,又要关注事物的外部条件;既要认识事物的有利条件,又要重视事物的不利条件。总之,要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突破提升:
通过以上内容的学习,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世界是普遍联系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第二幕: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议题二:从美国关税举措牵动全球经济中分析怎样样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议学情境五:阅读材料《关税“蝴蝶效应”》和《中国反制举措》
美国为打压中国,单方面加征关税本以为能从中获利,却没想到引发连锁反应。关税壁垒不仅使中美贸易成本飙升,美国农产品滞销、制造业成本上升,国内消费者也因物价上涨叫苦不迭。同时,全球供应链断裂,大宗商品价格剧烈波动,欧盟、东盟等经济体也受到冲击。美国的这一举措最终让白身和全球经济都陷入困境。
面对美国加征关税,中国的反制举措并非孤立行动,而是一盘精密布局的。一方面,精准锁定对美进口“大棋”商品,有针对性地加征关税,直击美方农业、制造业等关键领域,以平衡贸易压力;另一方面,同步推进国内产业升级,加大对科技创新、高端制造的投入降低对外部供应链的依赖。同时,积极拓展 “一带一路”等国际合作,开辟新的贸易市场。多维度的策略协同发力不仅有效应对外部挑战,更推动中国经济向更具韧性与竞争力的方向迈进。
议学问题:分析美国关税只针对中国却引发世界经济波动,这和整体部分关系有什么联系 分析中国反制美国加征关税的多举措,如何实现整体效果最优?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活动:点评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纠正、补充,形成较完整的答案。
议学提示:全球经济是整体,中美经济是部分。美国加征关税,破坏中美贸易部分,引发全球经济震荡;全球经济受影响后,又反过来冲击美国自身经济,体现部分影响整体,整体制约部分。
中国反制美国加征关税时,遵循系统优化方法。通过精准反制、产业升级、拓展国际合作等多举措协同推进,优化资源配置,使各部分有序联动,实现经济系统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
议学小结: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1、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
(1)区别:
①含义不同:整体是事物的全局或发展的全过程(数量上看它是一 ),
部分是事物的局部或发展的各个阶段(数量上看它是多)。
②地位、功能不同: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部分在事物的存在和发展过程中处于被支配的地位,部分服从和服务于整体。
(2)联系:相互联系、密不可分
①二者相互依赖:
整体由部分构成的,离开了部分,整体就不复存在;
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离开了整体,部分就不成其为部分。
②二者相互影响:
整体性能状态及其变化会影响到部分的性能状态及其变化;
部分也制约整体,甚至在一定条件下,关键部分的性能会对整体的性能状态起决定作用。
突破提升:
2、系统与要素
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在一定意义上就是系统和要素的关系。二者都强调整体性,但又有区别,系统和要素还强调有序性和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1)系统的含义:
系统是由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诸要素构成的统一整体。
(2)系统的基本特征:整体性、有序性和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整体性:系统作为一个整体,具有各个要素都不单独具备的功能
有序性:系统内部结构是具有层次等级式的结构
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结构有序合理,就会促进系统的发展,结构无序或不合理则阻碍系统的发展
①系统优化方法:系统的基本特征是整体性、有序性、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这要求我们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
②整体性:做好探月工程整体规划,一体化推进工程全过程,把握了探月工程的整体性。
③有序性:分为“三步走”文/做好每师步,仓有序推进技术的每一次突破,有序推进工程的每一步跨越。
④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协同推进,同舟共济,众志成城,协同攻克一个个技术难关。协同攻坚,合力奉献,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
他们运用了系统优化的方法
通过以上内容的学习,你可以归纳出整体和部分、系统和要素辩证关系的方法论要求吗
3、整体和部分、系统和要素辩证关系的方法论要求
(1)树立全局观念,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
(2)要立足整体,把各个部分、各个要素联系起来考察,优化组合,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从而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理想效果。
(3)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本课小结: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