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题式】3.2世界是永恒发展的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议题式】3.2世界是永恒发展的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3.2世界是永恒发展的教学设计
【课标要求】
描述世界是永恒运动的,领会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的意义
【教材分析】
本单元以“探索世界与把握规律”为核心内容,探究世界的本原是什么,我们应该如何看待世界和人的价值等。通过对比得出结论: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美好生活的向导。本课内容是必修4《哲学与文化》第一单元“探索世界与把握规律”中的第三课“把握世界的规律”第二框的内容。本框共安排两目的内容:
第一目“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阐述物质世界处于永恒运动、变化、发展的过程中,
以及发展的实质。
第二目“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阐述做好量变的准备,促进事物的质变;事物发展的前
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通过本框的学习,帮助学生树立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自觉抵制形而上学的静止观
【教学目标】
(1)了解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认识都是发展的。
(2)理解事物发展的实质,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
(3)了解事物发展的形式或状态是量变和质变。
(4)理解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核心素养】
政治认同:正确理解和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观。
科学精神: 坚持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坚定新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准备走曲折的路,通过事例唯物辩证法发展观点分析问题。
公共参与:能够在生活实践中从点滴小事做起,积极地面对困难和挑战。
【教学重点】发展的普遍性(特点);发展的实质;新事物的特点(优点);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原理和方法论;事物发展的趋势(原理和方法论)
【教学难点】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原理和方法论;事物发展的趋势(原理和方法论)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法与讲授分析法相结合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以下简称《哪吒2》)全球票房已破157亿大关,不仅刷新了中国影史的票房纪录,更在全球动画电影领域树立了新的标杆。这部影片自2025年1月29日上映以来,便以惊人的票房增长速度,一路领跑。其票房成就不仅是对中国动画电影行业的一次巨大鼓舞,更是对全球电影市场的一次震撼,让世界看到我国动画的无限可能。
那么,我国动画所取得的成绩是一蹴而就的吗
新课讲授:出示目录——世界是永恒发展的
总议题:世界是永恒发展的——从国漫崛起说起
议题一:从“单点爆发”到“文化出海”动画崛起正当时理解什么是发展?
议题二:从科技的运用与时代共鸣中把握怎样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第一幕: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议题一:从“单点爆发”到“文化出海”动画崛起正当时理解什么是发展?
议学情境一:观看视频《从“单点爆发”到“文化出海”动画崛起正当时》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产生漫画作品的国度。中国的动画创作始于1926年万氏兄弟拍摄的第一部无声动画短片《大闹画室》。1935年万氏兄弟制作了我国首部有声动画片《骆驼献舞》。1941年《铁扇公主》制作完成,这是中国的第一部也是亚洲当时的第一部动画长片。这部动画创造了中国电影的奇迹。1947年,中国首部木偶动画片《皇帝梦》出炉。1958年,中国首部剪纸动画片《猪八戒吃西瓜》出炉。1960年《小蝌蚪找妈妈》是中国首部水墨动画片。1979年《哪吒闹海》是中国首部大型彩色宽银幕动画长片。1999年《宝莲灯》标志中国动画市场化。2007年《泰时明月》中国首部3D武侠动画,通过三维CG技术制作将中国动画的制作水平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峰。2015年《西游记之大圣归来》近十年国产动画电影发展的第一座高峰,根据中国传统神话故事进行拓展和演绎的3D动画电影。2019年《哪之童降世》中国首部观影人次破亿的动画电影,创造了国产动画史上的奇迹。2025年《哪吒2》……
议学问题:结合议学情境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从“无声动画”到“科技大片”,从我国动画的发展历程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2)我国动画的发展和社会发展息息相关,可以看出世界处杀怎么样的状态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活动:点评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纠正、补充,形成较完整的答案。
议学提示:
议学小结: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1.发展的普遍性(特点)
(1)自然界总是处在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发展过程中
(2)人类经历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一些国家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人类还将进入共产主义社会,而共产主义社会仍将继续发展。
(3)人的认识是发展的,每个人的认识都经历着由不知到知、由知之不多到知之较多的过程
结论:自然界是发展的;人类社会是发展;人的认识是发展,因此,人类是永恒发展的
议学情境二:阅读材料《中国动画百年的辉煌蜕变》
“若前方无路,我便踏出一条路!”《哪吒2》的台词,不仅点燃了观众的热情,也映照出中国动画电影打破桎梏的决心。自诞生之日起至今,中国动画已有百年历史。从1922年到2025年,从默片到有声,从黑白到彩色,从二维到三维,从创业时的筚路蓝缕,到“中国学派”的享誉世界,从面对外来冲击下的彷徨,再到如今的未来可期,中国动画不断前行,进行着民族化表达路径的探索。
纵观中西方动画的发展历程,我们看到《哪吒2》成功不仅是中国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更是全球动画产业实现融合的重要一步。无论是科技型动画的制作,还是情感深刻的叙事,都是当代中国电影人在探索与奋斗中所凝聚的智慧与力量。正因如此,哪吒小小的身影,已经从中国走向了世界。
议学问题:结合上述材料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动画从默片到有声,从黑白到彩色,从二维到三维,分析无声动画会被有声三维动画取代的原因
(2)在时间上先产生的就是旧事物,后生的就是新事物吗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活动:点评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纠正、补充,形成较完整的答案。
议学提示:(1)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有声动画属于新事物,是符合客观规律、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的发展前途的事物。无声动画属于旧事物,是违背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正在日趋灭亡的事物。
(2)在时间上先产生的不一定是旧事物,后产生的也不一定就是新事物。判断新旧事物不能仅仅以时间先后为标准,而应看其是否符合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否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的发展前途。旧事物可能在时间上存在已久,但即使是新出现的事物,如果它不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没有生命力和发展前途,也属于旧事物。
2.发展的实质:
(1)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
(2)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旧事物的灭亡
①新事物和旧事物的含义:
新事物是指符合客观规律、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的发展前途的事物。
旧事物是指那些同客观规律背道而驰、正在日趋灭亡的东西。
判一判:下面出示的是新事物吗?
②判断新事物与旧事物的标准:
是否同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相符合,是否符合客观规律,是否具有强大生命力,是否具有远大前途。
③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规律的原因(新事物与旧事物辩证关系) :
A. 新事物相对于旧事物符合客观规律、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的发展前途。(根本原 因)
B.新事物在旧事物的母体中孕育产生,克服了旧事物中消极的、过时的、腐朽的东西,汲取了积极的、合理的因素,并增添了为旧事物所不能容纳的新内容,具有旧事物所不可比拟的优越性。旧事物违背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因而最终会走向灭亡。
C.在社会历史领域,新事物符合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反映了社会进步的基本要求,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要求,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
归纳小结: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原理
世界观:
(1)事物发展的普遍性原理(物质世界处于永恒运动、变化、发展的过程中)
(2)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方法论: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第二幕: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议题二:从科技的运用与时代共鸣中把握怎样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议学情境二:阅读材料《一个10秒镜头花1年时间,138家动画公司4000人制作5年》
全片有1900多个特效镜头,超过1万个特效元素,这些远远超过了《哪吒1》的1400个镜头。为了完成这些任务,138家中国动画公司、4000多人参与其中,这可以说是国产动画史上绝无仅有的“集体战役”
“穿心咒”的镜头,它源于哪吒“削肉剔骨的神话传说。饺子希望这个场景不仅要有视觉冲击力,更要体现哪吒挣脱枷锁的精神内核。所以,为了完成这个10秒的镜头,团队制作了600多块“撕,每一块都需要独立建模、上色、渲染裂的肉块”这种细节上的死磕,直接导致制作时间拉长到整整一年。
饺子说:“我们以前仰望的那些大山,其实也是一步步死磕出来的,我们也能做到。”如果说《哪吒2》的技术突破是它的硬实力,那么导演饺子“不认命”的精神,就是它的灵魂所在。
议学问题:(1)《哪吒2》是当之无愧的国漫顶流,它的成功是一蹴而就的吗,体现出了怎样不同的发展状态
(2)饺子导演说:“我们以前仰望的那些大山,其实也是一步步死磕出来的”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活动:点评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纠正、补充,形成较完整的答案。
议学提示:(1)《哪吒2》成功不是一蹴而就的,5年打磨时光,全片共2400多个镜头,其中特效镜头就超过1900个,这些需要4000+国漫人团队极致“死磕”,制作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都经过了反复的打磨和构思。这些都是量的积累的过程。最终才有呈现在观众面前的科技大片的影片效果,最终实现了质变。
(2)那些被我们仰望的“大山”.是通过一步步死磕,经历了长期的量变积累。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当动漫制作过程中各个环节的量变积累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产生质的飞跃,使作品从普通走向优秀,从平凡走向卓越,成为被人仰望的 “大山”。饺子导演的这句话强调了通过持续不断的努力和积累,才能实现从平凡到卓越的转变
可以相互交流(V:fengyan7203)
议学小结:
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一)坚持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1、量变和质变的区别
知识拓展:量变引起质变的两种情形
①事物在数量上的增减(事物在大小、速度、程度和规模等方面的变化)
②构成事物的成分在结构和排列次序上的变化(事物在总体数量上不变)
2、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
(1)原理:
①事物的发展都是从量变开始的,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②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会引起质变,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③质变又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使事物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
(量变→质变新量变→新质变)
④事物的发展就是这样由量变到质变, 又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如此循环往复,不断前进
(2)方法论:
①重视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 (量变角度)
②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飞跃和发展。(质变角度)
③当人们需要保持事物性质,就要把量变控制到一定的范围之内,坚持适度原则
注意:(1) 反对激变论—— 只承认质变,否认量变;反对急于求成
(2) 反对“庸俗进化论”——只承认量变,否认质变:反对优
(3) 量变必然引起质变,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议学情境三:阅读材料《技术美学的崛起》
影片以《封神演义》中的传统神话为基底,大胆重塑哪吒形象,赋予其更具现代性的成长困惑与反抗精神,既保留了东方神话的奇幻内核,又融入了当代价值观。叙事以主角的个人成长为主线,巧妙融合亲情、友情、正义、梦想等主题,不同年龄、不同地域、不同文化背景的观众都能从中找到情感共鸣。同时,影片采用粒子特效、动态捕捉等前沿技术,将龙宫、乾坤圈等神话场景以极致的东方美学呈现,既保留水墨画的写意风格,又融入国际化的视觉语言,大大提升了观影效果,实现本土故事全球化传播。
《哪吒2》在数字技术的运用上精雕细琢,将手绘图片与数学建模、计算代码、电脑编程有机结合同时把特效手法与艺术思维深度融合,实现了数字技术与艺术创作的完美交融,完成了从技术手段向技术美学的华丽转身。二维动画过去主要依靠漫画家的画笔表达情感思绪,如今数字技术让这一“笔端”实现了智能化。 虽然还不尽完美,有待于继续努力。
《华尔街日报》酸溜溜地评论:“中国动画正在用我们的规则打败我们。”这话只说对了一半——《哪吒2》的成功,恰恰在于打破了西方制定的“文化游戏规则”
议学问题:(1)《哪吒2》是对传统神话的结构与重构,这是对传统文化的背离吗
(2)从二维动画到三维动画、四维动画,体现出了我国动画怎样的发展趁势。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活动:点评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纠正、补充,形成较完整的答案。
议学提示:(1)《哪吒2》是以种创新的方式对传统文化进行传承和发展,这是对传统文化的辩证的否定。在对传统神话进行解构与重构时,保留了许多核心文化元素。电影对传统神话进行重构,赋子了其现代文化价值,使其更符合当代观众的价值观和审美需求。同时通过现代的电影制作技术和叙事手法,对传统神话进行了创新表达。
(2)从二维的平面手绘或电脑绘制,到三维的立体建模、渲染及动画制作,再到四维融入时间、环境等因素以及4D电影带来的沉浸式体验,体现了动画技术的不断突破和创新。体现出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动画技术不断发展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从50年代的平面手绘到今天的立体建模不是一蹴而就的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可以相互交流(V:fengyan7203)
议学小结:
坚持事物的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1、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
(1) 任何事物都要经历肯定、否定、再到否定之否定的辩证发展过程。
(2)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通过克服旧事物中过时的、消极的内容,保留其中积极合理的因素,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展自己。
克服——旧事物中过时的消极的因素(外形笨重,功能简单)
保留——旧事物中积极合理的因素(手机方便了人与人的联络)
增添——旧事物中没有、符合客观规律的因素(多元化、多功能)
注意:辩证的否定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实质是“扬弃”。
辩证的否定是联系和发展的环节。
从1G到5G不同阶段既有联系,又在不断发展
新事物战胜旧事物不可能一蹴而就,必然经历曲折的过程, 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
2、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
(1)原因:
①新事物的发展总要经历一个由小到大,由不完善到比较完善的过程。
②新事物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弱点和不完善的地方,人们对新事物的认识也有一个过程。
③旧事物则往往比较强大, 总是顽强抵抗和极力扼杀新事物。
正因如此,中国华为5G技术作为新事物,必然要经历一个什么过程
新事物战胜旧事物不可能一蹴而就, 必然经历曲折的过程
(2)事物发展的趋势原理与方法论要求
原理: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的、上升的,道路是曲折的、迂回的。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方法论要求:
①要求我们既要对未来充满信心,热情支持和保护新事物,促使其成长壮大;
②还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 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勇敢地面对挫折与考验。
本课小结: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